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笔记
唯识
理境门——理境学
——体用门_本体观_本体论,法存在性
——能所门_唯识观_唯识轮,
——因果门_缘起观_缘起论
行果门——涅槃学
——正因门_净因观_净因论,善种子
——加行门_道行观_道行论
——转变门_转依观_转依论,修行导致转变
唯识观——胜义,圣者观,正观
——道理,加行观,随观
识的对象,境——离心识,外境,尘。
从有到无是颠倒。从无到无是虚妄。实际无却显现出来是虚妄
杂染vs清净
没有所显现的外境只有能显现之识
表,粗动的心识。无表,粗动的心不识,通过逻辑等手段得知。
了别与识别一般互摄。虚妄颠倒的识别,叫做分别。分别心。了别是显现,识别是分别
部派分别_自性分别,随念分别,计度分别
唯识分别_凡夫位之错乱显现和虚妄分别
虚妄分别,一切凡夫分别都是能遍计,对一切所认知对象都起执着,即执为外境。所以一切凡夫分别都称能遍计,又称虚妄分别。
能遍计
有所遍计,即能遍计的对象,心识。
遍计所执,能遍计于所遍计,执着所成。
心识: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识。八种
意识最强
末那,manas,自内我。我执根本。
心识本是内境,但凡夫颠倒执为外境,即颠倒执著。
本无外境,执有外境,虚妄执著。
境界虽妄,所依有体,故称心识。
八识中每个识都是一个图景识。系统显现是八种识组合。
非图景识是细碎式显现。
因缘
非因缘:无间缘,所缘缘 剩下的都是增上缘
中观说空,笼统的说众缘缘起。
唯识分因缘缘起,非因缘缘起。
正向因果,阿赖耶识是因,七识是果。(汉译,行果)
逆向因果,反过来。现行熏习阿赖耶果。习气。
阿赖耶识的等无间缘,离散分离,心识界
相似,连续,稳定,
业感缘起:顺转无明缘行,行缘识,识名色。六处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
无明为导,众生造业。业被烦恼滋润成熟,摄世间苦。苦又生无明,无明又生业,这就是流转,所谓轮回。
逆观_ 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处灭,六处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灭。
智慧起,无明灭。
熏习,种子,与现行
种子生现行 阿赖耶识是摄一切种子的当体。种子有隐微性,有无记性,有恒转性(刹那生灭),有治灭性。(清静种子不是无记性,而是无漏性,可以用灭,不能治灭,清静种子前灭后生)
习气和种子相通。
六度四摄:布施度,持戒,安忍,精进,禅定,般若。
布施,爱语,利行,同事
理境门——理境学
——体用门_本体观_本体论,法存在性
——能所门_唯识观_唯识轮,
——因果门_缘起观_缘起论
行果门——涅槃学
——正因门_净因观_净因论,善种子
——加行门_道行观_道行论
——转变门_转依观_转依论,修行导致转变
唯识观——胜义,圣者观,正观
——道理,加行观,随观
识的对象,境——离心识,外境,尘。
从有到无是颠倒。从无到无是虚妄。实际无却显现出来是虚妄
杂染vs清净
没有所显现的外境只有能显现之识
表,粗动的心识。无表,粗动的心不识,通过逻辑等手段得知。
了别与识别一般互摄。虚妄颠倒的识别,叫做分别。分别心。了别是显现,识别是分别
部派分别_自性分别,随念分别,计度分别
唯识分别_凡夫位之错乱显现和虚妄分别
虚妄分别,一切凡夫分别都是能遍计,对一切所认知对象都起执着,即执为外境。所以一切凡夫分别都称能遍计,又称虚妄分别。
能遍计
有所遍计,即能遍计的对象,心识。
遍计所执,能遍计于所遍计,执着所成。
心识: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识。八种
意识最强
末那,manas,自内我。我执根本。
心识本是内境,但凡夫颠倒执为外境,即颠倒执著。
本无外境,执有外境,虚妄执著。
境界虽妄,所依有体,故称心识。
八识中每个识都是一个图景识。系统显现是八种识组合。
非图景识是细碎式显现。
因缘
非因缘:无间缘,所缘缘 剩下的都是增上缘
中观说空,笼统的说众缘缘起。
唯识分因缘缘起,非因缘缘起。
正向因果,阿赖耶识是因,七识是果。(汉译,行果)
逆向因果,反过来。现行熏习阿赖耶果。习气。
阿赖耶识的等无间缘,离散分离,心识界
相似,连续,稳定,
业感缘起:顺转无明缘行,行缘识,识名色。六处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
无明为导,众生造业。业被烦恼滋润成熟,摄世间苦。苦又生无明,无明又生业,这就是流转,所谓轮回。
逆观_ 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处灭,六处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灭。
智慧起,无明灭。
熏习,种子,与现行
种子生现行 阿赖耶识是摄一切种子的当体。种子有隐微性,有无记性,有恒转性(刹那生灭),有治灭性。(清静种子不是无记性,而是无漏性,可以用灭,不能治灭,清静种子前灭后生)
习气和种子相通。
六度四摄:布施度,持戒,安忍,精进,禅定,般若。
布施,爱语,利行,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