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生活二三事(1)
15年的10月19日我做了一个决定,向上级递交了我人生中第一份辞职申请单,我的第一户东家——东莞明月工艺美术公司,是一个手办开发与制造的制造型企业,简洁明了的说就是手办工厂,有人可能会问手办是什么?手办的广泛含义就是将动漫人物立体化之后的模型,这个详细解释可以参考百度百科,在这里就不多赘述。
我是浙江人,为什么跑来东莞工作?这是每当我自我介绍完之后,厂里的同事忍俊不禁想要问的第一个问题。每每解释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也比较头痛,其实来东莞的这家公司上班有多个原因:第一,我读大学的时候比较喜欢手办收藏,自己也涂装过高达模型,对于模型行业有一定的热情和向往;第二,我想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在家里虽然吃喝不愁,睡得也舒服,但是没有离开过父母,估计永远都学不会照顾自己,基于以上两方面的原因,在14年的5月3日我毅然坐上了去广东的火车,奔向了东莞,这个以制造业闻名的城市。
通过新闻等载体,我所了解的东莞只有那么几个字:治安差、扫黄、制造业发达,其他方面我对东莞知道的并不甚多,也可以说完全不了解。刚来时的忐忑到现在的习惯,一转眼,在东莞就生活了一年半的时光,现在的我依然对东莞知道的不是很多,可能工厂的小环境限制了我的视野,也可能是我自身的原因,没有去外面接触更多的人和事吧。一年半的生活,东莞也没有让我留下不好的印象,可能是我不喜欢灯红酒绿的环境,也不喜欢花天酒地的场所,所以也没有亲眼目睹过什么“动乱”,整体治安没有想象的那么差,也可能是我生活的区域是典型的工业区。这里聚集着周边省份的务工者,他们多半善良、朴实,为了生活与理想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虽然工厂没有给他们足够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资待遇,但是他们的那份毅力还是让我十分钦佩,没有那么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可能现在的东莞也不过是个四五线的城市。
东莞的外来务工人员中,以我所在公司为例,最多的应该是湖南、广西、四川、江西、湖北这五个省份为主,和工厂的作业员聊天,互问彼此出身,对方的回答基本走不出以上的五个省份,以我个人经验来看,其中湖南和四川的人数应该最多。来过东莞的朋友应该都知道,东莞遍地的湘味小炒和木桶饭也是证明湖南人最多的有力佐证。说起湘菜,那就是流鼻涕、流眼泪的节奏了。每次和同事去湘菜馆,基本都是一片红红绿绿,绿的你别以为都是青菜、黄瓜什么的,都是辣的瘆人的小尖椒,我是碰都不敢碰一下的,每次吃湘菜感觉都是哭着吃,吃完就是眼泪鼻涕一把抓了,现在想想都觉得挺搞笑的。
既然说到吃,我就谈谈自己在东莞的伙食吧。早餐,我也一直比较重视,花了400两银子买了豆浆机,早晨一起床就把豆子、花生什么的放进去磨,洗漱完毕,豆子也磨好了,再加点燕麦,我的早餐基本就是这样,以前没买豆浆机那会儿,基本都是各种粉、包子什么的。吃的最多的就属潮汕的肠粉,加鸡蛋和肉沫的,后来吃腻了,才买的豆浆机自己做早餐。中餐和晚餐基本都是在公司食堂解决,每一家的大锅饭炒出来的味道可想而知,但是在食堂吃饭有以下几个好处,可以节省时间,这样中午和傍晚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休息(工厂晚上都是要加班的);节省金钱,食堂的价格为4.5元每餐和6元每餐两个规格任员工挑选,4.5元的三个素菜,其中两个会夹带些可以忽略不计的肉沫,6元的在其基础上增加一个荤菜,刚开始还有鸡腿、狮子头之类的荤菜出现,现在基本都是土豆烧肉、青椒炒肉,炸小鱼之类的廉价菜。有时候不想吃食堂了,就去外面的餐饮店吃上一顿还算凑活的饭菜,但基本也走不出木桶饭、猪脚饭、各种汤粉、各种小炒之类的范畴,好在每一家大工厂的外部基本都是餐饮店,不用走得太远,而且像我们这样的工业区小镇,消费也比较平民,10~15元可以让你吃的较为满足,除了食堂饭菜偏辣以外,饮食上并没有给我造成多大的困扰。
今天就先写到这里,哪时候想继续写了再往下写吧。
我是浙江人,为什么跑来东莞工作?这是每当我自我介绍完之后,厂里的同事忍俊不禁想要问的第一个问题。每每解释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也比较头痛,其实来东莞的这家公司上班有多个原因:第一,我读大学的时候比较喜欢手办收藏,自己也涂装过高达模型,对于模型行业有一定的热情和向往;第二,我想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在家里虽然吃喝不愁,睡得也舒服,但是没有离开过父母,估计永远都学不会照顾自己,基于以上两方面的原因,在14年的5月3日我毅然坐上了去广东的火车,奔向了东莞,这个以制造业闻名的城市。
通过新闻等载体,我所了解的东莞只有那么几个字:治安差、扫黄、制造业发达,其他方面我对东莞知道的并不甚多,也可以说完全不了解。刚来时的忐忑到现在的习惯,一转眼,在东莞就生活了一年半的时光,现在的我依然对东莞知道的不是很多,可能工厂的小环境限制了我的视野,也可能是我自身的原因,没有去外面接触更多的人和事吧。一年半的生活,东莞也没有让我留下不好的印象,可能是我不喜欢灯红酒绿的环境,也不喜欢花天酒地的场所,所以也没有亲眼目睹过什么“动乱”,整体治安没有想象的那么差,也可能是我生活的区域是典型的工业区。这里聚集着周边省份的务工者,他们多半善良、朴实,为了生活与理想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虽然工厂没有给他们足够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资待遇,但是他们的那份毅力还是让我十分钦佩,没有那么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可能现在的东莞也不过是个四五线的城市。
东莞的外来务工人员中,以我所在公司为例,最多的应该是湖南、广西、四川、江西、湖北这五个省份为主,和工厂的作业员聊天,互问彼此出身,对方的回答基本走不出以上的五个省份,以我个人经验来看,其中湖南和四川的人数应该最多。来过东莞的朋友应该都知道,东莞遍地的湘味小炒和木桶饭也是证明湖南人最多的有力佐证。说起湘菜,那就是流鼻涕、流眼泪的节奏了。每次和同事去湘菜馆,基本都是一片红红绿绿,绿的你别以为都是青菜、黄瓜什么的,都是辣的瘆人的小尖椒,我是碰都不敢碰一下的,每次吃湘菜感觉都是哭着吃,吃完就是眼泪鼻涕一把抓了,现在想想都觉得挺搞笑的。
既然说到吃,我就谈谈自己在东莞的伙食吧。早餐,我也一直比较重视,花了400两银子买了豆浆机,早晨一起床就把豆子、花生什么的放进去磨,洗漱完毕,豆子也磨好了,再加点燕麦,我的早餐基本就是这样,以前没买豆浆机那会儿,基本都是各种粉、包子什么的。吃的最多的就属潮汕的肠粉,加鸡蛋和肉沫的,后来吃腻了,才买的豆浆机自己做早餐。中餐和晚餐基本都是在公司食堂解决,每一家的大锅饭炒出来的味道可想而知,但是在食堂吃饭有以下几个好处,可以节省时间,这样中午和傍晚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休息(工厂晚上都是要加班的);节省金钱,食堂的价格为4.5元每餐和6元每餐两个规格任员工挑选,4.5元的三个素菜,其中两个会夹带些可以忽略不计的肉沫,6元的在其基础上增加一个荤菜,刚开始还有鸡腿、狮子头之类的荤菜出现,现在基本都是土豆烧肉、青椒炒肉,炸小鱼之类的廉价菜。有时候不想吃食堂了,就去外面的餐饮店吃上一顿还算凑活的饭菜,但基本也走不出木桶饭、猪脚饭、各种汤粉、各种小炒之类的范畴,好在每一家大工厂的外部基本都是餐饮店,不用走得太远,而且像我们这样的工业区小镇,消费也比较平民,10~15元可以让你吃的较为满足,除了食堂饭菜偏辣以外,饮食上并没有给我造成多大的困扰。
今天就先写到这里,哪时候想继续写了再往下写吧。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