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篇/25、Mandalay——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
小酒馆旅馆远离曼德勒城区,僻静难寻,周围食店酒肆一概没有,挨着民居,带着城乡结合部模棱两可的味道,流民、猫狗,尘土飞扬,生涩而略带狡黠的眼神,暗隐着朴实乡村向奸诈商业过渡的蛛丝马迹,但它葱茏着绿的花园,就足以抚慰我从仰光一路颠簸劳顿到曼德勒来的疲累之心。
我尤其爱这园子,不管房间陈设如何简陋,餐食口味如何地难以调和,皆因一切现代化的文明都意味着更多的独立自助,而缺乏人物交涉的情味。有了园子,来来去去的人流连其间,植物一年年长大,陈设一年年老旧,但浸润了人事的气味,就成了说书的堂会,“据说石块曾经自己转动,树木曾经开口说话,鸦鹊的鸣声里曾经泄露过阴谋作乱的人。”走进去,就是一场场往事纷沓至来,一个个面孔鲜活再现。
小酒馆的园子里种的大多是芭蕉、棕榈、竹芋之类,叶片阔大,蓬蓬勃勃,小径两旁撑红纸伞做灯,夜里灯光下红绿相衬,竟也不觉俗气。今夜,旅人仆佣都已睡去,只余我一人,守着这园子,读博尔赫斯的诗:
我给你一个从未有过信仰的人的忠诚。
我给你我设法保全的我自己的核心——
不营字造句,不和梦交易,不被时间、欢乐和逆境触动的核心。
我给你早在你出生前多年的一个傍晚看到的一朵黄玫瑰的记忆。
我给你关于你生命的诠释,关于你自己的理论,你的真实而惊人的存在。
打了几个电话给L,还是联系不上,我心里虽然知道必然是联系不到的,还是固执地一试再试,他现在身处北天山的群山之巅或者激流之侧,哪里会有信号的。这几年来,分开旅行总是常事,比两人相见的次数竟还多些。各自安妥地生活,已成为习惯,之于对方,就像身体某个地方的胎记,秘不示人,就连自己也时常会忽略其存在,一半是因为稳固的信赖,还有一半是因为疏离的存在,能让我觉得他之于我的生活有所不同的,是在别人身体上的胎记招摇人前的时候,让我那样惊心和警觉,知道自己是和别人相同的,也是不同的。
L此人,周身朴素,并且少言。但L的少言和旁人不同,我常见寡言之人身形多清瘦,大概是思虑繁多,又苦于如何排解,因而自陷沉溺,看似矜缄顺从,实在孤傲执拗。大多文青诸如此类,捂在高压锅里一样密不透气,在外听不得一言一语,一有了机会拨开塞阀,喷得炙烈滚烫,沸反盈天。我一本《第二性》尚看得十分吃力,文理不识,但和人就女权问题辩白起来,还要旁征博举,咄咄逼人。看电影读小说,每每到凄厉悲苦处,不论好人坏人,我也都跟着流一场糊涂泪,真到自身世故变数之处,其实漠然决绝,一滴泪也没有。我也有读书人敏感的小情绪,体会既不通透,还会有诸多感慨,得了好处,有小雀跃,被斥责了,有小失落,戏弄了人,也会有小得意。L却是温和敦厚的样子,他不附和人,但也不苛责人,少见郁悒激愤之情,更不说尖酸刻薄的话,所谓“见佛杀佛”,无有我执。L身上,有种日本美学中的“侘寂”之美,谦逊而且节制,简朴甚至可以说粗糙,但你能感触到他的质感,那种融和安寂的姿态,在中国话里,是一种称之为“藏拙”的东西。
和L在一起,常常能让我看见自身精神上的残缺,因而见他,两人常常话也不说。我在别人面前随心随性,到了他跟前儿,竟常常口不从心。就像从窄仄胡同转个弯儿到了渺茫荒原,心下一凛,待要抒情,出口的却是“天儿也凉起来了”,原来熟识的诗文在自性具美面前都觉得班门弄斧、暗淡无光。近情情怯,“好的东西原来不是叫人都安,却是要叫人稍稍不安。“
以前和L说起园艺一事,我以为,回廊尽头,天井中间,栅栏内外,种植植物怎样高大茂盛都不过分,鲜花着锦,烈火烹油般热闹最好,也更加不必着意修剪,L只是微笑。后来我知道日本的投入花花道常取那些被鸟啄虫蛀、风雨侵蚀、濒临枯萎等生死随缘的花草一枝入器,形态线条还是其次,神韵内涵才是要紧,一枝花里,就可见风云雨雪光风霁月。一个人,耐得住孤独,只能领略”人间有味是清欢“的小自在,倘若没有我执,才能疏狂、曲谨种种都随缘,心内菩提,四季葱郁。
遇见L,我才知道以前读“孤独是一座花园“的下半句“但其中只有一棵树“,竟未全懂得。
………………………………………………………分割线………………………………………………
我尤其爱这园子,不管房间陈设如何简陋,餐食口味如何地难以调和,皆因一切现代化的文明都意味着更多的独立自助,而缺乏人物交涉的情味。有了园子,来来去去的人流连其间,植物一年年长大,陈设一年年老旧,但浸润了人事的气味,就成了说书的堂会,“据说石块曾经自己转动,树木曾经开口说话,鸦鹊的鸣声里曾经泄露过阴谋作乱的人。”走进去,就是一场场往事纷沓至来,一个个面孔鲜活再现。
小酒馆的园子里种的大多是芭蕉、棕榈、竹芋之类,叶片阔大,蓬蓬勃勃,小径两旁撑红纸伞做灯,夜里灯光下红绿相衬,竟也不觉俗气。今夜,旅人仆佣都已睡去,只余我一人,守着这园子,读博尔赫斯的诗:
我给你一个从未有过信仰的人的忠诚。
我给你我设法保全的我自己的核心——
不营字造句,不和梦交易,不被时间、欢乐和逆境触动的核心。
我给你早在你出生前多年的一个傍晚看到的一朵黄玫瑰的记忆。
我给你关于你生命的诠释,关于你自己的理论,你的真实而惊人的存在。
打了几个电话给L,还是联系不上,我心里虽然知道必然是联系不到的,还是固执地一试再试,他现在身处北天山的群山之巅或者激流之侧,哪里会有信号的。这几年来,分开旅行总是常事,比两人相见的次数竟还多些。各自安妥地生活,已成为习惯,之于对方,就像身体某个地方的胎记,秘不示人,就连自己也时常会忽略其存在,一半是因为稳固的信赖,还有一半是因为疏离的存在,能让我觉得他之于我的生活有所不同的,是在别人身体上的胎记招摇人前的时候,让我那样惊心和警觉,知道自己是和别人相同的,也是不同的。
L此人,周身朴素,并且少言。但L的少言和旁人不同,我常见寡言之人身形多清瘦,大概是思虑繁多,又苦于如何排解,因而自陷沉溺,看似矜缄顺从,实在孤傲执拗。大多文青诸如此类,捂在高压锅里一样密不透气,在外听不得一言一语,一有了机会拨开塞阀,喷得炙烈滚烫,沸反盈天。我一本《第二性》尚看得十分吃力,文理不识,但和人就女权问题辩白起来,还要旁征博举,咄咄逼人。看电影读小说,每每到凄厉悲苦处,不论好人坏人,我也都跟着流一场糊涂泪,真到自身世故变数之处,其实漠然决绝,一滴泪也没有。我也有读书人敏感的小情绪,体会既不通透,还会有诸多感慨,得了好处,有小雀跃,被斥责了,有小失落,戏弄了人,也会有小得意。L却是温和敦厚的样子,他不附和人,但也不苛责人,少见郁悒激愤之情,更不说尖酸刻薄的话,所谓“见佛杀佛”,无有我执。L身上,有种日本美学中的“侘寂”之美,谦逊而且节制,简朴甚至可以说粗糙,但你能感触到他的质感,那种融和安寂的姿态,在中国话里,是一种称之为“藏拙”的东西。
和L在一起,常常能让我看见自身精神上的残缺,因而见他,两人常常话也不说。我在别人面前随心随性,到了他跟前儿,竟常常口不从心。就像从窄仄胡同转个弯儿到了渺茫荒原,心下一凛,待要抒情,出口的却是“天儿也凉起来了”,原来熟识的诗文在自性具美面前都觉得班门弄斧、暗淡无光。近情情怯,“好的东西原来不是叫人都安,却是要叫人稍稍不安。“
以前和L说起园艺一事,我以为,回廊尽头,天井中间,栅栏内外,种植植物怎样高大茂盛都不过分,鲜花着锦,烈火烹油般热闹最好,也更加不必着意修剪,L只是微笑。后来我知道日本的投入花花道常取那些被鸟啄虫蛀、风雨侵蚀、濒临枯萎等生死随缘的花草一枝入器,形态线条还是其次,神韵内涵才是要紧,一枝花里,就可见风云雨雪光风霁月。一个人,耐得住孤独,只能领略”人间有味是清欢“的小自在,倘若没有我执,才能疏狂、曲谨种种都随缘,心内菩提,四季葱郁。
遇见L,我才知道以前读“孤独是一座花园“的下半句“但其中只有一棵树“,竟未全懂得。
![]() |
小旅馆花园 |
………………………………………………………分割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