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
昨晚想起爷,痛哭一场。老公问我为什么,我只能说:“觉得我爷可怜。”
爷其实是二爷爷,是我爸爸的叔叔。我爸爸弟兄五个,还有一个大姐。爷却没有一个儿女,于是爸爸在名义上被过继给了他。之所以说名义上,是因为爸爸还是叫他叔叔,只是我的亲爷爷奶奶把爷的养老送终托付给了爸爸而已。爸爸叫他叔叔,我们三个孩子用陕西话叫他爷,对亲爷爷,按照河南话,叫爷爷。做个分别。
爷是河南人濮阳人,五六十年代逃荒来到陕西,投奔先来一步的哥嫂和老娘。我爸说,爷的老婆是因为有青光眼,行动不便,被留在了河南。我妈却说,是本来就没有老婆。他们一家人,在陕西辗转多地,最后,爷爷奶奶和伯伯叔叔们定居在了大荔县,而爷和我的爸爸妈妈,留在了澄城县。
我们住的是半院子庄子。所谓半院子就是只有一孔窑洞,在我们那个地方,两孔窑洞一起,才能成为一院子。在这个半院子里,还有两个舍子(或者叫厦子),是木头梁上搭瓦片的房子,爷就住在里面。一间是睡觉放东西的,一间是做饭的。里面常年黑乎乎的,时间太久,我已经忘了里面有没有装电灯。我们住的地方,有一盏十五瓦的灯泡。不过经常限电,点得多的还是煤油灯。
爷是河南人,和我们的吃饭时间不一样。所以我和妹妹在自己家里吃过,过一会儿还可以到院子里再吃爷的。他做的凉拌黄瓜很好吃,可能是拌上以后放置的时间稍久一些,蒜味融进了黄瓜肉里,吃着香喷喷。爷的晚饭一般是面条,他做的面条里除了臊子常常会有一些小小碎碎的炸面片,吃着酥酥的,很香。在爷的那个厨房里,他一边做饭一边告诉过我自己河南省濮阳县赵乡(亦或是赵村)人,他说:你到了居安庄(我们的乡政府所在地),就要说自己是善化村人。到了县上,就要说自己是居安庄人。等你到了西安,人家问你是哪里人,你又要说自己是渭南人。而你要是出了省,就要说自己是陕西人。那时我连县城也没去过,不会想到有一天我确实会跑到省外去。
冬天,爷穿一件黑色老布衣棉袄,弯腰驼背,步履缓慢,因为哮喘。他经常拿着自己的药盒,来问我们上面写的是什么,现在想起来,只是为了和我们多说几句话。夏天白天长,爷的身体也好一些,他自己去赶赶集,去地里干干活,看上去更轻松快活一些。
爷和妈妈关系不好,现在想起,我觉得爷很可怜,但也怪不起妈妈来。那时爸爸出门在外开车,妈妈一个人在家照顾我们姐弟三个人,我最大十来岁,而弟弟最小才一两岁。还有十几亩地的活要干。三个孩子的开支,地里需要的种子和化肥,家里估计是常常捉襟见肘,妈妈常常一副暴怒的样子。有一年过了春节,晚上我和妹妹跟着爷去别人家看电视,去了不常去的一户人家。还记得电视上演的是孙尚香嫁给刘备那出不知道什么名字的秦腔戏,我们看得津津有味,都忘了回家。突然妈妈来了,叫我们回去。我和妹妹刚走门,就被妈妈几巴掌打在头上,说这么晚还不回家,还跑得野让她找不到。当时我只觉得自己很委屈,现在想起来,黑夜里跟着我们走在路上的爷,心里应该更荒凉吧。
爷和我的亲爷爷奶奶他们来到这个村子的时候,爸爸他们还小。爷是独自一个生活着的,队里也许是欺负他一个孤寡老人,没有给他分什么好地。都是沟沟洼洼上的薄地。他一个人耕种,生活虽然清苦,却也能够自给自足。后来其他人都去了大荔县,留我爸爸妈妈照顾他的时候。他继续自己种了几年地,就不种了。转给我爸妈种,给爷分粮食。妈妈虽然脾气不好,也知道这份粮食不能克扣,即使是收成不好的年份(有的时候交完公粮就不剩什么了),也会把爷的一份完整得给他。但爷其实最缺的不是粮食,而是有人照顾他的生活,有人和他说话。爷的单衣服,自己会搓着洗。但是厚棉衣,还有被褥,因为缺少一个拆洗的人,一直都黑乎乎的。唯一有一次,是远在新疆的姑姑回来探亲,看到那种情况,给爷洗了一次。
其实和爷关系最好的不是我,而是妹妹。妹妹是家里第二个孩子,常常被大人忽略,于是就到爷爷那边吃饭玩耍。我妈常常笑他们,说是两个多余人。现在想起来,其实我们一家人都应该感谢妹妹。感谢有这个孩子,曾经安慰了那个老人。
我上初中的时候,家里搬到了更后面一排的巷子里住。原本我爸妈的想法是把旧的半院子卖掉,让爷也一起过去。恰好有一户人家想买这个半院子,过了这个时间,可能就没有机会了,因为半院子是个很尴尬的存在,一般人家都喜欢一院子。可是爷那个时候却生气了,他很伤心,说这个窑洞是他修建的,却一天也没有住上,先是我大伯一家住,后来又是我们一家。他却一直住在那两间舍子里,现在我爸妈连商量都不找他商量,就要把院子卖掉,他不同意。于是,旧院子没有卖,爷终于搬进了窑洞里住。那个周末,我还不知情。回到家推开门,看到屋子里的家具都没有了,只有一张桌子放在地下,爷一个人坐在炕上,脏兮兮的被子乱乱得在炕上扔着。我惊愕地问爷,我爸妈呢?他很落寞地说:“搬啦,都搬啦。”
那时爸爸已经不出外做司机了,贷款买了一辆四轮拖拉机,开始跟着别人拉煤,拉沙,拉砖挣辛苦钱。家里依然窘迫,依然剑拔弩张。爸爸忙,很少去看爷,妈妈因为不能卖院子还在生气,估计也不会去。我虽然周末也会去看一下爷,但是到了那里,常常无话可说,几乎是很快就落荒而逃。某次爷生病了,打点滴。妈妈让我送饭去给他,我把饭拿到,爷的点滴只剩少半瓶,他让我等一下帮他拔针,我嘴里答应着,却还是回了一趟家,估计时间差不多了才又跑去。到现在,只能后悔那时候太幼稚,竟不愿意和爷多呆一会儿。
有一年冬天,我正在屋门口和弟弟晒太阳玩耍,妹妹不知到谁家去玩了。忽然看见一个黑乎乎的老头拄着拐杖一步一挪地进来了,等走进来,才看清楚是爷。我很惊讶,爷冬天身体不好,但也不至于这样虚弱连路都走不动。走到院子里,爷并不进屋,我问他吃了饭没有,他说没有。于是我去家里拿了个馒头,夹了点菜,给爷吃了。他蹲在那里狼吞虎咽,和平时的样子很不一样,我很震惊也很心酸,却无能为力。那时我突然有种很不好的预感,觉得他是不是要离我们而去了。然而他还是慢慢好起来了。
第二年的夏天,我已经是县城里高二的学生了。有一回,并不是周末也不是什么节日,课间在教学楼下边玩,远远看见校门口传达室里有个人像我爸爸。我走过去,果然是他。我问爸爸来是做啥,他只说是到县城有点事,顺便看看我。聊了几句,就走了。我注意到爸爸的鞋上蒙着白布,却想不通是为什么。那个周末回到家,看到大门上贴着白色的对联,上面有“叔父云云”的字样,心里很凉,隐约知道大概是爷去世了。到了屋里,看见妈妈坐在炕上,还打着点滴。她只是说,你爷去世了。我坐到椅子上,说不出话来,家里还有办丧事留下的烟火气,但闻到鼻子里,却感觉全是血腥味儿。我大概是个冷血的人,一滴眼泪也没有流。只是诧异又不是学习的关键时候,为什么爸妈不把这个消息告诉我们几个小孩,甚至那天他去县上,给一个朋友还参加丧事的礼,也不告诉我。晚上睡觉时,爸爸也不如往常一样,睡到床上去,而是和我们一起挤在炕上。我隐约觉得有什么事很怪,却始终不明白。
后来,从这个嘴里,从哪个嘴里,从爸妈那里,从他们和邻居聊天时提起的只言片语里,我大概拼凑出一个事实来。爷是去世几天以后才被发现的,到底是几天,没有人知道。我爸凄凉地说,几天前一个晚上他开着拖拉机回来的路上,碰到赶集回来的爷,让爷坐在拖拉机上,把他捎到地方的。后来再没见过爷。后来的那天,爸爸开着拖拉机给人拉砖,一路上砖块不断地掉下来,他不断地停下拖拉机去收拾。开到半途,邻居来找他,说出事了。爷去世的事,是邻居发现的。发现的时候,爷躺在地上,没有地方被摔破,大概是因为心脏病,或者是高血压。爸妈为此很恐慌。再加上邻人的指指点点,他们多年为此事都抬不起头来。最近看《蒋勋说红楼梦》,里面多次提到王熙凤有自己人生的迷局,没有开悟,所以给自己种下恶果。我想,爸妈也是因为这样的迷局,有了这样后悔一生的事。
事情过去十多年了,我并不经常梦到爷,只在每年夏天他去世那一阵,会梦到一两次。有一次梦见他和我一起赶路,说要去一个叫“**岭”的地方,路是那种旧得发白的柏油路,有一个大坡一个拐弯。
人生有多少后悔的事,比得上没有好好和一个寂寞的老人聊天后悔?这么多年只要想起爷,都觉得十分痛心,只希望真的有轮回转世这回事,而爷,已经转世成为一个深受父母宠爱,一生无忧的人。
爷其实是二爷爷,是我爸爸的叔叔。我爸爸弟兄五个,还有一个大姐。爷却没有一个儿女,于是爸爸在名义上被过继给了他。之所以说名义上,是因为爸爸还是叫他叔叔,只是我的亲爷爷奶奶把爷的养老送终托付给了爸爸而已。爸爸叫他叔叔,我们三个孩子用陕西话叫他爷,对亲爷爷,按照河南话,叫爷爷。做个分别。
爷是河南人濮阳人,五六十年代逃荒来到陕西,投奔先来一步的哥嫂和老娘。我爸说,爷的老婆是因为有青光眼,行动不便,被留在了河南。我妈却说,是本来就没有老婆。他们一家人,在陕西辗转多地,最后,爷爷奶奶和伯伯叔叔们定居在了大荔县,而爷和我的爸爸妈妈,留在了澄城县。
我们住的是半院子庄子。所谓半院子就是只有一孔窑洞,在我们那个地方,两孔窑洞一起,才能成为一院子。在这个半院子里,还有两个舍子(或者叫厦子),是木头梁上搭瓦片的房子,爷就住在里面。一间是睡觉放东西的,一间是做饭的。里面常年黑乎乎的,时间太久,我已经忘了里面有没有装电灯。我们住的地方,有一盏十五瓦的灯泡。不过经常限电,点得多的还是煤油灯。
爷是河南人,和我们的吃饭时间不一样。所以我和妹妹在自己家里吃过,过一会儿还可以到院子里再吃爷的。他做的凉拌黄瓜很好吃,可能是拌上以后放置的时间稍久一些,蒜味融进了黄瓜肉里,吃着香喷喷。爷的晚饭一般是面条,他做的面条里除了臊子常常会有一些小小碎碎的炸面片,吃着酥酥的,很香。在爷的那个厨房里,他一边做饭一边告诉过我自己河南省濮阳县赵乡(亦或是赵村)人,他说:你到了居安庄(我们的乡政府所在地),就要说自己是善化村人。到了县上,就要说自己是居安庄人。等你到了西安,人家问你是哪里人,你又要说自己是渭南人。而你要是出了省,就要说自己是陕西人。那时我连县城也没去过,不会想到有一天我确实会跑到省外去。
冬天,爷穿一件黑色老布衣棉袄,弯腰驼背,步履缓慢,因为哮喘。他经常拿着自己的药盒,来问我们上面写的是什么,现在想起来,只是为了和我们多说几句话。夏天白天长,爷的身体也好一些,他自己去赶赶集,去地里干干活,看上去更轻松快活一些。
爷和妈妈关系不好,现在想起,我觉得爷很可怜,但也怪不起妈妈来。那时爸爸出门在外开车,妈妈一个人在家照顾我们姐弟三个人,我最大十来岁,而弟弟最小才一两岁。还有十几亩地的活要干。三个孩子的开支,地里需要的种子和化肥,家里估计是常常捉襟见肘,妈妈常常一副暴怒的样子。有一年过了春节,晚上我和妹妹跟着爷去别人家看电视,去了不常去的一户人家。还记得电视上演的是孙尚香嫁给刘备那出不知道什么名字的秦腔戏,我们看得津津有味,都忘了回家。突然妈妈来了,叫我们回去。我和妹妹刚走门,就被妈妈几巴掌打在头上,说这么晚还不回家,还跑得野让她找不到。当时我只觉得自己很委屈,现在想起来,黑夜里跟着我们走在路上的爷,心里应该更荒凉吧。
爷和我的亲爷爷奶奶他们来到这个村子的时候,爸爸他们还小。爷是独自一个生活着的,队里也许是欺负他一个孤寡老人,没有给他分什么好地。都是沟沟洼洼上的薄地。他一个人耕种,生活虽然清苦,却也能够自给自足。后来其他人都去了大荔县,留我爸爸妈妈照顾他的时候。他继续自己种了几年地,就不种了。转给我爸妈种,给爷分粮食。妈妈虽然脾气不好,也知道这份粮食不能克扣,即使是收成不好的年份(有的时候交完公粮就不剩什么了),也会把爷的一份完整得给他。但爷其实最缺的不是粮食,而是有人照顾他的生活,有人和他说话。爷的单衣服,自己会搓着洗。但是厚棉衣,还有被褥,因为缺少一个拆洗的人,一直都黑乎乎的。唯一有一次,是远在新疆的姑姑回来探亲,看到那种情况,给爷洗了一次。
其实和爷关系最好的不是我,而是妹妹。妹妹是家里第二个孩子,常常被大人忽略,于是就到爷爷那边吃饭玩耍。我妈常常笑他们,说是两个多余人。现在想起来,其实我们一家人都应该感谢妹妹。感谢有这个孩子,曾经安慰了那个老人。
我上初中的时候,家里搬到了更后面一排的巷子里住。原本我爸妈的想法是把旧的半院子卖掉,让爷也一起过去。恰好有一户人家想买这个半院子,过了这个时间,可能就没有机会了,因为半院子是个很尴尬的存在,一般人家都喜欢一院子。可是爷那个时候却生气了,他很伤心,说这个窑洞是他修建的,却一天也没有住上,先是我大伯一家住,后来又是我们一家。他却一直住在那两间舍子里,现在我爸妈连商量都不找他商量,就要把院子卖掉,他不同意。于是,旧院子没有卖,爷终于搬进了窑洞里住。那个周末,我还不知情。回到家推开门,看到屋子里的家具都没有了,只有一张桌子放在地下,爷一个人坐在炕上,脏兮兮的被子乱乱得在炕上扔着。我惊愕地问爷,我爸妈呢?他很落寞地说:“搬啦,都搬啦。”
那时爸爸已经不出外做司机了,贷款买了一辆四轮拖拉机,开始跟着别人拉煤,拉沙,拉砖挣辛苦钱。家里依然窘迫,依然剑拔弩张。爸爸忙,很少去看爷,妈妈因为不能卖院子还在生气,估计也不会去。我虽然周末也会去看一下爷,但是到了那里,常常无话可说,几乎是很快就落荒而逃。某次爷生病了,打点滴。妈妈让我送饭去给他,我把饭拿到,爷的点滴只剩少半瓶,他让我等一下帮他拔针,我嘴里答应着,却还是回了一趟家,估计时间差不多了才又跑去。到现在,只能后悔那时候太幼稚,竟不愿意和爷多呆一会儿。
有一年冬天,我正在屋门口和弟弟晒太阳玩耍,妹妹不知到谁家去玩了。忽然看见一个黑乎乎的老头拄着拐杖一步一挪地进来了,等走进来,才看清楚是爷。我很惊讶,爷冬天身体不好,但也不至于这样虚弱连路都走不动。走到院子里,爷并不进屋,我问他吃了饭没有,他说没有。于是我去家里拿了个馒头,夹了点菜,给爷吃了。他蹲在那里狼吞虎咽,和平时的样子很不一样,我很震惊也很心酸,却无能为力。那时我突然有种很不好的预感,觉得他是不是要离我们而去了。然而他还是慢慢好起来了。
第二年的夏天,我已经是县城里高二的学生了。有一回,并不是周末也不是什么节日,课间在教学楼下边玩,远远看见校门口传达室里有个人像我爸爸。我走过去,果然是他。我问爸爸来是做啥,他只说是到县城有点事,顺便看看我。聊了几句,就走了。我注意到爸爸的鞋上蒙着白布,却想不通是为什么。那个周末回到家,看到大门上贴着白色的对联,上面有“叔父云云”的字样,心里很凉,隐约知道大概是爷去世了。到了屋里,看见妈妈坐在炕上,还打着点滴。她只是说,你爷去世了。我坐到椅子上,说不出话来,家里还有办丧事留下的烟火气,但闻到鼻子里,却感觉全是血腥味儿。我大概是个冷血的人,一滴眼泪也没有流。只是诧异又不是学习的关键时候,为什么爸妈不把这个消息告诉我们几个小孩,甚至那天他去县上,给一个朋友还参加丧事的礼,也不告诉我。晚上睡觉时,爸爸也不如往常一样,睡到床上去,而是和我们一起挤在炕上。我隐约觉得有什么事很怪,却始终不明白。
后来,从这个嘴里,从哪个嘴里,从爸妈那里,从他们和邻居聊天时提起的只言片语里,我大概拼凑出一个事实来。爷是去世几天以后才被发现的,到底是几天,没有人知道。我爸凄凉地说,几天前一个晚上他开着拖拉机回来的路上,碰到赶集回来的爷,让爷坐在拖拉机上,把他捎到地方的。后来再没见过爷。后来的那天,爸爸开着拖拉机给人拉砖,一路上砖块不断地掉下来,他不断地停下拖拉机去收拾。开到半途,邻居来找他,说出事了。爷去世的事,是邻居发现的。发现的时候,爷躺在地上,没有地方被摔破,大概是因为心脏病,或者是高血压。爸妈为此很恐慌。再加上邻人的指指点点,他们多年为此事都抬不起头来。最近看《蒋勋说红楼梦》,里面多次提到王熙凤有自己人生的迷局,没有开悟,所以给自己种下恶果。我想,爸妈也是因为这样的迷局,有了这样后悔一生的事。
事情过去十多年了,我并不经常梦到爷,只在每年夏天他去世那一阵,会梦到一两次。有一次梦见他和我一起赶路,说要去一个叫“**岭”的地方,路是那种旧得发白的柏油路,有一个大坡一个拐弯。
人生有多少后悔的事,比得上没有好好和一个寂寞的老人聊天后悔?这么多年只要想起爷,都觉得十分痛心,只希望真的有轮回转世这回事,而爷,已经转世成为一个深受父母宠爱,一生无忧的人。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