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雪相和岁欲阑
一觉醒来,北京又下雪了。
刚过立冬,道旁银杏还是黄叶满枝,没来得及褪去旧裳的红枫绿桐披着薄薄一层轻雪。翻着《历书》,再过两日才是“小雪”节气。隔着玻璃窗看出去,外面一团琉璃世界,雪未深,却真如古人所说,是“一片飞来一片寒”。
翻看古人逢雪时作的诗,极有趣的一个现象是心情境遇两重天。窗外寒雪纷纷,若遇着一人独居斗室,那感觉当真是昏天蔽日、愁云惨雾。白居易有首《村雪夜坐》:
南窗背灯坐,风霰暗纷纷。
寂寞深村夜,残雁雪中闻。
据传白居易写此诗时正在乡为母居丧,无法探知他于深夜背灯独坐,听窗外风雪呼啸时心中作何念想,是思念亡母,抑或感物连类,伤触其他。但我们分明能感知这寥寥二十字透出的彻骨寒意,能够想见诗人写诗时必定是孤村独坐,四顾茫然。
雪和雨纷纷下坠的景象,本身就带有深静的诗意,与“孤人”联系在一起,就更添一层寂寥。
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
(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同样是独对寒窗夜雪,王维念及的是故友。摩诘诗境,至晚一向空灵,即使是怀人,情绪也没有那么明显的起伏,写山居雪景,画面清幽静寂,四境俱美。更深漏静,诗人揽镜自照,忽听窗外北风催竹,开门见雪满山。揽镜,听风,开门,见雪,几个动作从容不迫,从“听风惊竹”到“见雪满山”,是诗人晚年平和心绪的写照。因为心静,眼前的雪景亦是“闲”而“静”的,“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节物风光,一派空朗疏阔,而无一丝寒怆。结尾处的对雪怀人,就像是在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中自然而然地生发出来的,并无不加节制地渲染铺排情感。遥想好友,闭关宅舍,想必也如自己一般开门见雪,心绪安然。这样的雪景、雪情,清朗照人,而无刻意作态,的是大雅。
所以观雪观的是心境,景语乃情语。离开了孤村风雪夜,白居易也能有围炉煮酒,在将雪的傍晚等好友前来一起小酌的恬然心境,而在杜牧眼中,风雪中独宿远不如独宿钓船雨,“篷底睡秋江”来得有趣。翻看古人诗句,下雪的时候,最惬意的事,莫过于三五知己,雪中宴集,围炉品茶煮酒,笙歌相和,赋诗联句,闲话一回,取笑一回。
洛城无事足杯盘,风雪相和岁欲阑。
树上因依见寒鸟,坐中收拾尽闲官。
笙歌要请频何爽,笑语忘机拙更欢。
遥想兔园今日会,琼林满眼映旗竿。
(刘禹锡《和乐天洛下雪中宴集寄汴州李尚书》)
席间的觥筹交错,笙歌笑语,写得那么酣畅洒落,颇有酣然忘归,不知今是何世的情态。如此光景,再想起《红楼梦》中的“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即景联句,看来无论是文人节士,还是闺阁儿女,古人还真的远比我们会享受,窗外漫天飞雪,正衬得室内暖意融融,只觉韶光盛筵,赏心乐事,莫过此间。
元人黄庚的《雪》,却是我最爱的一首咏雪诗,将雪景写得有大气象:
片片随风整复斜,飘来老鬓觉添华。
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
远岸未春飞柳絮,前村破晓压梅花。
羔羊金帐应粗俗,自掬冰泉煮石茶。
“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最爱这两句,千里江山,锦绣天地,同沐在纷纷雪夜里的盛世繁华。“远岸未春飞柳絮,前村破晓压梅花”,这或许是中国人对“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更雅致、更含蓄的歌咏,写的是咏雪诗里不多见的对前景的希望。但“羔羊金帐”未必是粗俗,“冰泉石茶”也未必就更高雅,雪满江山,眼前也不过是一盆炭火,赏心乐事,赏的乐的,都是心境。
无论今晚,你是与三五好友围炉小聚,是与爱人剪烛西窗煮茶闲话,还是孤窗独坐风雪相和,众乐有众乐的欢然,独乐也有独乐的滋味。
还是那一句吧,应是这“开卷第一回”的文章最好的收束——
愿所有的深冬夜雪,都是“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
*本文首发于个人公众号“兴于诗”,欢迎关注^.^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微信号(poetry_blcu)、以及添加原文链接。非法转载一律举报!
刚过立冬,道旁银杏还是黄叶满枝,没来得及褪去旧裳的红枫绿桐披着薄薄一层轻雪。翻着《历书》,再过两日才是“小雪”节气。隔着玻璃窗看出去,外面一团琉璃世界,雪未深,却真如古人所说,是“一片飞来一片寒”。
翻看古人逢雪时作的诗,极有趣的一个现象是心情境遇两重天。窗外寒雪纷纷,若遇着一人独居斗室,那感觉当真是昏天蔽日、愁云惨雾。白居易有首《村雪夜坐》:
南窗背灯坐,风霰暗纷纷。
寂寞深村夜,残雁雪中闻。
据传白居易写此诗时正在乡为母居丧,无法探知他于深夜背灯独坐,听窗外风雪呼啸时心中作何念想,是思念亡母,抑或感物连类,伤触其他。但我们分明能感知这寥寥二十字透出的彻骨寒意,能够想见诗人写诗时必定是孤村独坐,四顾茫然。
雪和雨纷纷下坠的景象,本身就带有深静的诗意,与“孤人”联系在一起,就更添一层寂寥。
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
(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同样是独对寒窗夜雪,王维念及的是故友。摩诘诗境,至晚一向空灵,即使是怀人,情绪也没有那么明显的起伏,写山居雪景,画面清幽静寂,四境俱美。更深漏静,诗人揽镜自照,忽听窗外北风催竹,开门见雪满山。揽镜,听风,开门,见雪,几个动作从容不迫,从“听风惊竹”到“见雪满山”,是诗人晚年平和心绪的写照。因为心静,眼前的雪景亦是“闲”而“静”的,“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节物风光,一派空朗疏阔,而无一丝寒怆。结尾处的对雪怀人,就像是在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中自然而然地生发出来的,并无不加节制地渲染铺排情感。遥想好友,闭关宅舍,想必也如自己一般开门见雪,心绪安然。这样的雪景、雪情,清朗照人,而无刻意作态,的是大雅。
所以观雪观的是心境,景语乃情语。离开了孤村风雪夜,白居易也能有围炉煮酒,在将雪的傍晚等好友前来一起小酌的恬然心境,而在杜牧眼中,风雪中独宿远不如独宿钓船雨,“篷底睡秋江”来得有趣。翻看古人诗句,下雪的时候,最惬意的事,莫过于三五知己,雪中宴集,围炉品茶煮酒,笙歌相和,赋诗联句,闲话一回,取笑一回。
洛城无事足杯盘,风雪相和岁欲阑。
树上因依见寒鸟,坐中收拾尽闲官。
笙歌要请频何爽,笑语忘机拙更欢。
遥想兔园今日会,琼林满眼映旗竿。
(刘禹锡《和乐天洛下雪中宴集寄汴州李尚书》)
席间的觥筹交错,笙歌笑语,写得那么酣畅洒落,颇有酣然忘归,不知今是何世的情态。如此光景,再想起《红楼梦》中的“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即景联句,看来无论是文人节士,还是闺阁儿女,古人还真的远比我们会享受,窗外漫天飞雪,正衬得室内暖意融融,只觉韶光盛筵,赏心乐事,莫过此间。
元人黄庚的《雪》,却是我最爱的一首咏雪诗,将雪景写得有大气象:
片片随风整复斜,飘来老鬓觉添华。
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
远岸未春飞柳絮,前村破晓压梅花。
羔羊金帐应粗俗,自掬冰泉煮石茶。
“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最爱这两句,千里江山,锦绣天地,同沐在纷纷雪夜里的盛世繁华。“远岸未春飞柳絮,前村破晓压梅花”,这或许是中国人对“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更雅致、更含蓄的歌咏,写的是咏雪诗里不多见的对前景的希望。但“羔羊金帐”未必是粗俗,“冰泉石茶”也未必就更高雅,雪满江山,眼前也不过是一盆炭火,赏心乐事,赏的乐的,都是心境。
无论今晚,你是与三五好友围炉小聚,是与爱人剪烛西窗煮茶闲话,还是孤窗独坐风雪相和,众乐有众乐的欢然,独乐也有独乐的滋味。
还是那一句吧,应是这“开卷第一回”的文章最好的收束——
愿所有的深冬夜雪,都是“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
*本文首发于个人公众号“兴于诗”,欢迎关注^.^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微信号(poetry_blcu)、以及添加原文链接。非法转载一律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