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电影艺术欣赏》by复旦大学 龚金平(二)
电影的类别
故事片 纪录片 科教片 美术片
电影的功能分类
艺术片(审美功能)
商业片(娱乐功能)
主旋律片(认识和教育的功能)
电影的元素:
1、画面:构图、景别、机位、角度、镜头运动、色彩、光线、色调
2、声音:音响(动作、自然、背景、特殊)、台词(对白、旁白、独白)、音乐《有源、无源》
3、剪辑
4、电影中色彩的意蕴表达
影片的色彩分析
色彩的三种属性
色相
明度(亮度):色彩明暗深浅的差异程度;
纯度(彩度、饱和度):色彩饱和、纯净程度
运用色彩的几种方式
1、色调:往往以一种颜色为主,使画面有一种色彩倾向;《红高粱》红黄为主,野性、狂欢、强悍的阳刚之气;
2、局部色相:画面中某一具体物体的颜色,如一朵红花、一件女人的白裙等;
3、黑白片、彩色片交替出现;《辛德勒名单》《我的父亲母亲》
电影中色彩的意蕴表达:
1、通过色彩把主观情感、理念、意图关注其中,色彩成为最具表现性和叙事功能的一种表现手段,运用色彩进行交代,强调,暗示,提醒,评述,因此电影可以表情达意;
2、色彩传递象征意蕴,《辛德勒名单》的红裙小姑娘;
3、色彩可以营造氛围,强化意境;
4、色彩可以参与造型,充当角色;《黄土地》
色彩运用和分析的几个原则:
1、所有的规则都可以打破,关键要从影片的主题、人物塑造和情感氛围的需要出发;
2、尽可能保持色彩的整体倾向(整部影片、部分场景、主要人物的造型)色彩设置不能随意和混乱;
《末代皇帝》溥仪的一生,个体是历史的人质;
影片比较完整地描述了溥仪的一生,主要分为六个时期:
1、作为醇亲王之子(1906-1908)
2、第一次做皇帝到离开紫禁城(1908-1924)
3、天津日租界时期(1924-1931)
4、伪满洲国时期(第二次做皇帝,1931-1945)
5、战俘营时期(1950-1959)
6、平民时期(1959-1967)
影片从5开始描述,这段时期情绪最低落,又有很多时间回忆;
少年时期离开母亲,缺乏安全感,迷恋权力,在权力中寻找安全感;
以平视的视角,从人物的心理解读人物;
侧逆光、逆光——人物内心、外在的阴影
人物回忆这些场景,所以蒙上人物自身的感情色彩;
做平民时,心态平和,所以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世界,不带自身情绪色彩;
文革——登基 改造溥仪的人被批斗,溥仪已经认同的一切又被颠覆,他无所适从
仰拍——环境过滤掉,人物无羁绊,自由
跌倒——登场 完成了历史舞台上的替换,旧主人下场,新主人登场
文革——奇观性 供人性表演的舞台,让人性以最残忍的方式表现出来
文革:历史舞台的转换;溥仪价值观念崩塌
溥仪已经不能在这时代生活,只属于回忆
主人——游客
蟋蟀——架起两个时空孩子间的桥梁,他们有共性;
我们对历史人物的了解的空间的刻板;
人生独一无二,在后世看来是一个符号,一串数字,真正的历史人物丰富多彩,丰富的人生只属于自己,对后人知识一句话;
故事片 纪录片 科教片 美术片
电影的功能分类
艺术片(审美功能)
商业片(娱乐功能)
主旋律片(认识和教育的功能)
电影的元素:
1、画面:构图、景别、机位、角度、镜头运动、色彩、光线、色调
2、声音:音响(动作、自然、背景、特殊)、台词(对白、旁白、独白)、音乐《有源、无源》
3、剪辑
4、电影中色彩的意蕴表达
影片的色彩分析
色彩的三种属性
色相
明度(亮度):色彩明暗深浅的差异程度;
纯度(彩度、饱和度):色彩饱和、纯净程度
运用色彩的几种方式
1、色调:往往以一种颜色为主,使画面有一种色彩倾向;《红高粱》红黄为主,野性、狂欢、强悍的阳刚之气;
2、局部色相:画面中某一具体物体的颜色,如一朵红花、一件女人的白裙等;
3、黑白片、彩色片交替出现;《辛德勒名单》《我的父亲母亲》
电影中色彩的意蕴表达:
1、通过色彩把主观情感、理念、意图关注其中,色彩成为最具表现性和叙事功能的一种表现手段,运用色彩进行交代,强调,暗示,提醒,评述,因此电影可以表情达意;
2、色彩传递象征意蕴,《辛德勒名单》的红裙小姑娘;
3、色彩可以营造氛围,强化意境;
4、色彩可以参与造型,充当角色;《黄土地》
色彩运用和分析的几个原则:
1、所有的规则都可以打破,关键要从影片的主题、人物塑造和情感氛围的需要出发;
2、尽可能保持色彩的整体倾向(整部影片、部分场景、主要人物的造型)色彩设置不能随意和混乱;
《末代皇帝》溥仪的一生,个体是历史的人质;
影片比较完整地描述了溥仪的一生,主要分为六个时期:
1、作为醇亲王之子(1906-1908)
2、第一次做皇帝到离开紫禁城(1908-1924)
3、天津日租界时期(1924-1931)
4、伪满洲国时期(第二次做皇帝,1931-1945)
5、战俘营时期(1950-1959)
6、平民时期(1959-1967)
影片从5开始描述,这段时期情绪最低落,又有很多时间回忆;
少年时期离开母亲,缺乏安全感,迷恋权力,在权力中寻找安全感;
以平视的视角,从人物的心理解读人物;
侧逆光、逆光——人物内心、外在的阴影
人物回忆这些场景,所以蒙上人物自身的感情色彩;
做平民时,心态平和,所以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世界,不带自身情绪色彩;
文革——登基 改造溥仪的人被批斗,溥仪已经认同的一切又被颠覆,他无所适从
仰拍——环境过滤掉,人物无羁绊,自由
跌倒——登场 完成了历史舞台上的替换,旧主人下场,新主人登场
文革——奇观性 供人性表演的舞台,让人性以最残忍的方式表现出来
文革:历史舞台的转换;溥仪价值观念崩塌
溥仪已经不能在这时代生活,只属于回忆
主人——游客
蟋蟀——架起两个时空孩子间的桥梁,他们有共性;
我们对历史人物的了解的空间的刻板;
人生独一无二,在后世看来是一个符号,一串数字,真正的历史人物丰富多彩,丰富的人生只属于自己,对后人知识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