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他们老了
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觉得他们老过。
老妈可以自如地与我讨论罗辑思维的最新一期;“互联网+”“P2P”之类的新兴名词好多都是我从她那里听说然后默默百度才知道其含义;她甚至可以秒懂我朋友圈里面的“叶良辰”之意。老爸虽然总是被老妈嘲笑落伍,但至少他最爱节假日的时候兜风旅行,“中国好声音”也是期期不落,以至于某天在老爸车里听到《南山南》,我的心也是抖了三抖。
我从来没有觉得他们老过。尽管老妈常常抱怨照片里自己像一个不苟言笑的严肃老太婆;喜欢自嘲已经是个半百老人;她在优衣库里面挑来挑去的,都是款式只能让我“呵呵”的超保暖外套。尽管老爸的双鬓已然泛白,啤酒肚凸显,我也只觉得那是“一胖毁所有”,略有不雅而已。
因为在家的时候,他们叱咤风云,无所不能,为我遮挡了几乎所有的风雨,所以我在他们面前依旧像个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可以肆意任性,以为他们无所不能,是我的超人。
可是北京让衰老露出了端倪。地铁七绕八绕的路线让他们分辨不清方向,走了好几遍的路,也还是记不得是几号线;高速飞驰的地铁让他们头晕,从来没有拉过我的手的老妈居然主动勾起了我的胳膊,头依靠在我的背上,声音低低地说:“头晕,难受。”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觉得她矮过,她从来都是高跟鞋达人,踩上平底鞋反而会说不习惯,却在此时让我觉得她有点瘦小,一米六的个头,只齐到我的肩膀。老爸也是,坐了一宿的火车应该是没有睡好,下巴靠着胸口在摇摇晃晃的车厢里打着瞌睡,鼾声微起,又困又累;他掏出手机来看的时候,竟是到了需要摘掉近视眼镜,远远地眯着眼才能看清的地步,大概是真的到了老花眼的年纪了吧;他走路还是和从前一样驼着背,背着手,一副老干部的模样,却在我拍打他的背部的时候,不再像以前一样立刻抬头挺胸,而是有点不耐烦地挥了挥手,像个落魄的国王。
我突然有些讨厌起北京来了,因为它大而陌生,让爸妈有些张皇失措,揭开了他们无可奈何却又终究要面对的衰老真相。我也有些埋怨起自己来了,埋怨自己没有足够优秀和强大,让他们在北京也能找到依靠与归属。我所做的,只是在此地找到了一份自食其力的工作,不咸不淡地生活,自决温饱,衣食无忧,却不能让他们免于挤公交倒地铁之累,也不能让他们夸耀自己的女儿在三环以里的某个著名地域功成名就。
似乎是陷入了某种消极的情绪,但这并非是我本意,我也不希望爸妈在看到此文时,加深了对衰老的失落。在送走父母,独自乘地铁回去的路上,我看到连岳写的一段话,甚好,摘录如下:“你若是孩子,意识到必须在观念上与父母切割,这是了不起的开始,但行动会难一百倍,可出生无法选择,这是你的命运,再难都得做。”于我理解,是说父母照顾再周,也有力不从心的那一天,而作为子女,最好的选择,当是早些断奶,早日独立。父母的期许和关爱,乃至他们无法避免的衰老,都是我们前进的源源动力。
但还是不得不承认,在火车站与他们离别后,我转身深深吸了一口气,傍晚的凉气入鼻,心中一酸,眼眶一热,秋天,终究还是到了啊。
老妈可以自如地与我讨论罗辑思维的最新一期;“互联网+”“P2P”之类的新兴名词好多都是我从她那里听说然后默默百度才知道其含义;她甚至可以秒懂我朋友圈里面的“叶良辰”之意。老爸虽然总是被老妈嘲笑落伍,但至少他最爱节假日的时候兜风旅行,“中国好声音”也是期期不落,以至于某天在老爸车里听到《南山南》,我的心也是抖了三抖。
我从来没有觉得他们老过。尽管老妈常常抱怨照片里自己像一个不苟言笑的严肃老太婆;喜欢自嘲已经是个半百老人;她在优衣库里面挑来挑去的,都是款式只能让我“呵呵”的超保暖外套。尽管老爸的双鬓已然泛白,啤酒肚凸显,我也只觉得那是“一胖毁所有”,略有不雅而已。
因为在家的时候,他们叱咤风云,无所不能,为我遮挡了几乎所有的风雨,所以我在他们面前依旧像个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可以肆意任性,以为他们无所不能,是我的超人。
可是北京让衰老露出了端倪。地铁七绕八绕的路线让他们分辨不清方向,走了好几遍的路,也还是记不得是几号线;高速飞驰的地铁让他们头晕,从来没有拉过我的手的老妈居然主动勾起了我的胳膊,头依靠在我的背上,声音低低地说:“头晕,难受。”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觉得她矮过,她从来都是高跟鞋达人,踩上平底鞋反而会说不习惯,却在此时让我觉得她有点瘦小,一米六的个头,只齐到我的肩膀。老爸也是,坐了一宿的火车应该是没有睡好,下巴靠着胸口在摇摇晃晃的车厢里打着瞌睡,鼾声微起,又困又累;他掏出手机来看的时候,竟是到了需要摘掉近视眼镜,远远地眯着眼才能看清的地步,大概是真的到了老花眼的年纪了吧;他走路还是和从前一样驼着背,背着手,一副老干部的模样,却在我拍打他的背部的时候,不再像以前一样立刻抬头挺胸,而是有点不耐烦地挥了挥手,像个落魄的国王。
我突然有些讨厌起北京来了,因为它大而陌生,让爸妈有些张皇失措,揭开了他们无可奈何却又终究要面对的衰老真相。我也有些埋怨起自己来了,埋怨自己没有足够优秀和强大,让他们在北京也能找到依靠与归属。我所做的,只是在此地找到了一份自食其力的工作,不咸不淡地生活,自决温饱,衣食无忧,却不能让他们免于挤公交倒地铁之累,也不能让他们夸耀自己的女儿在三环以里的某个著名地域功成名就。
似乎是陷入了某种消极的情绪,但这并非是我本意,我也不希望爸妈在看到此文时,加深了对衰老的失落。在送走父母,独自乘地铁回去的路上,我看到连岳写的一段话,甚好,摘录如下:“你若是孩子,意识到必须在观念上与父母切割,这是了不起的开始,但行动会难一百倍,可出生无法选择,这是你的命运,再难都得做。”于我理解,是说父母照顾再周,也有力不从心的那一天,而作为子女,最好的选择,当是早些断奶,早日独立。父母的期许和关爱,乃至他们无法避免的衰老,都是我们前进的源源动力。
但还是不得不承认,在火车站与他们离别后,我转身深深吸了一口气,傍晚的凉气入鼻,心中一酸,眼眶一热,秋天,终究还是到了啊。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