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怒谁不会啊,懂得淡定才叫本事
![]() |
【你脾气那么大,不就是因为经常遇到各种问题,而你又没本事好好解决嘛】
前些天在朋友圈发了一条这样的信息,收到了很多赞,可见这样的情况每个人都遇到过,并且都有深刻的同感,而这种同感,有来自身边的案例,也有亲身的经历。
比如在公交车或地铁里被挤来挤去,你窝了一肚子的火,这时候如果谁态度稍微不好,你就会觉得被冒犯,进而发生冲突。
比如你在餐厅点完菜等了半天还没上菜,你问服务员怎么回事,结果对方横眉冷对你的指,你肯定会愤怒,进而大闹一番。
再比如你在工作中遇到无脑客户,总是给你提一些无法理解的要求,怎么解释都听不进去,你挂掉电话后脱口而出的一定是XX这两个字。
为什么我们面对这些事的时候会产生这样的反应?因为我们没办法解决它们嘛:
坐地铁要么是因为怕堵车,要么是车限号,要么根本就买不起车,总之一定有个原因导致你只能坐地铁。
去一家服务质量低的餐厅吃饭,要么是离的近,要么是赶时间,要么是价钱合适,总之也是有某个原因导致你选择它。
和没有常识的客户纠缠不清,要么是领导安排你必须这么干,要么是你的能力只能接触这样的客户,总之这种情况也是你躲不了的。
拥挤的状况、超时的等待、混乱的沟通,都是导火索,不敬的态度是火星子,两者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生活中总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类似的问题,而所有这样的问题引发的不良后果,归根结底都是因为我们心里“不淡定”。在问题当前我们的思路被情绪左右,导致我们做出了错误的决定,产生了摩擦。
不淡定,是大部分问题的根源,而不淡定的根源,则是因为心中存在太多焦虑,容易着急,容易自燃,关于情绪的问题,可以看看我在《情绪是件武器,但你不要用它伤人》里说的观点。
简单的说,不淡定是我们根据当前发生的状况进行一个表面的判断后作出的反应,这种浅层的判断往往让我们忽略事情给自己造成的长期负面效应。
比如在拥挤的车厢里,你遇到了挤压或被踩,你立即大骂对方瞎了眼,对方本来心里仅存的一点歉意立刻也消失了,他会用更大的嗓门回应你,而你又会觉得对方没素质,不道歉还跟你吼,于是你用加倍的愤怒反击……
他不小心踩你一脚,你扇他一嘴巴,他回你一拳,你狠狠踢一脚,他拿出刀子,你拿出手枪,他抬出大炮,你端出火箭……这就是你们的交流过程。
每个人都想在这场角斗里获胜,不断升级自己的火力,但最后的结果却是两败俱伤。
如果你淡定一点,稍微多想一步,你就会发现这场角斗的第一个环节里,有一个关键词:不小心。
对方并不是故意挑衅你,而你的反应却是建立在“对方故意挑衅我”这个前提上。如果你淡定一点,事情可能会朝着另一个方向发展:
他不小心踩你一脚,你看着他笑一下:“谢谢你刚才没有太用力。”他肯定回复你:“实在不好意思啊,今儿太挤了。”
你把准备扇他嘴巴的手掌停在他面前,摊开之后是一朵花,他绝不可能再给你一拳。
淡定两个字,可以拆开看。
淡,就是淡化,电影的结尾有个术语叫“淡出”,就是让画面由亮到黑慢慢消失。所以“淡”是一个由重到轻的过程,就是把问题看清一点,也看轻一点。
定,就是胸有成竹,任你大风吹、暴雨浇,我就是不为所动,有“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气势,有“海纳百川”的胸怀,不计较。
淡定,并不是对状况没有任何反应,而是让事情在自己的肚子里消化掉。淡是“大事化小“,定是“小事化无”,由淡到定,由恸到静,心不乱,就不会措手不及,不会自乱阵脚。
![]() |
怎么才能变的淡定?我的建议还是要多看书,多看那些有涵养、有沉淀的书,学会和自己对话,才能临阵不乱。
蒋勋在《生活十讲》里谈到了“新价值、新官学、新伦理、信仰、物化、创造力、文学力、爱与情、情与欲、新食代”这十件事,几乎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并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享。
在这本书里,可以找到很多常见但却被忽略的问题的症结。
古人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生活十讲》可以作为一面铜镜,外可正衣冠,内可净心灵。
有时候面对接二连三无理的要求或无奈的状况,我也会恼火,也会爆粗口,但很少怒气冲天去对抗。一是这么做伤人伤己,没必要;二是对抗通常都不是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
恼火之后,好好想办法,如果情绪实在无法平静,我就去爬楼梯,去走路,一直走到自己心平气和了,再去解决问题。
最好的帮助,是自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