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44-45尼斯
昨天坐了一天车,虽然都是高铁,但是也快坐吐了。欧洲这边很多火车站都是尽端式的火车站,车头开进,上下客人之后,尾巴开出。所以无论怎么选座位,碰到尽端式火车站,都只能做一短距离的顺应火车前进的方向,进个站,换个头,人就只能逆着火车方向,开着开着,就想吐了,越快的火车,越想吐。
火车路过马赛,仔细沿路瞅了瞅马赛公寓,按说这么大个东西,如果路过应该不会错过,但是没瞅着。倒是一眼看到扎哈在马赛的那个高层,远远望去,也没有觉得多么张扬多么扎哈。反而非常收敛,欧洲城市的一个特点就是高层都特别少,即使在全欧最大的都市伦敦,也没几个高层。所以虽然高层本身形式非常收敛,但总归个高高的所在杵在那里。
因为学建筑的原因比别的专业多看了很多房子,积累多了之后发现自己就有了新本领,路过一个城市,不用看地图,看看新房子,就知道是哪里。尤其西北欧,因为新盖的房子本来就少,相对质量又高,在各种杂志争相露脸,所以更容易熟悉。这种先熟悉照片后看现场效果的房子,也更容易让人失望,杂志上照片必定是精挑细选千百遍的结果,现场肉眼盯着看,大透视效果不见,阴暗面愚蠢尽显,失望也就不稀奇。信息发达传递高效,但传递的类容都是以平面的形式,建筑信息的传达变成了视觉传达,三维(实不止三维)变二维,所以好坏的判断标准就跟着边,基本一个好建筑,首先要能拍的出好照片,否则传播不利,基本没戏。则是信息发达对建筑行业不利的地方。
南边出现海的时候我知道距离尼斯就不远了,这些沿海发展的城市,城市沿着海岸线建设之后,还有大段大段的空余蔚蓝海岸,于是奢侈的直接把铁轨往边上铺,进城之前先洗洗眼睛,免得进城之后眼睛被晃得睁不开。
今天沿着海岸线走了一圈,觉得尼斯这个城市安逸的让人嫉妒。游客到一个城市,无非看山看水看历史看建设。尼斯属于有山有水有历史有建设,到这里旅游,最挑剔的眼睛也没什么好抱怨。这种城市与其来一天,不如不来。这种城市,最适合就是无所事事,当个废物。所以当地人,尤其是不愁吃喝的废物们,肯定是最幸福。
站在海边回望沿路的建筑,这里是法国,所以理应也算法式,和巴黎的将军盖们大不一样的是,这里的法式更轻松随意,国内的土鳖买家们热衷于买将军盖式的法式,但是对于法国南部的轻松随意版的法式,无动于衷,我想了一下,是因为这样:无所谓那种样式,中国买家需要的,是住宅建筑因为套用了某种制式所增强的秩序感,进而出现某种类似于权力的幻觉。铜绿色大屋顶阵列之后,相对于所谓西班牙地中海式的优势,就在于它更能让人出现这种幻觉。而法国南部的这种休闲款,则要弱的多。
火车路过马赛,仔细沿路瞅了瞅马赛公寓,按说这么大个东西,如果路过应该不会错过,但是没瞅着。倒是一眼看到扎哈在马赛的那个高层,远远望去,也没有觉得多么张扬多么扎哈。反而非常收敛,欧洲城市的一个特点就是高层都特别少,即使在全欧最大的都市伦敦,也没几个高层。所以虽然高层本身形式非常收敛,但总归个高高的所在杵在那里。
因为学建筑的原因比别的专业多看了很多房子,积累多了之后发现自己就有了新本领,路过一个城市,不用看地图,看看新房子,就知道是哪里。尤其西北欧,因为新盖的房子本来就少,相对质量又高,在各种杂志争相露脸,所以更容易熟悉。这种先熟悉照片后看现场效果的房子,也更容易让人失望,杂志上照片必定是精挑细选千百遍的结果,现场肉眼盯着看,大透视效果不见,阴暗面愚蠢尽显,失望也就不稀奇。信息发达传递高效,但传递的类容都是以平面的形式,建筑信息的传达变成了视觉传达,三维(实不止三维)变二维,所以好坏的判断标准就跟着边,基本一个好建筑,首先要能拍的出好照片,否则传播不利,基本没戏。则是信息发达对建筑行业不利的地方。
南边出现海的时候我知道距离尼斯就不远了,这些沿海发展的城市,城市沿着海岸线建设之后,还有大段大段的空余蔚蓝海岸,于是奢侈的直接把铁轨往边上铺,进城之前先洗洗眼睛,免得进城之后眼睛被晃得睁不开。
今天沿着海岸线走了一圈,觉得尼斯这个城市安逸的让人嫉妒。游客到一个城市,无非看山看水看历史看建设。尼斯属于有山有水有历史有建设,到这里旅游,最挑剔的眼睛也没什么好抱怨。这种城市与其来一天,不如不来。这种城市,最适合就是无所事事,当个废物。所以当地人,尤其是不愁吃喝的废物们,肯定是最幸福。
站在海边回望沿路的建筑,这里是法国,所以理应也算法式,和巴黎的将军盖们大不一样的是,这里的法式更轻松随意,国内的土鳖买家们热衷于买将军盖式的法式,但是对于法国南部的轻松随意版的法式,无动于衷,我想了一下,是因为这样:无所谓那种样式,中国买家需要的,是住宅建筑因为套用了某种制式所增强的秩序感,进而出现某种类似于权力的幻觉。铜绿色大屋顶阵列之后,相对于所谓西班牙地中海式的优势,就在于它更能让人出现这种幻觉。而法国南部的这种休闲款,则要弱的多。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