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德寺
喜德寺
去年和洪姐去神力广场的星美影城时就听她说过这个寺庙——拉萨最早的几座寺庙之一。因为城市发展正面临被拆除的命运。
雖然就在广场旁邊,但一直到昨天才踏足這片歷史之地。
一进大门便是毫不摭掩的殘敗不堪,围墙几乎全部倒塌,赤裸祼的将寺庙所有经历的岁月赫然拋到你眼前,让人猝不及防。
湛蓝的天空,刺眼的日光,这片废墟却也神清气爽,丝毫不惧离去的一天。
寺庙外围至今仍有几户人家在住,依然栽花种草,几只小狗仍旧趴在地上尽情亨受着拉萨冬日里溫暖的陽光,女人正在艳阳下洗头,几步外一位汉子正用铅笔在木头上画线,似乎在做某种家具。一切如此平静,如此平常。
准备围着寺院走一圈,只一转弯便是尽头,只能透过锁住的铁栅栏望一望倒下的院墙,残旧的门窗,它或许曾经无比辉煌,此刻却是这般宁静。
洪姐说之前有很多人把这里的门槛,房梁盗走,我说咱们应该偷块砖带回去,洪姐笑着说她家有,我也笑了,心里却分明还是惦记着什么时候来顺一块!
转身离开,身后是兩排明晃晃的太阳能灶,一位女人正在调整方向让壶里的水继续沸腾,我拿起相机想定格这一幕,其实她早已发现,急忙匆匆走开。顿时觉得我的突兀打扰了此地的清静,她,他,它本就与世无争。
或去或留,或生或死,缘起缘灭,任圆任缺,无嗔无憾。
喜德寺,藏语名“喜德嘎贝桑贝林”,俗称“喜德扎仓”,喜德寺早先属于宁玛派寺院,主要念诵胜乐金刚、密集金刚、大威德金刚等经典。第三世热振活佛时期,该寺改宗格鲁派,隶属色拉寺结巴扎仓。
据《七世达赖格桑嘉措传》记载,喜德寺是吐蕃赞普墀祖德赞(815年至836年在位)在大昭寺周围兴修的6座拉康之一,当时名为“嘎瓦”。当时,该拉康的规模较小,编制仅有4名扎巴,寺名“喜德”即来源于此。9世纪,朗达玛灭佛,大昭寺、小昭寺、桑耶寺、喜德寺等众多寺庙受到不同程度毁坏。元朝时,在蔡巴万户长的支持之下,喜德寺在原址的基础上扩建,从拉康逐渐发展成扎仓,编制增至20多人,并且规定了固定的供养制度。
14世纪起,喜德寺成为热振寺的属寺,以及热振活佛的驻锡地。
喜德寺的主要建筑包括经堂、佛殿、僧舍、僧厨。寺院中心是一方形庭院,后部为佛殿及经堂。庭院的其他三面为僧舍、僧厨。经堂进深7间,面阔9间,有柱48根,中部有一天窗直通二层,四壁均是彩绘装饰。经堂后部是并排的3个佛殿,中间为正殿,两侧为偏殿,三殿相互连通,共有柱12根。原来,殿内有泥塑像以及彩绘壁画。经堂大门前为檐廊,三室五间,两侧为小室。小室有石阶通向二层。喜德寺内僧舍100余间,均为藏式平顶二层建筑。
喜德寺大殿西侧有一个附属建筑,北半部分是后来建的厕所,南半部分是厨房。厨房的楼上靠近东边是一个用矮墙围起来的露天部分,面积共4柱,用来储藏木柴及牛粪等燃料。院子的西北部原有一口石头淡水井,为整个寺院提供饮用水,但如今大院的居民都是从位于院子中间的自来水龙头取水,使用院子西边的专供大院居民使用的公用厕所。
(来自维基百科)
去年和洪姐去神力广场的星美影城时就听她说过这个寺庙——拉萨最早的几座寺庙之一。因为城市发展正面临被拆除的命运。
雖然就在广场旁邊,但一直到昨天才踏足這片歷史之地。
一进大门便是毫不摭掩的殘敗不堪,围墙几乎全部倒塌,赤裸祼的将寺庙所有经历的岁月赫然拋到你眼前,让人猝不及防。
湛蓝的天空,刺眼的日光,这片废墟却也神清气爽,丝毫不惧离去的一天。
寺庙外围至今仍有几户人家在住,依然栽花种草,几只小狗仍旧趴在地上尽情亨受着拉萨冬日里溫暖的陽光,女人正在艳阳下洗头,几步外一位汉子正用铅笔在木头上画线,似乎在做某种家具。一切如此平静,如此平常。
准备围着寺院走一圈,只一转弯便是尽头,只能透过锁住的铁栅栏望一望倒下的院墙,残旧的门窗,它或许曾经无比辉煌,此刻却是这般宁静。
洪姐说之前有很多人把这里的门槛,房梁盗走,我说咱们应该偷块砖带回去,洪姐笑着说她家有,我也笑了,心里却分明还是惦记着什么时候来顺一块!
转身离开,身后是兩排明晃晃的太阳能灶,一位女人正在调整方向让壶里的水继续沸腾,我拿起相机想定格这一幕,其实她早已发现,急忙匆匆走开。顿时觉得我的突兀打扰了此地的清静,她,他,它本就与世无争。
或去或留,或生或死,缘起缘灭,任圆任缺,无嗔无憾。
![]() |
喜德寺,藏语名“喜德嘎贝桑贝林”,俗称“喜德扎仓”,喜德寺早先属于宁玛派寺院,主要念诵胜乐金刚、密集金刚、大威德金刚等经典。第三世热振活佛时期,该寺改宗格鲁派,隶属色拉寺结巴扎仓。
据《七世达赖格桑嘉措传》记载,喜德寺是吐蕃赞普墀祖德赞(815年至836年在位)在大昭寺周围兴修的6座拉康之一,当时名为“嘎瓦”。当时,该拉康的规模较小,编制仅有4名扎巴,寺名“喜德”即来源于此。9世纪,朗达玛灭佛,大昭寺、小昭寺、桑耶寺、喜德寺等众多寺庙受到不同程度毁坏。元朝时,在蔡巴万户长的支持之下,喜德寺在原址的基础上扩建,从拉康逐渐发展成扎仓,编制增至20多人,并且规定了固定的供养制度。
14世纪起,喜德寺成为热振寺的属寺,以及热振活佛的驻锡地。
喜德寺的主要建筑包括经堂、佛殿、僧舍、僧厨。寺院中心是一方形庭院,后部为佛殿及经堂。庭院的其他三面为僧舍、僧厨。经堂进深7间,面阔9间,有柱48根,中部有一天窗直通二层,四壁均是彩绘装饰。经堂后部是并排的3个佛殿,中间为正殿,两侧为偏殿,三殿相互连通,共有柱12根。原来,殿内有泥塑像以及彩绘壁画。经堂大门前为檐廊,三室五间,两侧为小室。小室有石阶通向二层。喜德寺内僧舍100余间,均为藏式平顶二层建筑。
喜德寺大殿西侧有一个附属建筑,北半部分是后来建的厕所,南半部分是厨房。厨房的楼上靠近东边是一个用矮墙围起来的露天部分,面积共4柱,用来储藏木柴及牛粪等燃料。院子的西北部原有一口石头淡水井,为整个寺院提供饮用水,但如今大院的居民都是从位于院子中间的自来水龙头取水,使用院子西边的专供大院居民使用的公用厕所。
(来自维基百科)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