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学了很多道理却过不好人生(音乐版)
有一次我去听古筝演奏家王中山的音乐会,听到坐在旁边的两位古筝老师的对话。 甲:昨天他(王中山)的讲座去听了没?怎么样? 乙:去了,他啥都没讲,就讲了他的经历什么的。 甲:这种免费的讲座,他肯定不会讲什么东西的。 乙:他们对技巧的研究太细了,不实用,我们平时教学还是把那些基础的研究研究好吧。 我在想,原来不是王中山没讲什么东西,而是你没听到罢了,那些东西你认为没用,自动屏蔽了。很多年前,我也听到过类似的说法。有一个同学跟我说听大师班没用,大师的那些方法自己练琴都用不上,该怎么弹还是怎么弹。 这个学习的方法一定是有问题的。去听讲座,去向大师学习,你应该先把“我”抛开。不要去想这个对我有什么用,没有用我就不学。这样你只能学到一些拿来主义的东西,一拿来马上就能用,其实这种东西只是在“术”的层面,没有太大的价值。真的想学到东西,那么就应该没有“我”只有“他”,他是怎么想的,他能听到什么,我要像他那样去想,像他那样去听。当你有了大师的头脑、大师的耳朵,那么你学会的就不只是一首曲子怎么弹、怎么教,而是每一首曲子都可以用全新的眼光来看。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不要做笔记。我一次在整理东西的时候找到一份笔记,不知道是什么讲座的,根本看不懂,完全不知道是什么。还记得张三丰教张无忌打太极拳吗?先让他学会,再让他把招式统统忘掉。等全部忘掉之后,这拳才算学成了。学任何东西都是这样。笔记能记得下来的,都是应该忘掉的东西。尤其是音乐,离开了讲座的语境,你的笔记就一文不值了。何况记笔记与听讲本身就是矛盾的,你越是卖力地记,越会听漏很多东西。我就曾经在一次陈宏宽的大师班上,亲眼看到一个邻座的同学只记下了前半句而漏掉了后半句,导致意思完全反过来了。 为什么学了很多道理却过不好人生?因为你没让道理成为自己的一部分,你以为学了道理,其实是白学。古人说了,知而不行,犹未知也,就是这个意思。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达达钢琴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