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茶谈20151129
家里捎带了一些东西。
一把紫砂壶,三件干炮台、一个黑釉茶碗、几片熟普和一些水沉香。
还有一件我叫不上名称的窑变釉器物,是用来放置茶杯的。
黑釉茶碗体型比一般茶碗要大很多,碗中间还有个清晰的木叶纹,除此之外并没有太出众的地方。
突然想起来以前买过一本许进雄先生的《文物小讲》,这本书由150篇文物小品结构而成,其中132篇吉州窑树叶纹黑釉瓷茶盏说的就是我手边的这个黑釉茶碗。
用黑色茶碗喝茶会让现在的人感觉怪怪的,除了无法品鉴茶汤的颜色外,还给人一种沉重感,这和品茗追求惬意的初衷是背离的。但这种茶碗在宋代风靡一时,这和当时的喝茶习惯(点茶)和风俗(斗茶)有关,”茶色贵白-1“,这才需要黑色茶碗进行衬托。
《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上)》 也提到了宋人使用黑色茶盏的原因,亦对比了唐宋喝茶方式的不同。最后提及“我们今天的饮茶习惯是明代人定的,而日本的抹茶更像是宋代的喝茶方式-1”。
原以为碗中木叶纹是画上去的,后来方才知晓“器内有大片不规则的褐色纹饰,那是吉州窑的创举,以天然的树叶造成,网状的叶脉隐然可见,佳趣天成。此为吉州窑的独特手法,不见于其他的窑厂-2”。《文物小讲》也提及了大概工艺步骤,有兴趣可以看看。
我这件黑釉碗是现代仿品,用料很足,釉色黑亮,木叶纹非常清晰(太清晰反而觉得韵味低了一品),这片叶子会随着茶水的注入,茶香的沸动,而幻化出漂浮的影子,牵动茶人的缕缕思绪。这是窑工在劳作中用心灵和自然融合的境界美,是简约单纯的艺术美!
引文出处
1-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上)
对收藏感兴趣但无从下手的朋友,马未都说收藏这套书是入门读物的不二选择,有趣有料不枯燥。
2-文物小讲
套用该书编辑附记的话“……本书对于读者的意义,在文物知识的普及之外,更重要者,在于指示了一条由文物而文化而文明的路向。……”
一把紫砂壶,三件干炮台、一个黑釉茶碗、几片熟普和一些水沉香。
![]() |
![]() |
静则藏神 |
![]() |
虾趣 |
还有一件我叫不上名称的窑变釉器物,是用来放置茶杯的。
![]() |
黑釉茶碗体型比一般茶碗要大很多,碗中间还有个清晰的木叶纹,除此之外并没有太出众的地方。
突然想起来以前买过一本许进雄先生的《文物小讲》,这本书由150篇文物小品结构而成,其中132篇吉州窑树叶纹黑釉瓷茶盏说的就是我手边的这个黑釉茶碗。
![]() |
用黑色茶碗喝茶会让现在的人感觉怪怪的,除了无法品鉴茶汤的颜色外,还给人一种沉重感,这和品茗追求惬意的初衷是背离的。但这种茶碗在宋代风靡一时,这和当时的喝茶习惯(点茶)和风俗(斗茶)有关,”茶色贵白-1“,这才需要黑色茶碗进行衬托。
《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上)》 也提到了宋人使用黑色茶盏的原因,亦对比了唐宋喝茶方式的不同。最后提及“我们今天的饮茶习惯是明代人定的,而日本的抹茶更像是宋代的喝茶方式-1”。
原以为碗中木叶纹是画上去的,后来方才知晓“器内有大片不规则的褐色纹饰,那是吉州窑的创举,以天然的树叶造成,网状的叶脉隐然可见,佳趣天成。此为吉州窑的独特手法,不见于其他的窑厂-2”。《文物小讲》也提及了大概工艺步骤,有兴趣可以看看。
我这件黑釉碗是现代仿品,用料很足,釉色黑亮,木叶纹非常清晰(太清晰反而觉得韵味低了一品),这片叶子会随着茶水的注入,茶香的沸动,而幻化出漂浮的影子,牵动茶人的缕缕思绪。这是窑工在劳作中用心灵和自然融合的境界美,是简约单纯的艺术美!
引文出处
1-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上)
对收藏感兴趣但无从下手的朋友,马未都说收藏这套书是入门读物的不二选择,有趣有料不枯燥。
2-文物小讲
套用该书编辑附记的话“……本书对于读者的意义,在文物知识的普及之外,更重要者,在于指示了一条由文物而文化而文明的路向。……”
![]() |
-
MichaelZ 赞了这篇日记 2015-11-29 14: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