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爱情这件事儿我是这么理解的
对爱情这件事儿我是这么理解的:
宋朝正和年间,河南洛阳府有一官府人家,姓陈,相传为陈国后裔。陈老爷官至太尉,家私万金,美中不足是,年近半百,娶妾无子,膝下只有一个女儿。那陈小姐自小生得乖巧,又伶俐机敏,陈家待她若掌上明珠。到十五岁上,已是个亭亭玉立,满腹经纶的官家少女了。
陈小姐十五岁那年元宵节,朝廷下旨,开封和洛阳遍地都架起华灯,锣鼓喧天,禁城不闭,国家与民间同乐。陈小姐带着丫鬟梅香,上街赏灯,两人嬉笑打闹直到深夜,正准备打道回府时,突然听到街上传来一阵乐声,婉转缥缈,响彻云际。
陈小姐呆呆听了半天,竟是入了神。半天才痴痴地对梅香说:“你去帮我看看,是什么人唱的。”
梅香腿脚快,去了不一会儿就回来了,回复小姐道:“小姐,是咱们府临街的阮官人。”
话说这阮官人,也是洛阳城里有名的少年才子。因在家中排行第三,又名阮三郎。他生得清秀俊俏,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又样样通晓,不知多少少女对他暗怀春心。这天夜里,他在家约了几个豪门子弟,笙箫弹唱,对酒赏灯。欢聚到三更时分,阮三正欲送朋友出门,看路上行人稀少,静夜月明如画,不由得雅兴大发,说:“这般良夜,何忍早睡?不如再唱几曲可好?”众人依允,于是取出笙、萧、象板,又呜呜咽咽地唱起来。
陈小姐立在街上,直听到乐声渐消,方才离去。回到府上,一夜不曾合眼,心心念念,只想着阮三:“要是嫁给这样的风流才子,才不枉一世夫妇。怎生见他一面是好?”
梅香知道小姐心事,便自告奋勇,用一只金戒指贿赂了阮家门仆,进去找阮三说话。梅香见了阮三,先深深道个万福,说:“贱妾乃陈府上的丫鬟梅香。陈小姐私慕官人,特让奴婢请官人一见。”阮三大惊之下,又有迟疑,三思过后,决定还是跟梅香去了。到陈府二门外头时,瞥见陈小姐真颜,一时惊为天人。
阮三回家后,想起陈小姐的容貌,难舍难离。但闺阁深沉,难通音讯,心中十分惨切。相思日久,废寝忘食,害起病来,整个人形容枯槁。父母兄弟问他为何,却又不便讲。正是口含黄连味,有苦自家知。
过了三四个月有余,终于等来了机会。陈府夫人笃信佛祖,每隔两三个月,便要带上家里女眷,上城外的尼姑寺斋戒进香。阮三从梅香处得知消息,赶紧找到尼姑处,拿出两碇银子,道:“望师父行个方便,带为穿针引线,也是成就我和陈小姐一桩美满姻缘。”那尼姑贪财,只收下银子,笑道:“我自有计较。”
那日午时,陈夫人与小姐坐两个轿儿来了。尼姑偷偷将陈小姐拉到一边,在她耳旁私语几句,只听得陈小姐喜上眉梢,连连点头称是。午饭时分,陈小姐只略略吃了几口,佯装昏昏欲睡样子,陈夫人关切问道:“孩儿,你今日想是起得早了些。”尼姑慌忙道:“既然如此,请小姐到我屋内,闩上房门好好睡一觉,等奶奶在寺内闲步走一走!”陈夫人想想,觉得并无不可,于是答应了。
陈小姐走进房内,刚闩上房门,只见阮三从床底钻了出来,深深作揖道:“姐姐,等苦你了。”陈小姐垂下脸去,双颊飞红,只低声道:“莫要作声。”于是两手相挽,说了几句情话,双双宽衣解带。
这场云雨着实畅快。两人情到浓时,尽情取乐,直到离别时还依依不舍。只是那阮三本来久病之人,经过这般折腾,魂魄飞了七成,丹阳去了大半。待陈小姐走后不久,顷刻魂归地府。那尼姑进来,见阮三牙关紧闭,周身冰冷,顿时大惊失色,只能用那两碇银子布了棺材,送回阮家,说明原委。
阮老爷听说自己儿子死了,放声大哭一场,欲写书向陈太尉索命。但后来一想,这事本就是自己儿子惹出来的,阮家更没可能告赢陈太尉,只能期期艾艾地找个地方,把儿子厚殓了。
陈小姐听闻阮三去了,肝肠寸断,哭了整整一宿,天明时分才昏昏睡去。梦见阮三到来,说道:“小姐,你晓得原因吗?你前世是个扬州名妓,我是金陵书生,赴京赶考时跟你相遇,两情相悦,许定会考回乡后,就娶你为妻。到我回乡后,却惧怕父亲,不敢禀告,只得娶了他人。害你朝思暮想,郁郁而终。前世你从一而终,上天怜你气节,所以今生投胎在大户人家,享尽富贵。尼姑寺那一遇,也是你来索前世冤债,我以我一命,偿了你前世之命。如今,我该上路投胎去了。”陈小姐梦中一把扯住阮三,问他投胎到何处,阮三笑而不语,只是将她推开。
却说过了月余,陈小姐常常恶心气闷,不思茶饭,一连三个月不来月事。陈夫人大惊,暗自问道:“孩儿,你莫非是行了那个事么?”陈小姐见事情败露,落下泪来,只得以实情相告。
陈太尉知晓此事后,先是震怒,最后想想,也别无他法,只能给阮家去了封书信,央他们上门提亲:“如今只说是我家女儿曾许嫁你儿子,后来在尼姑寺相遇,为想我女,郁郁而终,现在咱们只能依当时承诺,赶紧完了婚事。”
于是,陈小姐带了嫁妆,穿了红服,到阮三的墓前与他成了亲,十月怀胎后,生下一子。从此小姐放下情怀,只一心看孩子。说来奇怪,那孩子生得清奇,长到六岁后,竟与阮三越来越像,阮家阖家上下都说,简直与三郎一般模样。
陈小姐看着儿子,回想当年梦中阮三所言所语,方知事事有注定,此生的生死恩情,都是前世的悲喜姻缘。
宋朝正和年间,河南洛阳府有一官府人家,姓陈,相传为陈国后裔。陈老爷官至太尉,家私万金,美中不足是,年近半百,娶妾无子,膝下只有一个女儿。那陈小姐自小生得乖巧,又伶俐机敏,陈家待她若掌上明珠。到十五岁上,已是个亭亭玉立,满腹经纶的官家少女了。
陈小姐十五岁那年元宵节,朝廷下旨,开封和洛阳遍地都架起华灯,锣鼓喧天,禁城不闭,国家与民间同乐。陈小姐带着丫鬟梅香,上街赏灯,两人嬉笑打闹直到深夜,正准备打道回府时,突然听到街上传来一阵乐声,婉转缥缈,响彻云际。
陈小姐呆呆听了半天,竟是入了神。半天才痴痴地对梅香说:“你去帮我看看,是什么人唱的。”
梅香腿脚快,去了不一会儿就回来了,回复小姐道:“小姐,是咱们府临街的阮官人。”
话说这阮官人,也是洛阳城里有名的少年才子。因在家中排行第三,又名阮三郎。他生得清秀俊俏,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又样样通晓,不知多少少女对他暗怀春心。这天夜里,他在家约了几个豪门子弟,笙箫弹唱,对酒赏灯。欢聚到三更时分,阮三正欲送朋友出门,看路上行人稀少,静夜月明如画,不由得雅兴大发,说:“这般良夜,何忍早睡?不如再唱几曲可好?”众人依允,于是取出笙、萧、象板,又呜呜咽咽地唱起来。
陈小姐立在街上,直听到乐声渐消,方才离去。回到府上,一夜不曾合眼,心心念念,只想着阮三:“要是嫁给这样的风流才子,才不枉一世夫妇。怎生见他一面是好?”
梅香知道小姐心事,便自告奋勇,用一只金戒指贿赂了阮家门仆,进去找阮三说话。梅香见了阮三,先深深道个万福,说:“贱妾乃陈府上的丫鬟梅香。陈小姐私慕官人,特让奴婢请官人一见。”阮三大惊之下,又有迟疑,三思过后,决定还是跟梅香去了。到陈府二门外头时,瞥见陈小姐真颜,一时惊为天人。
阮三回家后,想起陈小姐的容貌,难舍难离。但闺阁深沉,难通音讯,心中十分惨切。相思日久,废寝忘食,害起病来,整个人形容枯槁。父母兄弟问他为何,却又不便讲。正是口含黄连味,有苦自家知。
过了三四个月有余,终于等来了机会。陈府夫人笃信佛祖,每隔两三个月,便要带上家里女眷,上城外的尼姑寺斋戒进香。阮三从梅香处得知消息,赶紧找到尼姑处,拿出两碇银子,道:“望师父行个方便,带为穿针引线,也是成就我和陈小姐一桩美满姻缘。”那尼姑贪财,只收下银子,笑道:“我自有计较。”
那日午时,陈夫人与小姐坐两个轿儿来了。尼姑偷偷将陈小姐拉到一边,在她耳旁私语几句,只听得陈小姐喜上眉梢,连连点头称是。午饭时分,陈小姐只略略吃了几口,佯装昏昏欲睡样子,陈夫人关切问道:“孩儿,你今日想是起得早了些。”尼姑慌忙道:“既然如此,请小姐到我屋内,闩上房门好好睡一觉,等奶奶在寺内闲步走一走!”陈夫人想想,觉得并无不可,于是答应了。
陈小姐走进房内,刚闩上房门,只见阮三从床底钻了出来,深深作揖道:“姐姐,等苦你了。”陈小姐垂下脸去,双颊飞红,只低声道:“莫要作声。”于是两手相挽,说了几句情话,双双宽衣解带。
这场云雨着实畅快。两人情到浓时,尽情取乐,直到离别时还依依不舍。只是那阮三本来久病之人,经过这般折腾,魂魄飞了七成,丹阳去了大半。待陈小姐走后不久,顷刻魂归地府。那尼姑进来,见阮三牙关紧闭,周身冰冷,顿时大惊失色,只能用那两碇银子布了棺材,送回阮家,说明原委。
阮老爷听说自己儿子死了,放声大哭一场,欲写书向陈太尉索命。但后来一想,这事本就是自己儿子惹出来的,阮家更没可能告赢陈太尉,只能期期艾艾地找个地方,把儿子厚殓了。
陈小姐听闻阮三去了,肝肠寸断,哭了整整一宿,天明时分才昏昏睡去。梦见阮三到来,说道:“小姐,你晓得原因吗?你前世是个扬州名妓,我是金陵书生,赴京赶考时跟你相遇,两情相悦,许定会考回乡后,就娶你为妻。到我回乡后,却惧怕父亲,不敢禀告,只得娶了他人。害你朝思暮想,郁郁而终。前世你从一而终,上天怜你气节,所以今生投胎在大户人家,享尽富贵。尼姑寺那一遇,也是你来索前世冤债,我以我一命,偿了你前世之命。如今,我该上路投胎去了。”陈小姐梦中一把扯住阮三,问他投胎到何处,阮三笑而不语,只是将她推开。
却说过了月余,陈小姐常常恶心气闷,不思茶饭,一连三个月不来月事。陈夫人大惊,暗自问道:“孩儿,你莫非是行了那个事么?”陈小姐见事情败露,落下泪来,只得以实情相告。
陈太尉知晓此事后,先是震怒,最后想想,也别无他法,只能给阮家去了封书信,央他们上门提亲:“如今只说是我家女儿曾许嫁你儿子,后来在尼姑寺相遇,为想我女,郁郁而终,现在咱们只能依当时承诺,赶紧完了婚事。”
于是,陈小姐带了嫁妆,穿了红服,到阮三的墓前与他成了亲,十月怀胎后,生下一子。从此小姐放下情怀,只一心看孩子。说来奇怪,那孩子生得清奇,长到六岁后,竟与阮三越来越像,阮家阖家上下都说,简直与三郎一般模样。
陈小姐看着儿子,回想当年梦中阮三所言所语,方知事事有注定,此生的生死恩情,都是前世的悲喜姻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