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山:被忽视的福利
![]() |
2008年9月底,我和朋友来到门头沟的柏峪村,登上了1600多米高的黄草梁。之前没怎么爬过野山,只去过香山、龙庆峡、京东大峡谷一些景区,以为那就是北京的山。黄草梁的山充满了野趣,在茂林里行走不会觉得自己是个“游客”。走着走着,视野突然变得开阔,到顶了。平坦的山顶长满了半人高的灌木丛,时值秋日,它们全都成了金色,连成一片,远远看去像是铺了厚的毛绒毯。《北京山峰词典》的作者阿坚说:“若秋天去,觉这山真‘黄’,为恋爱佳境。”深以为然。没多久,天气骤变,夹带雨水的云雾沿着绝壁升腾而上,将我们包围,仿若仙境,我不禁感慨:原来北京的山那么美啊。后来我才知道,黄草梁的顶面之所以那么平,是因为山抬升后静止了很长时间,顶面遭到剥蚀而形成的,这在地貌学上叫高山夷平面。1500,也是北京很多山的高度。这次登山经历让我对北京的山有了全新的认识。
老家在浙江,很多同学在上海工作,我就经常拿北京和上海相比,上海有很多驴友,但除了100多米高的佘山,似乎就没有什么山可登了。要登山,他们必须赶赴周边的省市。这让我为自己在北京而暗自窃喜,至少有山可爬。
北京的山,距离市区不近也不远,住稍高一点的楼层,就可以欣赏夕阳从西山落下的美景。那些山,通常一两个小时就可以到达,即使是到群山耸立的北京—河北边界爬山,也不过三个小时车程。这是被很多北京人一直忽视的福利。之所以忽视,我想大概是因为他们像以前的我一样,不知道北京的山有多么好玩,或者听说了但没有亲身体验过登攀、徒步的乐趣。
为什么说山是北京人的福利呢?
我们翻开地图,会发现北京一半是山区,一半是平原。北京的平原,是几条大河、主要是永定河从山区里冲积出来形成的。中国文化的中心,现在就座落于平原之上。把这个景象再抽象一下:平原象征人文,山区象征自然。我们在平原上工作,利用我们的自控力,做了一个理性的人。但我们是生物,我们的原始本能是追求自然和野性。于是,这些山,给了我们游戏的场所,让我们通过回归自然来缓解压力,并重新回到需要自控的社会。
有人问弗洛伊德,怎样才可以过快乐而且有成效的一生,弗洛伊德说:Lieben und Arbeiten(爱与工作)。心理学家大卫•艾肯(David Elkind)在后面加了一个词:Spielen,也就是“玩”。玩是人生必不可少的要素。人文与自然、工作与游戏、自控与本能,就是北京的山的哲学意义。
人生一世,不过时空的变换。节约时间就是尊重生命,拓展空间就是延伸生命。在城市里生活,交通堵塞让我们失去了很多时间。可一旦到了北京的山区,就可以畅享自由的时间和空间。从官厅水库到沿河城有条挂壁小路,大多数地方只能容一车通过,即便如此,也很少发生堵塞。因此一到周末,我首先想到去爬山,至少去郊区玩。让我奇怪的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周末往城里挤?北京山区的路是那么通畅,要去任何一地方,都有公交系统到达,通常一天可来回。住在五环外的,去一趟郊区和进城一趟,其实也差不了多少时间。
北京的山主要分布在西边和北边。西边的太行山多巨厚的沉积岩,以海相的碳酸盐岩为主,因此发育了石林、溶洞、峡谷,但这类山不容易涵养水分,所以经常光秃秃的,长不了茂密的植被,和贵州的山漠有些相似。去房山玩,大家一定会深有感触,山很俊,但植被不好,因为房山是世界地质公园,以碳酸盐地貌的发育而闻名。西山是北京地质学家的摇篮,100多年前,中国第一代地质学家就在山里实习考察。北边的燕山多花岗岩,松树、植物茂盛,岩石发育的节理使得山区里水质较好,常有泉水,整个云蒙山周边到处是瀑布、溪流,当然它们都已经成了一个个景区。地质界,燕山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地质学家发现1亿多年前侏罗纪的燕山运动,与整个中国特别是华北的地质演变关系密切。
北京有4座2000米上下的高山,西边是百花山—白草畔和东灵山,北边是大海坨山和雾灵山。他们之所以巍峨矗立,与它们的岩石性质有关:它们都属于火成岩,因此质地坚固,不容易风化。除了海坨山,其他山如今都已开发成旅游景区了。但就在今年夏天,海坨山为了迎接2022冬奥会,开始禁止任何闲人进入,是为了保护,还是为了开发,不得而知。
英伦作家阿兰•德波顿在《旅行的艺术》中写道“旅行是万众的权利,每人都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但是,不同文化程度和人生基调,会使同样的旅途迈出不一样的脚步。”山,在很多人眼里,是锻炼身体、远离尘嚣的地方;在登山者眼里,山是关于高度的挑战;在生物学家眼里,山是动物和植物的栖息之所;在地质学家眼里,山是一部描写沧海桑田的历史书。在我眼里,它是以上所有视角的综合体。虽然北京已经没有什么原始森林了,但是如果用生态系统的眼光看它们,会发现山上的野趣很多,山,是自然界的杰出代表。
到山里我们怎么玩?可以去欣赏山里的森林、植被、花草,可以观鸟、抓虫子甚至追踪野兽的足迹,还可以在雨雪天气上山,见识别具风格的人间仙境。当然,如果能观察一些岩石和构造,如断层、节理、褶皱、劈理等,将有助于理解各种地貌的形成原因,而不只是感慨自然力量的“鬼斧神工”。最后,别忘了,山里除了自然,还有人类的遗址,野长城、寺庙、道观。历史的废墟,最适合他们的生境就是山。我一直以为,要完成时空的穿越,我们必须触摸古代的遗存,而这些遗存,通常分布在山野之中。
开始从来不会太晚。想了解北京的自然,不妨从爬山开始,这是一扇引导你进入另一个世界的大门,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远离家门,拥抱高山。
![]() |
【金色海洋】十一前后的黄草梁的是一年中最震撼的。从门头沟柏峪村1000米海拔处的停车场,只要再上升600米,就能欣赏到一望无际的金色的海洋,那些1米多高的灌木丛在夷平面上生生不息,我突然发现这似乎是北京山上独有的特色。
![]() |
【火烧云】通体红色的山,才叫北京西山。这一天的夕阳,是我见过最激动人心的。相遇一瞬,难忘一生。
![]() |
【月落西山】从家里窗户向外望去,连绵的西山之上,月亮正迈着舞步。
![]() |
【日落后】不同人的眼里有不同的山。夏天去河边看日落后的山,对孩子来说,也许是"喂蚊子"。
![]() |
【燕山眉月】2014年10月26日,和朋友考察了燕山的岩石地层后往回赶,正感慨天黑得那么早,突然一转弯,发现山路的正前方,一枚新月如眉梢。
![]() |
【山脉与河流】山的雄伟,是因为有河流的雕琢。北京平原的出现,得益于这条河流携带泥沙的堆积。北京的母亲河——永定河在这里拐了个大弯,抚平出一片农田。
![]() |
【山和水】很早以前,这里是一个广袤的(准)平原,上面有一条弯曲的河流。后来,地壳发生了运动,平原慢慢上升,河流顺势下切。最后,平原变成了燕山,河流被称为白河。我觉得,热爱北京的人,应该到谷地顺着河走一次。
![]() |
【大山之子——岩石】山是岩石组成的,岩石是矿物组成的,矿物的性质决定了山的形态。
![]() |
【山的筋脉】除去草木衣物,山显露了自己的筋脉。为什么这里的山上不长树?——碳酸盐造就的岩层不容易涵养水源。这是北京西山常见的景象。
![]() |
【白色】凤凰岭的花岗岩,是白色的,这座山的主人是石头,而不是植物。 这里的石头,坚韧地存活了了一亿多年。
![]() |
【山的色彩】树是大山的主要家庭成员,树的斑斓色彩让大山变得不那么单调。
![]() |
【山的层次】此刻的东灵山遍地华北兰盆花,青山层叠,渐行渐远。
![]() |
【山木搭档】专门去百花山欣赏华北落叶松,但我发现,茫茫一片林海不是很有趣。我想:树只有和山石搭配起来才有味道。特别是当山体是火成岩的时候。
![]() |
【婀娜草木】山里,最美的夫妻应该是:粗犷岩石,婀娜草木。草木是大山的家庭成员。
![]() |
【山的姿态:挤牙膏】如果不是这白色的受过球状风化的岩石,我会把这些山误以为是峰林。这些花岗岩是一亿多年前,来源于地下的岩浆所形成的,但最终像挤牙膏一样被挤到了地表。圆乎乎的,和云蒙山的外貌很相近。
![]() |
【黄草梁蜡子口】没有成为景区前,从柏峪登顶黄草梁只有一条路。必经之路的途中,最惊险的便是这腊子口。过腊子口必先下一个高过一人的坎,之后贴着岩壁走一段临崖小路,穿行者无不心惊肉跳。但如今,陡坎修成了台阶,崖边增加了栏杆,全然没了当初的惊险。只是这山的气势,风采似乎依旧。
![]() |
【远观象形山】房山棺材山在户外界颇有些名气,很多人不辞辛劳,只为了登到图上拗口的地方。不过靠得太近,难免不识庐山真面目。很多象形的山,最好的方式就是远远地观赏。
![]() |
【灵山五月雪】原计划去门头沟小龙门看迎红杜鹃,可惜过了斋堂,天开始下雨。10度。于是沿109国道去往北京—河北界,看看春天的山也不错,不想遇到飘雪。忍不住好奇,奔赴灵山。灵山真是座有灵性的山,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沟里,都披上了厚的雪。2度。
![]() |
【仙山总在风雨后】去小五台中途宿门头沟东灵山。当时正下雨,心里有些遗憾:不能像以往那样拍照了。没想到,快到山上的江水河村时,雨停,风起,陡峭的山峰像船一样,在云海中徜徉、飘荡。第一次在北京看到这种仙境,我惊叹了:越是下雨天,越应该往山上走。
![]() |
【野山的春天】野山,当有野树、野花相配。是不是草木选择了土壤、地形,也就选择了适合自己的大山。我注意到,昌平流村以北的西山,桃花寥寥。猜测植被不同,乃山之不同所致吧。
![]() |
【冷山暖水】介绍两处看山的去处,一处是山巅,一处是水边。山巅可以让视线无尽延伸,水边可以让视线层层仰望。
![]() |
【山中精灵】华北蓝盆花是灵山最美的精灵之一。
![]() |
【风水宝地十三陵】德陵是明十三陵里视野最开阔的,门前可远眺远山,毫无阻挡。春天来的时候,两侧槐树的枝条向天空伸展,交织连理,让我沉醉。
![]() |
【野长城的春天】漫山遍野的山桃花盛开之时,去哪里踏青最应景呢?我觉得最好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视野开阔,二是有些古迹。缺一则不够震撼,缺二则少了趣味。这样一想,野长城最适宜了。去野长城的人少,我们可以随时驻足和发现。香屯野长城
![]() |
【山脊上的行者】人生惬意之事,莫过于带上娃娃,行走于山脊的野长城上。
![]() |
【人类强大大吗?】看北京这个边城——长峪城,看到那一段城墙了吗?人类强大吗?对于山而言,这段城墙又算得了什么呢。
![]() |
【人定胜山?】短期看,人类胜利了;但长期看,绿色的植被必然重新覆盖这些山体,只给它耐心和时间。
![]() |
【拥抱青山】带上孩子,来到无人的山坡上,铺一张毯子,拥抱一下久违的高山吧。
空错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石之花与铁之画:大自然的秩序美学 (19人喜欢)
- 黑神话:北京的山 (660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