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美龄:只这一世夫妻就好,从此各自安息了罢
![]() |
一个女人如果没有心,纵使她再怎么高贵、洋气、知识渊博、风度翩翩,都不会有多动人,既不会真爱,也不会真被爱。宋美龄在我的印象中就是这么个女人,直至无意中看到这么一个细节:蒋介石死后,晚年的宋美龄不但长居美国而不归,更专门嘱咐死后不要与蒋公合葬。那一刻我在想,原来这个女人不是没长心,只是顾不上。待斯人逝去,浮华退场,她也会像一个普通的老妇一样,揽镜自怜,感慨年轮,这一生,选择了什么?舍弃了什么?得到了什么?付出了什么?她的遗憾一定比满足多,她用实际行动对蒋说:今生就此别过,来世再无瓜葛。
嗨!请让一下。
宋庆龄与孙中山的结合是因为爱情,而宋美龄和蒋介石不是。
蒋介石那边他前后娶过4个太太,最钟爱的当是陈洁如,然而在陈洁如和宋美龄的选择上,蒋介石展现出了一个政客标准的敏感性和功利性。1920年,蒋介石正疯狂迷恋着14岁的陈洁如,数度对陈洁如发誓永不变心,甚至拿着刀子说“我定将用我的鲜血,为你写下一张永爱不休的誓书。”
![]() |
1921年迎娶陈洁如时,蒋介石对她说:“你已是我亲爱的妻子了,世界上惟一的爱人!噢,亲爱的!除你之外,我永远不会爱上别的女人。这是我郑重的承诺。”
![]() |
这个世界上最厉害的谎言是,说谎的人都不知道自己在说谎。他以为,政治和爱情是两回事,他以为,不变心就不会伤人。蒋介石跟宋美龄其实出奇的相像,他们不是没有心,而是顾不上,蒋的一生与陈洁如纠缠不断,他对陈洁如发过太多毒誓,然后誓言变成了谎言,毒咒变为了现实。蒋公垂垂老矣之时,会不会也有一个跟宋美龄同样的愿望,这辈子,至少在坟墓里能给心爱的人留个位置。
![]() |
扯太远了,1920年,对陈洁如的迷恋丝毫没有妨碍蒋介石对宋美龄的“一见钟情”和热烈追求,这其实一点也不稀奇,一个纯屌丝起步、梦想着爬上权力顶峰的有志青年,猛然间意识到自己有机会与国父和首富同时成为连襟,这是什么概念?慢说宋美龄才华出众、长得也还将就,就算她体胖貌丑脾气差,想必蒋介石也会丝毫不减热情,所谓“一见钟情”是说得客气,实际应该是“未见也会钟情”。对他来说,这是尽职的工作,是投入的演出,与爱情无关。
![]() |
宋家这边是大户人家,三小姐的婚事是在家族层面讨论决定的,这一家子巨头,分成以宋霭龄为代表的赞成派和以宋庆龄为代表的反对派,展开了旷日持久的大辩论,严肃程度应该不亚于今天的博鳌论坛。
![]() |
三小姐呢?大姐夫是全国首富,二姐夫是年事已高的国父,她“宋家一霸”三小姐的夫君不可能是等闲之辈,他须能带给她无上的地位、无边的权力和无限的风光,跟这些相比,爱的感觉显得并不那么重要,好几个令她动心的外国人被淘汰出局,而正值壮年,在中国政界颇有前途的蒋介石则通过了包括宋美龄在内的宋氏家族的集体考评,他们将扶持他成为新的国家元首,宋家会走向新的辉煌,美龄会实现她的梦想。
![]() |
最空洞的爱情,需要最浮夸的表白
求婚之际,1927年9月28、29、30日,蒋介石在上海《申报》,连续三天刊登了题为“蒋中正启事”的单身申明,称:“毛氏发妻,早经仳离;姚陈二妾,本无契约。” 12月1日大婚当天,蒋介石在报上发表《我们的今日》。文章称:“今日得与最敬爱之美龄结婚,为有生来最光荣、最愉快之一日。”彼深信人生若无美满姻缘,一切皆无意味,故革命当从家庭始。末归结于今日结婚实为建筑彼二人革命事业基础。为了抒情,蒋介石居然还写了洞房日记:“从礼堂出来,见吾妻姗姗而来,如雾中仙子,美奂美轮,如仙子之下凡也、腾云驾雾而来。平生未有之爱情,于此一时间并现,不知余身置何地矣……”有过三个妻子,其中两个曾是烟花女子,最近的那个还是花场头牌的妙龄女神,这么个40岁的男人,肉麻造作至此,真是令人无语。需要舍脸的浮夸尚且如此,那些只要用钱就能摆开的排场自不必细述了。
![]() |
彼此成全,以爱之名
蒋宋婚后相依相存,直至终老,若说他们之间没有爱情,恐怕也不是。但男女之间,原始之爱与功利之爱还是有区别的。我喜欢你,不为别的,仅仅因为你这个人吸引我,这是原始之爱;我喜欢你,因为你是谁谁谁的女儿,因为你勤快善良懂家务,因为你娴熟温暖对我好,这是功利之爱。功利之爱里,说到底爱的是自己。但这样的爱情未必不长远,只要条件成立,照样长久,你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你,蒋宋就是这样。如你所见,蒋介石赚了,宋美龄也没赔。大婚之后,想必两人各有惊喜,他们在政治舞台上长短相济,简直实现了无缝对接。蒋擅军政、宋擅外交,蒋主持大局、宋推波助澜,到后来宋甚至以极其特殊的身份,作为唯一出席的巨头夫人参加了开罗会议的三巨头谈判,为蒋贴身翻译。三个国家元首开会,只有一位带夫人参加并且全程在场,这在国际惯例中是极为罕见的,但宋大获全胜,获得了国际社会的交口称赞。毫无疑问,宋美龄就是当年中国软实力的象征,蒋充分发掘出她的能力,为其所用,同时也给了她最合适且炫目的舞台。宋美龄在实务上并无太多建树,但在第一夫人的角色上大放异彩,不仅在既定的经济、政治上实现了价值转换,而且还在国际形象上给蒋介石脸上贴了不少金,几乎完美诠释了贤内助的含义。他们是夫妻,更是伙伴,志同道合、优势互补,梦想不死,就不会分开。
![]() |
听故事的陀螺
蒋就是舞台,宋美龄是舞台上旋转不停的美丽陀螺。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去世,舞台坍塌,陀螺还想继续旋转,她甚至期望在乱局中跳上一个更大的舞台上,担任更重要的角色。不幸的是她输了,在与蒋介石的独子蒋经国的较量中,她输得很难看。蒋经国无法忍受她和孔家兄妹充当“后座司机”,他要开创一个属于他自己的时代。蒋介石的私人医生熊丸说:“经国先生与夫人对外交的意见不一致。夫人便对经国先生说:‘好,如果你坚持己见,那就全由你管,我就不管,我走了。’自此夫人便到美国纽约,一直都不回来。而经国先生的个性很强,他决定的事情便一定要办到,所以也不大管夫人的意见。” 新的舞台不需要陀螺,至少不需要她这一支。1975年9月16日中午,宋美龄搭乘专机离台赴美,一去不回头,没有一丝留恋。2002年10月23日晚上,宋美龄安然离世。
![]() |
在美国的30多年余生里,宋美龄这支被迫停止的陀螺终于有了充足的时间去注意到,自己体内还有一样叫做“心”的东西。这颗心会给她讲故事,讲有个整个少年时代在美国度过的小姑娘,是多么热爱美国文化;讲这姑娘在1917年回国途中,曾为一个名叫Van Eivigh的荷法混血建筑师“神魂颠倒”,认为他就是她的“命运”;讲1918年在上海的家中,她曾与一个留洋归来的已婚男人深陷情网,甚至想过要去荒野之地和自己所爱的人过原始生活;讲1921年那个她喜欢Birnie 先生超过了曾经遇到过的任何男性……那时候,主人也曾与这颗心亲密无间,只是后来,她顾不上了。
![]() |
![]() |
![]() |
宋美龄死前十多年就在纽约芬克里夫墓园选购了一处墓室,并不止一次叮嘱常年陪伴在侧的外甥女孔令仪,死后遗体葬在纽约,既不回国,也不与蒋公合葬。她是心意已决:只这一世夫妻就好,此后各自安息了罢。死了,就散了吧!
-
豆友195944509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8-31 05:22:56
-
止步聆听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4-27 15:54:22
-
我想你是曾经SY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7-20 01:12:25
-
小鱼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6-11 17:5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