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祭
北方的冬天来的仓促而及时,秋霜还没把柿子打软,泛白的天空就飘起了雪花。寒风凛冽,无情地吹打着这个人烟稀少的小村庄,呼啸着强掠过地里枯黄的野草,伴随着沙尘一同吞噬着最后一点秋的影像。风渐渐大了起来,像是挣脱缰绳的野马,开始撕扯着整个山谷。
看来今年的雪要比往年来的更早了。
在这片荒芜中,唯一耸立的就是黄土坡上的那一片玉米秸了。笔直的身子挺立着,几片甚是单薄而又枯黄的叶子在寒风瑟瑟发抖,似乎在坚持着什么,却又像极了打了败仗的战士。
高耸的山坡上,远远地望见有个弓着身子的人影,在一瘸一拐地向前挪动。绵长的山道上,依稀看见一串浅浅的脚印。他右手挎着一个破旧的竹篮,上面用红布盖着,左手拎着一壶白酒,村里人都知道,宋瘸子又来给老战友上坟了。他一身笨重的铁了色的老粗布棉袄,锈的黑漆漆的衣襟,拖拉着憋足的大棉鞋,一副雷锋帽把他脏兮兮的脸包的像个粽子,两条长长的鼻涕也随着他的挪动一上一下的抽搐,满是皱纹的脸上藏着布满血丝还有泪水的双眼。在寒风的撕扯下,在眼眶里打转的眼泪似乎马上就要掉下来,此时的他才慢悠悠、小心翼翼地举起左手,用拿着酒壶的左手擦了擦眼睛,使劲把鼻涕抽了回去,继续向前挪动。雪花打在脸上,慢慢地结了一层冰霜,也没引起他的注意,他依旧神情专注地拖着他憋足的脚向前走着。
玉米地的另一头,有一片荒草地,在杂草中有一条踩得锃亮的小土路,路的尽头有一个小土包,被稀薄的小雪覆盖着,显得有点刺眼。宋瘸子一瘸一拐地朝着小土包走近,近了,近了……。临近小土包的时候,宋瘸子忽然变得严肃起来,他仔细地把篮子和白酒放在坟前的石桌上,起身直挺挺地对着坟头行了一个军礼,嘴里响亮地喊道:“班长,我来看你来了” 。
宋瘸子使劲缩了缩手,捉住沾满油灰的破棉袄袖子,轻轻地拂去墓碑前青石板上薄薄的那层雪花。雪边下边落在眼前的青石板上,几搓雪花依稀粘在青石板的角落里,看还不干净,他便俯下身子,用嘴使劲地把雪花吹走,才放心地一屁股坐在地上。
宋瘸子小心地打开竹篮子上边盖着的那层油乎乎的厚红布,一股热气冲面而来,迎面而来的雪花瞬间融化成一团棉絮,慢慢飘起又落下,在寒风凛冽的雪地里,显得格外温暖。宋瘸子看着热气,苍老褶皱的脸上隐隐挤出了一丝笑容 。他轻轻地把手伸进竹篮,摸索了一会,手指似乎碰到了什么,心里也乐开了花。他迅速地把双手一起伸进去,捧出了一个冒着热气的陶瓷大碗,这是宋瘸子为班长煮了一下午的四喜丸子,骨白的陶瓷碗中,四个拳头大小的肉丸,炖的稀烂,绿油油的葱花末子飘在上面,一股肉香味扑面而来,宋瘸子忍不住的吸了一口气,脸上更开心了。他知道班长好这口,可惜年纪轻轻的就去了,一辈子也没吃到过几次。想到这里,宋瘸子赶紧把碗放在青石板上:“班长,你最喜欢的。还热乎着呢。你赶紧尝尝” 。宋瘸子转身又去竹篮里摸索了两双筷子,还有两个酒盅,摆在青石板子上。他一边摆弄一边嘴里还在念叨:“班长,还有酒呢,慢点吃。”说着,他拿起身边的白酒瓶子,把给班长的酒盅里倒满酒,又把自己的酒盅也斟满。
宋瘸子冻得通红泛黑的脸上爬满了幸福,这是宋瘸子最开心的时候了。他用皱巴巴的双手小心翼翼的夹起一大块肉圆,又在碗里沾了沾汤汁,轻轻地放在了青石板上。他拿起酒盅,一饮而尽,呛鼻的白酒从喉咙里流进肚子里,一阵火辣。放下酒盅后的宋瘸子抿了抿嘴,用黑漆漆的袖子擦了擦嘴后,对着面前的小土堆开始唠叨:“班长,我先干为敬了,你不要耍赖皮哈,你也得喝,我知道你酒量不行,但今天你无论如何也得喝了” 。说着,他双手捧起石板上的酒盅,举过头顶,对天敬了两下,然后慢慢把酒撒在雪地上,铺地的小雪瞬间漏出一道笔直的土黄色的痕迹,像是干裂的土地在吮吸久违的雨露。宋瘸子看着地上的酒印,自言自语地笑起来:“班长,爽快啊,一滴不撒,喝的这么痛快,再来一杯” 。宋瘸子立马又把酒盅倒满,举起来拜了两下,把酒一股脑洒在雪地上,他的身前又显露出一道雪痕。也许是好久没有这么开心了,开心到连他自己都忘了今天是来跟班长道别的,他给班长敬完,又给自己倒满,举起酒杯,再一次喝光。空荡荡的山野上,除了呼啸的寒风,就只听见宋瘸子的笑声,凄凉而无助。
山上的雪下得更大了,沙沙的声音弥漫了整个山谷。不一会,宋瘸子的身上就积了厚厚的一层雪花,像个滑稽的稻草人伫立在山坡上,诺大的山坡上也只有这个土坡上不时传来几声爽朗的笑声。在老班长面前,他永远像个孩子。也只有在这个时候,宋瘸子才像他自己。酒瓶里的酒已经喝光了,白瓷碗里的四喜丸子也没了热气,几片雪花落在碗里,与碗里凝结的油花缠绵在一起,宋瘸子有点醉了。酒过三巡,杯杯烧心,他端起酒盅里最后半杯酒,洒在地上,宋瘸子开始胡言乱语了。这会在他眼中,漫天的大雪像是一层袈裟,紧紧地缠住他,让他动弹不得。他轻轻地把酒盅放下,面对着一抔黄土堆,开始哭泣,像个无助的孩子。
记忆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只有冬天的年代,15岁的宋瘸子参加了解放军,带着稚嫩的笑脸,扛着比他还高半截的步枪就入了伍。宋瘸子就是在那一年遇到老班长的。老班长是宋瘸子的第一任班长,虽说是班长,他也只比宋瘸子大了三个月,两个不大的孩子跟随着大部队,从淮海、过长江、一只打到上海,战争把他们从毛都没长全的孩子刻画成一个满脸风霜的汉子。他们同生共死,负伤无数,老班长好几次都把他从死人堆里扒了出来,若不是老班长一只护着他,他早就不知道死多少回了。宋瘸子趴在坟上,开始仔细地回忆跟班长的点滴,不过记忆永远停留在1950年那个冬天,宋瘸子跟班长参加了在朝鲜争夺250高地的血腥恶战,炮弹都把山头炸平了,也没打下来。战前修的战壕早就不知道被炸平了多少次,宋瘸子就跟老班长就躲在雪窝里,敌人的炮弹不知疲倦的落下来,宋瘸子的眼皮上早就蒙上了厚厚的一层炮灰。眼看敌军空投的炸弹就要落在老班长身上,宋瘸子赶忙扑过去准备推开老班长,没想到老班长比他反应还要快,就在炮弹落下的那一刹那,把宋瘸子紧紧的抱在了身下。宋瘸子只听轰的一声,就因为头部受伤昏迷不醒,被大雪掩埋。后来大部队打进来了,把他从雪堆里扒出来,而老班长已经被炸的血肉模糊,只有一双手完整地抓在他的肩后。宋瘸子醒来时,他已经昏迷了49天,经历了20次手术,终于保住了一条腿。
回忆像把刻刀,割着宋瘸子的怦怦跳动的心。老班长墓前的他,脸上挂满了泪痕,睫毛上也结了一层雪霜,似乎有雪花飘进了他的眼睛,他用力地揉了几下眼睛,使劲眨了几下眼,从雪花中露出一双布满血丝的双眼。
宋瘸子似乎是哭累了,他索性躺在雪地上,打了几个滚。嘴里低估了一句:“班长,我给你唱歌吧。”宋瘸子跌跌撞撞地站起来,走到山坡前的上坡上,开始放声唱起来:“人人那个都说哎哎哎,沂蒙山好嗷嗷嗷嗷,沂蒙那个山上哎哎哎,好风光嗷嗷嗷嗷.......”山谷里的风好像着了迷似的,一个劲地吹,像是伴奏,又像是合唱。雪也没闲着,一个劲地在加油打气,捶打着山上的枯草,还有那片枯黄的玉米秸,摇头晃脑地摇摆着,似乎是懂了,可是它怎么会懂呢。宋瘸子带着哭腔的歌声在山谷里回荡,像极了一场交响乐,又像是哑了的唢呐,沙哑中透着尖锐,在大雪覆盖的山谷里回荡。
宋瘸子确实累了,嗓子哑的再也唱不出一个字,只有呜呜的哭声。他坐在地上,双手不停地抹着眼泪,他清醒了,他终于记起了,他是来道别的。东征西战了大半辈子,打下了半壁江山,最后却留不住这么半抔黄土坡。他对不住老班长啊,他心里苦,可又能怎么办呢,拆迁的事怎么轮的到他这么个糟老头子管,大家都各顾各的过好日子,谁都懒得理他。
宋瘸子坐在雪地上,背后是绵延的大山,他看着山下远处的村庄,心里在沉思,雪花挂在他的头上、肩膀上,堆积了厚厚的一层。宋瘸子那微驼的、消瘦的后背像是一块黑漆漆的石头,屹立在荒草中,显得刺眼而荒凉。
天开始黑了,宋瘸子也累了。他挪开坐麻木的双脚,小心翼翼地挪动着,走近老班长的坟前:“班长,我对不住你啊,这辈子我欠你太多了,下辈子我还做你的兵” 。宋瘸子已经哭不动了,满是皱纹的眼睛干干的,再也挤不出半滴眼泪,挂满泪痕的脸,皱巴巴的像个风吹日晒了半年的干萝卜。他扑通一下跪在地上,哆哆嗦嗦的解开自己肥大的破棉袄,双手捧起一抔土,仔细的放在内衣的口袋里,使劲按了按,觉得贴近心口了,才放心地把棉袄扣上。
远处的乌鸦开始叫了,村里的炊烟也依稀地升起来了,黑漆漆的烟筒里冒着黑烟,是时候该下山了。
年纪大了,打仗时候留下的后遗症,都在无情地摧残着这个消瘦的老人。一到晚上,他的眼睛就看不见了。他把陶瓷碗倒扣在青石板上,把酒瓶摔碎,然后吃力地撑起右脚,再把左脚伸起来,转身消失在白雪中,只有一串脚印似乎不肯离去,在坟头守候。
宋瘸子走到山下,夕阳已经落山了。几只村狗在无趣地溜达,不知哪家又烧了羊肉,一股膻味弥漫在这个不大的村子里。肯定是有喜事了,村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哪家孩子考上大学了、结婚了、乔迁了都会杀只羊请大伙一起乐呵乐呵,显得有面子。村里人也厚道,乡里乡亲的随份礼也不容易,得让大伙吃回去。这要搁以前,大晚上的吃饭还杀羊,那可是万万做不到的。这不正好赶上拆迁嘛,家家户户都拿了一笔不大不小的拆迁费。村里开始流行杀两只羊,中午吃一只,晚上吃一只。宋瘸子闻到了羊膻味,却似乎没有引起他的注意,他只顾小心翼翼地挪着瘸腿,径直往家走去。
村里热热闹闹地放起了鞭炮,二愣子这个出了名的钉子户也搬出去了,大家熙熙攘攘的在道贺,二愣子站在家门口,嬉笑着在跟来喝喜酒的邻里乡亲们们开着玩笑。村前头的张老头教过几年书,说话也最有学问,以前村里还有小学的时候,张老头一直在小学校一边务农、一边代课,干了一辈子也没转正,村里人念着他的好,他说话大家伙也都信服。张老头手里握着一个红得发亮的红包,一边塞给二愣子一边跟大伙吹嘘:“我就说吧,咱们二愣子的觉悟啊就是高,你看咱们村的拆迁比其他那几个村快多了,这说明什么,就咱们村最听党的话、革命老区基础好嘛,没丢咱们老一辈的脸” 。二愣子一看张老头又要夸夸其谈说下去,赶忙应和着:“托恁老的福啊,恁教育的好啊!里边请,里边请” 。到戏的乡亲们陆续地走进二愣子的家门,宋瘸子从二愣子家门口经过,似乎这喜庆的氛围与他无关,他只是瞥了几眼挂在二愣子家门口那几只鲜红的大红灯笼,怎么看都觉得别扭,谁说不是呢,破旧的茅草房子,掉的斑驳的胚土墙上,挂这么限量的东西,怎么看都格格不入。时代变了,宋瘸子苦笑了两声,继续往家里走。
二愣子家前面有一块大空地,有棵老槐树,半边已经枯死了,还剩一半苟且残生。村里没人知道这棵槐树到底有多老,据村里年纪最大的老头讲他小时候就这么大,这不县里林业局也来村里看过,说是古树,是文物,得保护,还给树挂上了牌子,说谁动了这大槐树就是犯罪,得吃牢饭。大伙对这棵老槐树也算费了心机,冬给裹棉袄,夏给多浇水,大槐树也算是枝繁叶茂。这不赶上拆迁了,这棵老槐树也留不住了,县里林业局的领导指示要给老槐树搬家,搬到城里去。这在小山村了炸开了锅,这年头,怪事多,还给槐树搬家,村里最有学问的张老头也没想明白,这社会到底是怎么了。
大槐树拖拉着半个身子,遮住了半个院子大的地方,树下的泥土地被踩得蹭亮,枯死的老本枝子上挂了一支黑漆漆的老锣,下雨阴天,村里召集大伙开会的时候村长就会敲起大锣,乡亲们听到锣声就会从家里走出来,集合到老槐树底下,听村长发言。一来村民也闲来无事,听村长赵铁柱吹吹政策,扯扯犊子,大伙权当消遣了。重要的是村长赵铁柱上任的时候说了,敲锣必须到老槐树底下集合,一年三次不来,政府发的农业补偿款就不给了,充公。大家心疼那两百块钱喂了狗,也就顺从了。
趁着大伙来给二愣子道喜,村长赵铁柱又在大槐树下发起最后的动员。赵铁柱穿了一身锃亮的西装,打了一条红领带,几缕长头发费劲的遮盖着略微秃顶的头,梳的锃亮。肚子胀的就跟发过头了的馒头,一摇一摆的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一个满是碰痕的扩音器在跟乡亲们喊:“乡亲们,拆迁是好事啊,让你们住进山下的楼房里多好,跟城里一样,要什么有什么,咱们这块啊,政府准备开发搞旅游,这年头就旅游最赚钱了,以后啊,你们再也不用扛着镢头刨地了,咱以后蹲在家里就能把钱赚,拆迁政府还给补偿,恁看看,第一个搬家老七,人家在山下住的多好,还买了汽车,说去哪,溜一下就去哪,享福呐,二愣子今天也同意搬迁了,咱们村啊,是革命老区。”赵铁柱一边说着,发现扩音器不响了,吱吱的怪叫,他使劲用手拍了几下,抹了一下唾沫星子:“喂喂喂,这破喇叭,咱们接着说啊,咱们可是革命老区,觉悟那也是大大的高,剩下的那几户,我就不多说了,七婶子家别再等了,恁城里的儿子刚打电话说把恁接到城里去享福,恁就别再扭了,还有宋瘸子,他是老革命,大家多劝劝他。再搬走这两家,咱们村也就完成任务了”。赵铁柱洋洋得意地在吹嘘:“以后咱村要盖成农家乐,山下的好地盖房子,山上全挖平了,搞个游乐园。以后咱就坐家门口收门票,大把大把的钱就送到咱手上来了。”槐树下几个在纳鞋底子的妇女在议论:“这村长说的是真的吗,那咱以后不就发大财了。”正在给孩子喂奶的二嫂子缩了缩衣服:“拆迁咱才拿多少钱,听说政府每户给了十万块,最后到咱手的才不到一半,这钱全都让赵铁柱子捞走了,你看他肥的这样,肯定没少拿好处。”旁边几个妇女也在应和着:“给这些钱也不错了,搬到下边去住,小孩上学也方便了,也挺好。”“哪个村长不贪,听说邻村的村长都因为贪污拆迁款被抓了。”“这年头,哪个不贪。咱老老实实地种咱的地,跟咱也没啥关系。”赵铁柱看到了经过的宋瘸子,站在台上用大喇叭喊着:“宋瘸子,宋瘸子,又去给班长上坟去了啊,你过来听听,过来听听啊”。宋瘸子瞥了一眼村长,也没搭话,继续拖拉着瘸腿艰难地往回走。赵铁柱看宋瘸子没搭理他,自己打着圆场:“你看这宋瘸子,腿瘸了,耳朵也聋了,咱们接着说哈....”
路上几个顽皮的孩子在嬉笑打闹,看到宋瘸子走过来,领头的孩子开始模仿宋瘸子走路,一瘸一拐的,另外几个孩子一边嘲笑一边也加入了模仿的行列。夕阳下,一群不大的孩子跟在宋瘸子身后,跟着宋瘸子脚步上下颠簸,宋瘸子也没有理会这群孩子的恶作剧,他早习惯了。宋瘸子抽搐着鼻涕,拍打了两下粘在身上的泥土,继续往家走。
宋瘸子摸索着拿出大门的钥匙,尝试了好几次才总算把钥匙插进锁里边,咔嚓,宋瘸子把门栓放下,木门吱呀一声被推开了,宋瘸子吃力地扶着木门,把瘸了的左腿迈进去,顺势把门关上。宋瘸子家不大,一座老四合院,还是老房子,村里基本都新翻盖成瓦房了,就剩二愣子和宋瘸子了,在这诺大的山村里都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了。宋瘸子的小院子里有两间茅草房,一间他自己住,摆设简单,进门就是一张大床,一个老的八角桌,还有一个大的木头柜子。另一间更简单,就一张学生课桌摆在墙角,桌上用红布盖着,桌子上方贴着一张偌大的毛主席头像。宋瘸子回到屋里把竹篮放在桌上,转身就去八角桌上拿起一桶塑料桶散装的白酒:“反正是要走的人了,最后跟老房子喝几口”。长时间一个人生活,他习惯了一个人自言自语,说着他拿起茶碗给自己倒酒,开始将就地喝了起来。
宋瘸子刚端起酒杯,嘴还没沾到酒,就听见吱呀一声,木门被打开了,他也觉得好奇了,肯定是村长赵铁柱。这要放在以前,他肯定会好奇,村里很少有人来走动,一年到头也就过年那几天,乡里的民政局领导会下来走访,给他送点面、米、油什么的,让他过个好年。赵铁柱拎着一瓶老白干就进门了,一进来就嬉皮笑脸地跟宋瘸子打趣:“宋叔,恁怎么一个人喝上了,看看我跟恁带的好酒,别喝你那个了,来来,喝这个”,说着就把酒瓶放在了宋瘸子喝酒的桌上。赵铁柱放下酒,立马走到门口。屋子里的味道很难闻,一股骚臭味。上了年纪的人都这样,何况宋瘸子这样无依无靠的老头子。屋里没有落脚的地,就两张木头椅子,方方正正的摆在吃饭桌子的东西两侧,赵铁柱觉得屋里的酒味伴着骚臭味让他恶心,他就倚在门口跟宋瘸子说话:“宋叔,恁也是老干部了,老党员,咱拆迁的事党员得积极响应啊,咱得带头啊不是,恁老也别扭着了,我知道恁办事敞亮,俺也不藏着掖着了,上边给的拆迁款一分不少全给你,放心,绝对是咱村里最高的了,恁去山下的养老院,好吃好喝的伺候恁,怎么着也比在这山沟子强,恁说是吧”。宋瘸子一声不吭的听赵铁柱讲完,端起酒杯一口喝光,又倒了一杯白酒,颤颤巍巍地站起来,端着酒杯走到红布盖的桌子面前,对天拜了两下,洒在地上。然后看着门口的赵铁柱:“别说了,你走吧”。赵铁柱吃了一鼻子灰,叹了一口气,悻悻的离开,宋瘸子端着酒杯回到桌前,自己在家喝起了闷酒。
太阳下山了,漆黑的夜暮笼罩着大山,村庄也淹没在黑暗里,只有虫鸣还有几声狗吠,充斥着小村庄的夜晚。村支部院子里,办公室的灯还在亮着,乡里派来的拆迁干部在村部吃饭喝酒,商量着怎么处理最后几个钉子户。年轻的女干部在跟赵铁柱眉来眼去,大队会计也会意地一直劝女干部喝酒。赵铁柱一边得意地跟干部汇报拆迁的情况:“我们村就剩两家了,七婶子儿子已经同意搬迁了,这个七婶子也是,眷恋她老伴,你说人都死了,有什么好眷恋的,还有这个宋瘸子,哎,我想想就来气,我们村就剩他一个了,道理讲不通,就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女干部嗔笑了几下:“咱们可在吃饭呢,提什么茅坑屎尿的,恶心不恶心啊。”赵铁柱一看女干部不高兴了,赶忙把酒杯里倒满酒:“我罚一个,罚一个”。说着滋溜一声就把满满的一杯酒喝到肚子,抿了抿嘴对桌上几个人说,“你说这酒怎么还是甜的呢”。大队会计谄媚地在一旁应和,“这不领导在嘛,喝什么都甜”。赵铁柱开心地大笑起来,一脸肥肉聚成了一朵花,赵铁柱端起酒杯,给大家敬酒:“明天咱们把宋瘸子的事办妥,就算多给他几万块钱也得搞定,不然影响了工期,大家都不好交代”。女干部也在一旁说道:“铁柱,你干事,我放心,就全交给你了。”赵铁柱一看来劲了,“请领导放心,都在酒里啊”。说完,一饮而尽。
天还朦朦亮,火红的太阳就爬上了山头,它俏皮的拨开云层,伸个懒腰,把头露出来,大片的朝霞映衬着山上黑压压的树林,几声鸡鸣把整个村庄都唤醒了。村里开始忙碌起来,男人们披上棉袄,拿起扁担开始去村后边的那口老井去挑一天用的水,妇女们穿上衣服给上学的孩子做早饭。还有刚结婚的新媳妇们,就赖在暖和的被窝里催促着自己的男人起床生炉子,村里的鸡鸭鹅狗猪羊也开始按部就班的开始一天的溜达,村里热闹起来了。
宋瘸子酒也醒了,他特意早早的起了床,披着破棉袄去柜子里翻出当兵时候的军大衣,洗的发白的衣襟,还有肩上补了好几个大洞的补丁,他蹒跚地走到门口的饭棚里生了火,烧了一壶热水。脸盆里的水都结了冰,他倒上热水,冰霹雳巴拉的融化掉,顺而冒着热气的水就笼罩了整个屋子。他把脸浸在热水里,干裂黝黑的脸变得红润起来。他破天荒的梳洗打扮了一番,他把镰头磨得蹭亮,他用手试了一下锋刃,觉得可以了,跑到屋门口的小窗子前,对着模糊的镜子开始刮胡子,不一会,这张爬满褶皱的脸上就圆润起来了。宋瘸子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摸了一下干净的嘴巴。转身颤悠悠的进屋走到八角桌前,拉开乌黑发亮的抽屉,拿出了一个白布包裹的信封,他绕了好几圈才把布条撕掉,信封里存着一张他跟老班长的合影,那是在越南战场上战地记者给他们拍的,站在大炮前,年轻帅气的模样,脸上还挂着稚气,眼睛了却藏着骨气。他看着照片自己也笑了起来,小心翼翼地把照片放在大衣口袋里,使劲拍了几下才觉得放心。
宋瘸子今天打扮的格外显眼,一双军皮鞋,右脚的鞋头胶已经开裂了,干硬的牛皮直挺挺的翻着肚皮。一声洗得发白却干净的军大衣,胡子也没了,似乎走起路来背也不那么驼了。宋瘸子走到门口,忽然想起了什么,他又转身走到桌子前,在抽屉里摸索了很长时间,才哆哆嗦嗦地拿出一个破烟盒,他小心地打开烟盒,几张红的百元大钞躺在里面,这可是他攒了两年的补助金,他把钱踹进口袋,拿起桌上的竹篮,转身走出了家门。
宋瘸子是去李寡妇那,李寡妇的丈夫跟着小舅子外出打工,就再也没回来,回来的就是那么个黑匣子。丈夫刚去世那会,李寡妇觅死觅活的,后来村里人看她孤儿寡母的生计困难,就集体筹资帮她开了个小卖部,零零散散地卖点小东西,维持生计。李寡妇今天起了个大早,烧了壶热水,把小卖部的门窗擦了一下,入冬了,再不擦就上大冻了,赶着下雪没事收拾一下。宋瘸子远远地就看见李寡妇在忙活,他也没理会,径直走了进去,“他二婶子,给我拿两条好烟,两瓶好酒”。李寡妇吓了一跳,“吓死我了,原来是宋大叔啊,今天是什么喜事啊,这么敞亮,是不是要搬迁了,拿到拆迁款了,我就说嘛,熬到最后给的钱多,早知道我们娘俩也不这么早签协议了,哎,都是命啊”。李寡妇边说边进屋去货架上给宋瘸子拿酒拿烟,宋瘸子从口袋里掏出揣好的大钞,抽出四张,又放回去一张,“别找了,给孩子买个本子铅笔的吧”。李寡妇诧异的没回过神来,正要客套一下,宋瘸子转身就出了小卖部。
宋瘸子拎着买来的烟酒,一瘸一拐地往家走去,路过老槐树的时候,正好遇到了在外地打工回来的万富和宝贵,宋瘸子正想找人帮忙,便顺手把买来的烟递给万富,“万富、宝贵,你们帮叔个忙吧,帮我挖个坑”。万富不情愿地拒绝着宋瘸子,“俺爹让我回来搬迁呢,我可不能耽误太长时间,俺大老远回来,家还没回呢”。宝贵在一旁打着圆场,“叔都给咱烟了,咱就去吧”。不知什么时候,大槐树上被风吹下几片雪花子,正好落到宋瘸子眼里,他用满是皱纹的手使劲揉了揉眼睛,眼圈里开始泛红,“不耽误多久,就一会”。万富和宝贵就跟着宋瘸子回到家了。
万富和宝贵就站在门口,说什么也不肯进去。宋瘸子看他们俩站在门口,也没说话,就一个人进屋,洗了个抹布,把家里的桌子、木箱子都擦洗了一遍,然后打开柜子,从柜子里拿出一个黑布袋子,有宋瘸子大半个人那么高,宋瘸子双手捧起袋子,背在肩后。刚走到门口,他就回头看了一眼,还是舍不得,住了大半辈子的地方,说没就没了,他自己都不舒服,何况是埋在地下的班长,他最后看了一眼墙上的毛主席头像,扭头就出来了。宋瘸子手里还有一样东西,双手捧着,用红布包着,他轻声地对着红布说:“班长,咱搬家了,走……起轿……”。然后一边吩咐万富和宝贵拿起榔头、铁锹向大山走去。
宋瘸子把抱着的红布端端正正的放在青石板子上,把红布揭开,原来是老班长的遗像,他拿起手里的红布又把镜框擦了一遍,勉强的站直了身子,行了军礼。万富和宝贵站在荒草中看着宋瘸子莫名的举动,吓得不敢说话。宋瘸子吩咐万富和宝贵开始挖坟,万富和宝贵害怕便开始推诿,谁都不愿意干这缺德事,不愿意帮他挖。宋瘸子从怀里掏出缠了好几道的布袋,在手上唾了点口水,粘手数了五张,递给宝贵,见钱眼开的万富也默认地点了点头。宋瘸子抢过万富手里的头,使劲在坟头刨了一下,头碰在干硬的土地上,擦起了几声闷响,万富看见宋瘸子刨的有气无力,“还是我来吧”,说着便拿过宋瘸子手里的头卖力的挖了起来。没几个小时,老班长的坟就被挖开了,漏出方方正正的骨灰盒。宋瘸子看到骨灰盒开始伤心起来,他拿出买的酒,开始跟老班长的骨灰盒对喝了起来。他一杯,给老班长斟一杯。酒过三巡,宋瘸子开始唱起来了,痛彻心扉的山东民谣响彻整个山谷,唱着唱着,宋瘸子开始大哭,嗓子都哭哑了,最后嗓子都发不出声了,只有呜呜的哽咽声埋在喉咙里。万富和宝贵想劝又不知道怎么劝,他们怕出事,宝贵让万富看着宋瘸子,自己赶忙跑回村里去喊村长。
宝贵跑到老槐树底下,破天荒的敲起了大锣,“出事了,出事了,宋瘸子疯了……”好奇的村民开始陆续的闻讯赶来看热闹,宝贵也顾不得跟大家解释,就一股脑跑到村部去跟村长汇报情况,村部的大门敞开着,没锁。宝贵想也没想就冲到村长办公室,一个劲的敲门:“村长,宋瘸子,疯了,恁快去看看吧”。屋里的村长正在跟上面派下来的拆迁主任,一个风韵犹存的年轻干部在村部打情骂俏。宝贵慌慌张张地跑过来,坏了村长的好事,把村长气坏了,赵铁柱一边给衬衫系扣子,一边慌慌张张地打开门骂道,“小兔崽子,你咋呼啥,没看到老子忙着的嘛”!宝贵看村长瞪大的双眼,也不敢强求,悻悻地叹了口气,跑开了。刚出村部大院,宝贵就气急败坏地骂了起来,他赶紧跑到大槐树地下,聚集的村民议论纷纷正要散开,“这个宝贵整天胡说八道,一惊一乍”。李寡妇也在小卖部门口喊了几句,“宋瘸子刚买了好烟好酒的,肯定在家乐呵呢,瞎说什么呢”。大家一听都觉得宝贵胡说八道,赶忙散开回家,各忙各的,搬家的搬家,收拾东西的收拾东西,再也没人理宝贵。宝贵觉得受了委屈,从街上捡起一块石头跑到村部大院,瞄了一下准,啪的一声打到赵铁柱的办公室窗子上,张铁柱骂骂咧咧地走出来,“谁活腻歪了,敢打我的玻璃。”宝贵一边求饶,一边恳求,“村长,真出事了,出大事了”。村长一看胆小的宝贵面色发黄,心里开始发毛。
村长喊了隔壁在打牌的拆迁办的几个人,开始往小山坡上赶去,在去山里的小道上,远远地看见有个身影在往回跑,赵铁柱赶忙迎过去,原来是万富,万富满脸是血,疼的嘴唇都发紫了,村长急忙问他怎么了,万富疼的说不出话,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宋瘸子……疯了……他……开枪……打……我”。村长骂了几句,开始率众人往小山坡跑去。就在山坡的顶端,远远的就看见宋瘸子在挖开的坟前手舞足蹈,撕心裂肺地又哭又唱。手里拿着一把老式猎枪在摆弄,一会立正,一会敬礼,一会踏步走,一会正步走,一会还表演着刺杀动作,嘴里也在凌乱的嘀咕着:“立正……稍息……齐步走……开枪趴下……冲啊……。宋瘸子似乎是唱累了,突然安静了下来,他坐下来轻轻的抚摸了一下老班长的骨灰盒,把脸紧紧的贴在冰冷的骨灰盒上,“班长,我来陪你了”。村长一群人只听见“砰”的一声枪响,宋瘸子慢慢地倒下了,坟头的雪贪婪的吮吸着滚烫的鲜血,红了一地……。
村长吓得急忙跑过去,匆忙中摔了好几个跟头,等赶到老班长的坟头,只看见宋瘸子抱着老班长的骨灰盒躺在地上一动不动。黑漆漆的骨灰盒躺在宋瘸子的怀里,像极了一位新生的婴儿躺在母亲怀里,又像是一个崭新的家。一群人默默地站在雪地里,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不知不觉中,天空又飘起了雪花,只有漫天的飞雪和风的怒吼声在山谷回荡,像是宋瘸子的歌声,撕心裂肺。
看来今年的雪要比往年来的更早了。
在这片荒芜中,唯一耸立的就是黄土坡上的那一片玉米秸了。笔直的身子挺立着,几片甚是单薄而又枯黄的叶子在寒风瑟瑟发抖,似乎在坚持着什么,却又像极了打了败仗的战士。
高耸的山坡上,远远地望见有个弓着身子的人影,在一瘸一拐地向前挪动。绵长的山道上,依稀看见一串浅浅的脚印。他右手挎着一个破旧的竹篮,上面用红布盖着,左手拎着一壶白酒,村里人都知道,宋瘸子又来给老战友上坟了。他一身笨重的铁了色的老粗布棉袄,锈的黑漆漆的衣襟,拖拉着憋足的大棉鞋,一副雷锋帽把他脏兮兮的脸包的像个粽子,两条长长的鼻涕也随着他的挪动一上一下的抽搐,满是皱纹的脸上藏着布满血丝还有泪水的双眼。在寒风的撕扯下,在眼眶里打转的眼泪似乎马上就要掉下来,此时的他才慢悠悠、小心翼翼地举起左手,用拿着酒壶的左手擦了擦眼睛,使劲把鼻涕抽了回去,继续向前挪动。雪花打在脸上,慢慢地结了一层冰霜,也没引起他的注意,他依旧神情专注地拖着他憋足的脚向前走着。
玉米地的另一头,有一片荒草地,在杂草中有一条踩得锃亮的小土路,路的尽头有一个小土包,被稀薄的小雪覆盖着,显得有点刺眼。宋瘸子一瘸一拐地朝着小土包走近,近了,近了……。临近小土包的时候,宋瘸子忽然变得严肃起来,他仔细地把篮子和白酒放在坟前的石桌上,起身直挺挺地对着坟头行了一个军礼,嘴里响亮地喊道:“班长,我来看你来了” 。
宋瘸子使劲缩了缩手,捉住沾满油灰的破棉袄袖子,轻轻地拂去墓碑前青石板上薄薄的那层雪花。雪边下边落在眼前的青石板上,几搓雪花依稀粘在青石板的角落里,看还不干净,他便俯下身子,用嘴使劲地把雪花吹走,才放心地一屁股坐在地上。
宋瘸子小心地打开竹篮子上边盖着的那层油乎乎的厚红布,一股热气冲面而来,迎面而来的雪花瞬间融化成一团棉絮,慢慢飘起又落下,在寒风凛冽的雪地里,显得格外温暖。宋瘸子看着热气,苍老褶皱的脸上隐隐挤出了一丝笑容 。他轻轻地把手伸进竹篮,摸索了一会,手指似乎碰到了什么,心里也乐开了花。他迅速地把双手一起伸进去,捧出了一个冒着热气的陶瓷大碗,这是宋瘸子为班长煮了一下午的四喜丸子,骨白的陶瓷碗中,四个拳头大小的肉丸,炖的稀烂,绿油油的葱花末子飘在上面,一股肉香味扑面而来,宋瘸子忍不住的吸了一口气,脸上更开心了。他知道班长好这口,可惜年纪轻轻的就去了,一辈子也没吃到过几次。想到这里,宋瘸子赶紧把碗放在青石板上:“班长,你最喜欢的。还热乎着呢。你赶紧尝尝” 。宋瘸子转身又去竹篮里摸索了两双筷子,还有两个酒盅,摆在青石板子上。他一边摆弄一边嘴里还在念叨:“班长,还有酒呢,慢点吃。”说着,他拿起身边的白酒瓶子,把给班长的酒盅里倒满酒,又把自己的酒盅也斟满。
宋瘸子冻得通红泛黑的脸上爬满了幸福,这是宋瘸子最开心的时候了。他用皱巴巴的双手小心翼翼的夹起一大块肉圆,又在碗里沾了沾汤汁,轻轻地放在了青石板上。他拿起酒盅,一饮而尽,呛鼻的白酒从喉咙里流进肚子里,一阵火辣。放下酒盅后的宋瘸子抿了抿嘴,用黑漆漆的袖子擦了擦嘴后,对着面前的小土堆开始唠叨:“班长,我先干为敬了,你不要耍赖皮哈,你也得喝,我知道你酒量不行,但今天你无论如何也得喝了” 。说着,他双手捧起石板上的酒盅,举过头顶,对天敬了两下,然后慢慢把酒撒在雪地上,铺地的小雪瞬间漏出一道笔直的土黄色的痕迹,像是干裂的土地在吮吸久违的雨露。宋瘸子看着地上的酒印,自言自语地笑起来:“班长,爽快啊,一滴不撒,喝的这么痛快,再来一杯” 。宋瘸子立马又把酒盅倒满,举起来拜了两下,把酒一股脑洒在雪地上,他的身前又显露出一道雪痕。也许是好久没有这么开心了,开心到连他自己都忘了今天是来跟班长道别的,他给班长敬完,又给自己倒满,举起酒杯,再一次喝光。空荡荡的山野上,除了呼啸的寒风,就只听见宋瘸子的笑声,凄凉而无助。
山上的雪下得更大了,沙沙的声音弥漫了整个山谷。不一会,宋瘸子的身上就积了厚厚的一层雪花,像个滑稽的稻草人伫立在山坡上,诺大的山坡上也只有这个土坡上不时传来几声爽朗的笑声。在老班长面前,他永远像个孩子。也只有在这个时候,宋瘸子才像他自己。酒瓶里的酒已经喝光了,白瓷碗里的四喜丸子也没了热气,几片雪花落在碗里,与碗里凝结的油花缠绵在一起,宋瘸子有点醉了。酒过三巡,杯杯烧心,他端起酒盅里最后半杯酒,洒在地上,宋瘸子开始胡言乱语了。这会在他眼中,漫天的大雪像是一层袈裟,紧紧地缠住他,让他动弹不得。他轻轻地把酒盅放下,面对着一抔黄土堆,开始哭泣,像个无助的孩子。
记忆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只有冬天的年代,15岁的宋瘸子参加了解放军,带着稚嫩的笑脸,扛着比他还高半截的步枪就入了伍。宋瘸子就是在那一年遇到老班长的。老班长是宋瘸子的第一任班长,虽说是班长,他也只比宋瘸子大了三个月,两个不大的孩子跟随着大部队,从淮海、过长江、一只打到上海,战争把他们从毛都没长全的孩子刻画成一个满脸风霜的汉子。他们同生共死,负伤无数,老班长好几次都把他从死人堆里扒了出来,若不是老班长一只护着他,他早就不知道死多少回了。宋瘸子趴在坟上,开始仔细地回忆跟班长的点滴,不过记忆永远停留在1950年那个冬天,宋瘸子跟班长参加了在朝鲜争夺250高地的血腥恶战,炮弹都把山头炸平了,也没打下来。战前修的战壕早就不知道被炸平了多少次,宋瘸子就跟老班长就躲在雪窝里,敌人的炮弹不知疲倦的落下来,宋瘸子的眼皮上早就蒙上了厚厚的一层炮灰。眼看敌军空投的炸弹就要落在老班长身上,宋瘸子赶忙扑过去准备推开老班长,没想到老班长比他反应还要快,就在炮弹落下的那一刹那,把宋瘸子紧紧的抱在了身下。宋瘸子只听轰的一声,就因为头部受伤昏迷不醒,被大雪掩埋。后来大部队打进来了,把他从雪堆里扒出来,而老班长已经被炸的血肉模糊,只有一双手完整地抓在他的肩后。宋瘸子醒来时,他已经昏迷了49天,经历了20次手术,终于保住了一条腿。
回忆像把刻刀,割着宋瘸子的怦怦跳动的心。老班长墓前的他,脸上挂满了泪痕,睫毛上也结了一层雪霜,似乎有雪花飘进了他的眼睛,他用力地揉了几下眼睛,使劲眨了几下眼,从雪花中露出一双布满血丝的双眼。
宋瘸子似乎是哭累了,他索性躺在雪地上,打了几个滚。嘴里低估了一句:“班长,我给你唱歌吧。”宋瘸子跌跌撞撞地站起来,走到山坡前的上坡上,开始放声唱起来:“人人那个都说哎哎哎,沂蒙山好嗷嗷嗷嗷,沂蒙那个山上哎哎哎,好风光嗷嗷嗷嗷.......”山谷里的风好像着了迷似的,一个劲地吹,像是伴奏,又像是合唱。雪也没闲着,一个劲地在加油打气,捶打着山上的枯草,还有那片枯黄的玉米秸,摇头晃脑地摇摆着,似乎是懂了,可是它怎么会懂呢。宋瘸子带着哭腔的歌声在山谷里回荡,像极了一场交响乐,又像是哑了的唢呐,沙哑中透着尖锐,在大雪覆盖的山谷里回荡。
宋瘸子确实累了,嗓子哑的再也唱不出一个字,只有呜呜的哭声。他坐在地上,双手不停地抹着眼泪,他清醒了,他终于记起了,他是来道别的。东征西战了大半辈子,打下了半壁江山,最后却留不住这么半抔黄土坡。他对不住老班长啊,他心里苦,可又能怎么办呢,拆迁的事怎么轮的到他这么个糟老头子管,大家都各顾各的过好日子,谁都懒得理他。
宋瘸子坐在雪地上,背后是绵延的大山,他看着山下远处的村庄,心里在沉思,雪花挂在他的头上、肩膀上,堆积了厚厚的一层。宋瘸子那微驼的、消瘦的后背像是一块黑漆漆的石头,屹立在荒草中,显得刺眼而荒凉。
天开始黑了,宋瘸子也累了。他挪开坐麻木的双脚,小心翼翼地挪动着,走近老班长的坟前:“班长,我对不住你啊,这辈子我欠你太多了,下辈子我还做你的兵” 。宋瘸子已经哭不动了,满是皱纹的眼睛干干的,再也挤不出半滴眼泪,挂满泪痕的脸,皱巴巴的像个风吹日晒了半年的干萝卜。他扑通一下跪在地上,哆哆嗦嗦的解开自己肥大的破棉袄,双手捧起一抔土,仔细的放在内衣的口袋里,使劲按了按,觉得贴近心口了,才放心地把棉袄扣上。
远处的乌鸦开始叫了,村里的炊烟也依稀地升起来了,黑漆漆的烟筒里冒着黑烟,是时候该下山了。
年纪大了,打仗时候留下的后遗症,都在无情地摧残着这个消瘦的老人。一到晚上,他的眼睛就看不见了。他把陶瓷碗倒扣在青石板上,把酒瓶摔碎,然后吃力地撑起右脚,再把左脚伸起来,转身消失在白雪中,只有一串脚印似乎不肯离去,在坟头守候。
宋瘸子走到山下,夕阳已经落山了。几只村狗在无趣地溜达,不知哪家又烧了羊肉,一股膻味弥漫在这个不大的村子里。肯定是有喜事了,村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哪家孩子考上大学了、结婚了、乔迁了都会杀只羊请大伙一起乐呵乐呵,显得有面子。村里人也厚道,乡里乡亲的随份礼也不容易,得让大伙吃回去。这要搁以前,大晚上的吃饭还杀羊,那可是万万做不到的。这不正好赶上拆迁嘛,家家户户都拿了一笔不大不小的拆迁费。村里开始流行杀两只羊,中午吃一只,晚上吃一只。宋瘸子闻到了羊膻味,却似乎没有引起他的注意,他只顾小心翼翼地挪着瘸腿,径直往家走去。
村里热热闹闹地放起了鞭炮,二愣子这个出了名的钉子户也搬出去了,大家熙熙攘攘的在道贺,二愣子站在家门口,嬉笑着在跟来喝喜酒的邻里乡亲们们开着玩笑。村前头的张老头教过几年书,说话也最有学问,以前村里还有小学的时候,张老头一直在小学校一边务农、一边代课,干了一辈子也没转正,村里人念着他的好,他说话大家伙也都信服。张老头手里握着一个红得发亮的红包,一边塞给二愣子一边跟大伙吹嘘:“我就说吧,咱们二愣子的觉悟啊就是高,你看咱们村的拆迁比其他那几个村快多了,这说明什么,就咱们村最听党的话、革命老区基础好嘛,没丢咱们老一辈的脸” 。二愣子一看张老头又要夸夸其谈说下去,赶忙应和着:“托恁老的福啊,恁教育的好啊!里边请,里边请” 。到戏的乡亲们陆续地走进二愣子的家门,宋瘸子从二愣子家门口经过,似乎这喜庆的氛围与他无关,他只是瞥了几眼挂在二愣子家门口那几只鲜红的大红灯笼,怎么看都觉得别扭,谁说不是呢,破旧的茅草房子,掉的斑驳的胚土墙上,挂这么限量的东西,怎么看都格格不入。时代变了,宋瘸子苦笑了两声,继续往家里走。
二愣子家前面有一块大空地,有棵老槐树,半边已经枯死了,还剩一半苟且残生。村里没人知道这棵槐树到底有多老,据村里年纪最大的老头讲他小时候就这么大,这不县里林业局也来村里看过,说是古树,是文物,得保护,还给树挂上了牌子,说谁动了这大槐树就是犯罪,得吃牢饭。大伙对这棵老槐树也算费了心机,冬给裹棉袄,夏给多浇水,大槐树也算是枝繁叶茂。这不赶上拆迁了,这棵老槐树也留不住了,县里林业局的领导指示要给老槐树搬家,搬到城里去。这在小山村了炸开了锅,这年头,怪事多,还给槐树搬家,村里最有学问的张老头也没想明白,这社会到底是怎么了。
大槐树拖拉着半个身子,遮住了半个院子大的地方,树下的泥土地被踩得蹭亮,枯死的老本枝子上挂了一支黑漆漆的老锣,下雨阴天,村里召集大伙开会的时候村长就会敲起大锣,乡亲们听到锣声就会从家里走出来,集合到老槐树底下,听村长发言。一来村民也闲来无事,听村长赵铁柱吹吹政策,扯扯犊子,大伙权当消遣了。重要的是村长赵铁柱上任的时候说了,敲锣必须到老槐树底下集合,一年三次不来,政府发的农业补偿款就不给了,充公。大家心疼那两百块钱喂了狗,也就顺从了。
趁着大伙来给二愣子道喜,村长赵铁柱又在大槐树下发起最后的动员。赵铁柱穿了一身锃亮的西装,打了一条红领带,几缕长头发费劲的遮盖着略微秃顶的头,梳的锃亮。肚子胀的就跟发过头了的馒头,一摇一摆的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一个满是碰痕的扩音器在跟乡亲们喊:“乡亲们,拆迁是好事啊,让你们住进山下的楼房里多好,跟城里一样,要什么有什么,咱们这块啊,政府准备开发搞旅游,这年头就旅游最赚钱了,以后啊,你们再也不用扛着镢头刨地了,咱以后蹲在家里就能把钱赚,拆迁政府还给补偿,恁看看,第一个搬家老七,人家在山下住的多好,还买了汽车,说去哪,溜一下就去哪,享福呐,二愣子今天也同意搬迁了,咱们村啊,是革命老区。”赵铁柱一边说着,发现扩音器不响了,吱吱的怪叫,他使劲用手拍了几下,抹了一下唾沫星子:“喂喂喂,这破喇叭,咱们接着说啊,咱们可是革命老区,觉悟那也是大大的高,剩下的那几户,我就不多说了,七婶子家别再等了,恁城里的儿子刚打电话说把恁接到城里去享福,恁就别再扭了,还有宋瘸子,他是老革命,大家多劝劝他。再搬走这两家,咱们村也就完成任务了”。赵铁柱洋洋得意地在吹嘘:“以后咱村要盖成农家乐,山下的好地盖房子,山上全挖平了,搞个游乐园。以后咱就坐家门口收门票,大把大把的钱就送到咱手上来了。”槐树下几个在纳鞋底子的妇女在议论:“这村长说的是真的吗,那咱以后不就发大财了。”正在给孩子喂奶的二嫂子缩了缩衣服:“拆迁咱才拿多少钱,听说政府每户给了十万块,最后到咱手的才不到一半,这钱全都让赵铁柱子捞走了,你看他肥的这样,肯定没少拿好处。”旁边几个妇女也在应和着:“给这些钱也不错了,搬到下边去住,小孩上学也方便了,也挺好。”“哪个村长不贪,听说邻村的村长都因为贪污拆迁款被抓了。”“这年头,哪个不贪。咱老老实实地种咱的地,跟咱也没啥关系。”赵铁柱看到了经过的宋瘸子,站在台上用大喇叭喊着:“宋瘸子,宋瘸子,又去给班长上坟去了啊,你过来听听,过来听听啊”。宋瘸子瞥了一眼村长,也没搭话,继续拖拉着瘸腿艰难地往回走。赵铁柱看宋瘸子没搭理他,自己打着圆场:“你看这宋瘸子,腿瘸了,耳朵也聋了,咱们接着说哈....”
路上几个顽皮的孩子在嬉笑打闹,看到宋瘸子走过来,领头的孩子开始模仿宋瘸子走路,一瘸一拐的,另外几个孩子一边嘲笑一边也加入了模仿的行列。夕阳下,一群不大的孩子跟在宋瘸子身后,跟着宋瘸子脚步上下颠簸,宋瘸子也没有理会这群孩子的恶作剧,他早习惯了。宋瘸子抽搐着鼻涕,拍打了两下粘在身上的泥土,继续往家走。
宋瘸子摸索着拿出大门的钥匙,尝试了好几次才总算把钥匙插进锁里边,咔嚓,宋瘸子把门栓放下,木门吱呀一声被推开了,宋瘸子吃力地扶着木门,把瘸了的左腿迈进去,顺势把门关上。宋瘸子家不大,一座老四合院,还是老房子,村里基本都新翻盖成瓦房了,就剩二愣子和宋瘸子了,在这诺大的山村里都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了。宋瘸子的小院子里有两间茅草房,一间他自己住,摆设简单,进门就是一张大床,一个老的八角桌,还有一个大的木头柜子。另一间更简单,就一张学生课桌摆在墙角,桌上用红布盖着,桌子上方贴着一张偌大的毛主席头像。宋瘸子回到屋里把竹篮放在桌上,转身就去八角桌上拿起一桶塑料桶散装的白酒:“反正是要走的人了,最后跟老房子喝几口”。长时间一个人生活,他习惯了一个人自言自语,说着他拿起茶碗给自己倒酒,开始将就地喝了起来。
宋瘸子刚端起酒杯,嘴还没沾到酒,就听见吱呀一声,木门被打开了,他也觉得好奇了,肯定是村长赵铁柱。这要放在以前,他肯定会好奇,村里很少有人来走动,一年到头也就过年那几天,乡里的民政局领导会下来走访,给他送点面、米、油什么的,让他过个好年。赵铁柱拎着一瓶老白干就进门了,一进来就嬉皮笑脸地跟宋瘸子打趣:“宋叔,恁怎么一个人喝上了,看看我跟恁带的好酒,别喝你那个了,来来,喝这个”,说着就把酒瓶放在了宋瘸子喝酒的桌上。赵铁柱放下酒,立马走到门口。屋子里的味道很难闻,一股骚臭味。上了年纪的人都这样,何况宋瘸子这样无依无靠的老头子。屋里没有落脚的地,就两张木头椅子,方方正正的摆在吃饭桌子的东西两侧,赵铁柱觉得屋里的酒味伴着骚臭味让他恶心,他就倚在门口跟宋瘸子说话:“宋叔,恁也是老干部了,老党员,咱拆迁的事党员得积极响应啊,咱得带头啊不是,恁老也别扭着了,我知道恁办事敞亮,俺也不藏着掖着了,上边给的拆迁款一分不少全给你,放心,绝对是咱村里最高的了,恁去山下的养老院,好吃好喝的伺候恁,怎么着也比在这山沟子强,恁说是吧”。宋瘸子一声不吭的听赵铁柱讲完,端起酒杯一口喝光,又倒了一杯白酒,颤颤巍巍地站起来,端着酒杯走到红布盖的桌子面前,对天拜了两下,洒在地上。然后看着门口的赵铁柱:“别说了,你走吧”。赵铁柱吃了一鼻子灰,叹了一口气,悻悻的离开,宋瘸子端着酒杯回到桌前,自己在家喝起了闷酒。
太阳下山了,漆黑的夜暮笼罩着大山,村庄也淹没在黑暗里,只有虫鸣还有几声狗吠,充斥着小村庄的夜晚。村支部院子里,办公室的灯还在亮着,乡里派来的拆迁干部在村部吃饭喝酒,商量着怎么处理最后几个钉子户。年轻的女干部在跟赵铁柱眉来眼去,大队会计也会意地一直劝女干部喝酒。赵铁柱一边得意地跟干部汇报拆迁的情况:“我们村就剩两家了,七婶子儿子已经同意搬迁了,这个七婶子也是,眷恋她老伴,你说人都死了,有什么好眷恋的,还有这个宋瘸子,哎,我想想就来气,我们村就剩他一个了,道理讲不通,就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女干部嗔笑了几下:“咱们可在吃饭呢,提什么茅坑屎尿的,恶心不恶心啊。”赵铁柱一看女干部不高兴了,赶忙把酒杯里倒满酒:“我罚一个,罚一个”。说着滋溜一声就把满满的一杯酒喝到肚子,抿了抿嘴对桌上几个人说,“你说这酒怎么还是甜的呢”。大队会计谄媚地在一旁应和,“这不领导在嘛,喝什么都甜”。赵铁柱开心地大笑起来,一脸肥肉聚成了一朵花,赵铁柱端起酒杯,给大家敬酒:“明天咱们把宋瘸子的事办妥,就算多给他几万块钱也得搞定,不然影响了工期,大家都不好交代”。女干部也在一旁说道:“铁柱,你干事,我放心,就全交给你了。”赵铁柱一看来劲了,“请领导放心,都在酒里啊”。说完,一饮而尽。
天还朦朦亮,火红的太阳就爬上了山头,它俏皮的拨开云层,伸个懒腰,把头露出来,大片的朝霞映衬着山上黑压压的树林,几声鸡鸣把整个村庄都唤醒了。村里开始忙碌起来,男人们披上棉袄,拿起扁担开始去村后边的那口老井去挑一天用的水,妇女们穿上衣服给上学的孩子做早饭。还有刚结婚的新媳妇们,就赖在暖和的被窝里催促着自己的男人起床生炉子,村里的鸡鸭鹅狗猪羊也开始按部就班的开始一天的溜达,村里热闹起来了。
宋瘸子酒也醒了,他特意早早的起了床,披着破棉袄去柜子里翻出当兵时候的军大衣,洗的发白的衣襟,还有肩上补了好几个大洞的补丁,他蹒跚地走到门口的饭棚里生了火,烧了一壶热水。脸盆里的水都结了冰,他倒上热水,冰霹雳巴拉的融化掉,顺而冒着热气的水就笼罩了整个屋子。他把脸浸在热水里,干裂黝黑的脸变得红润起来。他破天荒的梳洗打扮了一番,他把镰头磨得蹭亮,他用手试了一下锋刃,觉得可以了,跑到屋门口的小窗子前,对着模糊的镜子开始刮胡子,不一会,这张爬满褶皱的脸上就圆润起来了。宋瘸子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摸了一下干净的嘴巴。转身颤悠悠的进屋走到八角桌前,拉开乌黑发亮的抽屉,拿出了一个白布包裹的信封,他绕了好几圈才把布条撕掉,信封里存着一张他跟老班长的合影,那是在越南战场上战地记者给他们拍的,站在大炮前,年轻帅气的模样,脸上还挂着稚气,眼睛了却藏着骨气。他看着照片自己也笑了起来,小心翼翼地把照片放在大衣口袋里,使劲拍了几下才觉得放心。
宋瘸子今天打扮的格外显眼,一双军皮鞋,右脚的鞋头胶已经开裂了,干硬的牛皮直挺挺的翻着肚皮。一声洗得发白却干净的军大衣,胡子也没了,似乎走起路来背也不那么驼了。宋瘸子走到门口,忽然想起了什么,他又转身走到桌子前,在抽屉里摸索了很长时间,才哆哆嗦嗦地拿出一个破烟盒,他小心地打开烟盒,几张红的百元大钞躺在里面,这可是他攒了两年的补助金,他把钱踹进口袋,拿起桌上的竹篮,转身走出了家门。
宋瘸子是去李寡妇那,李寡妇的丈夫跟着小舅子外出打工,就再也没回来,回来的就是那么个黑匣子。丈夫刚去世那会,李寡妇觅死觅活的,后来村里人看她孤儿寡母的生计困难,就集体筹资帮她开了个小卖部,零零散散地卖点小东西,维持生计。李寡妇今天起了个大早,烧了壶热水,把小卖部的门窗擦了一下,入冬了,再不擦就上大冻了,赶着下雪没事收拾一下。宋瘸子远远地就看见李寡妇在忙活,他也没理会,径直走了进去,“他二婶子,给我拿两条好烟,两瓶好酒”。李寡妇吓了一跳,“吓死我了,原来是宋大叔啊,今天是什么喜事啊,这么敞亮,是不是要搬迁了,拿到拆迁款了,我就说嘛,熬到最后给的钱多,早知道我们娘俩也不这么早签协议了,哎,都是命啊”。李寡妇边说边进屋去货架上给宋瘸子拿酒拿烟,宋瘸子从口袋里掏出揣好的大钞,抽出四张,又放回去一张,“别找了,给孩子买个本子铅笔的吧”。李寡妇诧异的没回过神来,正要客套一下,宋瘸子转身就出了小卖部。
宋瘸子拎着买来的烟酒,一瘸一拐地往家走去,路过老槐树的时候,正好遇到了在外地打工回来的万富和宝贵,宋瘸子正想找人帮忙,便顺手把买来的烟递给万富,“万富、宝贵,你们帮叔个忙吧,帮我挖个坑”。万富不情愿地拒绝着宋瘸子,“俺爹让我回来搬迁呢,我可不能耽误太长时间,俺大老远回来,家还没回呢”。宝贵在一旁打着圆场,“叔都给咱烟了,咱就去吧”。不知什么时候,大槐树上被风吹下几片雪花子,正好落到宋瘸子眼里,他用满是皱纹的手使劲揉了揉眼睛,眼圈里开始泛红,“不耽误多久,就一会”。万富和宝贵就跟着宋瘸子回到家了。
万富和宝贵就站在门口,说什么也不肯进去。宋瘸子看他们俩站在门口,也没说话,就一个人进屋,洗了个抹布,把家里的桌子、木箱子都擦洗了一遍,然后打开柜子,从柜子里拿出一个黑布袋子,有宋瘸子大半个人那么高,宋瘸子双手捧起袋子,背在肩后。刚走到门口,他就回头看了一眼,还是舍不得,住了大半辈子的地方,说没就没了,他自己都不舒服,何况是埋在地下的班长,他最后看了一眼墙上的毛主席头像,扭头就出来了。宋瘸子手里还有一样东西,双手捧着,用红布包着,他轻声地对着红布说:“班长,咱搬家了,走……起轿……”。然后一边吩咐万富和宝贵拿起榔头、铁锹向大山走去。
宋瘸子把抱着的红布端端正正的放在青石板子上,把红布揭开,原来是老班长的遗像,他拿起手里的红布又把镜框擦了一遍,勉强的站直了身子,行了军礼。万富和宝贵站在荒草中看着宋瘸子莫名的举动,吓得不敢说话。宋瘸子吩咐万富和宝贵开始挖坟,万富和宝贵害怕便开始推诿,谁都不愿意干这缺德事,不愿意帮他挖。宋瘸子从怀里掏出缠了好几道的布袋,在手上唾了点口水,粘手数了五张,递给宝贵,见钱眼开的万富也默认地点了点头。宋瘸子抢过万富手里的头,使劲在坟头刨了一下,头碰在干硬的土地上,擦起了几声闷响,万富看见宋瘸子刨的有气无力,“还是我来吧”,说着便拿过宋瘸子手里的头卖力的挖了起来。没几个小时,老班长的坟就被挖开了,漏出方方正正的骨灰盒。宋瘸子看到骨灰盒开始伤心起来,他拿出买的酒,开始跟老班长的骨灰盒对喝了起来。他一杯,给老班长斟一杯。酒过三巡,宋瘸子开始唱起来了,痛彻心扉的山东民谣响彻整个山谷,唱着唱着,宋瘸子开始大哭,嗓子都哭哑了,最后嗓子都发不出声了,只有呜呜的哽咽声埋在喉咙里。万富和宝贵想劝又不知道怎么劝,他们怕出事,宝贵让万富看着宋瘸子,自己赶忙跑回村里去喊村长。
宝贵跑到老槐树底下,破天荒的敲起了大锣,“出事了,出事了,宋瘸子疯了……”好奇的村民开始陆续的闻讯赶来看热闹,宝贵也顾不得跟大家解释,就一股脑跑到村部去跟村长汇报情况,村部的大门敞开着,没锁。宝贵想也没想就冲到村长办公室,一个劲的敲门:“村长,宋瘸子,疯了,恁快去看看吧”。屋里的村长正在跟上面派下来的拆迁主任,一个风韵犹存的年轻干部在村部打情骂俏。宝贵慌慌张张地跑过来,坏了村长的好事,把村长气坏了,赵铁柱一边给衬衫系扣子,一边慌慌张张地打开门骂道,“小兔崽子,你咋呼啥,没看到老子忙着的嘛”!宝贵看村长瞪大的双眼,也不敢强求,悻悻地叹了口气,跑开了。刚出村部大院,宝贵就气急败坏地骂了起来,他赶紧跑到大槐树地下,聚集的村民议论纷纷正要散开,“这个宝贵整天胡说八道,一惊一乍”。李寡妇也在小卖部门口喊了几句,“宋瘸子刚买了好烟好酒的,肯定在家乐呵呢,瞎说什么呢”。大家一听都觉得宝贵胡说八道,赶忙散开回家,各忙各的,搬家的搬家,收拾东西的收拾东西,再也没人理宝贵。宝贵觉得受了委屈,从街上捡起一块石头跑到村部大院,瞄了一下准,啪的一声打到赵铁柱的办公室窗子上,张铁柱骂骂咧咧地走出来,“谁活腻歪了,敢打我的玻璃。”宝贵一边求饶,一边恳求,“村长,真出事了,出大事了”。村长一看胆小的宝贵面色发黄,心里开始发毛。
村长喊了隔壁在打牌的拆迁办的几个人,开始往小山坡上赶去,在去山里的小道上,远远地看见有个身影在往回跑,赵铁柱赶忙迎过去,原来是万富,万富满脸是血,疼的嘴唇都发紫了,村长急忙问他怎么了,万富疼的说不出话,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宋瘸子……疯了……他……开枪……打……我”。村长骂了几句,开始率众人往小山坡跑去。就在山坡的顶端,远远的就看见宋瘸子在挖开的坟前手舞足蹈,撕心裂肺地又哭又唱。手里拿着一把老式猎枪在摆弄,一会立正,一会敬礼,一会踏步走,一会正步走,一会还表演着刺杀动作,嘴里也在凌乱的嘀咕着:“立正……稍息……齐步走……开枪趴下……冲啊……。宋瘸子似乎是唱累了,突然安静了下来,他坐下来轻轻的抚摸了一下老班长的骨灰盒,把脸紧紧的贴在冰冷的骨灰盒上,“班长,我来陪你了”。村长一群人只听见“砰”的一声枪响,宋瘸子慢慢地倒下了,坟头的雪贪婪的吮吸着滚烫的鲜血,红了一地……。
村长吓得急忙跑过去,匆忙中摔了好几个跟头,等赶到老班长的坟头,只看见宋瘸子抱着老班长的骨灰盒躺在地上一动不动。黑漆漆的骨灰盒躺在宋瘸子的怀里,像极了一位新生的婴儿躺在母亲怀里,又像是一个崭新的家。一群人默默地站在雪地里,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不知不觉中,天空又飘起了雪花,只有漫天的飞雪和风的怒吼声在山谷回荡,像是宋瘸子的歌声,撕心裂肺。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