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书】《中国食料史》选读笔记
第一章 史前时期
——去涩去毒技术:很多富含淀粉、蛋白质等成分的植物体,最初因味道苦涩甚至有毒而无法取食,直到发明去涩去毒技术。中国新石器时代早中期遗址常发现大量成坑贮藏的橡子遗存,表面已有橡子去涩处理技术。橡子涩味源于果肉内含的单宁物质,单宁可溶于水,故多用水浸、蒸煮的方法来去除。去毒方法主要有用清水或草木灰水、石灰水浸泡;煮熟。或两者一起用,有的还要经过发酵处理。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
——炒菜的出现:南北朝时期,金属炊具和植物油的普及。首记于《齐民要术》:“炒鸡子法:打破,着铜铛中,搅令黄白相杂。细擘葱白,下盐米、浑豉,麻油炒之,甚香美。”
---------------------------------------------------------------------------------------------------------------------------------------------
第六章 宋辽金元时期
——面食的全面性普及:面食在汉唐时期是北人主食,宋代因南方稻麦两熟制和发酵面食的发展,面食向南方普及。当时面食主要有饼、馒头、面等,糕、团大多由米粉(常用糯米粉)做成,严格意义上不属于面食品。当时的面食大类是饼,《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等有各种饼的记载。胡饼一般不加馅,之后也开始加馅,原来不加馅的逐渐与烧饼同化,元朝以后,就很少有胡饼这一说法。馒头指蒸制的发酵面食,宋朝的馒头都是带馅的,以肉馅居多,不带馅的称蒸饼,为避开宋仁宗赵祯的忌讳,改称炊饼,《水浒传》中武大郎卖的就是这种炊饼。夹、馅都是夹馅或有馅的面点。面一般指面条和面片。角开始是馄饨的一种,偃月形,北朝已有,宋人将角从馄饨分离出来,单独成一种面食,就是现在的饺子。龟、桃、茧等面食属于象生面食。
——槟榔嗜好的内传:主产于海南。作为药物,记载始于东汉,防瘴治病。宋代被作为有一定成瘾性的嗜好品被汉人接受。宋代多人到海南。被贬海南儋州的苏轼曾作《食槟榔》,表达接受和赞赏。宋代嚼槟榔传到闽广和四川。《岭外代答》:“少焉,面脸潮红,故诗人有‘醉槟榔’之句......唯广州为甚,不以贫富、长幼、男女,自朝至暮,宁不食饭,唯嗜槟榔......有嘲广曰:‘路上行人口似羊。’......北人嘲之曰,人人皆吐血,家家尽篾门。”之后广州税务收槟榔税。清中后期,由于鸦片和烟草的冲击,槟榔嗜好渐少,只在海南、台湾等地延续。
——去涩去毒技术:很多富含淀粉、蛋白质等成分的植物体,最初因味道苦涩甚至有毒而无法取食,直到发明去涩去毒技术。中国新石器时代早中期遗址常发现大量成坑贮藏的橡子遗存,表面已有橡子去涩处理技术。橡子涩味源于果肉内含的单宁物质,单宁可溶于水,故多用水浸、蒸煮的方法来去除。去毒方法主要有用清水或草木灰水、石灰水浸泡;煮熟。或两者一起用,有的还要经过发酵处理。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
——炒菜的出现:南北朝时期,金属炊具和植物油的普及。首记于《齐民要术》:“炒鸡子法:打破,着铜铛中,搅令黄白相杂。细擘葱白,下盐米、浑豉,麻油炒之,甚香美。”
---------------------------------------------------------------------------------------------------------------------------------------------
第六章 宋辽金元时期
——面食的全面性普及:面食在汉唐时期是北人主食,宋代因南方稻麦两熟制和发酵面食的发展,面食向南方普及。当时面食主要有饼、馒头、面等,糕、团大多由米粉(常用糯米粉)做成,严格意义上不属于面食品。当时的面食大类是饼,《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等有各种饼的记载。胡饼一般不加馅,之后也开始加馅,原来不加馅的逐渐与烧饼同化,元朝以后,就很少有胡饼这一说法。馒头指蒸制的发酵面食,宋朝的馒头都是带馅的,以肉馅居多,不带馅的称蒸饼,为避开宋仁宗赵祯的忌讳,改称炊饼,《水浒传》中武大郎卖的就是这种炊饼。夹、馅都是夹馅或有馅的面点。面一般指面条和面片。角开始是馄饨的一种,偃月形,北朝已有,宋人将角从馄饨分离出来,单独成一种面食,就是现在的饺子。龟、桃、茧等面食属于象生面食。
——槟榔嗜好的内传:主产于海南。作为药物,记载始于东汉,防瘴治病。宋代被作为有一定成瘾性的嗜好品被汉人接受。宋代多人到海南。被贬海南儋州的苏轼曾作《食槟榔》,表达接受和赞赏。宋代嚼槟榔传到闽广和四川。《岭外代答》:“少焉,面脸潮红,故诗人有‘醉槟榔’之句......唯广州为甚,不以贫富、长幼、男女,自朝至暮,宁不食饭,唯嗜槟榔......有嘲广曰:‘路上行人口似羊。’......北人嘲之曰,人人皆吐血,家家尽篾门。”之后广州税务收槟榔税。清中后期,由于鸦片和烟草的冲击,槟榔嗜好渐少,只在海南、台湾等地延续。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