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泰坦尼克没有沉
1998年,我13岁,一群同学租来《泰坦尼克号》VCD碟片,发现总有些片段特别不流畅。后来才恍然大悟,估计是因为裸体画面被人不断地回放、慢放着观摩,造成了光盘坏损。坦白地说,在性启蒙教育严重不足又没有网络下载日本影片的年代,绝大多数男孩子都把莎朗·斯通的《本能》和温丝莱特的《泰坦尼克号》当黄片看。意外的是,虽然如此,我却在那个适合早恋的岁数里懵懂地相信爱情了。
2012年,我27岁,在电影院看3D版《泰坦尼克号》。据称,有关部门考虑到3D电影的特殊性,担心播放裸体画面时观众伸手摸打到前排观众,造成纠纷,所以进行了删减了。于是,在有关部门的好心帮助下,我只好摘下有色眼镜,戴上3D效果镜,把它当作纯粹的爱情片而非爱情动作片来看。不幸的是,这一次我差点再也不相信爱情了。
我记得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法国总理克列孟梭的话:“三十岁之前而不是左派,这个人一定没有灵魂;三十岁之后还是左派,这个人一定没有脑子”。早过了青春期的我再看这部电影时,不禁仿写了一句——谁二十岁之前不为爱情活着,那他一定是灵魂有问题;谁三十岁后只为爱情活着,那他一定是脑子有问题。理由再简单不过了:莱昂纳多在《泰坦尼克号》里看见女人跳船,他说“如果你跳下去,我就跟着跳下去”;十多年后,他在《盗梦空间》里看见女人跳楼,就改口说“如果你跳下去,我是不会跟着你一起跳的”。你瞧,同一个演员,不同电影里的相同桥段引发了截然不同的台词,这就是男人成熟和不成熟的区别。可见,男人一旦成熟而理性起来,真的是没有半点浪漫情怀,但这就是生活。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这是文艺作品里的中心思想。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变成废物,这是现实生活里的悲惨遭遇。
女人幻想着爱情,男人幻想着性爱。时隔多年后,女人们记忆中的经典片段是,男主角从背后抱住女主角,他们伫立在船头上乘风破浪;男人记忆中的经典片段,估计不是女主角一丝不挂地斜卧在沙发上,就是“车震”后一直手拍打到了雾气腾腾的玻璃上。电影院里,女人的泪点也符合重情轻性的性别逻辑。在煽情的《My heart will go on》的催泪效果下,她们唏嘘着灾难让爱情阴阳两隔、生死永别。然而,这似乎恰恰误读了爱情的实质。
不妨做一个假设。如果泰坦尼克没有沉没,那又将如何?齐泽克用他的精神分析学来论述这部影片时就说,“灾难破坏了永恒的爱情,但如果没有沉船、没有冰山,船抵达纽约,两个月后这对恋人会被世俗的生活拆散,悲剧注定不可避免。爱情是脆弱的,自然灾难的到来却让爱情永恒”。的确,若人不死,则爱情会在平淡中死得更难看。童话故事的结尾永远是“从此王子与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而不会再狗尾续貂地把婚后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统统搬上来。日常生活总是不遗余力地毁灭爱情,因此能在灾难时戛然而止就应该感到庆幸了。不然的话,倒是可以参见莱昂纳多和温丝莱特共同主演的另一部影片《革命之路》,就能猜想到他们靠岸后将是怎样平淡无奇的生活了。
不求天长地久,但愿曾经拥有。或许有些人会退而求其次地这么想。可问题就在于,即便是曾经拥有也相当不牢靠。齐泽克的精神导师拉康说,“爱情就是给予自己没有的东西”。齐泽克又把它推演成了:爱情是把自己所没有的给并不需要它的对方,只有自己没有而对方并不需要的东西被传递,才能向自己证明这就是爱情。穷小子Jack没有豪华邮轮以外的爱情,富家女Rose不需要豪华邮轮以外的爱情,于是他们在这艘与世隔绝的乌托邦里传递着爱情。一旦靠岸走出乌托邦会怎样?破灭!
电影快结束时,Rose无力地匍匐在木板上答应Jack要好好活下去。当救援队抵达时,她放手了,看着没有知觉的Jack沉向大海。齐泽克的分析是,Rose对救援队喊come back,等于对Jack说go away。富家女在深层次里感受到了危机,她已经不再需要Jack。初见时,Jack带给她身份认同,在三等舱的自我娱乐让她恢复了活力。一旦不需要了,便放开了手。这段精神分析恰恰印证了拉康的另一句名言——“正因为爱你,我才要摧毁你”。爱情本身是欲望的客体原因。并非一厢情愿所想的因为他而爱上他,而是在他身上而又不是他的东西(也就是所谓的“爱情”)驱动了你的欲望。只有通过摧毁欲望客体(你爱的人),才能彻底得到欲望原因(你要的爱情),即便爱人缺失以后爱情也依然永恒地存在。
既然爱人不是永恒的,而爱情是永恒的,那么我们在谈论《泰坦尼克号》时又在谈论什么呢?仿佛就跟螳螂一样,雌螳螂要在交尾后吃掉雄螳螂来哺育后代,而我们为了一个美好的目的,在记忆里永恒地留存着爱情,就不能跟爱人浪迹在世俗生活的平凡之中,而要他在轰轰烈烈中为你死去。难道人死了,爱情就永恒了?雷蒙德·卡佛在短篇小说《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里如是说:“假如明天我们俩有谁出了什么事,我想另一个,另一个人会伤心一会儿,你们知道,但很快,活着的一方就会跑出去,再次恋爱,用不了多久就会另有新欢。所有这些,所有这些我们谈论的爱情,只不过是一种记忆罢了。甚至可能连记忆都不是”。《泰坦尼克号》甚至可能连记忆都不是,男人的记忆被有关部门删减掉了,女人的记忆还残留在银幕上,可是谁也无法保证出了电影院,究竟有多少人会在危难关头说一句“如果你跳下去,我就跟着跳下去”。也许她们相信,但这只是一种不会付诸实践的相信。
2012年,我27岁,在电影院看3D版《泰坦尼克号》。据称,有关部门考虑到3D电影的特殊性,担心播放裸体画面时观众伸手摸打到前排观众,造成纠纷,所以进行了删减了。于是,在有关部门的好心帮助下,我只好摘下有色眼镜,戴上3D效果镜,把它当作纯粹的爱情片而非爱情动作片来看。不幸的是,这一次我差点再也不相信爱情了。
我记得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法国总理克列孟梭的话:“三十岁之前而不是左派,这个人一定没有灵魂;三十岁之后还是左派,这个人一定没有脑子”。早过了青春期的我再看这部电影时,不禁仿写了一句——谁二十岁之前不为爱情活着,那他一定是灵魂有问题;谁三十岁后只为爱情活着,那他一定是脑子有问题。理由再简单不过了:莱昂纳多在《泰坦尼克号》里看见女人跳船,他说“如果你跳下去,我就跟着跳下去”;十多年后,他在《盗梦空间》里看见女人跳楼,就改口说“如果你跳下去,我是不会跟着你一起跳的”。你瞧,同一个演员,不同电影里的相同桥段引发了截然不同的台词,这就是男人成熟和不成熟的区别。可见,男人一旦成熟而理性起来,真的是没有半点浪漫情怀,但这就是生活。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这是文艺作品里的中心思想。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变成废物,这是现实生活里的悲惨遭遇。
女人幻想着爱情,男人幻想着性爱。时隔多年后,女人们记忆中的经典片段是,男主角从背后抱住女主角,他们伫立在船头上乘风破浪;男人记忆中的经典片段,估计不是女主角一丝不挂地斜卧在沙发上,就是“车震”后一直手拍打到了雾气腾腾的玻璃上。电影院里,女人的泪点也符合重情轻性的性别逻辑。在煽情的《My heart will go on》的催泪效果下,她们唏嘘着灾难让爱情阴阳两隔、生死永别。然而,这似乎恰恰误读了爱情的实质。
不妨做一个假设。如果泰坦尼克没有沉没,那又将如何?齐泽克用他的精神分析学来论述这部影片时就说,“灾难破坏了永恒的爱情,但如果没有沉船、没有冰山,船抵达纽约,两个月后这对恋人会被世俗的生活拆散,悲剧注定不可避免。爱情是脆弱的,自然灾难的到来却让爱情永恒”。的确,若人不死,则爱情会在平淡中死得更难看。童话故事的结尾永远是“从此王子与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而不会再狗尾续貂地把婚后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统统搬上来。日常生活总是不遗余力地毁灭爱情,因此能在灾难时戛然而止就应该感到庆幸了。不然的话,倒是可以参见莱昂纳多和温丝莱特共同主演的另一部影片《革命之路》,就能猜想到他们靠岸后将是怎样平淡无奇的生活了。
不求天长地久,但愿曾经拥有。或许有些人会退而求其次地这么想。可问题就在于,即便是曾经拥有也相当不牢靠。齐泽克的精神导师拉康说,“爱情就是给予自己没有的东西”。齐泽克又把它推演成了:爱情是把自己所没有的给并不需要它的对方,只有自己没有而对方并不需要的东西被传递,才能向自己证明这就是爱情。穷小子Jack没有豪华邮轮以外的爱情,富家女Rose不需要豪华邮轮以外的爱情,于是他们在这艘与世隔绝的乌托邦里传递着爱情。一旦靠岸走出乌托邦会怎样?破灭!
电影快结束时,Rose无力地匍匐在木板上答应Jack要好好活下去。当救援队抵达时,她放手了,看着没有知觉的Jack沉向大海。齐泽克的分析是,Rose对救援队喊come back,等于对Jack说go away。富家女在深层次里感受到了危机,她已经不再需要Jack。初见时,Jack带给她身份认同,在三等舱的自我娱乐让她恢复了活力。一旦不需要了,便放开了手。这段精神分析恰恰印证了拉康的另一句名言——“正因为爱你,我才要摧毁你”。爱情本身是欲望的客体原因。并非一厢情愿所想的因为他而爱上他,而是在他身上而又不是他的东西(也就是所谓的“爱情”)驱动了你的欲望。只有通过摧毁欲望客体(你爱的人),才能彻底得到欲望原因(你要的爱情),即便爱人缺失以后爱情也依然永恒地存在。
既然爱人不是永恒的,而爱情是永恒的,那么我们在谈论《泰坦尼克号》时又在谈论什么呢?仿佛就跟螳螂一样,雌螳螂要在交尾后吃掉雄螳螂来哺育后代,而我们为了一个美好的目的,在记忆里永恒地留存着爱情,就不能跟爱人浪迹在世俗生活的平凡之中,而要他在轰轰烈烈中为你死去。难道人死了,爱情就永恒了?雷蒙德·卡佛在短篇小说《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里如是说:“假如明天我们俩有谁出了什么事,我想另一个,另一个人会伤心一会儿,你们知道,但很快,活着的一方就会跑出去,再次恋爱,用不了多久就会另有新欢。所有这些,所有这些我们谈论的爱情,只不过是一种记忆罢了。甚至可能连记忆都不是”。《泰坦尼克号》甚至可能连记忆都不是,男人的记忆被有关部门删减掉了,女人的记忆还残留在银幕上,可是谁也无法保证出了电影院,究竟有多少人会在危难关头说一句“如果你跳下去,我就跟着跳下去”。也许她们相信,但这只是一种不会付诸实践的相信。
-
少年纪念碑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3-07 07:2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