【原创】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宋·李之仪
天上的月亮缺了又圆,圆了又缺,交替轮回,年复一年。时间就这么过了,带走了太多的记忆碎片,可是,总有漏网之鱼。多年以后,当夏妍回想起陆老师的时候,就是捡起了未被时间带走的碎片吧。
夏妍第一次见到陆老师,是在省立重庆大学里。那是一个战火弥漫的年代。淞沪会战失利后,日军占领了上海,打破了曾经的宁静。国民政府决定把重庆作为临时首都,躲避日军的魔爪。凡是有点门路的,都想办法逃离了上海。很多人晚上也不敢轻易合眼,生怕再也不能睁开眼,害怕再也看不到明天的太阳。夏妍是幸运的,她有一个当官的爸爸,带着全家坐船逆流而上,到重庆去躲避战火。那一年,夏妍十八岁。
爸爸把夏妍送进了省立重庆大学,继续完成她的学业。学校就是这么奇怪的地方,任凭校园外如何波涛汹涌,校园内依旧是波澜不惊。好似没有战争,没有日军,只有阵阵书香。
“同学们,作为学生,就应该以学业为重。不管外面战事如何,政局如何,你们都要安心读书。只有知识,才能充实你们,才能让你们更好地做人。能在这么安静的校园里读书,你们应该感到庆幸。”这是夏妍听到陆老师说的第一句话。陆老师瘦瘦高高的,戴着一副眼镜,穿着一身长袍,眼睛炯炯有神,看上去温文尔雅。夏妍听同学说,这陆老师可是留洋回来的,不知为何,他全然没有沾染西方的气息,不穿洋装,不吃西餐,反而穿着长袍。他看上去更像是个教书先生,而不是大学里的教授。
“同学们,我们今天这堂课的主题是,诗歌如何表达爱情。首先,让我们来读一读这首词。”陆老师转过身去,在黑板上写下板书。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夏妍默念了一遍陆老师写下的词,“老师,我有个疑问。”
陆老师转过头,看到一个女生举着手。“同学,你叫什么名字?我好像没见过你。”陆老师的声音是这般温柔。
“老师,我叫夏妍,是刚刚从上海转学到重大的。”
“哦,原来是新同学。你有什么疑问呢?”陆老师的目光像夏妍看去。面前的这个女孩,有着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她的身上,充满着朝气,似乎与其他学生不一样。
“陆老师,自从新文化运动之后,我们已经开始普及白话文,接受更多西方的文化。若说爱情,现代的诗歌中传达的感情,不是更浪漫吗?您看,像徐志摩先生的【偶然】,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多么简单的句子,却又牵动着人心。”夏妍完全不在意周围同学投来的异样的眼光。也许在从前的课堂上,还从来没有人敢质疑老师什么,所以同学们都很诧异。夏妍刚来的第一天,就敢提出不同的声音。
陆老师也是诧异的。他诧异不是因为自己作为老师的权威受到了挑战,而是,竟然有同学能够发出不一样的声音。作为老师,他更希望有学生和他一起探讨,而不是仅仅接受他所教授的知识。夏妍的提问,就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水,在他的心里泛起涟漪。
陆老师笑了一下,“夏妍同学,你提出的问题很好。的确,现在白话文更简单易懂,传达的感情也更直接,但是,我们作为中国人,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不能丢。唐诗宋词,是五千年文化积淀下来的精华,不管什么时候,我们都应该学习,而不是丢弃。你一定很奇怪,我留洋回来,为何不推崇西方的文化,是不是?其实我在国外的这些年,我一直在思考,西方文化中的精髓是什么,和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什么不同?如何更好地结合?在国外,他们对文化很很系统很完善地传承下来的。所以,即使现在我们被西方列强打破了国门,但是我们的心,不能完全被西方文化占领。我们要保留属于自己的东西。夏妍同学,你觉得呢?“陆老师的脸上依旧挂着笑容,像夏妍投来目光。
夏妍的心仿佛被什么触动了,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一时间,竟有些回不过神来。陆老师的话,和她从小接触的西方文化是那么的格格不入。这十八年来,她仿佛缺失了些什么,这一刻,她恍然明白,自己到底缺失的是什么。
”好了,同学们,让我们来赏析这首词吧。卜算子·君住长江头,是宋代词人所写...“陆老师后面的话,夏妍不知究竟听进去了多少,但是,这首词,却在她心头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因为,她亲身体会了,距离,究竟有多遥远。
自从第一堂课以后,每逢有陆老师的课,夏妍都会早早的来到教室,坐在第一排,就在陆老师的眼皮底下。每堂课,她都能感觉到他投来的目光。一开始似冬天的阳光,照在身上,有些温暖,再后来,目光的温度慢慢上升,到最后,陆老师的目光似夏天的太阳,炙热。她知道,她总是出现在他面前,朝夕相处,原本的师生之情,恐怕早已变质。他们在彼此的眼中都是特别的。他是特别的老师,她是特别的学生。两个特别的人,像磁石般彼此吸引着。
可是,他们都知道,他们的关系是不能被世人所接受的。不管是留过洋的他,还是从小接受西方文化的她,都无法开放到可以接受这样的关系。可是,他们也无法束缚住自己的心。在遮遮掩掩,若即若离之间,他们在彼此的心里住了几年。
1945年,抗战胜利了,日本的军队永远地离开了中国的土地。上海,慢慢地又恢复到了原来的平静。第二年,重庆作为陪都的日子结束了,夏妍的爸爸要带全家回到上海。夏妍不想走,她舍不得陆老师。她知道,此去一别,不知此生何时才能再见。她曾经天真的以为,只要等她毕业,等她不再是学生,他们就不必再避讳师生关系,他们就可以永远地厮守。可是,她只记得了时间,却忘记了距离。她从未想过,有一天,她还是要回到上海。她恳求过陆老师,希望他和她一起去上海,那里有更多大学,以他的能力,想在大学里谋求到一个职位,并不是什么难事。可是,陆老师却不愿离开。重大,是他的母校,重庆,是他出生成长的地方,他不愿意离开,去一座陌生的城市。即使,那里比家乡更繁华,但是却不会有家的感觉。
”夏妍,对不起,我不是不爱,而是无奈。“这是他在江边送她上船时,和她说的最后一句话。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夏妍苦笑,在体会了离别以后,才彻底地体会到中国诗词中的精髓。思念,只能隔着遥远的距离。尽管,喝着同样的水,呼吸着同样的空气,却还是无法拥抱到彼此。
-------------------------------
第一次尝试用第三人称写故事。最近在看电视剧,又想到一些现实中的事,突然来了灵感,写了这么个故事。本想写成灵魂摆渡的感觉,后来想想,还是活着好。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宋·李之仪
天上的月亮缺了又圆,圆了又缺,交替轮回,年复一年。时间就这么过了,带走了太多的记忆碎片,可是,总有漏网之鱼。多年以后,当夏妍回想起陆老师的时候,就是捡起了未被时间带走的碎片吧。
夏妍第一次见到陆老师,是在省立重庆大学里。那是一个战火弥漫的年代。淞沪会战失利后,日军占领了上海,打破了曾经的宁静。国民政府决定把重庆作为临时首都,躲避日军的魔爪。凡是有点门路的,都想办法逃离了上海。很多人晚上也不敢轻易合眼,生怕再也不能睁开眼,害怕再也看不到明天的太阳。夏妍是幸运的,她有一个当官的爸爸,带着全家坐船逆流而上,到重庆去躲避战火。那一年,夏妍十八岁。
爸爸把夏妍送进了省立重庆大学,继续完成她的学业。学校就是这么奇怪的地方,任凭校园外如何波涛汹涌,校园内依旧是波澜不惊。好似没有战争,没有日军,只有阵阵书香。
“同学们,作为学生,就应该以学业为重。不管外面战事如何,政局如何,你们都要安心读书。只有知识,才能充实你们,才能让你们更好地做人。能在这么安静的校园里读书,你们应该感到庆幸。”这是夏妍听到陆老师说的第一句话。陆老师瘦瘦高高的,戴着一副眼镜,穿着一身长袍,眼睛炯炯有神,看上去温文尔雅。夏妍听同学说,这陆老师可是留洋回来的,不知为何,他全然没有沾染西方的气息,不穿洋装,不吃西餐,反而穿着长袍。他看上去更像是个教书先生,而不是大学里的教授。
“同学们,我们今天这堂课的主题是,诗歌如何表达爱情。首先,让我们来读一读这首词。”陆老师转过身去,在黑板上写下板书。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夏妍默念了一遍陆老师写下的词,“老师,我有个疑问。”
陆老师转过头,看到一个女生举着手。“同学,你叫什么名字?我好像没见过你。”陆老师的声音是这般温柔。
“老师,我叫夏妍,是刚刚从上海转学到重大的。”
“哦,原来是新同学。你有什么疑问呢?”陆老师的目光像夏妍看去。面前的这个女孩,有着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她的身上,充满着朝气,似乎与其他学生不一样。
“陆老师,自从新文化运动之后,我们已经开始普及白话文,接受更多西方的文化。若说爱情,现代的诗歌中传达的感情,不是更浪漫吗?您看,像徐志摩先生的【偶然】,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多么简单的句子,却又牵动着人心。”夏妍完全不在意周围同学投来的异样的眼光。也许在从前的课堂上,还从来没有人敢质疑老师什么,所以同学们都很诧异。夏妍刚来的第一天,就敢提出不同的声音。
陆老师也是诧异的。他诧异不是因为自己作为老师的权威受到了挑战,而是,竟然有同学能够发出不一样的声音。作为老师,他更希望有学生和他一起探讨,而不是仅仅接受他所教授的知识。夏妍的提问,就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水,在他的心里泛起涟漪。
陆老师笑了一下,“夏妍同学,你提出的问题很好。的确,现在白话文更简单易懂,传达的感情也更直接,但是,我们作为中国人,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不能丢。唐诗宋词,是五千年文化积淀下来的精华,不管什么时候,我们都应该学习,而不是丢弃。你一定很奇怪,我留洋回来,为何不推崇西方的文化,是不是?其实我在国外的这些年,我一直在思考,西方文化中的精髓是什么,和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什么不同?如何更好地结合?在国外,他们对文化很很系统很完善地传承下来的。所以,即使现在我们被西方列强打破了国门,但是我们的心,不能完全被西方文化占领。我们要保留属于自己的东西。夏妍同学,你觉得呢?“陆老师的脸上依旧挂着笑容,像夏妍投来目光。
夏妍的心仿佛被什么触动了,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一时间,竟有些回不过神来。陆老师的话,和她从小接触的西方文化是那么的格格不入。这十八年来,她仿佛缺失了些什么,这一刻,她恍然明白,自己到底缺失的是什么。
”好了,同学们,让我们来赏析这首词吧。卜算子·君住长江头,是宋代词人所写...“陆老师后面的话,夏妍不知究竟听进去了多少,但是,这首词,却在她心头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因为,她亲身体会了,距离,究竟有多遥远。
自从第一堂课以后,每逢有陆老师的课,夏妍都会早早的来到教室,坐在第一排,就在陆老师的眼皮底下。每堂课,她都能感觉到他投来的目光。一开始似冬天的阳光,照在身上,有些温暖,再后来,目光的温度慢慢上升,到最后,陆老师的目光似夏天的太阳,炙热。她知道,她总是出现在他面前,朝夕相处,原本的师生之情,恐怕早已变质。他们在彼此的眼中都是特别的。他是特别的老师,她是特别的学生。两个特别的人,像磁石般彼此吸引着。
可是,他们都知道,他们的关系是不能被世人所接受的。不管是留过洋的他,还是从小接受西方文化的她,都无法开放到可以接受这样的关系。可是,他们也无法束缚住自己的心。在遮遮掩掩,若即若离之间,他们在彼此的心里住了几年。
1945年,抗战胜利了,日本的军队永远地离开了中国的土地。上海,慢慢地又恢复到了原来的平静。第二年,重庆作为陪都的日子结束了,夏妍的爸爸要带全家回到上海。夏妍不想走,她舍不得陆老师。她知道,此去一别,不知此生何时才能再见。她曾经天真的以为,只要等她毕业,等她不再是学生,他们就不必再避讳师生关系,他们就可以永远地厮守。可是,她只记得了时间,却忘记了距离。她从未想过,有一天,她还是要回到上海。她恳求过陆老师,希望他和她一起去上海,那里有更多大学,以他的能力,想在大学里谋求到一个职位,并不是什么难事。可是,陆老师却不愿离开。重大,是他的母校,重庆,是他出生成长的地方,他不愿意离开,去一座陌生的城市。即使,那里比家乡更繁华,但是却不会有家的感觉。
”夏妍,对不起,我不是不爱,而是无奈。“这是他在江边送她上船时,和她说的最后一句话。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夏妍苦笑,在体会了离别以后,才彻底地体会到中国诗词中的精髓。思念,只能隔着遥远的距离。尽管,喝着同样的水,呼吸着同样的空气,却还是无法拥抱到彼此。
-------------------------------
第一次尝试用第三人称写故事。最近在看电视剧,又想到一些现实中的事,突然来了灵感,写了这么个故事。本想写成灵魂摆渡的感觉,后来想想,还是活着好。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