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默学友批评
“韩默学友批评”。
这句话不是出自我的哪位同学,师兄师姐,同事或者在工作、活动中认识志同道合的人。
这句话来自陈众议老师。下面我copy下百度百科对陈老师的介绍:
姓 名: 陈众议
笔 名: 仪信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57
民 族: 汉族
浙江绍兴人。中共党员。1989年毕业于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文哲系,博士。1982年参加工作,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墨西哥学院、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博士研究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第四届理事,中国翻译协会第四届理事。1988年开始发表作品。199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专著《魔幻现实主义大师》、《南美的辉煌》、《拉美当代小说流派》、《二十世纪墨西哥文学史》、《加西亚·马尔克斯》、《博尔赫斯》,长篇小说《玻璃之死》、《因网恢恢》等。《魔幻现实主义大师》获首届社会科学青年优秀成果奖。其中《魔幻现实主义大师》曾获首届社会科学青年优秀成果奖。
有一次,我去给陈老师送考卷,陈老师就送我他写的一本书,书的扉页上写“韩默学友批评。”陈老师作为西班牙语届的泰斗人物,居然会给我这样一个普通的学生留这样的言。当时,我非常感动陈老师的谦逊和热情。现在再看这句话,我又感到无限的鼓励。
我永远也成不了像陈老师一样伟大的学者,陈老师在留言中对我“学友”的称呼,当时让我非常莫名。我们既不是同一个地方的人,也不在同一个地方学习,也不在同一个年代学习,也不是同一个老师的学生,也不在同一个研究所工作,我也根本不是学者,我们怎么能是学友呢?
然而今天,我确实感觉到“学友”的含义。陈老师的伟大是我望尘莫及的,我想也不用想。但是我的今天或许就和陈老师多年前的某天相同。陈老师或许以前也像我一样一个人出国读书,没有钱,没有朋友,没有亲切,什么地方都不认识。或许也会上课听不懂,学习有困难。压力非常大……我们都走在同样的道路上,怀揣着同样的热情和梦想,追求着同一种文化中的未知,也遭遇着同样的艰辛和困难。
那么陈老师那时候想了什么呢?做了什么呢?我们不知道,我们看到的,就是他现在的个人介绍。他的成就,他的作品。
看到陈老师《黄金世纪的文学》的书的扉页上,给我的这样的留言,感觉真是强烈的对比。这本书对于西班牙语学生和西班牙文学爱好者来说,都是一本非常好的指导作品,书中预言简洁、风趣,对作品介绍清楚明了,引经据典。我估计光referencia就有上百本,而且很大一部份都是大部头的著作。而我作为“学友”,连一个20页的小论文都写不出来。读一本作品就费好大的劲,跟别说是上百本了。遇到一点困难就哭鼻子,暴饮暴食,还暴饮暴食之后就用睡觉来逃避现实。我不断的抱怨,不想学习,觉得如果1年学不完,就学2年,实在学不完,就学个别的,再不然就先找个工作干干……
此时此刻,再看陈老师对我“学友”的称呼,让我感到无比巨大的鼓励 。好像陈老师在说:“韩默,学习吧,我们都在努力,都在寻找,都会进步!”
陈老师所说的“批评”,是永远也不会有了。陈老师不在乎我读的学校,也不看我的成绩,就这样说,我把它理解为陈老师对我的鼓励和期望,好像在说:“韩默,不论你现在怎么样,如果你以后对这个领域有所见解,我们也一起探讨!”
陈老师的话让我觉得我没有理由消沉,没有理由放弃,让我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有很大的动力。
或许陈老师并没有如此意味深长的用意,而且肯定陈老师已经不记得我是谁了。
但是,仅仅为了陈老师在写下这句话的那几秒钟对我的亲切与鼓励,我也要谢谢陈老师!
陈老师,谢谢你!
这句话不是出自我的哪位同学,师兄师姐,同事或者在工作、活动中认识志同道合的人。
这句话来自陈众议老师。下面我copy下百度百科对陈老师的介绍:
姓 名: 陈众议
笔 名: 仪信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57
民 族: 汉族
浙江绍兴人。中共党员。1989年毕业于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文哲系,博士。1982年参加工作,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墨西哥学院、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博士研究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第四届理事,中国翻译协会第四届理事。1988年开始发表作品。199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专著《魔幻现实主义大师》、《南美的辉煌》、《拉美当代小说流派》、《二十世纪墨西哥文学史》、《加西亚·马尔克斯》、《博尔赫斯》,长篇小说《玻璃之死》、《因网恢恢》等。《魔幻现实主义大师》获首届社会科学青年优秀成果奖。其中《魔幻现实主义大师》曾获首届社会科学青年优秀成果奖。
有一次,我去给陈老师送考卷,陈老师就送我他写的一本书,书的扉页上写“韩默学友批评。”陈老师作为西班牙语届的泰斗人物,居然会给我这样一个普通的学生留这样的言。当时,我非常感动陈老师的谦逊和热情。现在再看这句话,我又感到无限的鼓励。
我永远也成不了像陈老师一样伟大的学者,陈老师在留言中对我“学友”的称呼,当时让我非常莫名。我们既不是同一个地方的人,也不在同一个地方学习,也不在同一个年代学习,也不是同一个老师的学生,也不在同一个研究所工作,我也根本不是学者,我们怎么能是学友呢?
然而今天,我确实感觉到“学友”的含义。陈老师的伟大是我望尘莫及的,我想也不用想。但是我的今天或许就和陈老师多年前的某天相同。陈老师或许以前也像我一样一个人出国读书,没有钱,没有朋友,没有亲切,什么地方都不认识。或许也会上课听不懂,学习有困难。压力非常大……我们都走在同样的道路上,怀揣着同样的热情和梦想,追求着同一种文化中的未知,也遭遇着同样的艰辛和困难。
那么陈老师那时候想了什么呢?做了什么呢?我们不知道,我们看到的,就是他现在的个人介绍。他的成就,他的作品。
看到陈老师《黄金世纪的文学》的书的扉页上,给我的这样的留言,感觉真是强烈的对比。这本书对于西班牙语学生和西班牙文学爱好者来说,都是一本非常好的指导作品,书中预言简洁、风趣,对作品介绍清楚明了,引经据典。我估计光referencia就有上百本,而且很大一部份都是大部头的著作。而我作为“学友”,连一个20页的小论文都写不出来。读一本作品就费好大的劲,跟别说是上百本了。遇到一点困难就哭鼻子,暴饮暴食,还暴饮暴食之后就用睡觉来逃避现实。我不断的抱怨,不想学习,觉得如果1年学不完,就学2年,实在学不完,就学个别的,再不然就先找个工作干干……
此时此刻,再看陈老师对我“学友”的称呼,让我感到无比巨大的鼓励 。好像陈老师在说:“韩默,学习吧,我们都在努力,都在寻找,都会进步!”
陈老师所说的“批评”,是永远也不会有了。陈老师不在乎我读的学校,也不看我的成绩,就这样说,我把它理解为陈老师对我的鼓励和期望,好像在说:“韩默,不论你现在怎么样,如果你以后对这个领域有所见解,我们也一起探讨!”
陈老师的话让我觉得我没有理由消沉,没有理由放弃,让我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有很大的动力。
或许陈老师并没有如此意味深长的用意,而且肯定陈老师已经不记得我是谁了。
但是,仅仅为了陈老师在写下这句话的那几秒钟对我的亲切与鼓励,我也要谢谢陈老师!
陈老师,谢谢你!
-
冷帅月 赞了这篇日记 2016-11-06 20:06:39
-
豆友46085054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6-02 16:49:33
-
复炸至金黄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5-31 20:12:53
-
|SLW~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5-31 03:37:54
-
godlovesemily 赞了这篇日记 2010-01-09 21: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