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传奇》观后
昨天看了贾樟柯的记录电影《海上传奇》,影片结尾看到是林旭东作为采访者,这位老先生一直和贾樟柯交情匪浅,采访对象第一个是陈丹青,他们的交集始于此,怪不得陈丹青说,贾樟柯是和凯歌艺谋以及冯小刚不同的动物,不同的动物,这个词用的有趣生动,确实是,冯小刚自不必说,一直走商业电影的路线,像张艺谋和陈凯歌,作为第五代电影人的翘楚,也是最先从文艺电影开始,接下来有了财力和物力的支持后,就逐渐走向大片范畴,而贾樟柯不同,一直在自己喜欢的文艺电影圈里拍自己想拍的东西。对于这一点,还是挺佩服他的。他一直关注小人物,一直关注在当代中国社会的变迁的大背景中的小人物,《三峡好人》是我看过的他的第一部完整电影,《小武》《站台》从影片赏析的书上看过,人物的情感和命运都直指人心,感同身受,尤其我是内蒙人,生长在离山西大同只有50公里的一个小县城里,贾樟柯影片里的人物好像我们周围的邻居一样。
这些是题外话,回到正题,《海上传奇》除了启用职业演员也是贾樟柯的御用演员赵涛之外,影片主体是由不同时期在上海有过经历的人物的访谈构成,赵涛好像是影片作者贾樟柯的情感情绪的外在体现,勾连起整个时空,印象深刻的是当她在电影院看上官云珠的电影《舞台姐妹》,在夜景下独自流泪的表情,分明是为上官云珠的自杀垂泪伤心,看似纯纪录的形式,其实也是带有作者主观情感的注入。受访者有陈丹青、杨小佛(杨杏佛)、杜宝如(杜月笙之女)张心漪、黄宝妹、潘迪华、韦然(上官云珠之子)、费明仪(费穆之女)等等,勾连起来整个上海的前世今生,其中穿插一些熟悉的电影片断《小城之春》、《阿飞正传》、《舞台姐妹》《红灯笼》《海上花》,内容涉及孤岛时期的上海,白色恐怖时期、国民党逃离上海、解放军入沪、建国后大生产、文革、改革开放等等,今天才知道,本片是顶着上海世博会的大名拍的,不容易,换作张导、陈导肯定不这么拍。虽然访谈的内容不是太深入,但是还是对上海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魔都就是魔都,不是浪得虚名,还是一贯的贾樟柯作者电影的风格,隽永走心。
这些是题外话,回到正题,《海上传奇》除了启用职业演员也是贾樟柯的御用演员赵涛之外,影片主体是由不同时期在上海有过经历的人物的访谈构成,赵涛好像是影片作者贾樟柯的情感情绪的外在体现,勾连起整个时空,印象深刻的是当她在电影院看上官云珠的电影《舞台姐妹》,在夜景下独自流泪的表情,分明是为上官云珠的自杀垂泪伤心,看似纯纪录的形式,其实也是带有作者主观情感的注入。受访者有陈丹青、杨小佛(杨杏佛)、杜宝如(杜月笙之女)张心漪、黄宝妹、潘迪华、韦然(上官云珠之子)、费明仪(费穆之女)等等,勾连起来整个上海的前世今生,其中穿插一些熟悉的电影片断《小城之春》、《阿飞正传》、《舞台姐妹》《红灯笼》《海上花》,内容涉及孤岛时期的上海,白色恐怖时期、国民党逃离上海、解放军入沪、建国后大生产、文革、改革开放等等,今天才知道,本片是顶着上海世博会的大名拍的,不容易,换作张导、陈导肯定不这么拍。虽然访谈的内容不是太深入,但是还是对上海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魔都就是魔都,不是浪得虚名,还是一贯的贾樟柯作者电影的风格,隽永走心。
-
光影流转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5-10-22 13: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