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李老师
怀念李老师
知道李老师离去的噩耗已经有一个月了,我才能平静的写点东西纪念我最爱的老师.
李老师是我高二时的语文老师,上李老师的第一节课时,我对这位很严肃的老师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好感,李老师穿一件印花衬衣,眉头紧锁表情严肃的在讲解上学期期末考试的试卷。我那时处于叛逆期,虽然很喜欢文字,但对以考试为导向的语文课也不热爱。
可是人和人的际遇,就这样开始了,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接受并深深的喜欢这位老师了,也许是老师讲解古文时的生动,也许是老师讲解课文时对文章真善美的剖析打动了我,也许是老师对教学对学生的热爱感动了我。
在我求学的若干年里,我在课堂上被老师的讲解感动得哭过两次。这样说好像有些好笑,可是当年的我是真的哭了。我清楚地记得,都是在李老师的课堂上。一次是讲解《大堰河,是我的保姆》时,这是诗人艾青写给他乳母的诗。诗人歌颂了乳母母爱的伟大同时控诉了旧社会人压迫人的制度。那天下着雪,我们在温暖的教室里听老师讲解这首深情的诗。课前,老师放了一首满文军的《懂你》,这是一首送给母亲的歌,歌里唱到: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李老师从这首歌说起,说到母亲,再讲解艾青的诗作。听着老师深情的讲解,想到那么朴素勤劳隐忍多难的大堰河最后悲惨含泪的死去,想着她薄薄的坟茔在寒风中披上白雪,我盈满眼眶的泪水落下,为着母爱的伟大,为着旧社会妇女的悲惨命运。我不知道当时有没有人注意到我的泪水,发现自己在流泪,我赶紧把头低下,但我想,沉醉在课文中的同学们应该没有发现我的异样。还有一次是讲解《祝福》时,那时是深秋时节,窗外寒风萧瑟,当老师说到祥林嫂的死因时,神情悲怆的说:封建的鲁四老爷,四婶嫌弃祥林嫂的不洁逼迫她去死,周围人的冷漠逼迫她去死,连同情她的柳妈也因为无知的‘地狱说’,逼迫她去死,祥林嫂活在这样一个无论是奴役她还是同情她的人都逼迫她去死的一个环境里……老师神情严肃,我被他的情绪带动,又一次在课堂上哭了,觉得旧社会的祥林嫂太可怜了,我把脸藏在书的后面,耳边听着老师的分析。在老师的课堂上我第一次领略语言的震撼和文字的力量。
老师热爱教书事业,更热爱文学。在我们读高中的那个年代,高考内容是不涉及现代诗的,但讲完舒婷的《致橡树》后,老师敏锐的发现了我们这个文科班潜藏的无数文学少年对现代的诗的向往,老师破例用了两节课讲解现代诗。在那个视高考为一切,视时间为生命的年代。浪费两节课讲解现代诗,老师是需要勇气的。老师精选了几首诗做范例,请班上字写的最好的一位同学写在一张白纸上,然后复印给我们。我永远都记得那两节现代诗鉴赏课。无法忘记那些美好的诗文,有描述美好意境的: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 倘若一无消息/如沉船后静静的海面/ 其实也是静静地记得,那时的我们都是心思细密的年纪,很喜爱这些美好纯真的诗文。还有些意味深长台湾诗人的爱国诗作:三十年后/我从椰树梢头望你/你是一杯乡色酒/你满/乡愁也满。记得讲到台湾诗人作品时,老师说:一夜征人尽望乡啊…… 时光过去这悠悠七年,老师的音容笑貌仍旧清晰的在我脑海里,可是,物是人非,老师却因为身患肺癌,不幸英年早逝。
我热爱李老师不仅仅是因为老师的课讲得很好,更多的是因为在我无助的年少时代,老师给了我信心和希望。我不是成绩好的学生,我学不好数学,不知道是不是思维问题,虽然我对诗文稍有所长,可是我很难理解和灵活运用数学公式。数学很差造成我在高中阶段整体成绩排名很差,而在高中,成绩差,意味着读好大学无望。这给了我很大的思想压力。可我偏偏是自尊心很强,追求完美的那类人。所以高中阶段,我是心事重重的。但是在李老师眼里,综合成绩并不是他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他看我们时,是努力发掘我们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老师首先发现了我的作文写得好,老师不仅在作文课上朗诵我的作文,并打印下来,在他任教的两个班里散发给同学们学习。这个举动小小的满足了我的虚荣心,同学们的羡慕也给了我更多的自信,我第一次发现,我还是有自己的优点。再后来老师发现我对课文有敏锐的理解力,每次讲课时,总是适时的让我回答问题,在老师赞许的目光里,我的自信慢慢的恢复,原来我也可以做得好。有很多同学也和我一样,在严酷的高考制度下被迫变成不标准的圆,扭曲自己准备去应对高考唯一的测试,可是李老师让我们又长出了自己的棱角,让我们发现了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优点。就像前面提到的,老师请一位同学写下诗文鉴赏课要讲的诗,再去复印给大家。我们才发现那位平时表现平平其貌不扬的男生居然写这么好的字。而自从那位男生的‘墨迹’发表之后,那位男生也开朗了许多,高考时他的语文考了全年级第一,满分是150 分,他考了140多分。还记得有一次学校的作文竞赛,老师选的同学居然都是班上排名20名外的同学。其中也包括我。记得老师在念参赛同学名单时,念到我时,他刚说了个唐字,我旁边的同学都以为是另一位成绩很好排名也很靠前的唐姓同学,而去看他。可是不是,是成绩并不好,但作文写得好的我。同学们的误解并不奇怪,在当时的高中,但凡竞赛,班主任一般都会选成绩好的同学参加,是否有具有特长去比赛。好像反而被忽略,或者老师们觉得成绩优就等于各方面优吧。记得那天被选出来的我心里五味杂成,我和一位长期坐在教室后面被班主任看成问题少女的女生默默的对望了一眼,心里暖流涌动,谢谢老师的肯定。
在我们那所高中,李老师是一位特立独行的老师。他和老师们,学校领导相处时很严肃,不苟言笑,可是在课堂上却谈笑风生,指点江山,豪气万丈,他和我们——-他的学生在一起时是非常亲切的。让我们感觉到老师深爱他的教学事业,深爱我们这些学生。
我不知道如果没有老师的鼓励,今天的我能不能坐在科技园高大的写字楼里写下这些文字。当年老师知道数学成绩成为我学习上的瓶颈后曾经找我谈过话,在教室外面走廊上,昏黄的灯光下,老师紧锁着眉,对我说,先把数字基础知识学好,再多做题,人家做一遍,你做十遍,不会做的题来办公室问老师,我总是在办公室的,你来了,我帮你问都可以…… 高三后,老师不再教我们了,可是我每次考试的成绩他都知道。当我数学成绩再没有考好时,他会在路上偶遇时,对我努斥:怎么考得这么差?! 我总是低着头走过,心里发誓要再多努力。少看小说。高考前夕,老师来文科楼楼下找我,六月的操场,高大的白桦树下,老师仍旧是神情严肃的站在那里,给我一些复习资料,叮嘱几句就里离开了。
可是高考我意料中的没有考好,不甘心自己就这样屈于命运,我远走他乡去复读一年,第二次高考后,在家里焦急地等成绩时,突然觉得到老师的电话,老师关切的询问我的状况,并鼓励我读大学后也要坚持好好学习。想想这竟是最后一次听从老师的教诲。其实我一直是想去看望老师的,可是,高考后,我进了一所专科学校,我希望自己表现好些再去,两年后我通过了“专升本”考试,进了一所本科学校。可是我还是怯懦,怕老师对我失望。毕业后,我进了一家电脑公司,客户是一线电脑商,我想也许我可以去看望老师了。可是真的回乡后,却又怕突兀,毕竟几年过去了。我就这样犹豫着竟然一直没有去看望老师。总想着还有机会的。直到一个月前,突然接到挚友短信:老师患肺癌不幸逝世。当时我正在人声鼎沸的闹市,突然觉得心里冷,周围的一切仿佛安静下来,我一时不知如何是好,我还没有去看望老师呢。几天前的一天夜里。安静的夜又让我想起了老师,想到老师在走廊外对我说的学习数学的方法,想到老师当时因为担心而略显沉重的语气。我悲从中来,记得我们离校前,老师对我的寄语是:希望秦砖汉瓦,留有学子的身影,希望清玄秋雨,续上学子的姓名。老师是希望我能走万里路,读万卷书,走文学道路的,如今我为了五斗米朝九晚五算计着一份营生。想想也是愧对老师的期望了。
满含深情写下这些文字,以此来怀念我的恩师。师恩绵长,铭记在心。
知道李老师离去的噩耗已经有一个月了,我才能平静的写点东西纪念我最爱的老师.
李老师是我高二时的语文老师,上李老师的第一节课时,我对这位很严肃的老师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好感,李老师穿一件印花衬衣,眉头紧锁表情严肃的在讲解上学期期末考试的试卷。我那时处于叛逆期,虽然很喜欢文字,但对以考试为导向的语文课也不热爱。
可是人和人的际遇,就这样开始了,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接受并深深的喜欢这位老师了,也许是老师讲解古文时的生动,也许是老师讲解课文时对文章真善美的剖析打动了我,也许是老师对教学对学生的热爱感动了我。
在我求学的若干年里,我在课堂上被老师的讲解感动得哭过两次。这样说好像有些好笑,可是当年的我是真的哭了。我清楚地记得,都是在李老师的课堂上。一次是讲解《大堰河,是我的保姆》时,这是诗人艾青写给他乳母的诗。诗人歌颂了乳母母爱的伟大同时控诉了旧社会人压迫人的制度。那天下着雪,我们在温暖的教室里听老师讲解这首深情的诗。课前,老师放了一首满文军的《懂你》,这是一首送给母亲的歌,歌里唱到: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李老师从这首歌说起,说到母亲,再讲解艾青的诗作。听着老师深情的讲解,想到那么朴素勤劳隐忍多难的大堰河最后悲惨含泪的死去,想着她薄薄的坟茔在寒风中披上白雪,我盈满眼眶的泪水落下,为着母爱的伟大,为着旧社会妇女的悲惨命运。我不知道当时有没有人注意到我的泪水,发现自己在流泪,我赶紧把头低下,但我想,沉醉在课文中的同学们应该没有发现我的异样。还有一次是讲解《祝福》时,那时是深秋时节,窗外寒风萧瑟,当老师说到祥林嫂的死因时,神情悲怆的说:封建的鲁四老爷,四婶嫌弃祥林嫂的不洁逼迫她去死,周围人的冷漠逼迫她去死,连同情她的柳妈也因为无知的‘地狱说’,逼迫她去死,祥林嫂活在这样一个无论是奴役她还是同情她的人都逼迫她去死的一个环境里……老师神情严肃,我被他的情绪带动,又一次在课堂上哭了,觉得旧社会的祥林嫂太可怜了,我把脸藏在书的后面,耳边听着老师的分析。在老师的课堂上我第一次领略语言的震撼和文字的力量。
老师热爱教书事业,更热爱文学。在我们读高中的那个年代,高考内容是不涉及现代诗的,但讲完舒婷的《致橡树》后,老师敏锐的发现了我们这个文科班潜藏的无数文学少年对现代的诗的向往,老师破例用了两节课讲解现代诗。在那个视高考为一切,视时间为生命的年代。浪费两节课讲解现代诗,老师是需要勇气的。老师精选了几首诗做范例,请班上字写的最好的一位同学写在一张白纸上,然后复印给我们。我永远都记得那两节现代诗鉴赏课。无法忘记那些美好的诗文,有描述美好意境的: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 倘若一无消息/如沉船后静静的海面/ 其实也是静静地记得,那时的我们都是心思细密的年纪,很喜爱这些美好纯真的诗文。还有些意味深长台湾诗人的爱国诗作:三十年后/我从椰树梢头望你/你是一杯乡色酒/你满/乡愁也满。记得讲到台湾诗人作品时,老师说:一夜征人尽望乡啊…… 时光过去这悠悠七年,老师的音容笑貌仍旧清晰的在我脑海里,可是,物是人非,老师却因为身患肺癌,不幸英年早逝。
我热爱李老师不仅仅是因为老师的课讲得很好,更多的是因为在我无助的年少时代,老师给了我信心和希望。我不是成绩好的学生,我学不好数学,不知道是不是思维问题,虽然我对诗文稍有所长,可是我很难理解和灵活运用数学公式。数学很差造成我在高中阶段整体成绩排名很差,而在高中,成绩差,意味着读好大学无望。这给了我很大的思想压力。可我偏偏是自尊心很强,追求完美的那类人。所以高中阶段,我是心事重重的。但是在李老师眼里,综合成绩并不是他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他看我们时,是努力发掘我们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老师首先发现了我的作文写得好,老师不仅在作文课上朗诵我的作文,并打印下来,在他任教的两个班里散发给同学们学习。这个举动小小的满足了我的虚荣心,同学们的羡慕也给了我更多的自信,我第一次发现,我还是有自己的优点。再后来老师发现我对课文有敏锐的理解力,每次讲课时,总是适时的让我回答问题,在老师赞许的目光里,我的自信慢慢的恢复,原来我也可以做得好。有很多同学也和我一样,在严酷的高考制度下被迫变成不标准的圆,扭曲自己准备去应对高考唯一的测试,可是李老师让我们又长出了自己的棱角,让我们发现了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优点。就像前面提到的,老师请一位同学写下诗文鉴赏课要讲的诗,再去复印给大家。我们才发现那位平时表现平平其貌不扬的男生居然写这么好的字。而自从那位男生的‘墨迹’发表之后,那位男生也开朗了许多,高考时他的语文考了全年级第一,满分是150 分,他考了140多分。还记得有一次学校的作文竞赛,老师选的同学居然都是班上排名20名外的同学。其中也包括我。记得老师在念参赛同学名单时,念到我时,他刚说了个唐字,我旁边的同学都以为是另一位成绩很好排名也很靠前的唐姓同学,而去看他。可是不是,是成绩并不好,但作文写得好的我。同学们的误解并不奇怪,在当时的高中,但凡竞赛,班主任一般都会选成绩好的同学参加,是否有具有特长去比赛。好像反而被忽略,或者老师们觉得成绩优就等于各方面优吧。记得那天被选出来的我心里五味杂成,我和一位长期坐在教室后面被班主任看成问题少女的女生默默的对望了一眼,心里暖流涌动,谢谢老师的肯定。
在我们那所高中,李老师是一位特立独行的老师。他和老师们,学校领导相处时很严肃,不苟言笑,可是在课堂上却谈笑风生,指点江山,豪气万丈,他和我们——-他的学生在一起时是非常亲切的。让我们感觉到老师深爱他的教学事业,深爱我们这些学生。
我不知道如果没有老师的鼓励,今天的我能不能坐在科技园高大的写字楼里写下这些文字。当年老师知道数学成绩成为我学习上的瓶颈后曾经找我谈过话,在教室外面走廊上,昏黄的灯光下,老师紧锁着眉,对我说,先把数字基础知识学好,再多做题,人家做一遍,你做十遍,不会做的题来办公室问老师,我总是在办公室的,你来了,我帮你问都可以…… 高三后,老师不再教我们了,可是我每次考试的成绩他都知道。当我数学成绩再没有考好时,他会在路上偶遇时,对我努斥:怎么考得这么差?! 我总是低着头走过,心里发誓要再多努力。少看小说。高考前夕,老师来文科楼楼下找我,六月的操场,高大的白桦树下,老师仍旧是神情严肃的站在那里,给我一些复习资料,叮嘱几句就里离开了。
可是高考我意料中的没有考好,不甘心自己就这样屈于命运,我远走他乡去复读一年,第二次高考后,在家里焦急地等成绩时,突然觉得到老师的电话,老师关切的询问我的状况,并鼓励我读大学后也要坚持好好学习。想想这竟是最后一次听从老师的教诲。其实我一直是想去看望老师的,可是,高考后,我进了一所专科学校,我希望自己表现好些再去,两年后我通过了“专升本”考试,进了一所本科学校。可是我还是怯懦,怕老师对我失望。毕业后,我进了一家电脑公司,客户是一线电脑商,我想也许我可以去看望老师了。可是真的回乡后,却又怕突兀,毕竟几年过去了。我就这样犹豫着竟然一直没有去看望老师。总想着还有机会的。直到一个月前,突然接到挚友短信:老师患肺癌不幸逝世。当时我正在人声鼎沸的闹市,突然觉得心里冷,周围的一切仿佛安静下来,我一时不知如何是好,我还没有去看望老师呢。几天前的一天夜里。安静的夜又让我想起了老师,想到老师在走廊外对我说的学习数学的方法,想到老师当时因为担心而略显沉重的语气。我悲从中来,记得我们离校前,老师对我的寄语是:希望秦砖汉瓦,留有学子的身影,希望清玄秋雨,续上学子的姓名。老师是希望我能走万里路,读万卷书,走文学道路的,如今我为了五斗米朝九晚五算计着一份营生。想想也是愧对老师的期望了。
满含深情写下这些文字,以此来怀念我的恩师。师恩绵长,铭记在心。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