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与蔷薇
望舒,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美丽温柔,纯洁幽雅。我想,取笔名“望舒” ,诗人意在表达自己对光明的向往之情吧。他凭借一首哀怨惆怅的《雨巷》,一举成名,奠定了自己在现代文坛上独一无二的地位,被人奉为“雨巷诗人”。我欣赏他纯真追求爱情的勇气,也赞叹他在诗坛上天才的创作,于是一个星期天的午后,在图书馆的一角,我翻开了他的诗集,走进了他的世界。
在他前期的诗中,随处可见弥漫着一种淡淡的忧伤,朦胧而深邃。我发现,他的许多爱情诗里都描写了“丁香”和“蔷薇”这两种独特的花,尤其是象征细腻和惆怅的蔷薇,他把它们当作意象,植入了诗歌的灵魂。比如在他的诗《有赠》里“终日有意地灌溉着蔷薇,我却无心地让寂寞的兰花愁谢”;《到我这里来》里“我将对你说为什么蔷薇有金色的花瓣,为什么你有温柔而馥郁的梦”;《独自的时候》里“房里曾充满过清朗的笑声,正如花园里曾充满过蔷薇,人在满积着梦的灰尘中抽烟,沉想着消逝了的音乐”;《游子谣》里“ 海上微风起来的时候, 暗水上开遍青色的蔷薇”;《静夜》里“像侵扰蔷薇底蓓蕾,含着晶耀的香露”。我不经好奇,诗人为什么多处运用这朵蔷薇花,以至于赋予它那么多难解的情结?或者说,“蔷薇”确有其人吗?
蔷薇,在我国古诗中也比较常见,诗人们常用来表达爱情和爱的思念,比如秦观《春日》里写到“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高骈《山亭夏日》里“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李白《忆东山二首(其一)》里“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蔷薇是有气度的,“陌上有蔷薇,暮春自芳菲。 承天同雨露,与地共星晖”。在现在,不同颜色的蔷薇也代表不同的感情,但大多都与爱情相关。可是,戴望舒诗里的蔷薇,似乎并不怎么讨人喜欢,看得出,诗人对蔷薇有一种难言的复杂感觉。
为解开这个疑问,我翻阅了大量关于的书籍,终于有所发现。有人说,戴望舒的诗比徐志摩更唯美,比冰心更深刻,比闻一多更轻柔,比艾青更含蓄,比舒婷更优雅,有江南水墨画的空灵,也有法国象征派油画的神奇。尤其,他是个擅长写情诗的诗人,他的情诗感动了无数的青年,然而他现实生活中的爱情却一波三折,最终惨淡收场。戴望舒一生与三位女性有不解之缘,他的初恋是施蛰存的妹妹施绛年、而他的第一任妻子是穆时英的妹妹穆丽娟,第二任夫人是杨静。他曾写过一首词《初恋女》,也正是这首词让穆丽娟一直耿耿于怀,认为,戴望舒一直没忘记初恋,而她只是带刺的蔷薇,不讨丈夫喜欢。
其实,在我看来,丁香指的是穆丽娟,蔷薇也是穆丽娟,诗人对妻子的爱是真实的,不然也不会因为要离婚而自杀。可能是年龄的差距和生活的磨练,丁香一样的女子变成了带刺的蔷薇。而每个男人心中都有一片天地留给自己的初恋,那个记忆中幽兰一样的女子。诗人不是不懂爱情,而是追求的爱情的时候,没有得到幸福。也许,诗人最难忘的是初恋,因为爱之深,却伤之重;诗人最爱的是蔷薇,那个带着古典美,撑着油纸伞的姑娘,相濡以沫的妻子;诗人最对不起的是杨静,陪伴他走完生命最后几年的人,没得到他最纯真的爱。
我们说,徐志摩成就了他生命中所有的过客,而戴望舒没能让他的任何一个女人成为传说。有人说他多情却遭无情待,他的爱情是失败的。而我认为,他是可敬的,只是他没有得到幸福。最初,他也想有一份天长地久的爱情,于是委曲求全,远渡重洋,但却遭无情对待,恋人劈腿,他的世界塌了。他写着最美的情诗,却遭遇失恋的打击。然而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权利,诗人勇敢的爱了,把他全副身心交给了一个蔷薇一样的女子,他也觉得此生有她就够了。他们也确实过了几年让旁人羡慕不已的生活,为了家人吃好住好,他负担起了家里一切开支,辛苦工作。可是年轻的妻子不懂他,也不理解为什么会有如此不解风情的丈夫。从他的诗中,我们不难想象,诗人是浪漫的,他并不不解风情,只是生活的重担压在他身上,他必须背负起一个丈夫,父亲的责任。他们的分手是一场悲剧。如果我是诗人,经历了两次恋人的背叛,两个最爱的人以同样的方式离开我,我一定不再相信爱情了,可诗人并没有停下他追求幸福的脚步!他与第二任妻子结婚了,可是也离婚了。
望舒,望舒,你只是想要幸福而已,为什么就这么难?
望舒,望舒,你的重情可是害了你?
望舒,望舒,下一世你还会义无反顾追求幸福吗?
在他前期的诗中,随处可见弥漫着一种淡淡的忧伤,朦胧而深邃。我发现,他的许多爱情诗里都描写了“丁香”和“蔷薇”这两种独特的花,尤其是象征细腻和惆怅的蔷薇,他把它们当作意象,植入了诗歌的灵魂。比如在他的诗《有赠》里“终日有意地灌溉着蔷薇,我却无心地让寂寞的兰花愁谢”;《到我这里来》里“我将对你说为什么蔷薇有金色的花瓣,为什么你有温柔而馥郁的梦”;《独自的时候》里“房里曾充满过清朗的笑声,正如花园里曾充满过蔷薇,人在满积着梦的灰尘中抽烟,沉想着消逝了的音乐”;《游子谣》里“ 海上微风起来的时候, 暗水上开遍青色的蔷薇”;《静夜》里“像侵扰蔷薇底蓓蕾,含着晶耀的香露”。我不经好奇,诗人为什么多处运用这朵蔷薇花,以至于赋予它那么多难解的情结?或者说,“蔷薇”确有其人吗?
蔷薇,在我国古诗中也比较常见,诗人们常用来表达爱情和爱的思念,比如秦观《春日》里写到“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高骈《山亭夏日》里“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李白《忆东山二首(其一)》里“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蔷薇是有气度的,“陌上有蔷薇,暮春自芳菲。 承天同雨露,与地共星晖”。在现在,不同颜色的蔷薇也代表不同的感情,但大多都与爱情相关。可是,戴望舒诗里的蔷薇,似乎并不怎么讨人喜欢,看得出,诗人对蔷薇有一种难言的复杂感觉。
为解开这个疑问,我翻阅了大量关于的书籍,终于有所发现。有人说,戴望舒的诗比徐志摩更唯美,比冰心更深刻,比闻一多更轻柔,比艾青更含蓄,比舒婷更优雅,有江南水墨画的空灵,也有法国象征派油画的神奇。尤其,他是个擅长写情诗的诗人,他的情诗感动了无数的青年,然而他现实生活中的爱情却一波三折,最终惨淡收场。戴望舒一生与三位女性有不解之缘,他的初恋是施蛰存的妹妹施绛年、而他的第一任妻子是穆时英的妹妹穆丽娟,第二任夫人是杨静。他曾写过一首词《初恋女》,也正是这首词让穆丽娟一直耿耿于怀,认为,戴望舒一直没忘记初恋,而她只是带刺的蔷薇,不讨丈夫喜欢。
其实,在我看来,丁香指的是穆丽娟,蔷薇也是穆丽娟,诗人对妻子的爱是真实的,不然也不会因为要离婚而自杀。可能是年龄的差距和生活的磨练,丁香一样的女子变成了带刺的蔷薇。而每个男人心中都有一片天地留给自己的初恋,那个记忆中幽兰一样的女子。诗人不是不懂爱情,而是追求的爱情的时候,没有得到幸福。也许,诗人最难忘的是初恋,因为爱之深,却伤之重;诗人最爱的是蔷薇,那个带着古典美,撑着油纸伞的姑娘,相濡以沫的妻子;诗人最对不起的是杨静,陪伴他走完生命最后几年的人,没得到他最纯真的爱。
我们说,徐志摩成就了他生命中所有的过客,而戴望舒没能让他的任何一个女人成为传说。有人说他多情却遭无情待,他的爱情是失败的。而我认为,他是可敬的,只是他没有得到幸福。最初,他也想有一份天长地久的爱情,于是委曲求全,远渡重洋,但却遭无情对待,恋人劈腿,他的世界塌了。他写着最美的情诗,却遭遇失恋的打击。然而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权利,诗人勇敢的爱了,把他全副身心交给了一个蔷薇一样的女子,他也觉得此生有她就够了。他们也确实过了几年让旁人羡慕不已的生活,为了家人吃好住好,他负担起了家里一切开支,辛苦工作。可是年轻的妻子不懂他,也不理解为什么会有如此不解风情的丈夫。从他的诗中,我们不难想象,诗人是浪漫的,他并不不解风情,只是生活的重担压在他身上,他必须背负起一个丈夫,父亲的责任。他们的分手是一场悲剧。如果我是诗人,经历了两次恋人的背叛,两个最爱的人以同样的方式离开我,我一定不再相信爱情了,可诗人并没有停下他追求幸福的脚步!他与第二任妻子结婚了,可是也离婚了。
望舒,望舒,你只是想要幸福而已,为什么就这么难?
望舒,望舒,你的重情可是害了你?
望舒,望舒,下一世你还会义无反顾追求幸福吗?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