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安纳布尔纳 | 虫草猎人
后来几天,盘了很多座山,也过了很多座桥。路越来越窄,不能通车。路上的徒步者也随之多了起来,沿路的小村庄商业气息因为有人光顾也浓了起来。在这些村庄中短暂的停留有一些琐事,但不值得大书特书。相比之下,纯粹的行走则带来更多愉悦。
青山绿水,海拔一直在四千以下,还不用考虑适应海拔的问题。而且我就一个人走,完全按自己的节奏行进,一个多钟头只需要坐下来歇两三分钟,如果是连续上山可能会半小时休息一下。这样一直从早上八点走到下午五点左右,完全不累,所以大概可以把别人两天半的脚程合作一天来走。但是背夫和骡子仍然比我走得快。骡子来的时候徒步者必须给其让路,而且不能站在靠下山侧的位置,不然很有可能被踢下去;而背夫则是穿着破旧的假冒nike运动鞋,一步一步悠悠地抄着极其陡峭的小路前进。
背夫和骡子由来已久,或者说喜马拉雅式登山在本质上是依赖于二者而存在。通常而言,喜式登山需要从大本营开始向上搭建多个海拔更高的营地把登顶的路线分割成许多段,在其间进行往复的海拔适应训练。大量需要用于搭建大本营的装备和物资都需要骡子从公路的尽头运上山来。而要继续向上运送物资,则需倚赖夏尔巴人背夫了。而将氧气和装备提前带上山做准备也通常是由夏尔巴人来完成。
但在相对低海拔的线路,许多徒步者也会请向导和一组背夫,来为他们背那些其实并不需要的东西,比如供他们在山路边休息的桌椅,还有他们塞在大号旅行箱里托运过来的衣物。以前我见到这种就是要喷的,但是现在想想人在不同方面的能力各有不同,从徒步中期待得到的东西也不同,所现在倒也有些理解他们罢。这样写起来,有种人山骡海的错觉。其实在一天中的大多数时候,左右前后目光所及之处都看不到人。
一路这样波澜不惊,来到了Pisang。其地有两个村庄,Lower Pisang在山谷的平地里,傍着一条小河。Upper Pisang则在高200米的山头上。走到岔路口,时间尚早。既然LP上说Upper Pisang看安纳布尔纳众峰视野独好,只不过多爬几步路,我就向上走去。这一走,仿佛又走回了安纳布尔纳大环线几十年前原本的面貌。
上山的路很陡峭,我记得LP上说要zigzag好几小时,非常贴切,山路全都是蛇形蜿蜒切在陡峭的山坡上。走过一座佛塔,就可以看到村口飘扬的经幡。风顿时大了起来,一团黑漆漆的屋子印入眼帘——有种被废弃的村落的感觉。
不是旺季,还开着的食宿只有两家。村子里转来转去就只有村民。走进一家小旅馆,喊了几声没人应答。于是又走向更高的一处旅馆,一走进院子,女主人正好走出来,简单说了几句,便拿着包进屋了。
里屋是一个传统的藏式方屋,一层不住人,架空的二层四边各一个房间,中央的天井有一杆扶手梯。我背着包顺着梯子爬上二楼,随意挑了个房间,把刚才爬坡汗湿的T恤换掉,穿了件外套,然后到楼下引山泉水的管子接水洗了把脸。
对于居住在高山上的山民,洗澡大概是个奢侈品。但是作为城市人奢侈品的雪山美景尽在眼前,壮美无与伦比,这种感动不管经过多少次我觉得都不会减弱。而女主人忙完一阵子家务,也趴在院子的石围栏上凝视了山很久,她在这里应该看了千万遍眼前风景。我没问,但我觉得人在面对山的时候,想什么其实都不重要。
日落时分,天上出现了厚厚的云层,太阳也掩没其中,不复得见。男主人大叔不知道从哪里回来了,钻进了里屋。我就着最后一点日光,在院子里吃完了饭,看着雪山慢慢没入黑夜之中,于是也往屋里走去。
太阳下山之后,温度迅速地降了下来,方屋的天井里,大叔升了个火盆。小旅馆里今天除了我,只有两个英格兰人。大家围着火盆,谈起天来。大叔则在一直把一根卷烟里的烟丝掏出来丢在火盆里,我开始以为他是想要用烟草熏香之类的。结果从兜里摸出一小撮麻,说是自己在后院种的,纯天然无公害。塞进香烟里,夹起一块炭,对着吸了一口,把点着的烟递了一圈,交流了一下在各自国家后院种麻的合法性。大叔便开始讲起他如何在世界上绕了一大圈,又回到了这里。
高原产冬虫夏草,国内的来源多是来自青藏高原。而尼泊尔和印度境内的虫草则经由香港,流入大陆,被奉为至宝。大叔年轻的时候就是这样一名“虫草猎人”。大叔说,虫草在地里,非常不显眼,大多数人就算指给他看也不一定看得到。而他找虫草就像在捕猎一样,按他的话说就是要“stay active“,放低重心,警觉地观察周围所有的植物和动物,仿佛真的是一个猎人,正在接近一只警觉的鹿。
但英格兰小哥不知道虫草,问大叔那是什么。我帮着解释说,是一种生长在高原的,根部是虫子,露出地面的部分是草。小哥不信,以为我是逗他,恨不得马上Google或者Wiki一下。大叔说,啊真的是这样的,而且虫草生长的地方都是在人迹罕至的山岭之中,危险之中收成还得靠运气。但是他是当地有名的“虫草猎人”,大概他和虫草真的有什么特殊的缘吧。后来赚的多了,就跑到香港去做虫草收购者。又赚了一笔,于是就开始经营一些杂七杂八的水货走私生意,从香港走私各种货物到东南亚诸国,风生水起。
但和港片里的故事不一样,大叔最终没有发展成富甲一方的大亨,也没有成为金三角的大毒枭。他在挖虫草上有着好运气,在经商上却最终血本无归。回到山里,在这个偶有外人来到的简陋木屋里,大家谈论起曼谷、香港,以至于伦敦,上海,还有加德满都,显得有些超现实。
正当大家高谈阔论天南海北的时候,女主人进来了,一秒钟便闻到了其实并不浓重的麻味,马上责怪起大叔。大叔笑笑不说话,女主人也摇摇头,走进里面的房间去了。大叔开玩笑说,”她是我们两个的妈妈。”这我才注意到,角落里的长椅上,躺着个年轻人。儿子爬起身来,坐到火盆边上来,一边听我们说话,一边磨腰刀……
我问,“这边再往北离西藏边境有多远?”
大叔又吸了一口烟,说:“不远不远,这里骑马过去大概一天就能到山口,再骑几天就能到西藏了。”
“您骑马到过西藏?“
——玄奘要是知道这里也可以取道印度,大唐西域记走的路大概要近一半吧。
”那边其实和这边差不多吧,只是那边完全没有村子。”
”山口现在积雪很深吧?”
“唔。前几天去了,好几米了。那边山里好多其他康巴游击队员。“
“这么多年了,打谁呢?”
“不晓得。”
康巴游击队是美国CIA五六十年代在西藏问题上部署的一枚重要棋子,许多成员曾经到科罗拉多和关岛进行过军事化训练,美国还在藏区空投武器给予支持。当年周恩来访问尼泊尔时,曾有康巴游击队埋伏在宾馆附近。但现在,DLLM在世界各地飞来飞去,各种讲座风生水起,各路“仁波切”收了许多西方弟子,藏传佛教也似乎走向了世界。这些在深山里的游击队员却早已被遗忘在深山的角落。
突然一下子,大家都低头看着火盆,不说话了。一瓶烈酒传了一圈,大叔一口把剩下的饮了下去。
我爬上阁楼,透过小窗,看到夜空中密布的云层。
————
要倒闭的微信订阅号“听说过没见过”
青山绿水,海拔一直在四千以下,还不用考虑适应海拔的问题。而且我就一个人走,完全按自己的节奏行进,一个多钟头只需要坐下来歇两三分钟,如果是连续上山可能会半小时休息一下。这样一直从早上八点走到下午五点左右,完全不累,所以大概可以把别人两天半的脚程合作一天来走。但是背夫和骡子仍然比我走得快。骡子来的时候徒步者必须给其让路,而且不能站在靠下山侧的位置,不然很有可能被踢下去;而背夫则是穿着破旧的假冒nike运动鞋,一步一步悠悠地抄着极其陡峭的小路前进。
![]() |
![]() |
![]() |
背夫和骡子由来已久,或者说喜马拉雅式登山在本质上是依赖于二者而存在。通常而言,喜式登山需要从大本营开始向上搭建多个海拔更高的营地把登顶的路线分割成许多段,在其间进行往复的海拔适应训练。大量需要用于搭建大本营的装备和物资都需要骡子从公路的尽头运上山来。而要继续向上运送物资,则需倚赖夏尔巴人背夫了。而将氧气和装备提前带上山做准备也通常是由夏尔巴人来完成。
但在相对低海拔的线路,许多徒步者也会请向导和一组背夫,来为他们背那些其实并不需要的东西,比如供他们在山路边休息的桌椅,还有他们塞在大号旅行箱里托运过来的衣物。以前我见到这种就是要喷的,但是现在想想人在不同方面的能力各有不同,从徒步中期待得到的东西也不同,所现在倒也有些理解他们罢。这样写起来,有种人山骡海的错觉。其实在一天中的大多数时候,左右前后目光所及之处都看不到人。
一路这样波澜不惊,来到了Pisang。其地有两个村庄,Lower Pisang在山谷的平地里,傍着一条小河。Upper Pisang则在高200米的山头上。走到岔路口,时间尚早。既然LP上说Upper Pisang看安纳布尔纳众峰视野独好,只不过多爬几步路,我就向上走去。这一走,仿佛又走回了安纳布尔纳大环线几十年前原本的面貌。
上山的路很陡峭,我记得LP上说要zigzag好几小时,非常贴切,山路全都是蛇形蜿蜒切在陡峭的山坡上。走过一座佛塔,就可以看到村口飘扬的经幡。风顿时大了起来,一团黑漆漆的屋子印入眼帘——有种被废弃的村落的感觉。
![]() |
不是旺季,还开着的食宿只有两家。村子里转来转去就只有村民。走进一家小旅馆,喊了几声没人应答。于是又走向更高的一处旅馆,一走进院子,女主人正好走出来,简单说了几句,便拿着包进屋了。
里屋是一个传统的藏式方屋,一层不住人,架空的二层四边各一个房间,中央的天井有一杆扶手梯。我背着包顺着梯子爬上二楼,随意挑了个房间,把刚才爬坡汗湿的T恤换掉,穿了件外套,然后到楼下引山泉水的管子接水洗了把脸。
对于居住在高山上的山民,洗澡大概是个奢侈品。但是作为城市人奢侈品的雪山美景尽在眼前,壮美无与伦比,这种感动不管经过多少次我觉得都不会减弱。而女主人忙完一阵子家务,也趴在院子的石围栏上凝视了山很久,她在这里应该看了千万遍眼前风景。我没问,但我觉得人在面对山的时候,想什么其实都不重要。
![]() |
日落时分,天上出现了厚厚的云层,太阳也掩没其中,不复得见。男主人大叔不知道从哪里回来了,钻进了里屋。我就着最后一点日光,在院子里吃完了饭,看着雪山慢慢没入黑夜之中,于是也往屋里走去。
太阳下山之后,温度迅速地降了下来,方屋的天井里,大叔升了个火盆。小旅馆里今天除了我,只有两个英格兰人。大家围着火盆,谈起天来。大叔则在一直把一根卷烟里的烟丝掏出来丢在火盆里,我开始以为他是想要用烟草熏香之类的。结果从兜里摸出一小撮麻,说是自己在后院种的,纯天然无公害。塞进香烟里,夹起一块炭,对着吸了一口,把点着的烟递了一圈,交流了一下在各自国家后院种麻的合法性。大叔便开始讲起他如何在世界上绕了一大圈,又回到了这里。
高原产冬虫夏草,国内的来源多是来自青藏高原。而尼泊尔和印度境内的虫草则经由香港,流入大陆,被奉为至宝。大叔年轻的时候就是这样一名“虫草猎人”。大叔说,虫草在地里,非常不显眼,大多数人就算指给他看也不一定看得到。而他找虫草就像在捕猎一样,按他的话说就是要“stay active“,放低重心,警觉地观察周围所有的植物和动物,仿佛真的是一个猎人,正在接近一只警觉的鹿。
但英格兰小哥不知道虫草,问大叔那是什么。我帮着解释说,是一种生长在高原的,根部是虫子,露出地面的部分是草。小哥不信,以为我是逗他,恨不得马上Google或者Wiki一下。大叔说,啊真的是这样的,而且虫草生长的地方都是在人迹罕至的山岭之中,危险之中收成还得靠运气。但是他是当地有名的“虫草猎人”,大概他和虫草真的有什么特殊的缘吧。后来赚的多了,就跑到香港去做虫草收购者。又赚了一笔,于是就开始经营一些杂七杂八的水货走私生意,从香港走私各种货物到东南亚诸国,风生水起。
但和港片里的故事不一样,大叔最终没有发展成富甲一方的大亨,也没有成为金三角的大毒枭。他在挖虫草上有着好运气,在经商上却最终血本无归。回到山里,在这个偶有外人来到的简陋木屋里,大家谈论起曼谷、香港,以至于伦敦,上海,还有加德满都,显得有些超现实。
![]() |
正当大家高谈阔论天南海北的时候,女主人进来了,一秒钟便闻到了其实并不浓重的麻味,马上责怪起大叔。大叔笑笑不说话,女主人也摇摇头,走进里面的房间去了。大叔开玩笑说,”她是我们两个的妈妈。”这我才注意到,角落里的长椅上,躺着个年轻人。儿子爬起身来,坐到火盆边上来,一边听我们说话,一边磨腰刀……
我问,“这边再往北离西藏边境有多远?”
大叔又吸了一口烟,说:“不远不远,这里骑马过去大概一天就能到山口,再骑几天就能到西藏了。”
“您骑马到过西藏?“
——玄奘要是知道这里也可以取道印度,大唐西域记走的路大概要近一半吧。
”那边其实和这边差不多吧,只是那边完全没有村子。”
”山口现在积雪很深吧?”
“唔。前几天去了,好几米了。那边山里好多其他康巴游击队员。“
“这么多年了,打谁呢?”
“不晓得。”
康巴游击队是美国CIA五六十年代在西藏问题上部署的一枚重要棋子,许多成员曾经到科罗拉多和关岛进行过军事化训练,美国还在藏区空投武器给予支持。当年周恩来访问尼泊尔时,曾有康巴游击队埋伏在宾馆附近。但现在,DLLM在世界各地飞来飞去,各种讲座风生水起,各路“仁波切”收了许多西方弟子,藏传佛教也似乎走向了世界。这些在深山里的游击队员却早已被遗忘在深山的角落。
突然一下子,大家都低头看着火盆,不说话了。一瓶烈酒传了一圈,大叔一口把剩下的饮了下去。
我爬上阁楼,透过小窗,看到夜空中密布的云层。
————
要倒闭的微信订阅号“听说过没见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