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孩提时代的旅行,徐霞客式的梦想
在我的孩提时代,不知道是谁曾经告诉我,历史上曾有一个人,名字叫做徐霞客,他走遍了中国的所有的地方,是一个伟大的“行者”。于是,在我的内心里,就种下了第一个梦想的种子——我也要走遍全中国。
那时,我还在田间撒野,我生活的村子,也只有几十户人家而已,我的世界,最远,也只有三十多公里,就可以到城里了。那时,我还没有上学,不时,还会赖着要大人抱。那时候,进入福建还只有一条铁路,叫鹰厦铁路,火车进入福建的第一个大站,还是邵武站。那时候,在鹰厦铁路上跑的火车,还是每一个小站都会停车载客的。那时候,316国道才刚刚修建。可就是在那个90年代,我用孩子的哭闹,获得了第一个出远门的机会。
那是去外公外婆的家乡,莆田。邵武距离莆田,大约430公里。在那个年代,需要先乘火车到福州,然后再转汽车到莆田。
当时,我们是从距离村子最近的火车站,官墩站上车。说到这个车站,也有一个说头。那时候的我还不识字,对于站牌上写的“官墩”二字我并不认识,也不知道这个车站叫官墩站。而且站牌上还写了本站名和相邻的两个车站——“吴家塘”和“大竹”,父母教我认识这几个字,所以我一直以为这个站叫大竹站,因为这个车站离大竹镇(当时叫大竹乡)是最近的。而事实上,当我识字后我才知道,这个与大竹仅一桥之隔的车站,不是大竹站,是官墩站,而大竹站,则位于更远的官墩村旁。由此可见,像武夷山东站和建阳这种火车站名和地名不一致的现象,早在新中国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上,就已经存在了。
记得当时上火车的时间是晚上,火车还是每站必停的绿皮车,无空调,无风扇,每一个车窗都可以打开。在车上,长途旅客和每个乡村进城出城的短途旅客混杂在一起,拥挤而混乱。如果在人多的时候,大家上下火车的方式,经常是爬车窗。约二十年后,当我再次乘坐绿皮车时,我几乎要崩溃。可小时候的我,却没有痛苦的记忆。或许,对于孩子来说,最亲的家人,就是整个世界,只要在家人在身边,无论身处的环境多么恶劣,也觉得是安全的。
经过了一夜的奔波,列车在第二天的上午到达了福州。我第一次见到了如此大的车站,有好多的站台,好多的人。我跟着外公外婆要出站,却在出站口被拦了下来。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看到穿着制服的人和外公一直谈着什么,还不时一起看看我,好像我犯了大错误一样,我心里很忐忑。他们要量我的身高,然后,又谈着。最后,外公和穿制服的人一起走了,我心里更加不安了,不会出什么事了吧,而且,还是因为我?我一直都是乖孩子的啊!
等了一会儿,外公就回来了,带着我们出站了,我终于松了一口气。我大概还记得,那时外公说什么半票。直到几年后,我才明白,原来,外公是去补票去了。我们上车时,因为我是小孩,售票员说我不用买票。可是等出站的时候,也许因为身高刚好到了标准,所以被拦了下来,补了一张半票。
当我第一次走到福州的大街上,我发现福州的楼好高,马路好宽,人好多。我不断地寻找最高的楼,却总能找到一栋更高的楼。我想数一数这些高楼究竟有多少层,却总也数不清。我们从福州火车站出来,就直奔旁边的福州汽车北站,坐上去莆田的班车。班车在福州市区开了很久,我已经不记得究竟用了多久,才离开福州。我只知道,福州好大,路好多。到了莆田之后的事情,我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外公外婆带着我,一直在奔波,一会儿要去这,一会儿要去那。我见到的人,都是不认识的人。我至今仍有印象的,只有两个场景,一个在莆田市区,一个在某个农村。
在市区里,我住在某个亲戚家里。我第一次知道,我看到的这种高楼里面,原来是有这么多房间的,而且,装修的都好漂亮,简直可以叫“豪华”。我也第一次见过这么大的电视,而且还是彩色的,特别好看!这些,对于还只是孩子的我,吸引力特别大。于是,我就有点赖着不走了。可是,我还是被大人们拉着走了。可是在某个村子里(后来我才知道,那里是莆田华亭镇的一个村子),却是非常痛苦的。这里和家里的村子没有太大的差别。本来,我就是生活在村子里的,所以也不会感到难受。可最大的问题,是在整个村子里,甚至我所见到的所有人里,除了我的外公外婆,根本就没有人和我说话。因为,他们全部不会说普通话,只会说我根本听不懂的莆田话。而我的外公外婆,忙着和亲戚们的事,也无暇顾及我。这对于一个孩子而言,如何能够忍受?我去找年龄相当的其他孩子们玩,结果发现,其他的孩子们,也不会说普通话,可是,貌似他们能听懂。但即使这样,我和他们也根本就玩不起来啊。其他的孩子不愿意和我一起玩,我心里一委屈,“哇”地一声就哭出来了。之后,就有了至今仍被外公外婆念叨的桥段:我在莆田被别的孩子欺负,老舅公(虽然称呼可能不对,但辈分很大)听到后跑来帮我出气,谁敢欺负我家的孩子!在村子里,我呆不住,天天闹着要走。
最后,在莆田待了一周多,外公外婆带着我,坐着卧铺式的长途班车,回到了邵武。第一次的远行,也就此结束。
在这一次的远行后,大约有十多年的时间里,我几乎不曾踏出邵武的土地之外,但徐霞客那样的梦想一直都没有消失过。那些年里,我跟随跑运输的舅舅,也跑遍了邵武境内的许多地方,拿口、朱坊、卫闽、水口寨、吴家塘、铁罗、古代诗人严羽的故乡严坊村。初中时期,我喜欢上了自行车,骑着自行车四处跑,从最早的环绕邵武市区,到骑行到30公里外的大竹,距邵武约40公里外的拿口,还曾骑行过90年代的山路,从邵武——下沙——铁罗——吴家塘——大竹——拿口,约50公里,以及邵武——城郊——莲花山——洋坑——大竹——邵武约50公里。几年后,这两条山路,都成为了全国汽车拉力锦标赛邵武站的赛道,包括韩寒在内的许多赛车手都曾在此赛过车。
可是,我对梦想的理解,绝对不是做梦时想一想。只要有机会,我就想去实现它。自从有了徐霞客式的梦想,我便停不下脚步。小时候去莆田的经历,让我知道了,这个世界很大,很大,很大。因此,我也慢慢开始,走出了邵武,走出了闽北,走出了福建,走向了全国各地。只要有时间,有机会,我便在路上……
我开始上路。第一个脚步,就是要走出邵武。
那时,我还在田间撒野,我生活的村子,也只有几十户人家而已,我的世界,最远,也只有三十多公里,就可以到城里了。那时,我还没有上学,不时,还会赖着要大人抱。那时候,进入福建还只有一条铁路,叫鹰厦铁路,火车进入福建的第一个大站,还是邵武站。那时候,在鹰厦铁路上跑的火车,还是每一个小站都会停车载客的。那时候,316国道才刚刚修建。可就是在那个90年代,我用孩子的哭闹,获得了第一个出远门的机会。
那是去外公外婆的家乡,莆田。邵武距离莆田,大约430公里。在那个年代,需要先乘火车到福州,然后再转汽车到莆田。
当时,我们是从距离村子最近的火车站,官墩站上车。说到这个车站,也有一个说头。那时候的我还不识字,对于站牌上写的“官墩”二字我并不认识,也不知道这个车站叫官墩站。而且站牌上还写了本站名和相邻的两个车站——“吴家塘”和“大竹”,父母教我认识这几个字,所以我一直以为这个站叫大竹站,因为这个车站离大竹镇(当时叫大竹乡)是最近的。而事实上,当我识字后我才知道,这个与大竹仅一桥之隔的车站,不是大竹站,是官墩站,而大竹站,则位于更远的官墩村旁。由此可见,像武夷山东站和建阳这种火车站名和地名不一致的现象,早在新中国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上,就已经存在了。
记得当时上火车的时间是晚上,火车还是每站必停的绿皮车,无空调,无风扇,每一个车窗都可以打开。在车上,长途旅客和每个乡村进城出城的短途旅客混杂在一起,拥挤而混乱。如果在人多的时候,大家上下火车的方式,经常是爬车窗。约二十年后,当我再次乘坐绿皮车时,我几乎要崩溃。可小时候的我,却没有痛苦的记忆。或许,对于孩子来说,最亲的家人,就是整个世界,只要在家人在身边,无论身处的环境多么恶劣,也觉得是安全的。
经过了一夜的奔波,列车在第二天的上午到达了福州。我第一次见到了如此大的车站,有好多的站台,好多的人。我跟着外公外婆要出站,却在出站口被拦了下来。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看到穿着制服的人和外公一直谈着什么,还不时一起看看我,好像我犯了大错误一样,我心里很忐忑。他们要量我的身高,然后,又谈着。最后,外公和穿制服的人一起走了,我心里更加不安了,不会出什么事了吧,而且,还是因为我?我一直都是乖孩子的啊!
等了一会儿,外公就回来了,带着我们出站了,我终于松了一口气。我大概还记得,那时外公说什么半票。直到几年后,我才明白,原来,外公是去补票去了。我们上车时,因为我是小孩,售票员说我不用买票。可是等出站的时候,也许因为身高刚好到了标准,所以被拦了下来,补了一张半票。
当我第一次走到福州的大街上,我发现福州的楼好高,马路好宽,人好多。我不断地寻找最高的楼,却总能找到一栋更高的楼。我想数一数这些高楼究竟有多少层,却总也数不清。我们从福州火车站出来,就直奔旁边的福州汽车北站,坐上去莆田的班车。班车在福州市区开了很久,我已经不记得究竟用了多久,才离开福州。我只知道,福州好大,路好多。到了莆田之后的事情,我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外公外婆带着我,一直在奔波,一会儿要去这,一会儿要去那。我见到的人,都是不认识的人。我至今仍有印象的,只有两个场景,一个在莆田市区,一个在某个农村。
在市区里,我住在某个亲戚家里。我第一次知道,我看到的这种高楼里面,原来是有这么多房间的,而且,装修的都好漂亮,简直可以叫“豪华”。我也第一次见过这么大的电视,而且还是彩色的,特别好看!这些,对于还只是孩子的我,吸引力特别大。于是,我就有点赖着不走了。可是,我还是被大人们拉着走了。可是在某个村子里(后来我才知道,那里是莆田华亭镇的一个村子),却是非常痛苦的。这里和家里的村子没有太大的差别。本来,我就是生活在村子里的,所以也不会感到难受。可最大的问题,是在整个村子里,甚至我所见到的所有人里,除了我的外公外婆,根本就没有人和我说话。因为,他们全部不会说普通话,只会说我根本听不懂的莆田话。而我的外公外婆,忙着和亲戚们的事,也无暇顾及我。这对于一个孩子而言,如何能够忍受?我去找年龄相当的其他孩子们玩,结果发现,其他的孩子们,也不会说普通话,可是,貌似他们能听懂。但即使这样,我和他们也根本就玩不起来啊。其他的孩子不愿意和我一起玩,我心里一委屈,“哇”地一声就哭出来了。之后,就有了至今仍被外公外婆念叨的桥段:我在莆田被别的孩子欺负,老舅公(虽然称呼可能不对,但辈分很大)听到后跑来帮我出气,谁敢欺负我家的孩子!在村子里,我呆不住,天天闹着要走。
最后,在莆田待了一周多,外公外婆带着我,坐着卧铺式的长途班车,回到了邵武。第一次的远行,也就此结束。
在这一次的远行后,大约有十多年的时间里,我几乎不曾踏出邵武的土地之外,但徐霞客那样的梦想一直都没有消失过。那些年里,我跟随跑运输的舅舅,也跑遍了邵武境内的许多地方,拿口、朱坊、卫闽、水口寨、吴家塘、铁罗、古代诗人严羽的故乡严坊村。初中时期,我喜欢上了自行车,骑着自行车四处跑,从最早的环绕邵武市区,到骑行到30公里外的大竹,距邵武约40公里外的拿口,还曾骑行过90年代的山路,从邵武——下沙——铁罗——吴家塘——大竹——拿口,约50公里,以及邵武——城郊——莲花山——洋坑——大竹——邵武约50公里。几年后,这两条山路,都成为了全国汽车拉力锦标赛邵武站的赛道,包括韩寒在内的许多赛车手都曾在此赛过车。
可是,我对梦想的理解,绝对不是做梦时想一想。只要有机会,我就想去实现它。自从有了徐霞客式的梦想,我便停不下脚步。小时候去莆田的经历,让我知道了,这个世界很大,很大,很大。因此,我也慢慢开始,走出了邵武,走出了闽北,走出了福建,走向了全国各地。只要有时间,有机会,我便在路上……
我开始上路。第一个脚步,就是要走出邵武。
![]() |
![]() |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