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对外公家和外公的记录。。。
屋后传来了大黄狗的叫声,小孩兴冲冲的跑出去,跟走狗狗沿着小路走,穿过马路,穿过一片田野,会来到两个古老而高大的橙子树,树下有一座老屋子,那就是外公外婆的家。这是我对他们家最早的记忆。(关于黄狗的故事,已经模糊的只有想象中的黄色中的狗的背影,但在妈妈的描述中,那真是童话里才有的小动物。)
这更是一座童话小屋,里面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泡菜坛子,作为小孩,最喜欢偷偷玩里面的水和偷泡菜吃。很多大大小小的凳子,那是每个夏夜晚辈们听外公讲故事的专用凳子,其中有一个小板凳恐怕只有几岁的小孩儿才能坐得稳,那是我最喜欢的一个。有很多大大小小的竹编背篓, 竹编的刷把和很多高粱做的扫。似乎还有足够的床供儿女们回家时睡。这些由外公外婆巧手经营起来的东西让我的童年一种特殊的味道,让我在玩儿的时候缺少东西都会立刻想到外婆家。
也许对大家印象最深刻还是那两棵大大的橙子树,每颗大树脚下,被碎石围个圈,碎石上长满青苔,呈现出和大树一般的年岁,犹如一个古老的花园,只为大树而存在。花园围绕着橙子树,橙子树怀抱着这个家,家里的人进进出出,来来去去。 那斑驳的树荫,幽香的橙子花,和累累的硕果伴随了几代人。大树周围被橘子树点缀着,从夏天到冬天都有水果吃,尤其是每年的过年时,所有人都聚集在这两棵树下,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大概是这世上最美的画面。大人们抱着竹竿敲打树尖上的水果,孩子们在树下等着橙子砸下来,简单粗暴,其乐无穷。再把橙子背回家慢慢吃,酸酸甜甜,冰冰凉凉。相聚,离开,再相聚…那是每天都期盼,每年的等待。
老人老了,也正在这个时候小孩儿们都长大了,像蒲公英一样散落在各个地方,每年零零散散的看望更是变成了等待,橙子被外公敲打下来,用塑料口袋包好,存放在床底下,等着亲人们回来。
我们不曾想过,房子会因为无法继续承载家人而被重建,橙子树会因为太老而死掉,所有的变化都是自然而然的。这里还有房子,一颗橙子树被砍掉了,另一颗被嫁接成了柚子树,还有那么多的橘子挂在周围的树上,只是头顶那一片树荫不见。不习惯只需要一次,我们大概认为,老人在家,一切都会被经营的很好。
直到这屋子的最后一位老人也离开,我们才开始想起来,我们曾经在这里的欢乐,这些记忆,好遥远。以后,还会不会有?
还没有到外公家,就听到敲锣打鼓的好不热闹。亲人们还没有全部赶回来,已经很热闹了, 这是一个很大的家庭。像往常过年一样,只是没有看到外公的身影。只是每个人头上都上都带上了白布。仍然很多小孩跑来跑去,被嫁接的橙子树在成长着,屋前柴木堆积的井井有条。这一切都富有生气。 在外公身边,他最爱的收音机里面放着他生前自己录的歌。听着这声音,如此精神,如此熟悉,怎么相信,旁边的他,竟然已经离开。
据说这个老人家年轻的时候可严厉了,说一是一,说二是二,家里没人敢反对他,到了我们这一代,他的严厉已经化作了慈祥,很小的时候有很多故事听,让我觉得荒野的坟地和天上的星星一样神秘。我小的时候又瘦又黄,只是不敢在他给我夹了一块肥肉的时候不敢不吃,我想这大概是我妈给树立给我的我外公的威严。可是在外婆生病的时候,他的严厉又转化成了温和和顺从。任由外婆发脾气不敢反抗。爱喝酒的他喝酒后特别真性情,大冬天在大马路上不走,告诉我说我们家就我爸爸一个男人,要多关心他,他会孤独,说他理解我爸爸。跟我诉苦说,外婆不理解他,不让他喝酒,说到现在也就这个爱好。而他必须顺从外婆,怕她哪天突然离开了,床的那头,没人给他暖脚,他会孤独。回到家里,趁着酒劲跟外婆争了起来,俩老人家,一人在一个床头竟委屈的哭了起来。那大概是让我最感动的时刻。两个老人家在养儿育女后,尽管心里有对儿孙无尽的牵挂,最终能够陪伴自己的只有自己的老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无非如此。
三年前,外婆先离开了。外公一个人了,他心中那份孤独,我们没法切身理解,我知道外公是个热爱生活的人。去年去外公家去看他,他不在家,便在门前等,一会儿,便听见不远的地方传来收音机放歌的声音,接着外公握着拐杖便出现了。真是潇洒,有了新的伙伴。打个电话给他,因为听力不好,在电话里说了半天,他可能不知道你是哪个,或者来个答非所问,你恼火的说那就这样奥,他就听的出来了,说,奥,好,挂了。那画面也着实滑稽。听小姨摆起外公的龙门阵也是非常有趣,在北碚的时候,一个人喜欢去逛西南大学,后来更是贪玩的像个小孩儿,带着拐杖就出去了,一会在某个桥头,一会儿在火车站的,一会儿又在某个李老头张老头家吃饭,人缘好得很。还学会了给自己录音,还录了好多歌,绝对原始的没经过任何处理的艺术作品,里面还有咳痰,吐痰,重来唱等背景音乐。跟我说,耍朋友可千万别耍非洲人哎,说,那非洲都是黑人,不好看。
这就是我知道的感受到的外公家,外公,写的不多。回忆越挖越多,美好越多越难表述。那些在艳阳天里光过的脚丫,爬过的树,捅过的马蜂窝,那些跟表姐妹们一起洗澡,一起睡午觉,一起画美少女的记忆,在他们家......他的一个小重孙女问道,祖祖为什么死啊,我妈妈回答说,他81岁了,活够了,现在要去天堂了,所以死了。为什么要去天堂? 因为天堂是个好地方…希望他走的安心并在另外一边过的开心。
这更是一座童话小屋,里面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泡菜坛子,作为小孩,最喜欢偷偷玩里面的水和偷泡菜吃。很多大大小小的凳子,那是每个夏夜晚辈们听外公讲故事的专用凳子,其中有一个小板凳恐怕只有几岁的小孩儿才能坐得稳,那是我最喜欢的一个。有很多大大小小的竹编背篓, 竹编的刷把和很多高粱做的扫。似乎还有足够的床供儿女们回家时睡。这些由外公外婆巧手经营起来的东西让我的童年一种特殊的味道,让我在玩儿的时候缺少东西都会立刻想到外婆家。
也许对大家印象最深刻还是那两棵大大的橙子树,每颗大树脚下,被碎石围个圈,碎石上长满青苔,呈现出和大树一般的年岁,犹如一个古老的花园,只为大树而存在。花园围绕着橙子树,橙子树怀抱着这个家,家里的人进进出出,来来去去。 那斑驳的树荫,幽香的橙子花,和累累的硕果伴随了几代人。大树周围被橘子树点缀着,从夏天到冬天都有水果吃,尤其是每年的过年时,所有人都聚集在这两棵树下,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大概是这世上最美的画面。大人们抱着竹竿敲打树尖上的水果,孩子们在树下等着橙子砸下来,简单粗暴,其乐无穷。再把橙子背回家慢慢吃,酸酸甜甜,冰冰凉凉。相聚,离开,再相聚…那是每天都期盼,每年的等待。
老人老了,也正在这个时候小孩儿们都长大了,像蒲公英一样散落在各个地方,每年零零散散的看望更是变成了等待,橙子被外公敲打下来,用塑料口袋包好,存放在床底下,等着亲人们回来。
我们不曾想过,房子会因为无法继续承载家人而被重建,橙子树会因为太老而死掉,所有的变化都是自然而然的。这里还有房子,一颗橙子树被砍掉了,另一颗被嫁接成了柚子树,还有那么多的橘子挂在周围的树上,只是头顶那一片树荫不见。不习惯只需要一次,我们大概认为,老人在家,一切都会被经营的很好。
直到这屋子的最后一位老人也离开,我们才开始想起来,我们曾经在这里的欢乐,这些记忆,好遥远。以后,还会不会有?
还没有到外公家,就听到敲锣打鼓的好不热闹。亲人们还没有全部赶回来,已经很热闹了, 这是一个很大的家庭。像往常过年一样,只是没有看到外公的身影。只是每个人头上都上都带上了白布。仍然很多小孩跑来跑去,被嫁接的橙子树在成长着,屋前柴木堆积的井井有条。这一切都富有生气。 在外公身边,他最爱的收音机里面放着他生前自己录的歌。听着这声音,如此精神,如此熟悉,怎么相信,旁边的他,竟然已经离开。
据说这个老人家年轻的时候可严厉了,说一是一,说二是二,家里没人敢反对他,到了我们这一代,他的严厉已经化作了慈祥,很小的时候有很多故事听,让我觉得荒野的坟地和天上的星星一样神秘。我小的时候又瘦又黄,只是不敢在他给我夹了一块肥肉的时候不敢不吃,我想这大概是我妈给树立给我的我外公的威严。可是在外婆生病的时候,他的严厉又转化成了温和和顺从。任由外婆发脾气不敢反抗。爱喝酒的他喝酒后特别真性情,大冬天在大马路上不走,告诉我说我们家就我爸爸一个男人,要多关心他,他会孤独,说他理解我爸爸。跟我诉苦说,外婆不理解他,不让他喝酒,说到现在也就这个爱好。而他必须顺从外婆,怕她哪天突然离开了,床的那头,没人给他暖脚,他会孤独。回到家里,趁着酒劲跟外婆争了起来,俩老人家,一人在一个床头竟委屈的哭了起来。那大概是让我最感动的时刻。两个老人家在养儿育女后,尽管心里有对儿孙无尽的牵挂,最终能够陪伴自己的只有自己的老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无非如此。
三年前,外婆先离开了。外公一个人了,他心中那份孤独,我们没法切身理解,我知道外公是个热爱生活的人。去年去外公家去看他,他不在家,便在门前等,一会儿,便听见不远的地方传来收音机放歌的声音,接着外公握着拐杖便出现了。真是潇洒,有了新的伙伴。打个电话给他,因为听力不好,在电话里说了半天,他可能不知道你是哪个,或者来个答非所问,你恼火的说那就这样奥,他就听的出来了,说,奥,好,挂了。那画面也着实滑稽。听小姨摆起外公的龙门阵也是非常有趣,在北碚的时候,一个人喜欢去逛西南大学,后来更是贪玩的像个小孩儿,带着拐杖就出去了,一会在某个桥头,一会儿在火车站的,一会儿又在某个李老头张老头家吃饭,人缘好得很。还学会了给自己录音,还录了好多歌,绝对原始的没经过任何处理的艺术作品,里面还有咳痰,吐痰,重来唱等背景音乐。跟我说,耍朋友可千万别耍非洲人哎,说,那非洲都是黑人,不好看。
这就是我知道的感受到的外公家,外公,写的不多。回忆越挖越多,美好越多越难表述。那些在艳阳天里光过的脚丫,爬过的树,捅过的马蜂窝,那些跟表姐妹们一起洗澡,一起睡午觉,一起画美少女的记忆,在他们家......他的一个小重孙女问道,祖祖为什么死啊,我妈妈回答说,他81岁了,活够了,现在要去天堂了,所以死了。为什么要去天堂? 因为天堂是个好地方…希望他走的安心并在另外一边过的开心。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