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2015.电影.两甲子.2015年度个人观影十佳
自1895年电影诞生,至2015年,刚好是120年,两个甲子。幸哉.......
下一个甲子年,是2075年,看得到吗?
2015年截至目前观影177部,其中有41部在豆瓣电影中被我标记为5星。这其中的5星,有些是看完后的一时兴起,等过一段时间,却又后悔当初给的评价过高。但是想想,还是没有改的必要了。
看过177部,推荐十部个人的十佳电影。虽然不是百里挑一,终归算得上是十里挑一了。
P.S.排名根据观影时间顺序排列
1 持摄影机的人 Человек с Киноаппаратом (1929)
导演: 吉加·维尔托夫
短评:除了没有语言,这部上世纪二十年代的影片几乎堪与现代电影媲美。这不仅是一部展现当时苏联生活的浮世绘,更是一场飙摄影技术以及场面调度和后期的剪辑处理的show。
2 海洋之歌 Song of the Sea (2014)
导演: 汤姆·摩尔
短评:爱尔兰民谣真是美妙空灵,当艾尔莎唱起那首能解除令咒的海洋之歌时,有一刹那感觉自己也在那首音乐的触动下得到了解放。这原来是汤姆.摩尔继《凯尔经的秘密》后,历时十年,逐帧手绘,在视觉风格上完美的融入浮世绘、工笔、水墨的元素,加之空灵优美的配乐,才塑造出了宛若梦如幻的童话仙境之旅
3 祖与占 Jules et Jim (1962)
导演: 弗朗索瓦·特吕弗
短评:她不特别漂亮、聪明或真挚,但她是个真女人。而她,是我们都爱的女人… -You told me"I love you" -I said"wait" -I almost said"Yes" -You said"Go"
4 有人赞美聪慧,有人则不 (2012)
导演: 杨瑾
短评:一部容易忽视的好电影,影片风格有点类似《菊次郎的夏天》,论技巧也不比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逊色。童年的时光恰巧因为“少年不识愁滋味”而总是那么金灿灿的。
5 穆谢特 Mouchette (1967)
导演: 罗伯特·布列松
短评:一朵过早凋谢的花儿。电影中时不时想起的教堂钟声宛若上帝的一声声叹息;而当Mouchette从山坡上滚入水中后,教堂钟声戛然而止,随之电影结束,响起了好似圣光出现般空灵的音乐。我想,仁慈的上帝终于要拥抱她了,.....
6 地球之盐 The Salt of the Earth (2014)
导演: 维姆·文德斯 / 朱利安·诺里贝罗·萨尔加多
短评:如果没有之前关于社会纪实类摄影的拍摄,以及在拍摄过程中经历的一次又一次灵魂的摧残与救赎,Sebastião Salgado的摄影项目《起源》(Genesis)也不会变得那么有感染力.......看完后,对纪录片开始时Sebastião Salgado的那句话念念不忘:“摄影师”就是一个可以用光线来书写的人。2015唯一上榜五星纪录片
7 0.5毫米 0.5ミリ (2014)
导演: 安藤桃子
短评:人背负着生死而全力奔跑,在瞬间的觉醒与刹那的解放中,或许能找到永恒的光明。于是,就找到了应该守护的爱。本片由安藤桃子依据自身护理经验撰写的小说改编。安藤樱那句“大家都生活在同一个世界,所有人都互相保持着一个看不见的距离”算是对片名的绝佳解释。3个多小时的片长,每一分钟都是历练。
8 刺客聂隐娘 (2015)
导演: 侯孝贤
短评:感谢侯导在开头几分钟的黑白镜头满足了我长久以来想在电影院看一幕黑白电影镜头的夙愿,那种感觉是让人热泪盈眶般的感动。电影里的嘉诚公主自比为因同类难觅、对镜起舞而绝的青鸾,其实,聂隐娘又何尝不是一只青鸾呢?幸运的是,隐娘在最后邂逅了那位磨镜少年,从此,纵使对镜起舞也无需悲愤而绝了吧?
9 都灵之马 A Torinói ló (2011)
导演: 贝拉·塔尔 / 阿尼亚斯·赫拉尼茨基
短评:上帝用六日创世,贝拉.塔尔用六日毁弃。电影开头关于尼采与马的故事,也就自然而然成了本片的一个最大的隐喻。尼采在世时曾经说过“上帝已死”,这当然不能用字面意思来解释,就如同电影中那匹再也不愿进食饮水的马所昭示的一样。最终,信仰的真空无法由人类弥补,所以,人类也会死去。
10 年轻气盛 Youth (2015)
导演: 保罗·索伦蒂诺
短评:老年是迟暮,是等,也是别离。一五年的有一部五星力荐影片,一部承载了太多的电影。与Youth比起来,再光亮的迟暮也比不上年轻的活力。我想,这也是电影最后导演故意将指挥家完成令人感动的演奏后,隐去听众掌声的原因了。然而,这一切和永恒比起来,又算什么呢?
下一个甲子年,是2075年,看得到吗?
2015年截至目前观影177部,其中有41部在豆瓣电影中被我标记为5星。这其中的5星,有些是看完后的一时兴起,等过一段时间,却又后悔当初给的评价过高。但是想想,还是没有改的必要了。
看过177部,推荐十部个人的十佳电影。虽然不是百里挑一,终归算得上是十里挑一了。
P.S.排名根据观影时间顺序排列
1 持摄影机的人 Человек с Киноаппаратом (1929)
导演: 吉加·维尔托夫
![]() |
短评:除了没有语言,这部上世纪二十年代的影片几乎堪与现代电影媲美。这不仅是一部展现当时苏联生活的浮世绘,更是一场飙摄影技术以及场面调度和后期的剪辑处理的show。
2 海洋之歌 Song of the Sea (2014)
导演: 汤姆·摩尔
![]() |
短评:爱尔兰民谣真是美妙空灵,当艾尔莎唱起那首能解除令咒的海洋之歌时,有一刹那感觉自己也在那首音乐的触动下得到了解放。这原来是汤姆.摩尔继《凯尔经的秘密》后,历时十年,逐帧手绘,在视觉风格上完美的融入浮世绘、工笔、水墨的元素,加之空灵优美的配乐,才塑造出了宛若梦如幻的童话仙境之旅
3 祖与占 Jules et Jim (1962)
导演: 弗朗索瓦·特吕弗
![]() |
短评:她不特别漂亮、聪明或真挚,但她是个真女人。而她,是我们都爱的女人… -You told me"I love you" -I said"wait" -I almost said"Yes" -You said"Go"
4 有人赞美聪慧,有人则不 (2012)
导演: 杨瑾
![]() |
短评:一部容易忽视的好电影,影片风格有点类似《菊次郎的夏天》,论技巧也不比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逊色。童年的时光恰巧因为“少年不识愁滋味”而总是那么金灿灿的。
5 穆谢特 Mouchette (1967)
导演: 罗伯特·布列松
![]() |
短评:一朵过早凋谢的花儿。电影中时不时想起的教堂钟声宛若上帝的一声声叹息;而当Mouchette从山坡上滚入水中后,教堂钟声戛然而止,随之电影结束,响起了好似圣光出现般空灵的音乐。我想,仁慈的上帝终于要拥抱她了,.....
6 地球之盐 The Salt of the Earth (2014)
导演: 维姆·文德斯 / 朱利安·诺里贝罗·萨尔加多
![]() |
短评:如果没有之前关于社会纪实类摄影的拍摄,以及在拍摄过程中经历的一次又一次灵魂的摧残与救赎,Sebastião Salgado的摄影项目《起源》(Genesis)也不会变得那么有感染力.......看完后,对纪录片开始时Sebastião Salgado的那句话念念不忘:“摄影师”就是一个可以用光线来书写的人。2015唯一上榜五星纪录片
7 0.5毫米 0.5ミリ (2014)
导演: 安藤桃子
![]() |
短评:人背负着生死而全力奔跑,在瞬间的觉醒与刹那的解放中,或许能找到永恒的光明。于是,就找到了应该守护的爱。本片由安藤桃子依据自身护理经验撰写的小说改编。安藤樱那句“大家都生活在同一个世界,所有人都互相保持着一个看不见的距离”算是对片名的绝佳解释。3个多小时的片长,每一分钟都是历练。
8 刺客聂隐娘 (2015)
导演: 侯孝贤
![]() |
短评:感谢侯导在开头几分钟的黑白镜头满足了我长久以来想在电影院看一幕黑白电影镜头的夙愿,那种感觉是让人热泪盈眶般的感动。电影里的嘉诚公主自比为因同类难觅、对镜起舞而绝的青鸾,其实,聂隐娘又何尝不是一只青鸾呢?幸运的是,隐娘在最后邂逅了那位磨镜少年,从此,纵使对镜起舞也无需悲愤而绝了吧?
9 都灵之马 A Torinói ló (2011)
导演: 贝拉·塔尔 / 阿尼亚斯·赫拉尼茨基
![]() |
短评:上帝用六日创世,贝拉.塔尔用六日毁弃。电影开头关于尼采与马的故事,也就自然而然成了本片的一个最大的隐喻。尼采在世时曾经说过“上帝已死”,这当然不能用字面意思来解释,就如同电影中那匹再也不愿进食饮水的马所昭示的一样。最终,信仰的真空无法由人类弥补,所以,人类也会死去。
10 年轻气盛 Youth (2015)
导演: 保罗·索伦蒂诺
![]() |
短评:老年是迟暮,是等,也是别离。一五年的有一部五星力荐影片,一部承载了太多的电影。与Youth比起来,再光亮的迟暮也比不上年轻的活力。我想,这也是电影最后导演故意将指挥家完成令人感动的演奏后,隐去听众掌声的原因了。然而,这一切和永恒比起来,又算什么呢?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