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森林,费米悖论和科幻小说
从一开始,我就觉得黑暗森林法则毫无道理。
且不说一个外星文明使用地球人的逻辑来思考问题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单纯从人类历史和文明来看,这个说法也缺乏根据。的确,人类历史上,两个文明互相碰撞大多是战争,奴役,或者种族灭绝。比如旧世界基督教文明跟新世界土著之间,基本上除了杀戮就是奴役,强占对方的自然资源。但是这样的表象,大多是因为早期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而不是文明之间交流的必然结果。如果一个文明缺乏自然资源(比如旧世界欧洲大陆的基督教文明,或者日本的大和民族)那么他们在向外扩张的时候必然是侵略性和毁灭性的。但是如果一个文明自己并没有资源问题,那么它在向外探索的时候,会是和平的,以贸易和文化交流为主,比如我们自己的郑和下西洋,比如玄奘西行,比如丝绸之路。。。这些历史事件大多发生在中国国力强盛的时代,汉朝,唐朝,明朝的高峰,大家觉得自己什么都有,什么都不缺。根本没有必要拿着枪在黑暗森林里摸索,我们自己提着灯笼恨不得全世界的昭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所以,黑暗森林法则别说是宇宙角度说不通,世界级角度也说不通,就算单纯看我们中国自己的历史,也仍旧说不通。
再来说说费米悖论。很多人说黑暗森林解释了费米悖论,我说,纯粹胡扯。
费米悖论的问题很简单:如果宇宙有那么多星球,从几率上来说应该有各种外星人,为什么我们到现在都没有碰到?
要理解费米悖论就要先了解所谓的文明等级,也就是卡尔达肖夫指数。这个很拗口的指数,解释起来其实蛮简单的,其实就是用一个文明所利用的能源来划分文明的高级程度。
一级文明:文明能够利用它所处星球的所有资源。人类文明现在大致处于0.75级。我们应该可以在今后一两个世纪里成为一级文明。
二级文明:文明能够利用它所处星系的所有资源。比如说,我们在太阳外面加一个罩,完全利用太阳能(戴森球),在除地球之外的太阳系行星上挖矿之类。
三级文明:文明能够利用它所处银河的所有资源。到了这个级别的外星文明,对于我们来说大概就属于神一样的存在。他们看待我们,就好象我们看待蚂蚁一样。对方就算是意识到我们的存在,也完全无法交流。并不是说他们无法使用我们的语言,而是说就算是能够使用,也无法像人类解释他们的文明和科技。就好比说,就算我们了解蚂蚁是通过释放化学物质互相交流,我们也无法通过化学物质来向蚂蚁解释网络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然后需要了解到就是”过滤“这个概念,也就是说,宇宙文明达到每一个等级,都要通过一些过滤。比如科技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无法调和的道德问题,无意识自我毁灭,宇宙本身发生了灾变等等。或许宇宙中曾经有很多文明,但是很多都无法通过这一系列的过滤,而无法成为第二,第三等级的“星际航行”文明。考虑到地球从有生命开始到现在99%的物种都灭绝了,那我们可以推测物种的兴起到灭绝是常态,跟物种本身的特质无关。人类早晚有一天不管我们是不是治理环境,最终也会灭绝。或许其他星球上也曾经或者现在存在着生物,但因为无法达到一级文明就灭绝了。
费米悖论还有其他很多种解释方法。比如说,我们的交流的方式太古老。比如一个人在一个小屋里使用莫尔斯密码发消息,但是没有人使用莫尔斯密码,所以就根本没有回音。
这些解释方法的其中一个有点类似黑暗森林。这个理论说,如果有一个三级文明,他们为了搜集能源,制造一系列的末世武器,这个末世武器的程序很简单:寻找星球,把星球上的资源据为己有,然后再继续制造新的末世武器飞船,重复这个循环。这样的话,应该可以在大概一两百万年内把一个银河系里所有可能有生命的星球都毁掉。黑暗森林则是推而广之,说只要是文明,互相碰到就会互相毁灭。但是,一个三级文明为了搜集维护自己生存的能源,有这样的设计还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说只要是文明,不管自己的资源是否短缺,碰到就是敌对,这就说不通了。
刘慈欣在费米悖论的数种解释中,单单挑了这么一种,再加上自己的变化而形成了所谓“黑暗森林法则“,这其实更多是体现了刘慈欣本人对世界和未来的看法,而并不是费米悖论或者文明本质。
这就是我最后要说的”科幻小说的意义”。
归根结底,我们谁也没见过外星人,根本不知道非人类文明是什么样的。从逻辑上来说,一个外星种族长得跟人类差不多(小绿人),居然还能跟人类直接交流,这种可能性几乎为零。所以从科幻这个类别创立(弗兰肯斯坦)开始,就跟其他文学类别一样,是借科幻写现实。科幻是镜子,里面映出了作者对现实的解释和态度。黑暗森林法则不仅仅是刘慈欣对中国社会的态度,三体现在这么流行,其实也是因为他对中国社会的态度在很多人心中产生了共鸣。
中国现在就是一个人口密集资源短缺的文明。我们因为近代史的屈辱,自然而然的对外族产生抵触和敌意心理,觉得因为中国社会是一个你死我活竞争激烈的社会,其他文明看待我们也自然是你死我活,没有交流和沟通的余地。
问题在于刘慈欣在创作三体的时候,到底有没有意识到他的黑暗森林法则其实是对当代社会惶恐不安,集体被迫害妄想症的一种反射?当然,意识到或者没有意识到,他的作品成功之处就是非常形象的反射了广大读者潜意识中的焦虑。
或许这就是为什么一本写的跟狗屎一样的书居然能得雨果奖的原因吧。
且不说一个外星文明使用地球人的逻辑来思考问题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单纯从人类历史和文明来看,这个说法也缺乏根据。的确,人类历史上,两个文明互相碰撞大多是战争,奴役,或者种族灭绝。比如旧世界基督教文明跟新世界土著之间,基本上除了杀戮就是奴役,强占对方的自然资源。但是这样的表象,大多是因为早期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而不是文明之间交流的必然结果。如果一个文明缺乏自然资源(比如旧世界欧洲大陆的基督教文明,或者日本的大和民族)那么他们在向外扩张的时候必然是侵略性和毁灭性的。但是如果一个文明自己并没有资源问题,那么它在向外探索的时候,会是和平的,以贸易和文化交流为主,比如我们自己的郑和下西洋,比如玄奘西行,比如丝绸之路。。。这些历史事件大多发生在中国国力强盛的时代,汉朝,唐朝,明朝的高峰,大家觉得自己什么都有,什么都不缺。根本没有必要拿着枪在黑暗森林里摸索,我们自己提着灯笼恨不得全世界的昭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所以,黑暗森林法则别说是宇宙角度说不通,世界级角度也说不通,就算单纯看我们中国自己的历史,也仍旧说不通。
再来说说费米悖论。很多人说黑暗森林解释了费米悖论,我说,纯粹胡扯。
费米悖论的问题很简单:如果宇宙有那么多星球,从几率上来说应该有各种外星人,为什么我们到现在都没有碰到?
要理解费米悖论就要先了解所谓的文明等级,也就是卡尔达肖夫指数。这个很拗口的指数,解释起来其实蛮简单的,其实就是用一个文明所利用的能源来划分文明的高级程度。
一级文明:文明能够利用它所处星球的所有资源。人类文明现在大致处于0.75级。我们应该可以在今后一两个世纪里成为一级文明。
二级文明:文明能够利用它所处星系的所有资源。比如说,我们在太阳外面加一个罩,完全利用太阳能(戴森球),在除地球之外的太阳系行星上挖矿之类。
三级文明:文明能够利用它所处银河的所有资源。到了这个级别的外星文明,对于我们来说大概就属于神一样的存在。他们看待我们,就好象我们看待蚂蚁一样。对方就算是意识到我们的存在,也完全无法交流。并不是说他们无法使用我们的语言,而是说就算是能够使用,也无法像人类解释他们的文明和科技。就好比说,就算我们了解蚂蚁是通过释放化学物质互相交流,我们也无法通过化学物质来向蚂蚁解释网络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然后需要了解到就是”过滤“这个概念,也就是说,宇宙文明达到每一个等级,都要通过一些过滤。比如科技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无法调和的道德问题,无意识自我毁灭,宇宙本身发生了灾变等等。或许宇宙中曾经有很多文明,但是很多都无法通过这一系列的过滤,而无法成为第二,第三等级的“星际航行”文明。考虑到地球从有生命开始到现在99%的物种都灭绝了,那我们可以推测物种的兴起到灭绝是常态,跟物种本身的特质无关。人类早晚有一天不管我们是不是治理环境,最终也会灭绝。或许其他星球上也曾经或者现在存在着生物,但因为无法达到一级文明就灭绝了。
费米悖论还有其他很多种解释方法。比如说,我们的交流的方式太古老。比如一个人在一个小屋里使用莫尔斯密码发消息,但是没有人使用莫尔斯密码,所以就根本没有回音。
这些解释方法的其中一个有点类似黑暗森林。这个理论说,如果有一个三级文明,他们为了搜集能源,制造一系列的末世武器,这个末世武器的程序很简单:寻找星球,把星球上的资源据为己有,然后再继续制造新的末世武器飞船,重复这个循环。这样的话,应该可以在大概一两百万年内把一个银河系里所有可能有生命的星球都毁掉。黑暗森林则是推而广之,说只要是文明,互相碰到就会互相毁灭。但是,一个三级文明为了搜集维护自己生存的能源,有这样的设计还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说只要是文明,不管自己的资源是否短缺,碰到就是敌对,这就说不通了。
刘慈欣在费米悖论的数种解释中,单单挑了这么一种,再加上自己的变化而形成了所谓“黑暗森林法则“,这其实更多是体现了刘慈欣本人对世界和未来的看法,而并不是费米悖论或者文明本质。
这就是我最后要说的”科幻小说的意义”。
归根结底,我们谁也没见过外星人,根本不知道非人类文明是什么样的。从逻辑上来说,一个外星种族长得跟人类差不多(小绿人),居然还能跟人类直接交流,这种可能性几乎为零。所以从科幻这个类别创立(弗兰肯斯坦)开始,就跟其他文学类别一样,是借科幻写现实。科幻是镜子,里面映出了作者对现实的解释和态度。黑暗森林法则不仅仅是刘慈欣对中国社会的态度,三体现在这么流行,其实也是因为他对中国社会的态度在很多人心中产生了共鸣。
中国现在就是一个人口密集资源短缺的文明。我们因为近代史的屈辱,自然而然的对外族产生抵触和敌意心理,觉得因为中国社会是一个你死我活竞争激烈的社会,其他文明看待我们也自然是你死我活,没有交流和沟通的余地。
问题在于刘慈欣在创作三体的时候,到底有没有意识到他的黑暗森林法则其实是对当代社会惶恐不安,集体被迫害妄想症的一种反射?当然,意识到或者没有意识到,他的作品成功之处就是非常形象的反射了广大读者潜意识中的焦虑。
或许这就是为什么一本写的跟狗屎一样的书居然能得雨果奖的原因吧。
FluorineSpark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恐怖三角恋 - 安吉拉·迪亚兹跟踪骚扰案 (10人喜欢)
- 绨根在哪里?- 凯莉·朗杀婴案 (10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