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谁种下的枇杷树?
高中的时候,学到《项脊轩志》的时候,已经被这篇文字感动到。
特别是「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读完之后,总有种物是人非的感觉。当时,老师说是妻子种的树,然后也没有纠结这个小小的问题,原来有些人纠结过树是谁种的问题。
很久之前,在混读书吧的时候,看到过有人提问过一个问题,关于《项脊轩志》中的枇杷树是谁种的?
如今,随便百度一下,也看到也有很多考究的人在思考枇杷树是谁种的问题。
于是,小编就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分析了一下。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一般我们分析句子,先看一下它是什么句式,很明显看出是判断句以及“所”字句表枇杷树被种下,我把它还原成现代汉语语序——
庭有枇杷树,(枇杷树)是吾妻死之年手植的。
句子分析等于就是切菜,一段段来~
相信这里大家都没疑问,我们来看看争议最大的吾妻与吾应该怎么划分。只要搞明白这里,其他的问题就不是问题。(严肃脸)
吾派:
吾 妻死之年 手植
看起来翻译就是:我在妻子死的那年种的。
吾是名词,妻死之年(妻子死的那年)是时间名词,两个看似没有语法关系,但是也时间名词做谓语的情况。比如我1988年出生。同样,吾妻派也能这样划分出来。(见下)如果吾派想百分之百说吾种,除非句子是这样子:
庭有枇杷树,妻死之年所手植也。(把“吾”省略掉了)
庭有枇杷树,吾于妻死之年所手植也。(加上介词“于”把歧义词分开)
看到知乎有人说:
文言文有省略主语的情形,比如《项脊轩志》中,“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省略了主语人。那么依照他的理解,句子应该——
庭有枇杷树,(吾)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但是想想,很少古人那么啰嗦,前面说了吾,后面妻(妻子)还要加个吾妻(我的妻子),太罗嗦吧?所以省略的情况,只有我说的上面省略“吾”:庭有枇杷树,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吾妻派:
吾妻 死之年 手植
翻译来就是:我妻子死的那年种的。
吾妻是名词 死之年(妻子死的那年)是时间名词,手(方式状语),这样解释也是行得通。
看来通过划分也存在歧义,不过按语法来看,小编还是偏向于吾妻,小编多年所谓语感以及一些音律的感觉,“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怎么都不顺口。
句子分析单独分析有单独分析的片面性,于是我们代入作者这个角色——
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作者妻子的死对他影响极其深远,枇杷树不可能在妻子死之后,作者去种树思妻,那么枇杷树是在妻子死之前的那年种的,妻子可能身体不佳,两人一起种下这颗枇杷树,不久,这颗树变成一棵相思树。
到最后还是看不出是谁种的树,不过就两个人一起种下这棵相思树这样的解释更是暖暖的~
微信公众号:小书窝(xsw103208901)
特别是「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读完之后,总有种物是人非的感觉。当时,老师说是妻子种的树,然后也没有纠结这个小小的问题,原来有些人纠结过树是谁种的问题。
很久之前,在混读书吧的时候,看到过有人提问过一个问题,关于《项脊轩志》中的枇杷树是谁种的?
![]() |
如今,随便百度一下,也看到也有很多考究的人在思考枇杷树是谁种的问题。
![]() |
于是,小编就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分析了一下。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一般我们分析句子,先看一下它是什么句式,很明显看出是判断句以及“所”字句表枇杷树被种下,我把它还原成现代汉语语序——
庭有枇杷树,(枇杷树)是吾妻死之年手植的。
![]() |
句子分析等于就是切菜,一段段来~
相信这里大家都没疑问,我们来看看争议最大的吾妻与吾应该怎么划分。只要搞明白这里,其他的问题就不是问题。(严肃脸)
吾派:
吾 妻死之年 手植
看起来翻译就是:我在妻子死的那年种的。
吾是名词,妻死之年(妻子死的那年)是时间名词,两个看似没有语法关系,但是也时间名词做谓语的情况。比如我1988年出生。同样,吾妻派也能这样划分出来。(见下)如果吾派想百分之百说吾种,除非句子是这样子:
庭有枇杷树,妻死之年所手植也。(把“吾”省略掉了)
庭有枇杷树,吾于妻死之年所手植也。(加上介词“于”把歧义词分开)
看到知乎有人说:
文言文有省略主语的情形,比如《项脊轩志》中,“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省略了主语人。那么依照他的理解,句子应该——
庭有枇杷树,(吾)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但是想想,很少古人那么啰嗦,前面说了吾,后面妻(妻子)还要加个吾妻(我的妻子),太罗嗦吧?所以省略的情况,只有我说的上面省略“吾”:庭有枇杷树,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吾妻派:
吾妻 死之年 手植
翻译来就是:我妻子死的那年种的。
吾妻是名词 死之年(妻子死的那年)是时间名词,手(方式状语),这样解释也是行得通。
看来通过划分也存在歧义,不过按语法来看,小编还是偏向于吾妻,小编多年所谓语感以及一些音律的感觉,“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怎么都不顺口。
句子分析单独分析有单独分析的片面性,于是我们代入作者这个角色——
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作者妻子的死对他影响极其深远,枇杷树不可能在妻子死之后,作者去种树思妻,那么枇杷树是在妻子死之前的那年种的,妻子可能身体不佳,两人一起种下这颗枇杷树,不久,这颗树变成一棵相思树。
到最后还是看不出是谁种的树,不过就两个人一起种下这棵相思树这样的解释更是暖暖的~
微信公众号:小书窝(xsw103208901)
-
怀抱花月的自来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1-14 19:05:05
-
豆友138843823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8-19 01:37:34
-
zerofool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4-07 10:47:08
-
杨谦君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19 14: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