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实在想不到自己会因为期末论文而再评一次《大圣归来》
是的,我觉得自己已经快变成对大圣归来充满执念的真爱粉了,既然作业已经写了,那就发上来吧,希望从2016年开始和这倒霉电影再别有任何的关系……
以下正文:
大圣归来——生逢其时的幸运半成品
2015年无疑是属于《大圣归来》的,很难想象这样一部国产动画电影竟然能成就今天的奇迹,凭借“自来水效应”和本身相对优秀的特效创造了暑期档神话,也让广大中国动漫迷高呼“国漫崛起”,当然任何作品都做不到满足所有观众,大圣同样做不到。在一片赞誉声的背后,大圣归来的诸多弊病绝对不能一带而过。这部被誉为“国产动画电影里程碑”的影片,是否真的名副其实呢?
不消说,《大圣归来》最大的成功便是它的3d效果,当然这也是它最大的卖点;从电影一开始脸谱大圣大闹天宫,再到贯穿全剧的追逐,打斗,白龙出场,以及结尾华丽变身的愤怒一击。我们看到了不同于国产动漫以往给人的既定印象,观众在影院里感慨原来我们自己的电影也能做到这种程度。这里不得不表扬制作组的心血,正是他们对于劲爆打戏执着追求,才让《大圣归来》有可能获得今天的赞许。但是,整部影片并不是从始至终都有这样的效果的;有时候那些粗糙的模型和糟糕的光影会突然间冒出来,让你的心情非常复杂,稍微留心点我们不难发现,山路上遇敌,到长安城追逐,再到小船前暴走这几场戏掉帧问题都是比较严重的,和最终决战都有着不小的差距。这里重点要指出的就是前期大战石头人的部分,渲染效果相当糟糕,石头建模假得离谱。这种画面时好时坏的现象用委婉一点的说法是缺钱,直接说就是制作组在色调,景深上的处理不当所导致的。至于前一种“哭穷”的问题,后面还会提到。
说完了画面,不得不提的就是饱受诟病的剧情了,大圣归来很讨巧的选择套用了《西游记》的世界观,这种做法在剧情上最大的帮助就是节约了交代背景的成本,然而在如此有利的条件下,整篇故事的叙述还是让人大跌眼镜。为什么大圣和江流儿瞬间就成了好朋友?八戒和大圣的恩怨未解怎么突然就组队了?白龙只出过一次场为什么之后会帮助主角组以及为什么反派一定要抓这个傻姑娘而不是其他人?很多网评声称这部电影剧情低幼,不用动脑,可是只要你稍一分析故事逻辑就会发现,这不是剧情低幼的问题,而是没有剧情的问题。说白了,如果没有那些莫名其妙的桥段制作组精心准备的打斗戏就没有出来的理由了。
提到剧情这点可以多说一些,导演田晓鹏对于观众反映剧情糟糕的回应是,大圣归来会出续集,第一部里观众的疑问将在后续的电影中得到解答。这样的回答简直是逼得人尴尬症发作,无论是独立成章的电影,还是存在续集的系列电影,如果单个作品不能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那它不是电影,是电视剧。特效不够你可以说缺钱,画面违和你可以说技术不成熟,但是讲故事写故事的能力是无论如何不能找借口的。你可以借鉴欧美的英雄主义,也可以套用日式的热血元素,但那只是片段,东拼西凑的四不像是不能叫作完整的故事的。
除了画面和剧情,音乐原声是全片最褒贬不一的地方。当剧情已经破碎到这种程度,原声就成了导演或者说制作团队审美的最直接体现了,当然说这句话之前得把突然出现的汪峰忽略掉,关于电影为什么要在那里放一首汪峰的歌我百思不得其解,所以跳过不谈。不得不说剩下的选曲是花了些小心思的,当小刀会这样的名曲在电影里响起,场下的观众眼前浮现的就不只是童年英雄孙大圣,更有大话西游里的至尊宝周星驰。这种骗情怀的选曲非常讨巧,几乎不用花什么成本就让你热血沸腾。
就是这样一部画面质量不能保持,剧情低幼缺乏逻辑,原声混乱不成体系的动画电影,为什么会在中国变成现象级大作,变成自来水口中的国漫救星呢?答案谁都知道,一个原因是因为大家都很烂,大圣鹤立鸡群;另一个就是这部电影很聪明地贩卖情怀。
不得不承认,在现在动画电影市场上喜羊羊、熊出没霸占一方的现实情况下,大圣的归来算是给动漫爱好者一剂强心针。相比于其他国产3d动画,大圣的整体效果甚至算得上惊艳,就在这样一个国人普遍对国产动漫失望的背景下,大圣归来来的很是时机。大圣归来获得现今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烂片兄弟们把它推到了这样的位置。当然这种现实状况也不是一天两天,我们也不必把它太过放在心上。
然而另一个原因,也就是贩卖情怀这一点,就很值得我们注意了。大圣归来在宣传期间,宣传方在各式海报中都用很明显的字样写下“这是一个需要英雄的时代”,不得不说这样的句子的效果是很明显的,因为孙悟空对于国人来说是一个极具情感的形象。它甚至等于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心中的头号英雄。西游记对于国人的滋养是无穷无尽的,毫无疑问,大圣归来借用了西游记的影响。这种借用说得难听些就是投机取巧,它给后续的动画电影开了一个坏头,如果为了成功人人都想着怎样贩卖情怀,那些真正有趣符合时代特质的新故事将很难出现在我们的视野当中,到那时才是新时代国漫最大的悲哀。
另外还有之前提到的制作团队哭穷的问题。
电影是一个商品,它一定是存在成本的,动画电影更烧钱。制作经费有限这种情况的出现和消费者没有关系,寻求资金是制作团队应该做的,有本钱就做没有本钱就不要做,这在所有行业都是通用的。想做好动画没问题,问题是你要有做好动画的实力。像制作团队这种走一步算一步的做法对观众是不公平的,对制作团队的成员也是不公平的。最后呈现的效果必然整体失调,质量明显是分段的。在这种情况下拿资金有限做推辞很不要脸。然而即便如此,还是有人甘愿加入到一种名为“自来水”实为“脑残粉”的群体当中。
这样一部电影的出现其实揭示出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那就是我们观影习惯很不成熟,我们还没有能够把电影当成商品去看待,动漫制作团队不是中国动漫的救世主,而是整个动漫产业的其中一环。现在的情况是你不支持他们就是不支持中国动漫的发展,很可能进一步就会说你不支持中国的发展,这样的论点不止滑稽而且悲哀。不过不管怎么说,《大圣归来》的成功对于中国动漫来说是一件好事,毕竟他让投资人认识到了这里面的利润。我一方面好奇有了充足资金的团队能够做出什么质量的电影,但更多的是担心这些《大圣归来》的忠实拥趸,面对下一部还能不能找回“初恋的感觉”。
以下正文:
大圣归来——生逢其时的幸运半成品
2015年无疑是属于《大圣归来》的,很难想象这样一部国产动画电影竟然能成就今天的奇迹,凭借“自来水效应”和本身相对优秀的特效创造了暑期档神话,也让广大中国动漫迷高呼“国漫崛起”,当然任何作品都做不到满足所有观众,大圣同样做不到。在一片赞誉声的背后,大圣归来的诸多弊病绝对不能一带而过。这部被誉为“国产动画电影里程碑”的影片,是否真的名副其实呢?
不消说,《大圣归来》最大的成功便是它的3d效果,当然这也是它最大的卖点;从电影一开始脸谱大圣大闹天宫,再到贯穿全剧的追逐,打斗,白龙出场,以及结尾华丽变身的愤怒一击。我们看到了不同于国产动漫以往给人的既定印象,观众在影院里感慨原来我们自己的电影也能做到这种程度。这里不得不表扬制作组的心血,正是他们对于劲爆打戏执着追求,才让《大圣归来》有可能获得今天的赞许。但是,整部影片并不是从始至终都有这样的效果的;有时候那些粗糙的模型和糟糕的光影会突然间冒出来,让你的心情非常复杂,稍微留心点我们不难发现,山路上遇敌,到长安城追逐,再到小船前暴走这几场戏掉帧问题都是比较严重的,和最终决战都有着不小的差距。这里重点要指出的就是前期大战石头人的部分,渲染效果相当糟糕,石头建模假得离谱。这种画面时好时坏的现象用委婉一点的说法是缺钱,直接说就是制作组在色调,景深上的处理不当所导致的。至于前一种“哭穷”的问题,后面还会提到。
说完了画面,不得不提的就是饱受诟病的剧情了,大圣归来很讨巧的选择套用了《西游记》的世界观,这种做法在剧情上最大的帮助就是节约了交代背景的成本,然而在如此有利的条件下,整篇故事的叙述还是让人大跌眼镜。为什么大圣和江流儿瞬间就成了好朋友?八戒和大圣的恩怨未解怎么突然就组队了?白龙只出过一次场为什么之后会帮助主角组以及为什么反派一定要抓这个傻姑娘而不是其他人?很多网评声称这部电影剧情低幼,不用动脑,可是只要你稍一分析故事逻辑就会发现,这不是剧情低幼的问题,而是没有剧情的问题。说白了,如果没有那些莫名其妙的桥段制作组精心准备的打斗戏就没有出来的理由了。
提到剧情这点可以多说一些,导演田晓鹏对于观众反映剧情糟糕的回应是,大圣归来会出续集,第一部里观众的疑问将在后续的电影中得到解答。这样的回答简直是逼得人尴尬症发作,无论是独立成章的电影,还是存在续集的系列电影,如果单个作品不能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那它不是电影,是电视剧。特效不够你可以说缺钱,画面违和你可以说技术不成熟,但是讲故事写故事的能力是无论如何不能找借口的。你可以借鉴欧美的英雄主义,也可以套用日式的热血元素,但那只是片段,东拼西凑的四不像是不能叫作完整的故事的。
除了画面和剧情,音乐原声是全片最褒贬不一的地方。当剧情已经破碎到这种程度,原声就成了导演或者说制作团队审美的最直接体现了,当然说这句话之前得把突然出现的汪峰忽略掉,关于电影为什么要在那里放一首汪峰的歌我百思不得其解,所以跳过不谈。不得不说剩下的选曲是花了些小心思的,当小刀会这样的名曲在电影里响起,场下的观众眼前浮现的就不只是童年英雄孙大圣,更有大话西游里的至尊宝周星驰。这种骗情怀的选曲非常讨巧,几乎不用花什么成本就让你热血沸腾。
就是这样一部画面质量不能保持,剧情低幼缺乏逻辑,原声混乱不成体系的动画电影,为什么会在中国变成现象级大作,变成自来水口中的国漫救星呢?答案谁都知道,一个原因是因为大家都很烂,大圣鹤立鸡群;另一个就是这部电影很聪明地贩卖情怀。
不得不承认,在现在动画电影市场上喜羊羊、熊出没霸占一方的现实情况下,大圣的归来算是给动漫爱好者一剂强心针。相比于其他国产3d动画,大圣的整体效果甚至算得上惊艳,就在这样一个国人普遍对国产动漫失望的背景下,大圣归来来的很是时机。大圣归来获得现今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烂片兄弟们把它推到了这样的位置。当然这种现实状况也不是一天两天,我们也不必把它太过放在心上。
然而另一个原因,也就是贩卖情怀这一点,就很值得我们注意了。大圣归来在宣传期间,宣传方在各式海报中都用很明显的字样写下“这是一个需要英雄的时代”,不得不说这样的句子的效果是很明显的,因为孙悟空对于国人来说是一个极具情感的形象。它甚至等于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心中的头号英雄。西游记对于国人的滋养是无穷无尽的,毫无疑问,大圣归来借用了西游记的影响。这种借用说得难听些就是投机取巧,它给后续的动画电影开了一个坏头,如果为了成功人人都想着怎样贩卖情怀,那些真正有趣符合时代特质的新故事将很难出现在我们的视野当中,到那时才是新时代国漫最大的悲哀。
另外还有之前提到的制作团队哭穷的问题。
电影是一个商品,它一定是存在成本的,动画电影更烧钱。制作经费有限这种情况的出现和消费者没有关系,寻求资金是制作团队应该做的,有本钱就做没有本钱就不要做,这在所有行业都是通用的。想做好动画没问题,问题是你要有做好动画的实力。像制作团队这种走一步算一步的做法对观众是不公平的,对制作团队的成员也是不公平的。最后呈现的效果必然整体失调,质量明显是分段的。在这种情况下拿资金有限做推辞很不要脸。然而即便如此,还是有人甘愿加入到一种名为“自来水”实为“脑残粉”的群体当中。
这样一部电影的出现其实揭示出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那就是我们观影习惯很不成熟,我们还没有能够把电影当成商品去看待,动漫制作团队不是中国动漫的救世主,而是整个动漫产业的其中一环。现在的情况是你不支持他们就是不支持中国动漫的发展,很可能进一步就会说你不支持中国的发展,这样的论点不止滑稽而且悲哀。不过不管怎么说,《大圣归来》的成功对于中国动漫来说是一件好事,毕竟他让投资人认识到了这里面的利润。我一方面好奇有了充足资金的团队能够做出什么质量的电影,但更多的是担心这些《大圣归来》的忠实拥趸,面对下一部还能不能找回“初恋的感觉”。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