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
一追剧,日子就会过的极为混乱,所以已经发誓不追剧了,可是豆瓣微信公众号隔几天就发一篇《琅琊榜》的剧评,说是良心剧,看的好评多了,自己也忍不住又追了一遍,果然不同凡响。
看完之后有几点感触颇深:
1、一件事情的成功与否,时机很重要。
一个不懂揣测圣意、不太会讨人喜欢、脸色也不太好看的靖王,不仅能够被皇上容忍,还能够坐上储君的宝座,固然梅长苏在背后的运筹帷幄很重要,但是皇帝的衰老却也至关重要。随着时间的逝去,老皇帝对过往的追思是很明显的,他没有了盛年时的决绝、更多地顾念父子、夫妻情分了,他不断的怀念宸妃,并且私下里要求静妃为她设立牌位,他有心饶恕誉王、听说誉王妃有了身孕却殉情后的昏厥,这些都足以证明了他开始成为了一个重视亲情的老人。他明知道,靖王会为祁王翻案,也知道靖王不是一个多听话的儿子,可是他容忍他,都是因为年迈让他没有了那么强烈地控制欲、也没有心思精力再去培养一个王子。
2、静妃的生存之道。
隐忍却又不任人宰割、低调但是又恰到好处地在后宫走动并且团结同病相怜的人、有智慧但是绝不多嘴,她不得势的时候不巴结权势把日子过得平平静静、得势的时候不倾轧谁仍然是平平静静,她不多言,却对每一条信息都走心了,比如说由情丝绕想到了霓凰,一个女人拥有这种心态和智慧,那是在何种境遇下都过得舒心,也能够守的云开见月明了。
3、懂得示弱。
祁王,真是个传说了,人人都传颂他的美德、他的心怀天下,一个看起来很有智慧的人,为什么就不能多懂一点君臣相处之道呢?为人臣者,有时候要故意示弱来维护皇帝的权威,有些事可以有不同意见,但是还是要迂回的引导皇帝让他自己做出那个正确地决定的,可以维护良臣勇将、可以维护黎民百姓的权益,但是前提都是要让皇帝自己去做这个决定,让皇帝去拥有这个美名。有时候,君臣乃至领导与下属之间的矛盾,并不是根本出发点相左,而是皇帝或者领导想确认自己的权威与决策。在未登大位之前,锋芒一定要内敛。我倒是很相信老皇帝说的那句话:萧景琰坐上这个位置之后,他也会变得。位置决定一个人的思维,只有坐到了那个位置上,才能了解那个位置上得前瞻后顾、左右权衡。
看完之后有几点感触颇深:
1、一件事情的成功与否,时机很重要。
一个不懂揣测圣意、不太会讨人喜欢、脸色也不太好看的靖王,不仅能够被皇上容忍,还能够坐上储君的宝座,固然梅长苏在背后的运筹帷幄很重要,但是皇帝的衰老却也至关重要。随着时间的逝去,老皇帝对过往的追思是很明显的,他没有了盛年时的决绝、更多地顾念父子、夫妻情分了,他不断的怀念宸妃,并且私下里要求静妃为她设立牌位,他有心饶恕誉王、听说誉王妃有了身孕却殉情后的昏厥,这些都足以证明了他开始成为了一个重视亲情的老人。他明知道,靖王会为祁王翻案,也知道靖王不是一个多听话的儿子,可是他容忍他,都是因为年迈让他没有了那么强烈地控制欲、也没有心思精力再去培养一个王子。
2、静妃的生存之道。
隐忍却又不任人宰割、低调但是又恰到好处地在后宫走动并且团结同病相怜的人、有智慧但是绝不多嘴,她不得势的时候不巴结权势把日子过得平平静静、得势的时候不倾轧谁仍然是平平静静,她不多言,却对每一条信息都走心了,比如说由情丝绕想到了霓凰,一个女人拥有这种心态和智慧,那是在何种境遇下都过得舒心,也能够守的云开见月明了。
3、懂得示弱。
祁王,真是个传说了,人人都传颂他的美德、他的心怀天下,一个看起来很有智慧的人,为什么就不能多懂一点君臣相处之道呢?为人臣者,有时候要故意示弱来维护皇帝的权威,有些事可以有不同意见,但是还是要迂回的引导皇帝让他自己做出那个正确地决定的,可以维护良臣勇将、可以维护黎民百姓的权益,但是前提都是要让皇帝自己去做这个决定,让皇帝去拥有这个美名。有时候,君臣乃至领导与下属之间的矛盾,并不是根本出发点相左,而是皇帝或者领导想确认自己的权威与决策。在未登大位之前,锋芒一定要内敛。我倒是很相信老皇帝说的那句话:萧景琰坐上这个位置之后,他也会变得。位置决定一个人的思维,只有坐到了那个位置上,才能了解那个位置上得前瞻后顾、左右权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