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个月的精进
你好,November!
今天已经是December了
这一个月,给自己定了一些计划:要保持健身、要写出一篇学术论文、要买一块地毯、要买一个油汀、要清理家里的杂乱区.......除了第二件还在进行中,其他的我都做到了,所以十一月我很满足。
自从十月婚后,已经没有将瘦身作为第一等要事遵守了,健身卡的闲置率也越来越高,忘了因为什么事情刺激,觉得这是一个多好的习惯,怎么说丢就丢了,想当初你是用了多大的毅力和勇气才坚持在寒风中,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汗水挥洒的健身房。一个习惯只消很短的时间就能毁掉,这种危机感,让我不得不匆匆从班车飞奔进家门,来不及享受家中的温暖,匆匆换了行头,重新投入寒风中。但是你不得不感慨,当冲完热水澡,顶着寒冬特有的冷空气,迈着轻盈的步伐,往家赶时,那种无以言表的美妙感受,好似做了多大一件美事。运动会带来快乐,这句话一点不假,一般人我不告诉,呵呵,我还记得当初将这个“秘密”告诉尤尤时的情形。上周末她约我一起打球时,重新将这秘密传递给我时,我就知道,谁发现了这秘密,谁去努力做了,就肯定会快乐。两个已婚小妇人,重回昔日校园,打球、隔空喊话、大笑,谁会看出来我们已经离校十年之久,这种无龄感的快乐,让我们有种闺蜜重生的喜悦。一起吃火锅、一起K歌,老友相聚,花样会很多。
再来说说学术论文的事情吧。上次的日志,还在抱怨怎么写学术论文,现在发现自己似乎有些感觉了。无外乎钻研二字。也曾试着从百度搜出“如何写出学术论文”的字段,竟然搜到台湾现任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生早年出版的作品。顺便看了宋先生的学业简历:
政治大学外交系毕业(1964年)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校区政治学硕士(1967年)
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1969年)
美国天主教大学图书馆学硕士(1971年)
美国乔治城大学政治学哲学博士(1974年)
美国艾森豪威尔奖学金得主(1982年)
美国天主教大学法律与政府学荣誉博士(1995年)
澳大利亚国立南澳大学荣誉博士(1995年)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斯国际奖章(1996年)
美国亚洲基金会庞克杰出访问学者(1999年)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亚研究所杰出访问学者(1999年)
美国马里兰大学荣誉博士(2000年)
韩国汉城淑明女子大学荣誉博士(2003年)
我也是汗颜了。没成想,这样一位政治人物,竟有如此的学术造诣。看来刻苦与钻研,放在任何一个普通人身上,都可以助其登上人生巅峰啊。所以登时就关闭了所有的搜索网页,乖乖打开知网,搜索想要研究的字段,看到检索出的万千期刊,脑中“嗡~”地一声,无从下手。就随便下了几篇吧,先看看再说,可是脑袋好像不听使唤一般,刚读了一段,忽然定住,哎,刚才读的这段说的什么意思啊,天哪,根本没理解文章写的是什么,又要重新开始。如此反反复复,都开始怀疑自己的阅读能力了。给自己下了最后通牒,每天早上,先列出今天工作的事项,一旦完成最紧要的工作,一定要看几篇研究文献,这么一来,发学术论文的压力被分解成每一天要完成的小作业,看着看着,不自觉的拿出本子记录下这篇文章主要的研究思路,再配上自己的相关感悟,将阅读杂文的习惯应用到阅读学术论文之上,竟然也通用,这时心里不禁美滋滋、飘飘然。也就在一周后的今天,关于自己的研究方向,竟有了茅塞顿开的思路,看着近一周记录的两三页批注,心中默念:看来我已经要往路上行进了。其实想想这种经历与感受,何尝曾经没有过,当初在读研的时候,因为导师的冷嘲热讽、鼓励加责备,曾让我下决心苦蹲图书馆,誓要写出一篇高水平文章,也曾使用批注的方式,阅读不少文献,也曾有过茅塞顿开的时刻,然后最终还是草草了解,想想也是自己的快乐往往求诸于外,未曾如此深入自己的内心,寻找更稳定的体验。如今也已近而立之年,少了年少时诸多肤浅欲望,渴望更多探索恒久的高峰体验,所以将挑战自我,发掘自身潜力当做最愿意去做的事情。这么看来,年龄自有其智慧之处,什么阶段做什么事情,也是性格、气质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率性而为,可能说的就是当初的我,如今,我更愿意挑战一下自己,约束一下自己、雕刻一下自己。
关于家居布置与设计的问题,一直也是自己关注的方面,如今,成家立业了,基础总算确定,才能在其上美化、装饰。德国式家居、日式摆设.....这些读过的案例,在心中整合,才有了如今的行动。当买了一件心仪已久的家居用品,那种添砖加瓦建立sweet home的信心又增加了几分。
如今写字也慢慢成为一件享受的事情,虽然还是免不了草草结尾的习惯,但是总归是从兔子尾巴慢慢向松鼠尾巴前进了,内容也慢慢饱满起来,但是免不了的都是絮絮叨叨的个人感悟,可是也显得亲切真实些不是。
今天已经是December了
这一个月,给自己定了一些计划:要保持健身、要写出一篇学术论文、要买一块地毯、要买一个油汀、要清理家里的杂乱区.......除了第二件还在进行中,其他的我都做到了,所以十一月我很满足。
自从十月婚后,已经没有将瘦身作为第一等要事遵守了,健身卡的闲置率也越来越高,忘了因为什么事情刺激,觉得这是一个多好的习惯,怎么说丢就丢了,想当初你是用了多大的毅力和勇气才坚持在寒风中,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汗水挥洒的健身房。一个习惯只消很短的时间就能毁掉,这种危机感,让我不得不匆匆从班车飞奔进家门,来不及享受家中的温暖,匆匆换了行头,重新投入寒风中。但是你不得不感慨,当冲完热水澡,顶着寒冬特有的冷空气,迈着轻盈的步伐,往家赶时,那种无以言表的美妙感受,好似做了多大一件美事。运动会带来快乐,这句话一点不假,一般人我不告诉,呵呵,我还记得当初将这个“秘密”告诉尤尤时的情形。上周末她约我一起打球时,重新将这秘密传递给我时,我就知道,谁发现了这秘密,谁去努力做了,就肯定会快乐。两个已婚小妇人,重回昔日校园,打球、隔空喊话、大笑,谁会看出来我们已经离校十年之久,这种无龄感的快乐,让我们有种闺蜜重生的喜悦。一起吃火锅、一起K歌,老友相聚,花样会很多。
再来说说学术论文的事情吧。上次的日志,还在抱怨怎么写学术论文,现在发现自己似乎有些感觉了。无外乎钻研二字。也曾试着从百度搜出“如何写出学术论文”的字段,竟然搜到台湾现任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生早年出版的作品。顺便看了宋先生的学业简历:
政治大学外交系毕业(1964年)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校区政治学硕士(1967年)
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1969年)
美国天主教大学图书馆学硕士(1971年)
美国乔治城大学政治学哲学博士(1974年)
美国艾森豪威尔奖学金得主(1982年)
美国天主教大学法律与政府学荣誉博士(1995年)
澳大利亚国立南澳大学荣誉博士(1995年)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斯国际奖章(1996年)
美国亚洲基金会庞克杰出访问学者(1999年)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亚研究所杰出访问学者(1999年)
美国马里兰大学荣誉博士(2000年)
韩国汉城淑明女子大学荣誉博士(2003年)
我也是汗颜了。没成想,这样一位政治人物,竟有如此的学术造诣。看来刻苦与钻研,放在任何一个普通人身上,都可以助其登上人生巅峰啊。所以登时就关闭了所有的搜索网页,乖乖打开知网,搜索想要研究的字段,看到检索出的万千期刊,脑中“嗡~”地一声,无从下手。就随便下了几篇吧,先看看再说,可是脑袋好像不听使唤一般,刚读了一段,忽然定住,哎,刚才读的这段说的什么意思啊,天哪,根本没理解文章写的是什么,又要重新开始。如此反反复复,都开始怀疑自己的阅读能力了。给自己下了最后通牒,每天早上,先列出今天工作的事项,一旦完成最紧要的工作,一定要看几篇研究文献,这么一来,发学术论文的压力被分解成每一天要完成的小作业,看着看着,不自觉的拿出本子记录下这篇文章主要的研究思路,再配上自己的相关感悟,将阅读杂文的习惯应用到阅读学术论文之上,竟然也通用,这时心里不禁美滋滋、飘飘然。也就在一周后的今天,关于自己的研究方向,竟有了茅塞顿开的思路,看着近一周记录的两三页批注,心中默念:看来我已经要往路上行进了。其实想想这种经历与感受,何尝曾经没有过,当初在读研的时候,因为导师的冷嘲热讽、鼓励加责备,曾让我下决心苦蹲图书馆,誓要写出一篇高水平文章,也曾使用批注的方式,阅读不少文献,也曾有过茅塞顿开的时刻,然后最终还是草草了解,想想也是自己的快乐往往求诸于外,未曾如此深入自己的内心,寻找更稳定的体验。如今也已近而立之年,少了年少时诸多肤浅欲望,渴望更多探索恒久的高峰体验,所以将挑战自我,发掘自身潜力当做最愿意去做的事情。这么看来,年龄自有其智慧之处,什么阶段做什么事情,也是性格、气质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率性而为,可能说的就是当初的我,如今,我更愿意挑战一下自己,约束一下自己、雕刻一下自己。
关于家居布置与设计的问题,一直也是自己关注的方面,如今,成家立业了,基础总算确定,才能在其上美化、装饰。德国式家居、日式摆设.....这些读过的案例,在心中整合,才有了如今的行动。当买了一件心仪已久的家居用品,那种添砖加瓦建立sweet home的信心又增加了几分。
如今写字也慢慢成为一件享受的事情,虽然还是免不了草草结尾的习惯,但是总归是从兔子尾巴慢慢向松鼠尾巴前进了,内容也慢慢饱满起来,但是免不了的都是絮絮叨叨的个人感悟,可是也显得亲切真实些不是。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