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终结点
《大秦帝国》的小说,从7月开始至今,已有三个月余,当时拿到kindle时号称要在一个月内,看完这七部小说,但是等我真正开始阅读,才发现这是一项多么浩大的工程。孙皓晖伏案十余年时间写就的大作,看起来有些许费力,一则是战国时代的历史小说,以前基本从未涉猎,对于历史、地理、文化等多方面不甚了解,所以在阅读时也非常细致;二则是作者不是在写一部故事情节强、节奏明快的快餐小说,所以在故事设定和线索发展的进度来看有些繁复拖沓;三则是作者虽主要写大秦帝国发展线索,但是作者的目标显然不在于此,他要描绘的是一幅战国大争之世波澜壮阔的浩荡画卷,他致力于用一部小说串联起战国七雄及其他小王国之间的历史人物和历史发展事件。作者的野心太大,涉及的人物太多、故事的背景太杂,他想要介绍清楚每一个历史事件的背景、历史人物在这些历史事件中所起到的作用及这些历史事件具体发展的前因后果,作者想要介绍的面太广,读者有耐性看是好事,但是像我这样,一口气看下来,信息量太大,反而有些接收困难。
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的盛况,我只是从历史书中得知,但那个时代百家争鸣到底是什么样的面貌是从这本书中给了我具体的认知。作为中文系的研究生,我对中国古代的历史典籍阅读量甚少,基本没有将任何一部著作从头到尾看完过,更别谈对一家学术和观点的具体理解和认知了。在这本书中,作者将主要的笔墨凝聚在描写法家、纵横家、兵家、墨家,也行文中也可以看出作者对这个流派的认可和尊重,对道家的洒脱逍遥,作者也是秉持着一种艳羡的态度,但对于儒家,作者显然是不认可的,在大争之世,儒家的王道统治理念是被作者嗤之以鼻的,作者还假借张仪之口,将雄辩论理见长的孟子骂得体无完肤,口吐鲜血,把儒家理念中那些怯弱和虚伪拎出来无情地进行鞭挞。在这本书里,作者结合传世的流派典籍,将他们的主要观点糅合进历史故事、历史人物,把那些历史流派的主张和观点写进人物的个性中,并加上作者自己的解读,让那些枯燥的文字有血有肉,有声有色。这对于没有读过典籍的我来说,无吝是一个莫大的收货。
但也因为这些,影响了故事进展的速度,让我这个注重故事的人读起来特别难受。因为书中的信息量太大,在阅读的时候虽然觉得获益匪浅,但是合上书,我却忘记了我收货的是什么内容。我只记住了这本书的精彩,却忘记了这本书的精彩之处究竟为何,这是非常失败的。也可能在KINDLE上看,不能认真细致,做好笔记,但是要是做笔记,那速度岂不是更慢,何时才能将浩瀚大作读完。
目前看到安国君赢柱即将登入王位,吕不韦开始登场,异人应该也应该从赵国回秦国,离嬴政登基也不远了,但是看到后面好累啊,准备弃了。
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的盛况,我只是从历史书中得知,但那个时代百家争鸣到底是什么样的面貌是从这本书中给了我具体的认知。作为中文系的研究生,我对中国古代的历史典籍阅读量甚少,基本没有将任何一部著作从头到尾看完过,更别谈对一家学术和观点的具体理解和认知了。在这本书中,作者将主要的笔墨凝聚在描写法家、纵横家、兵家、墨家,也行文中也可以看出作者对这个流派的认可和尊重,对道家的洒脱逍遥,作者也是秉持着一种艳羡的态度,但对于儒家,作者显然是不认可的,在大争之世,儒家的王道统治理念是被作者嗤之以鼻的,作者还假借张仪之口,将雄辩论理见长的孟子骂得体无完肤,口吐鲜血,把儒家理念中那些怯弱和虚伪拎出来无情地进行鞭挞。在这本书里,作者结合传世的流派典籍,将他们的主要观点糅合进历史故事、历史人物,把那些历史流派的主张和观点写进人物的个性中,并加上作者自己的解读,让那些枯燥的文字有血有肉,有声有色。这对于没有读过典籍的我来说,无吝是一个莫大的收货。
但也因为这些,影响了故事进展的速度,让我这个注重故事的人读起来特别难受。因为书中的信息量太大,在阅读的时候虽然觉得获益匪浅,但是合上书,我却忘记了我收货的是什么内容。我只记住了这本书的精彩,却忘记了这本书的精彩之处究竟为何,这是非常失败的。也可能在KINDLE上看,不能认真细致,做好笔记,但是要是做笔记,那速度岂不是更慢,何时才能将浩瀚大作读完。
目前看到安国君赢柱即将登入王位,吕不韦开始登场,异人应该也应该从赵国回秦国,离嬴政登基也不远了,但是看到后面好累啊,准备弃了。
-
tekhelet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13 12:4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