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倒霉的小雪
(题记:去年闲时写的田野故事,差不多10来个片断,不够dramatic,却是最真实的经历,压箱底不如放上来好了。)
小雪是一个长得瘦瘦高高皮肤略黑的面包车师傅,小眼睛,笑起来一口不整齐却洁白的牙齿。他经营着由茂县县城到林野乡的农村客运。每日清晨六点从乡里接了乡亲们下山办事,中午十二点老乡们又乘他的车返回乡里,如此往返,日复一日。
林野乡地处川西青藏高原东部,平均海拔超过3000米。该乡由三条大的峡谷组成,当地人称峡谷为"沟",沟里深深浅浅散落着十几个寨子。由于地处深山,县城里的人曾把这样的地方称为"上山区",以此来和坝区区分。住在山上的人被称为"山蛮子",里面蕴含着野蛮不文明的鄙视意味;而住在低处的人则被山蛮子反称为"下坝子",意为“狡黠的与我们不同的人”。这两个称呼是变动且层层推开的,也就是说一个寨子里的人会同时被低处的人称为"山蛮子"而又被高处的人称为"下坝子"。但这样的称呼在民族文化复兴的今天已经较少听见,取而代之的是:正宗和已经被汉化的“羌族”。
在林野乡沟尾的最深处,有一个据说浮在云朵里的寨子,远远望去,云朵就像寨子美丽的白沙衣裳,人们于是称它为云裳寨。和云裳寨相邻的两个寨子,一个是斯木寨,一个是高石寨,这三个寨子被合称为云裳村。由于地处深沟,已经到了顶端,所以以前只得被人们称为山蛮子而无反驳机会,村里人也是出了名的彪悍野蛮;但现在,他们反而成了最为正宗的羌族:说羌语,穿羌服,实践着半农半牧的羌族田园式生活。那里还有古老的山神与树神,有各种仪式,有手工织布,有牛羊群群,怎么听怎么像一个理想的田野地。 于是乎,云裳村最终成为了我要到达田野的地方,一个我想象中的“远方”与“异邦”。
去云裳寨的头一天,我专程给村委书记打电话,问他该如何乘车。他说你到政府门口的客运站,有我侄子的车到我们寨,你坐他的最好。没等我多问,书记说:"那我等你吃晚饭哦!"就挂了电话。我拉着两件沉重的行李箱心情复杂地到了客运站,虽然我曾在该县读过幼儿园和小学,但这个地方已与我记忆中的很不一样。而且我要去的村子比较偏远,先前去打探过一次,三天后犯病被120急救车拉到城里。母亲说我行走此方不利,说什么不肯让我再去,我却执着地认为那是一个让我继续前往探寻的讯号。于是两年后,从挪威回来后,我又返回到那个与我结了缘却未了却心事的地方。
到了政府门口,我前后打量,总算在一个旮旯里见到一辆白色小面包,车窗里靠了一个蓝底的牌子,上面白字写着"林野乡"。我气喘吁吁地走过去,靠近时看到一双黑皮鞋伸在车窗外,鞋底一层已经干了的泥巴,鞋的主人正打着呼噜斜靠在副驾驶座位上蒙头大睡。我左顾右盼,发现无人可求助,于是用手敲了敲他的鞋面大叫:"师傅!"小雪由于在梦中受到我的惊吓本能地缩了脚,那边抬起头,一盹,睡眼稀松地盯着我:"干嘛啊?"
"我想去林野乡,是乘这趟车吗?"
"哦,是。车门开着,你自己上车吧。十二点半出发。"他又躺下去想继续美梦。
"师傅......可是我箱子有点重,能帮我抬一下吗?"
"啊......可以。"小雪利落地将两条腿收进窗,打开车门,跳下。看到我的架势,吓了一跳:"哇,你是去下乡长住的?带这么多东西。"
"我去做调研。"
小雪边听我讲,边费力地将我的两箱行李放进狭窄的车厢尾部:"拉过很多调研的,没拉过带这么多行李的。"
我得意地笑笑:"师傅,我是要住九个月的,九个月这点行李真不算多。"
小雪表情惊讶:"那么长?都要搞些啥呢?我们那有什么好调查的,就是那些东西!几天就够了。"
我正高兴,心想可以和他攀谈下村里概况,谁知他接了个电话,表情忽然凝重起来。挂了电话,他边跑边说让我在车里等他回来。
我的期望落空,愣愣地站在那里,不知如何是好。想离开,行李又在车上,里面有全部家当,于是只好坐在车里发呆。环顾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城市,一种复杂的感觉充斥左右。这个停车场是我曾经的家所在的位置,1988到1997年我都住在那里,一直到十二岁后去了汉族地区求学,再到北京,从此漂泊流浪,一发不可收拾。后来政府重建,需要拆迁,爸妈搬回县城东部的老家,此后我便较少涉足县城了。小时候这个城是一个大大的世界,充满各种神奇的东西;长大后再回来,才发现它居然如此之小,小到还不如北京的一个区。这么多年,它也变了,历史的印记犹存,但也有越修越高的楼房和扩大的城市新区和环路。一切都在极速变化,唯有那条奔流不息的岷江一直流淌。高原的天空很蓝,白云朵朵,缓缓悠悠,居然与北欧的天空有些相似。相似或不同,在于第一眼的体会吧。看久了挪威的浅色蓝天,眼前的深蓝似乎变得更加浓烈而独特。一想到需要住在大山里九个月,一时间,忽然有些兴奋也有些忧愁。
我长叹了口气,掏出一本书。
这时,几个打乡谈话的老乡上了车,他们说着羌语的一种,我听不懂,索性闭目养神。
时间过去了很久,小雪还没回来。老乡们似乎也聊累了,一名穿军绿衣服的老乡掏出大屏智能手机给小雪去了个电话:"你在哪哦?再不来班车都走了!"话音刚落,一辆大巴从我们车前悠哉地开出去。这时我一看表,才意识到已经下午两点了!
小雪总算来了,他一路小跑,一边说:"不好意思,久等了。马上就走。"
老乡按捺不住好奇心,问他:"你龟儿子跑到哪里去了?班车都走了!搭你的车就是图快,结果你比班车还慢。"
"我侄儿子开摩托车撞到了一个下坝子游客,我去处理这个事情了,哎哟,他妈的太倒霉了!不想说,倒了八辈子的大霉!"
"到底怎么回事嘛?"
"我侄儿子,十七岁,把他老汉的新摩托车骑着到处跑。摩托车还没上户,他以为是在我们乡上骑么,路上没啥人,结果县城里到处都是人,才骑了几分钟就撞到了一个游客,是个学生娃娃。我侄儿子人老实,下车去扶人,这下学生的老师报警了,交警来了。我们就问他有没有撞到哪,学生说没事,只擦了点皮。但老师非要我们送医院!我就送去了,医生检查也说没事。哪个晓得这个老师给学生的爸妈打电话了,他们正从成都赶过来,要求我们让学生留院观察三天。我才是倒霉背时哦!"
老乡上火了:"妈的,这些下坝子就是这样的!你侄儿子也是该教训得了,一天野得很,大街上到处乱骑摩托,这下撞到人咋整?撞到本县人还好说,撞到下坝子了就倒霉了!"
"就是啊!花了几百块医药费,说要留院观察,我又帮他交了一千。回去他老汉肯定要收拾他!"小雪很愤怒地拧了下钥匙,车终于发动了。他们一路都在讨论这个十七岁山里的羌族少年撞到来旅游的汉族少年的事情。想想都是十几岁的小孩,一个要回家挨揍,另一个有父母和老师的百般呵护和疼爱。不禁还是心里一酸。
车子沿着高速公路向林野村驶去,路旁是奔腾的岷江,山对面有一条绵长不绝的茶马古道遗址。可能由于小雪心中怒火中烧,车开得飞快,双车道逆行连超了好几辆小车。在某转弯处,我们差点与对面的车撞上。
一个急刹。
对面川A(成都)车牌的师傅骂道:"没长眼睛哇?找死!"
小雪也不甘示弱地朝车窗外吐了口唾沫:"这个瓜娃子(川方言:傻子),死得了!"但车速却慢了下来。
我们行过几个青绿的高山湖泊,进到了林野乡。几个老乡纷纷下车,这时候只剩下我和两名妇女。
"后头那个妹妹,你在哪里下?"
"我要到云裳寨。"我说。
两名妇女笑起来:"小雪你今天运气真是好啊!还要专车送到云裳寨,哈哈。"
我对突如其来的笑感到很迷茫。小雪也没开腔,只顾开车。又开了一截,两名妇女也下车了。
这时我换到了小雪后面的座位,想和他攀谈。小雪打开了话匣子。
"下坝子就是娇气,他们懂法律,知道怎么治我们;我们山里人都是文盲,也不认识几个字,不知道怎么办,只有听他们的。他们说去医院就去医院,说留院观察就留院观察。我侄儿子就是太善良,换了别人,早骑着摩托车跑了。他还去扶人,这下刚好被抓到,人家不收拾你才怪呢!哎,算了,舍财免灾。可能本来今天该我出事的,你看刚才差点撞车。人平安就一切都好了。"
我也不知该如何评判,就反问:"游客应该有保险吧……"
小雪这下更来气了:"肯定有嘛!但有保险人家报销了也不会给我们啊,就当做营养费了。反正舍财免灾。"
不一会我们到了一个寨子,小雪问我:"不建议我开过去吧,有个东西要去拿,明天帮老乡拿到县里去换,昨天买错了。"
我这才反应过来原来之前他开开停停是在给老乡递交从县里带回来的东西,就如同乡村快递一般,车上的人也不抱怨,因为平时总少不了要请他带个东西之类。而他也认识全沟的每户人。
"你总给他们带东西不嫌麻烦吗?"
"当然麻烦了!但是现在做事情都要讲服务,你服务态度不好,人家都不坐你的车,就去坐大巴,生意就没法做了。而且乡里人,都认识,举手之劳嘛。"说到这,他刚才的愤怒似乎消退很多,露出一丝腼腆的笑。
车经过柏油路后进到了土路,又开了约半小时,才终于到了书记家门口。原来书记家在斯木寨,离云裳寨都还有几分钟车程。我这才忽然理解了妇女们的"笑"。原来小雪空车把我一个人单独送到云裳寨是很绕路且耗油的。后来我才知道,小雪很少搭载云裳村的村民,因为云裳村也有一辆自己的面包车运营,那才是书记侄子的车,我则是因为完全上错了车才见证和参与了小雪倒霉的一天。
小雪是一个长得瘦瘦高高皮肤略黑的面包车师傅,小眼睛,笑起来一口不整齐却洁白的牙齿。他经营着由茂县县城到林野乡的农村客运。每日清晨六点从乡里接了乡亲们下山办事,中午十二点老乡们又乘他的车返回乡里,如此往返,日复一日。
林野乡地处川西青藏高原东部,平均海拔超过3000米。该乡由三条大的峡谷组成,当地人称峡谷为"沟",沟里深深浅浅散落着十几个寨子。由于地处深山,县城里的人曾把这样的地方称为"上山区",以此来和坝区区分。住在山上的人被称为"山蛮子",里面蕴含着野蛮不文明的鄙视意味;而住在低处的人则被山蛮子反称为"下坝子",意为“狡黠的与我们不同的人”。这两个称呼是变动且层层推开的,也就是说一个寨子里的人会同时被低处的人称为"山蛮子"而又被高处的人称为"下坝子"。但这样的称呼在民族文化复兴的今天已经较少听见,取而代之的是:正宗和已经被汉化的“羌族”。
在林野乡沟尾的最深处,有一个据说浮在云朵里的寨子,远远望去,云朵就像寨子美丽的白沙衣裳,人们于是称它为云裳寨。和云裳寨相邻的两个寨子,一个是斯木寨,一个是高石寨,这三个寨子被合称为云裳村。由于地处深沟,已经到了顶端,所以以前只得被人们称为山蛮子而无反驳机会,村里人也是出了名的彪悍野蛮;但现在,他们反而成了最为正宗的羌族:说羌语,穿羌服,实践着半农半牧的羌族田园式生活。那里还有古老的山神与树神,有各种仪式,有手工织布,有牛羊群群,怎么听怎么像一个理想的田野地。 于是乎,云裳村最终成为了我要到达田野的地方,一个我想象中的“远方”与“异邦”。
![]() |
云裳寨 |
去云裳寨的头一天,我专程给村委书记打电话,问他该如何乘车。他说你到政府门口的客运站,有我侄子的车到我们寨,你坐他的最好。没等我多问,书记说:"那我等你吃晚饭哦!"就挂了电话。我拉着两件沉重的行李箱心情复杂地到了客运站,虽然我曾在该县读过幼儿园和小学,但这个地方已与我记忆中的很不一样。而且我要去的村子比较偏远,先前去打探过一次,三天后犯病被120急救车拉到城里。母亲说我行走此方不利,说什么不肯让我再去,我却执着地认为那是一个让我继续前往探寻的讯号。于是两年后,从挪威回来后,我又返回到那个与我结了缘却未了却心事的地方。
到了政府门口,我前后打量,总算在一个旮旯里见到一辆白色小面包,车窗里靠了一个蓝底的牌子,上面白字写着"林野乡"。我气喘吁吁地走过去,靠近时看到一双黑皮鞋伸在车窗外,鞋底一层已经干了的泥巴,鞋的主人正打着呼噜斜靠在副驾驶座位上蒙头大睡。我左顾右盼,发现无人可求助,于是用手敲了敲他的鞋面大叫:"师傅!"小雪由于在梦中受到我的惊吓本能地缩了脚,那边抬起头,一盹,睡眼稀松地盯着我:"干嘛啊?"
"我想去林野乡,是乘这趟车吗?"
"哦,是。车门开着,你自己上车吧。十二点半出发。"他又躺下去想继续美梦。
"师傅......可是我箱子有点重,能帮我抬一下吗?"
"啊......可以。"小雪利落地将两条腿收进窗,打开车门,跳下。看到我的架势,吓了一跳:"哇,你是去下乡长住的?带这么多东西。"
"我去做调研。"
小雪边听我讲,边费力地将我的两箱行李放进狭窄的车厢尾部:"拉过很多调研的,没拉过带这么多行李的。"
我得意地笑笑:"师傅,我是要住九个月的,九个月这点行李真不算多。"
小雪表情惊讶:"那么长?都要搞些啥呢?我们那有什么好调查的,就是那些东西!几天就够了。"
我正高兴,心想可以和他攀谈下村里概况,谁知他接了个电话,表情忽然凝重起来。挂了电话,他边跑边说让我在车里等他回来。
我的期望落空,愣愣地站在那里,不知如何是好。想离开,行李又在车上,里面有全部家当,于是只好坐在车里发呆。环顾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城市,一种复杂的感觉充斥左右。这个停车场是我曾经的家所在的位置,1988到1997年我都住在那里,一直到十二岁后去了汉族地区求学,再到北京,从此漂泊流浪,一发不可收拾。后来政府重建,需要拆迁,爸妈搬回县城东部的老家,此后我便较少涉足县城了。小时候这个城是一个大大的世界,充满各种神奇的东西;长大后再回来,才发现它居然如此之小,小到还不如北京的一个区。这么多年,它也变了,历史的印记犹存,但也有越修越高的楼房和扩大的城市新区和环路。一切都在极速变化,唯有那条奔流不息的岷江一直流淌。高原的天空很蓝,白云朵朵,缓缓悠悠,居然与北欧的天空有些相似。相似或不同,在于第一眼的体会吧。看久了挪威的浅色蓝天,眼前的深蓝似乎变得更加浓烈而独特。一想到需要住在大山里九个月,一时间,忽然有些兴奋也有些忧愁。
我长叹了口气,掏出一本书。
这时,几个打乡谈话的老乡上了车,他们说着羌语的一种,我听不懂,索性闭目养神。
时间过去了很久,小雪还没回来。老乡们似乎也聊累了,一名穿军绿衣服的老乡掏出大屏智能手机给小雪去了个电话:"你在哪哦?再不来班车都走了!"话音刚落,一辆大巴从我们车前悠哉地开出去。这时我一看表,才意识到已经下午两点了!
小雪总算来了,他一路小跑,一边说:"不好意思,久等了。马上就走。"
老乡按捺不住好奇心,问他:"你龟儿子跑到哪里去了?班车都走了!搭你的车就是图快,结果你比班车还慢。"
"我侄儿子开摩托车撞到了一个下坝子游客,我去处理这个事情了,哎哟,他妈的太倒霉了!不想说,倒了八辈子的大霉!"
"到底怎么回事嘛?"
"我侄儿子,十七岁,把他老汉的新摩托车骑着到处跑。摩托车还没上户,他以为是在我们乡上骑么,路上没啥人,结果县城里到处都是人,才骑了几分钟就撞到了一个游客,是个学生娃娃。我侄儿子人老实,下车去扶人,这下学生的老师报警了,交警来了。我们就问他有没有撞到哪,学生说没事,只擦了点皮。但老师非要我们送医院!我就送去了,医生检查也说没事。哪个晓得这个老师给学生的爸妈打电话了,他们正从成都赶过来,要求我们让学生留院观察三天。我才是倒霉背时哦!"
老乡上火了:"妈的,这些下坝子就是这样的!你侄儿子也是该教训得了,一天野得很,大街上到处乱骑摩托,这下撞到人咋整?撞到本县人还好说,撞到下坝子了就倒霉了!"
"就是啊!花了几百块医药费,说要留院观察,我又帮他交了一千。回去他老汉肯定要收拾他!"小雪很愤怒地拧了下钥匙,车终于发动了。他们一路都在讨论这个十七岁山里的羌族少年撞到来旅游的汉族少年的事情。想想都是十几岁的小孩,一个要回家挨揍,另一个有父母和老师的百般呵护和疼爱。不禁还是心里一酸。
车子沿着高速公路向林野村驶去,路旁是奔腾的岷江,山对面有一条绵长不绝的茶马古道遗址。可能由于小雪心中怒火中烧,车开得飞快,双车道逆行连超了好几辆小车。在某转弯处,我们差点与对面的车撞上。
一个急刹。
对面川A(成都)车牌的师傅骂道:"没长眼睛哇?找死!"
小雪也不甘示弱地朝车窗外吐了口唾沫:"这个瓜娃子(川方言:傻子),死得了!"但车速却慢了下来。
我们行过几个青绿的高山湖泊,进到了林野乡。几个老乡纷纷下车,这时候只剩下我和两名妇女。
"后头那个妹妹,你在哪里下?"
"我要到云裳寨。"我说。
两名妇女笑起来:"小雪你今天运气真是好啊!还要专车送到云裳寨,哈哈。"
我对突如其来的笑感到很迷茫。小雪也没开腔,只顾开车。又开了一截,两名妇女也下车了。
这时我换到了小雪后面的座位,想和他攀谈。小雪打开了话匣子。
"下坝子就是娇气,他们懂法律,知道怎么治我们;我们山里人都是文盲,也不认识几个字,不知道怎么办,只有听他们的。他们说去医院就去医院,说留院观察就留院观察。我侄儿子就是太善良,换了别人,早骑着摩托车跑了。他还去扶人,这下刚好被抓到,人家不收拾你才怪呢!哎,算了,舍财免灾。可能本来今天该我出事的,你看刚才差点撞车。人平安就一切都好了。"
我也不知该如何评判,就反问:"游客应该有保险吧……"
小雪这下更来气了:"肯定有嘛!但有保险人家报销了也不会给我们啊,就当做营养费了。反正舍财免灾。"
不一会我们到了一个寨子,小雪问我:"不建议我开过去吧,有个东西要去拿,明天帮老乡拿到县里去换,昨天买错了。"
我这才反应过来原来之前他开开停停是在给老乡递交从县里带回来的东西,就如同乡村快递一般,车上的人也不抱怨,因为平时总少不了要请他带个东西之类。而他也认识全沟的每户人。
"你总给他们带东西不嫌麻烦吗?"
"当然麻烦了!但是现在做事情都要讲服务,你服务态度不好,人家都不坐你的车,就去坐大巴,生意就没法做了。而且乡里人,都认识,举手之劳嘛。"说到这,他刚才的愤怒似乎消退很多,露出一丝腼腆的笑。
车经过柏油路后进到了土路,又开了约半小时,才终于到了书记家门口。原来书记家在斯木寨,离云裳寨都还有几分钟车程。我这才忽然理解了妇女们的"笑"。原来小雪空车把我一个人单独送到云裳寨是很绕路且耗油的。后来我才知道,小雪很少搭载云裳村的村民,因为云裳村也有一辆自己的面包车运营,那才是书记侄子的车,我则是因为完全上错了车才见证和参与了小雪倒霉的一天。
![]() |
林野乡的峡谷和森林 |
-
greengable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5-22 19:57:55
-
关心则乱 赞了这篇日记 2015-10-17 07:54:56
-
瑾玉 赞了这篇日记 2015-10-17 07:29:32
-
抵门杠 赞了这篇日记 2015-10-15 22:12:17
-
哀家害喜了 赞了这篇日记 2015-10-15 18:4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