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的小确幸
文|liuming
我一直有个小愿望,夫人译的书由我来做装帧设计,这样我们的名字就会一起出现在某本书的版权页上,应该是蛮不错的小确幸吧,这个愿望实现了。
这本书没有多牛逼,只能算是一本正经的书,一位普利策奖得主写的通俗历史读物,但确实注入了我们很多的精力和情感。作为翻译工作的贴身旁观者,我看到太太虽未穷经皓首,但也算殚心竭虑的工作状态,翻译工作对于她远远不是一个业余兼职那么简单。
在把书稿交到编辑之前,沈英已校改三遍,我也精读两遍,从中文角度提出意见,在后来编辑要求做附录时,又改过一遍,最后感觉似乎可以无穷尽地改下去,某句话某个字仍有更好的说法,唯一的选择是把编辑给的时间用尽。在那段时间,我们上下班的路上总会聊起书中那些人和那些事,在这个过程中获益良多,对美国的历史,以及新闻舆论与政治的关系有了更深的认识。
由于将近一年的密切接触,对这本书的情感自然与读者不同,但我们知道,这不过是千万本书中普通的一本,正如我二人之于茫茫人海的平凡,能做得只是尽力认真心安。
厚着脸皮拜托编辑由我来做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心感激编辑老师的成全。由于异地无法跟进所有的选材和执行,也因为这不过是书局出版计划中普通的一个项目,更因为自己设计水准的局限,最后的结果并非尽如人意,比如不应该用亮膜,内文纸不是很舒服,烫金品质不够好,精装包材颜色浅了等等,所以实体书拿在手上的效果会比照片差的。
我们当然希望这本书能多卖些,虽然太太的译书报酬是固定的,与销售无关。我们也希望买了这本书的读者能觉得这书还行,不是垃圾书,让它在书架上多留存些时日,似乎我们的这段时光也就在陌生的异地得到了延续,虽然它终究会沉入故纸堆消失无形。
阅读纸质书是个习惯,随着从小习惯屏幕阅读的年轻人长大,纸质书未必能逃开唱片和胶片的命运,这一两年国内纸质书的增长很可能只是还未老去的我们这代人推动的回光返照。好在我们已然不再年轻,即使这是一个夕阳工作,大概也够充实剩下的时日,毕竟它如此美好。
多谢能看到这里的朋友,再给我一点时间,大概了解一下这本书的内容,再决定是否需要买一套,京东已有预定,亚马逊还没有,出库到渠道大概还要几天吧,上下册精装,定价98元,预订页面直接就开始打折了,可见它是多么普通,虽然于我们如此特别,呵呵。
我第一次写书的介绍,尽量说清楚些。
关于《罗斯福与塔夫脱——白宫讲坛与新闻业的黄金时代》
这是摩根和洛克菲勒手握巨型托拉斯垄断经济生活的美国,这是进步主义开始产生深刻影响的美国,这是一批记者作家为现代新闻事业奠基并积极投身社会进程的美国。
这本书是对二十世纪初美国的生动侧写,让我们在今天得以回首百余年前的美国社会和政治图景,并惊奇地发现与当下生活的观照。
西奥多.罗斯福是一位大多数中国人并不熟悉的美国总统,但他是少数几个被美国人用字母缩写来指代的总统,是总统山上那四张脸之一,与华盛顿、杰弗逊和林肯共享纪念与荣光。而塔夫脱作为他的继任者,以其温厚的性情和高尚的品格被人缅怀,他还曾是广受爱戴的菲律宾总督,首位访问中国的美国总统,罕见的在任期结束后,还能担任最高法院大法官实现自己职业梦想的美国总统。截然不同的性格和相同的进步主义理想,让他们两人在二十年相伴而行的从政道路上,演绎了默契合作中诞生的伟大友谊和丑陋选战带来的苦涩伤痕,他们一同投身于现代美国的塑造,在历史进程中留下自己独特的痕迹。这本书让他们栩栩如生地显现在我们眼前,他们欢笑、悲伤、愤怒,他们恋爱、辩论、战斗。
在那个时代的美国,庞大的垄断性资本帝国开始亮出爪牙,碾压平民与底层劳动者的生活,加工厂用变质的肉类制作香肠,煤矿工人一辈辈重复悲惨的宿命,这种类似我们当下正在经历的社会环境催生了一批极具战斗力的新闻从业者。麦克卢尔和他伟大的记者团队留下了可观的精神财富和不朽传奇,他们开辟了新闻写作的新思维和新方法,他们热情地投身于政治生活,期望用自己的方式改善这个世界。这本书里有他们的群像,我们得以知晓,这些才华横溢,但性格迥异的编辑和记者如何写出那些伟大的报道,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舆论与政治的相互作用,进而理解美国的政治生态。
在这本书中,那些无关政治的生活故事同样打动人心。罗斯福夫妇小有波折的情感经历;塔夫脱对妻子奈莉终生不渝的深沉爱恋;麦克卢尔传奇式的自我奋斗和创业故事;还有曾陪伴过罗斯福和塔夫脱两任总统的副官巴特,他是完美的绅士、忠诚的助手、亲切的朋友,他最后死于那艘著名的大船——泰坦尼克。
在这本书里,我们还能知晓泰迪熊的来历和所谓“罗斯福天气”的典故,了解传奇女记者塔贝尔在巴黎的文艺女青年生活......
国内读者对那个世纪之交的美国历史的关注相对不足,远不如对美国建国、南北战争、二战等时期的了解,但那个时代萌生的进步主义运动深刻地影响了美国,直至今天,如果不了解那段历史,就可能无法理解当下美国的某些方面。
如果你读过《光荣与梦想》,那么《罗斯福与塔夫脱——白宫讲坛与新闻业的黄金时代》这本书可以提供一个良好的背景描述,同时,书中人物命运中的那些执着与纠结、爱恋与憎恨、梦想与失落,那些创业伙伴间的伟大友谊,那些身不由己的厄运与错愕,那些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温暖瞬间,都会触动你心中的柔软之处。
本文经作者授权做書首发,转载请联系作者。
![]() |
我一直有个小愿望,夫人译的书由我来做装帧设计,这样我们的名字就会一起出现在某本书的版权页上,应该是蛮不错的小确幸吧,这个愿望实现了。
这本书没有多牛逼,只能算是一本正经的书,一位普利策奖得主写的通俗历史读物,但确实注入了我们很多的精力和情感。作为翻译工作的贴身旁观者,我看到太太虽未穷经皓首,但也算殚心竭虑的工作状态,翻译工作对于她远远不是一个业余兼职那么简单。
在把书稿交到编辑之前,沈英已校改三遍,我也精读两遍,从中文角度提出意见,在后来编辑要求做附录时,又改过一遍,最后感觉似乎可以无穷尽地改下去,某句话某个字仍有更好的说法,唯一的选择是把编辑给的时间用尽。在那段时间,我们上下班的路上总会聊起书中那些人和那些事,在这个过程中获益良多,对美国的历史,以及新闻舆论与政治的关系有了更深的认识。
由于将近一年的密切接触,对这本书的情感自然与读者不同,但我们知道,这不过是千万本书中普通的一本,正如我二人之于茫茫人海的平凡,能做得只是尽力认真心安。
厚着脸皮拜托编辑由我来做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心感激编辑老师的成全。由于异地无法跟进所有的选材和执行,也因为这不过是书局出版计划中普通的一个项目,更因为自己设计水准的局限,最后的结果并非尽如人意,比如不应该用亮膜,内文纸不是很舒服,烫金品质不够好,精装包材颜色浅了等等,所以实体书拿在手上的效果会比照片差的。
我们当然希望这本书能多卖些,虽然太太的译书报酬是固定的,与销售无关。我们也希望买了这本书的读者能觉得这书还行,不是垃圾书,让它在书架上多留存些时日,似乎我们的这段时光也就在陌生的异地得到了延续,虽然它终究会沉入故纸堆消失无形。
阅读纸质书是个习惯,随着从小习惯屏幕阅读的年轻人长大,纸质书未必能逃开唱片和胶片的命运,这一两年国内纸质书的增长很可能只是还未老去的我们这代人推动的回光返照。好在我们已然不再年轻,即使这是一个夕阳工作,大概也够充实剩下的时日,毕竟它如此美好。
多谢能看到这里的朋友,再给我一点时间,大概了解一下这本书的内容,再决定是否需要买一套,京东已有预定,亚马逊还没有,出库到渠道大概还要几天吧,上下册精装,定价98元,预订页面直接就开始打折了,可见它是多么普通,虽然于我们如此特别,呵呵。
我第一次写书的介绍,尽量说清楚些。
关于《罗斯福与塔夫脱——白宫讲坛与新闻业的黄金时代》
这是摩根和洛克菲勒手握巨型托拉斯垄断经济生活的美国,这是进步主义开始产生深刻影响的美国,这是一批记者作家为现代新闻事业奠基并积极投身社会进程的美国。
这本书是对二十世纪初美国的生动侧写,让我们在今天得以回首百余年前的美国社会和政治图景,并惊奇地发现与当下生活的观照。
西奥多.罗斯福是一位大多数中国人并不熟悉的美国总统,但他是少数几个被美国人用字母缩写来指代的总统,是总统山上那四张脸之一,与华盛顿、杰弗逊和林肯共享纪念与荣光。而塔夫脱作为他的继任者,以其温厚的性情和高尚的品格被人缅怀,他还曾是广受爱戴的菲律宾总督,首位访问中国的美国总统,罕见的在任期结束后,还能担任最高法院大法官实现自己职业梦想的美国总统。截然不同的性格和相同的进步主义理想,让他们两人在二十年相伴而行的从政道路上,演绎了默契合作中诞生的伟大友谊和丑陋选战带来的苦涩伤痕,他们一同投身于现代美国的塑造,在历史进程中留下自己独特的痕迹。这本书让他们栩栩如生地显现在我们眼前,他们欢笑、悲伤、愤怒,他们恋爱、辩论、战斗。
在那个时代的美国,庞大的垄断性资本帝国开始亮出爪牙,碾压平民与底层劳动者的生活,加工厂用变质的肉类制作香肠,煤矿工人一辈辈重复悲惨的宿命,这种类似我们当下正在经历的社会环境催生了一批极具战斗力的新闻从业者。麦克卢尔和他伟大的记者团队留下了可观的精神财富和不朽传奇,他们开辟了新闻写作的新思维和新方法,他们热情地投身于政治生活,期望用自己的方式改善这个世界。这本书里有他们的群像,我们得以知晓,这些才华横溢,但性格迥异的编辑和记者如何写出那些伟大的报道,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舆论与政治的相互作用,进而理解美国的政治生态。
在这本书中,那些无关政治的生活故事同样打动人心。罗斯福夫妇小有波折的情感经历;塔夫脱对妻子奈莉终生不渝的深沉爱恋;麦克卢尔传奇式的自我奋斗和创业故事;还有曾陪伴过罗斯福和塔夫脱两任总统的副官巴特,他是完美的绅士、忠诚的助手、亲切的朋友,他最后死于那艘著名的大船——泰坦尼克。
在这本书里,我们还能知晓泰迪熊的来历和所谓“罗斯福天气”的典故,了解传奇女记者塔贝尔在巴黎的文艺女青年生活......
国内读者对那个世纪之交的美国历史的关注相对不足,远不如对美国建国、南北战争、二战等时期的了解,但那个时代萌生的进步主义运动深刻地影响了美国,直至今天,如果不了解那段历史,就可能无法理解当下美国的某些方面。
如果你读过《光荣与梦想》,那么《罗斯福与塔夫脱——白宫讲坛与新闻业的黄金时代》这本书可以提供一个良好的背景描述,同时,书中人物命运中的那些执着与纠结、爱恋与憎恨、梦想与失落,那些创业伙伴间的伟大友谊,那些身不由己的厄运与错愕,那些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温暖瞬间,都会触动你心中的柔软之处。
本文经作者授权做書首发,转载请联系作者。
做書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万万没想到,这本书绝版的原因是。。。缺纸
- 《三体》在美国的成功,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门 (3人喜欢)
- 五年,我最终还是没能亲手出版这本书 (1人喜欢)
- 这位年轻童书编辑的烦恼,我听了有些难过 (2人喜欢)
- 有志投身写作之人,最该mark的杂志 (7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