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记(二)
那还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村小学算是有些规模。门口有六七米,两扇大铁栅栏门高高竖起,平时只在左边开一扇小门供闲杂人员进出。大门两侧向外分别斜着开出一溜对墙,写着教书育人的格言。几年以后我才知道学校有多少年级,多少班级,至于多少学生则是从来不曾关心,这就是那个曾经的我,眼睛里关注的只有自己班里那几十个孩子还有上课的老师。除此之外,与我无关。
一年级之前,我还上了一年的学前班。那个时候真是一个乖孩子,一听到远处有人摇动钟声,马上跑到座位上端端正正坐好。老师夹着课本走进来,大家站起来齐声喊一声老师好,然后再坐下。课程内容在我的专注下,自觉还是比较简单。数学从数数开始,我一下子就能数到一百,任凭老师喊停都喊不住,嘴巴好像上了发条,从一开始一下就到了一百。语文就是跟着老师读课本,然后学习拼音和汉字。那个时候每个孩子都特别听老师的话,我就知道本家的兄弟里有几个在家里的土霸王,可是只要老师一声呵斥,立刻就变成了乖孩子。特别是每到学期末期,老师交代跟家里要学杂费,也不管家里什么情况,都是撒泼打滚的跟家长闹腾。如果不交学费,甚至不能早一点交,就不好意思再去上学。
老师当然喜欢乖孩子,更喜欢聪明的孩子。我的第一任老师就是一位漂亮的美女老师,每次在我回答问题以后,都会夸奖我一番。像我这样孤僻的孩子,还从来没有这样的体会,也就是从这些小事情中,我越发的喜欢上了上学。除了学前班,每个学期都要进行考试,这个时候我都能把试卷做完,然后在拿到成绩以后向家长炫耀。这些时候母亲从来都是漠然处之,每次都让我很失望。很多年以后,我才真正感激这种态度,它让我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把学习当成了一种成就感。
当然,除了我这样成绩好的学生外,还有很多学习笨的学生。我本家的乐胜就是,他爸爸是高年级的老师,可是他并没有好成绩,心思用在了别处。还有确实笨拙的学生,对于学习这类事情完全是没有感觉,我就记得我们班里的那个高高瘦瘦的大个子,每次都坐在教室角落里,下课还要受到同学愚弄,可是他却在家里是个勤快的人。还有一类学生,就是非常的努力,可是硬是脑子没有办法开窍。许多年以后来看,其实每个人都会找到自己的定位,那个时候学习优异的我,也并没有突出的成就,那个时候笨拙而努力的同学,却还是混的不错。
现在看起来,当然会对教育有一百种看法,但在当时的环境里,学生和老师只能在学习里寻找彼此的存在价值。并不是每个老师都那么看重学生的成绩,很多老师往往喜欢的是,那些勤奋努力的孩子。我们可以对调皮捣蛋有一百种开脱的理由,可是在学校和课堂上,难道非要纵容这种行为才是对教育的包容吗?我并不认同。特别是在十岁以前,孩子的眼中老师都是神圣和伟大的,那个年代还没有如今孩子的早熟,也就只能一步步的慢慢成长。
慢慢成长,成为一种真正有童年回忆的生命。现在回想起来,记忆还是那么的丰富,特别在校园的记忆,成为我们童年成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年级之前,我还上了一年的学前班。那个时候真是一个乖孩子,一听到远处有人摇动钟声,马上跑到座位上端端正正坐好。老师夹着课本走进来,大家站起来齐声喊一声老师好,然后再坐下。课程内容在我的专注下,自觉还是比较简单。数学从数数开始,我一下子就能数到一百,任凭老师喊停都喊不住,嘴巴好像上了发条,从一开始一下就到了一百。语文就是跟着老师读课本,然后学习拼音和汉字。那个时候每个孩子都特别听老师的话,我就知道本家的兄弟里有几个在家里的土霸王,可是只要老师一声呵斥,立刻就变成了乖孩子。特别是每到学期末期,老师交代跟家里要学杂费,也不管家里什么情况,都是撒泼打滚的跟家长闹腾。如果不交学费,甚至不能早一点交,就不好意思再去上学。
老师当然喜欢乖孩子,更喜欢聪明的孩子。我的第一任老师就是一位漂亮的美女老师,每次在我回答问题以后,都会夸奖我一番。像我这样孤僻的孩子,还从来没有这样的体会,也就是从这些小事情中,我越发的喜欢上了上学。除了学前班,每个学期都要进行考试,这个时候我都能把试卷做完,然后在拿到成绩以后向家长炫耀。这些时候母亲从来都是漠然处之,每次都让我很失望。很多年以后,我才真正感激这种态度,它让我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把学习当成了一种成就感。
当然,除了我这样成绩好的学生外,还有很多学习笨的学生。我本家的乐胜就是,他爸爸是高年级的老师,可是他并没有好成绩,心思用在了别处。还有确实笨拙的学生,对于学习这类事情完全是没有感觉,我就记得我们班里的那个高高瘦瘦的大个子,每次都坐在教室角落里,下课还要受到同学愚弄,可是他却在家里是个勤快的人。还有一类学生,就是非常的努力,可是硬是脑子没有办法开窍。许多年以后来看,其实每个人都会找到自己的定位,那个时候学习优异的我,也并没有突出的成就,那个时候笨拙而努力的同学,却还是混的不错。
现在看起来,当然会对教育有一百种看法,但在当时的环境里,学生和老师只能在学习里寻找彼此的存在价值。并不是每个老师都那么看重学生的成绩,很多老师往往喜欢的是,那些勤奋努力的孩子。我们可以对调皮捣蛋有一百种开脱的理由,可是在学校和课堂上,难道非要纵容这种行为才是对教育的包容吗?我并不认同。特别是在十岁以前,孩子的眼中老师都是神圣和伟大的,那个年代还没有如今孩子的早熟,也就只能一步步的慢慢成长。
慢慢成长,成为一种真正有童年回忆的生命。现在回想起来,记忆还是那么的丰富,特别在校园的记忆,成为我们童年成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