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情怀-----记366路汽车旧貌换新颜
有一段时间没上班了,这周一上班,来的时候还是老版的366,就是那种三节车厢,整体是黄色的,三个门,中门上车,前后门下车,中间有一部分像是脚踩打气筒那样层层叠叠的硬胶状物,方便长长的车身用来转弯,举个大家最容易理解的例子,就是三环上的300路汽车,就长那个样子。但是车身里面很破很旧,扶杆都蒙上了一层厚厚的污垢,手都不愿意去扶。冬天没空调夏天没暖气。司机无论男女开车个个凶猛,一个急刹车大家就都乱作一团,摔的摔,仰的仰,这时候售票员赶紧补刀一句“都扶好坐好了啊。”……如果坐着,停车等待期间你就会随着车子一起不停地抖,也是因为这打消了我看书的念头,不得把眼睛看坏了。虽然不稳当,但我并不反感,因为这帮我节省了很多时间,你知道的,这大北京城早晚高峰都如此的堵,司机能见缝插针快马加鞭是会帮助全车人上班不迟到并且早点儿到家的,所以我只追求她的速度。每次上班的时候,我总会选择司机座位后面的那第一个位子,既不是黄色老幼病残专座,又离前下车门很近,空间大,颠簸小,绝对是良座,上乘之选。一上车我就调整好位置,一路睡到下车站,1个多小时的路程,补觉1小时左右。️每天如此。虽然她走的路都是羊肠小道,经常堵车等灯,但仅仅是一个美好的位置,和不被打扰的补觉,就能让我对她充满好感和怀念。
下午下班的时候发现来了一个没见过的366,虽然以前也遇到过高峰时段车少366快路来补救,但这次明显不是366快,是一辆崭新的焕发着光的新车,开始也没多想,也没仔细观察,就静静地坐回了家。第二天我又遇到带着光环的366,瞬间清醒是换车了!上车问售票员是换新车了吗?她喜滋滋笑嘻嘻地说:“是呀,换新车了好吧?”我也开心地说:“好。”确实新车比旧车好了不止一点点,要不怎么能自带光环呢?干净整洁就不用说了,电视、报站等电子设备一应俱全,乘务员没啥事干,只需要在黄村范围内的时候一直和上车的人强调“是366慢啊366慢”,说好多遍才能阻止看错的人上错车。座位也变多了,空调暖得都得脱掉羽绒服,如果人少,车里静静的,再也不会抖起来,整个感觉都高大上了。旧貌换新颜,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但那些我初来新单位每天陪我上班下班,经历的角色转变,坐在上面的思考,从前一起经历的,陪伴我成长的366路,是即使现在再高大上的366也给不了的。
就像我成长的家乡,马上就要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喜上楼,甚至是要上新闻的。我当然也高兴,以后家里冬天也可以温暖如春,洗澡也方便,再也不用穿着棉裤过冬,挤在大澡堂里看各种仪态的裸体女人,也不用冒着雨跑去上卫生间,也不用洗碗时候冰水扎的手生疼……可是刚盖好新房时候爸爸种的院里的核桃树就要被拔掉,大黑狗要送走,总站有座的14路也不知道会去哪里,那些热情的大妈爷爷的笑脸,那些小时候小伙伴们一起玩的过家家,那些全家在房顶上看星星嗑瓜子笑着的样子,那些爷爷奶奶抽着自己卷的叶子烟坐在炕头上靠着被垛看电视,招呼着“小爽!把水坐上!熬点稀饭!……”都再也不会回来了,人非物也将非。
有的时候我就会想,这些“变好”的同时,一些原本的“好”也流逝掉了。
前两天回家听妈妈说,村里一个老头自杀过两次了,因为岁数大了,接受不了自己即将死在外头,死在租的房子里。我特别感慨这种对家、对家乡的深情,居然能使一个人不惧怕死亡。
是一种情怀,恋旧。
不知道家里院子没了以后爷爷奶奶能不能找到新的家在哪儿,他们会不会也喜欢新家。
现在我需要在新版的366路上找到一个舒适的位置,迎接我每天的补觉,毕竟接下来与我发生故事的是她。
我想,爷爷奶奶也会喜欢新家的。
下午下班的时候发现来了一个没见过的366,虽然以前也遇到过高峰时段车少366快路来补救,但这次明显不是366快,是一辆崭新的焕发着光的新车,开始也没多想,也没仔细观察,就静静地坐回了家。第二天我又遇到带着光环的366,瞬间清醒是换车了!上车问售票员是换新车了吗?她喜滋滋笑嘻嘻地说:“是呀,换新车了好吧?”我也开心地说:“好。”确实新车比旧车好了不止一点点,要不怎么能自带光环呢?干净整洁就不用说了,电视、报站等电子设备一应俱全,乘务员没啥事干,只需要在黄村范围内的时候一直和上车的人强调“是366慢啊366慢”,说好多遍才能阻止看错的人上错车。座位也变多了,空调暖得都得脱掉羽绒服,如果人少,车里静静的,再也不会抖起来,整个感觉都高大上了。旧貌换新颜,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但那些我初来新单位每天陪我上班下班,经历的角色转变,坐在上面的思考,从前一起经历的,陪伴我成长的366路,是即使现在再高大上的366也给不了的。
就像我成长的家乡,马上就要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喜上楼,甚至是要上新闻的。我当然也高兴,以后家里冬天也可以温暖如春,洗澡也方便,再也不用穿着棉裤过冬,挤在大澡堂里看各种仪态的裸体女人,也不用冒着雨跑去上卫生间,也不用洗碗时候冰水扎的手生疼……可是刚盖好新房时候爸爸种的院里的核桃树就要被拔掉,大黑狗要送走,总站有座的14路也不知道会去哪里,那些热情的大妈爷爷的笑脸,那些小时候小伙伴们一起玩的过家家,那些全家在房顶上看星星嗑瓜子笑着的样子,那些爷爷奶奶抽着自己卷的叶子烟坐在炕头上靠着被垛看电视,招呼着“小爽!把水坐上!熬点稀饭!……”都再也不会回来了,人非物也将非。
有的时候我就会想,这些“变好”的同时,一些原本的“好”也流逝掉了。
前两天回家听妈妈说,村里一个老头自杀过两次了,因为岁数大了,接受不了自己即将死在外头,死在租的房子里。我特别感慨这种对家、对家乡的深情,居然能使一个人不惧怕死亡。
是一种情怀,恋旧。
不知道家里院子没了以后爷爷奶奶能不能找到新的家在哪儿,他们会不会也喜欢新家。
现在我需要在新版的366路上找到一个舒适的位置,迎接我每天的补觉,毕竟接下来与我发生故事的是她。
我想,爷爷奶奶也会喜欢新家的。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