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作】狗跑了
狗跑了
作者:陈冬冬
一
在缭绕的雾气当中,我所拥有的全部,无非是疲惫不堪的身躯和支离破碎的记忆。那天,夜色渐深,一如既往,我从坟场往回走。远远地火光升腾,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好像天上的星星陨落,泛着猩红的光焰,野兽般袭来。茅草屋着火了。火苗越蹿越高,化成火球。村庄骤然喧腾,与夜空的幽静格格不入。闻声赶到的人们,水桶和脸盆,早已无力回天。
太阳升起,小树林被踩踏的痕迹凌乱而又清宁。茅草屋塌得不成样子了,散落一地的残骸,在旷野里显示曾经存在。断断续续冒出的青烟,被摇动树枝的萧瑟缓缓吹开。烧惨的木桩被心急的人拿去,留下散了架的木头和泼了水的灰堆。远方天际隐隐的雾霾,仿佛映衬铺天盖地的虚空。我在空气里闻到一种骇人的凄冷。
饱经风霜的脸被熏得焦黄,眼睛、眉毛烧在一起。她死了。躺在破旧的床板上。几位老人面色凝重,她们为太婆擦洗身体,换了衣服,裹上头巾,等待收棺入殓。我想近前看看太婆,被挡得远远的,后悔昨天晚上没有早点回去。她要被人挪走,车子等在村口,听说是要再烧一遍。叫人既害怕,又恶心。
有人朝我走来,嘴里说着什么,他们要杀死我。三四个年轻人,手中拿着农具,迅速加入他们的行列。戴黑框眼镜的我的朋友也在其中,从他左侧合围的胖子反应很慢。我竭尽全力冲向他俩,终于逃出围追堵截。来不及回望,我不得不再次踏上亡命之旅。就像很小的时候,我从河里漂上岸来,没有饭吃,被人追跑。
二
第一次睡得安稳,从不尝见的幸福。太婆拿干净的小碗盛满米汤放在我的面前,香甜味道弥漫开来,布满整间屋子,晕染的米粒像冬天的雪花轻舞。我吃了个饱,倦意袭来。太婆摸我的头,把我摸醒。她摸得很舒服,我在她腿上蹭了蹭,继续睡。在以后的漫长的日子里,和太婆一起住在茅草屋。我吃饭的碗,从小碗换成和她一样的大碗,渐渐恢复精神。
下地干活的人碰到我,我也不害怕了。倒是村子里有几个小孩老是欺负我,但他们没我跑得快。我不想在太婆面前显得狼狈不堪,从来不敢让她发现自己被追着跑。如果有人追我,远远地看见太婆走来,我就不跑了,转过头去。那帮小孩子也不追了,他们肯定知道太婆在看他们。太婆说我是一个可怜的孩子。她这么说,我的眼泪就下来了。
太婆说,以后就有家了,跟着她,她有一口吃的我也就有,不会饿肚子了。这时有一种和担惊受怕不同的感觉,突然遍布我的全身。她倾诉般自言自语地说话,我竖着耳朵倾听,享受几如跳出泥淖爬上河岸,在太阳底下灼烤身体,温暖驱逐凄寒的过程。空明而又深邃的夜色将村子吞噬,远处的灯光渐渐零星,变得摇摇欲坠。也许我的故事值得一说,突然一切并不重要,就那样静静地坐着,在时间的悄无声息的流淌之中,已像走了许多路。
那个戴黑框眼镜的孩子,他从来不打我,还摸我的头,给我东西吃,我觉得他真好。他比大部分小孩个子都高,换过一次眼镜,但也是黑框。他有时一个人在树林里走来走去,点上一根烟,抽完就走。碰见他的时候我会和他打招呼。我很愿意陪他聊聊天,但他到底说什么,我听不懂。后来我终于知道他为什么不打我。他说,他没有朋友,我也没有,我俩可以做朋友。他让我抽烟,我当然不会。当他对我笑的时候,我知道,我俩成了朋友。
三
漆黑的灶台,松软的床上铺满草梗、树叶,碗筷摆在床头的矮桌上,柴火占据屋内多半的空间。茅草屋不大,足够住下我和太婆。除了太婆割草拾柴的时候,在她边上跑来跑去,我有时躺在屋后,有时趴在屋前。我勤快的时候老是招惹麻烦。太婆把捡来的柴火,还有从坟地里割的枝条放在门前晾干,有时被我弄乱了,她就生气。但过一会儿就把这件事情忘了。她总是忘记许多事情。
茅草屋的门口和村头的小树林遥相呼应,太婆说,天上的神仙一定看见,茅草屋和村子牵连,像狗头上挂一只铃铛。然后她说,唉。月亮有时圆,有时不圆;有时亮,有时不亮。她说,日复一日,都是月亮在转。下雨天,村子被雨帘遮住,高大的杨树左右摇摆,泡桐的枝蔓扫掉屋角的瓦片,我能看得一清二楚。茅草屋很矮,树枝扫不到,而且我们这边没有树。屋前是田间小路,屋后是干净的麦田。
茅草屋门口两边的木桩又圆又直,显得无比周整,和别人家的门框差不多,我喜欢在上面蹭来蹭去。只是门头不高,屋檐上的草叶伸出,雨水顺着草梗往下滴,屋脚的泥土被滴出团圆的虚线。从大路走来,进村的人们有时回头,看见门口,也看见我。无论我冲他们微笑还是生气,只是出于习惯,不再多思多虑。逗虫子、抓虱子、咬自己尾巴、看不同的人从身边路过,同样的解闷儿。
太婆不会管我追着拖拉机跑,但拖拉机上的人下车捡土坷垃扔我,或者打我的时候她会管。这时她叫我,我就赶快回家。有时我会跑去玩玩,多半喜欢去坟场,那里通常不会有人。过节的时候才有人放鞭炮,我肯定不敢去了。既使在坟场呆上一天,晚上还是回到茅草屋。天黑了我还不回家,太婆就心急了——她生怕我掉进屋旁的吃水井里,或者被人拐走。
四
太婆的儿子偶尔送来一袋子面,或者半袋米。太婆有时跟他说,还没有吃完,不用送这么多。他也不说话,放下就走。村里的大小事情都归他管。谁家吵架了,谁家生儿子,谁家的母猪生了,哪里都有他。我看他带着别人走村串户,站在家门口迎来送往,好像进村的小轿车都与他有关。他不喜欢我,他儿子追着我打,他也不管,所以我也不喜欢他,更不喜欢他半边脸上坑坑洼洼的肉瘤。太婆的女儿待我很好,但是见面的时间太少了。
有一次,太婆的儿子喝得醉醺醺的,滚圆的肚子一颤一颤,胳肢窝里夹着的皮包快要掉下来。我想如果他的皮包掉下来,我会帮他捡了送回家。他来到太婆的门前,不让太婆养我。太婆跟他说,我少吃点儿,省下来给它吃,不会向你多要。他说,行吧,我对你仁之义尽,看人家还能说啥。我仔细回想,曾经踹过我肚子一脚的会不会是他,但是什么也没能想起,就忘了这件事了。
太婆的女儿比儿子年纪大,脸上褶子挺深的,她背有点驼,虽然没有太婆驼的厉害。她说能不能跟兄弟说说,乡上有补贴啥的,能不能盖个砖房子。太婆说盖房子也没用了,领点钱给孙子上学也好,给我有啥用,我快死的人了。我觉得她说的有道理,我喜欢现在的茅草屋,遮风挡雨,睡着暖和。太婆还说,人就是这个样子,长短都是一辈子,过完了就完了,把你们养大就值了。我看着她深陷的眼窝,不知道要说点啥。
太婆的女儿带来一桶花生油,一袋盐,一块肉,还有一些零碎的东西。太婆问她,小孩子为什么没来?她说去上学了,不在家。因为村子里去上学的小孩都回来了,他们放假,这天我都没怎么敢出门。所以我不知道太婆的女儿说的是不是实话,也可能她家孩子上学的地方比较远,就像村子里戴黑框眼镜的大孩子一样,很久才能回家一次那么远。反正她很久才看太婆一次,然后坐在太婆的床上抹泪。
路过太婆儿子家门口,他拎起竹竿把我打得生疼。他家住在村东头的当街,离我们住的茅草屋不远。我没想到他反应这么大。见到我就想打我一样。不过他不知道我故意弄坏了他的鞋子。我不说,就没人知道。从茅草屋路过,太婆的儿子也像被蝎子蛰了一样,立马刹住脸上的笑,恨不得立马绕开。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太婆又不拿竹竿敲他。
五
晚上,太婆的女儿没有走,她说不知道什么时候再来下一趟,住下说说话。太婆的儿子过来一会儿,送来一个手电筒,又走了。等他走了我才回家,和他在一起我会不舒服。吃了晚饭,我出去透透风。天黑之后,风转凉了,清爽地吹在身上。坟场里飘着许多萤火虫,一闪一闪的,和天上的星星作伴,我喜欢逗他们玩。路上没有人,我可以撒欢地跑。
坟场是村外的一片空地,祖坟的墓碑高高耸立,被荒草覆盖的土坟数以百计。坟头的荒草割也割不完,太婆割了几十年,每年都会再长。所以烧饭、修补房子,从来不缺柴草。荆条最长最结实,又软,折不断,人要被缠在里面,跑不开,出不来。太婆说,以前生活辛苦,老头在的时候,编成筐子去卖钱,换粮食,搭配着野菜养活全家,现在搭配白面,日子好过多了。但我觉得野菜不好吃。
我偶尔也想想父母。他们长什么样子?在干什么?会不会也想我?我试着跟萤火虫说说话,它们成群结队飞来舞去,一会儿就把我晃晕了。我想这个时候,我一定像太婆的儿子喝了酒一样,步履沉重,眼神迷离,应该回家好好睡一觉。可我不想动,反正没人管,就那样坐着,迷迷糊糊,直到萤火虫全部散去,剩下各种各样的虫子放任地叫。叫声刺破长空。
只有在夜深,才真的没人。我在长久的静默里隐藏,不去想伤心的事。如果愿意的话,我可以跑得很快,尤其在被追赶的时候。但是,梦中的遐想,或者飞驰的快感,都难免错觉,无法掩盖痛苦的现实。小时候留下的后遗症,我有一条后腿使不上劲,根本跑不了多远。也许我该像坟头的一株草,枯荣由命,摇曳随风。
六
太婆的女儿吃惊的不得了。她说:“你咋来了?”说着流下泪来。我的腿被铁钩划伤了,结了血痂,还有成滴的血往外渗。太婆去世的消息比想像中传得要快。她给我拿水喝,拿东西吃,像最初的太婆一样。她也一个人住,但是,房子比茅草屋结实。墙角特别暖和,我舔舐伤口,一夜安稳。黎明时分,听见鸡叫的声音,开始往回走。
太婆会被埋到坟里。我的朋友,熟悉的小树林和萤火虫,我要见到他们。想了又想,不管怎么样,必须回家。但我可能想错了,地里的人们看到我,就开始追我。这次动作更快,来人更多。他们拿着农具,长把子的铁叉、铁锨、榔头、抓钩,确是不愿让我多活一会儿了。我远远地看一眼村头的小树林,还有烧成灰的茅草屋,可能算是作别。
蒿草泛着枯黄的颜色,不能完全遮住我的视线,却有些绊腿,我干脆奔向大路,像车辆踩足了油门,在柏油马路疾驰。当我再次回头,追来的人突然无影无踪了,因为来不及留下标识,我也迷路了,无法识别自己沿途的味道。我生怕在小道里再次迷失,只好沿着大路走。偶尔追着车子跑,直到追不上。
再次来到河边,不远处的桥让人感觉安稳。河水明澈见底,像极了仙女的眸子,倒映天边的云彩,分出一片画图,湛蓝的底色消解风尘,将芜杂的心事变得光鲜。眼见细致的波纹荡漾开来,绵延扩散,云朵再被画上无数个圆圈。圆的外沿,是岸上的脚印,我的足迹。金黄的麦茬像书卷展开,两岸重复经久的默契。柳叶翩翩飘落,没入嶙峋的根枝。
七
曾经的噩梦,在或紧或慢的水流中,身体的重量成为致命的打击。没有优柔寡断,没有思虑谋决,只有挣扎,摆动肢体。没有复杂的念头,没有清晰或者模糊的画面,内心急迫而又空虚的念头化作声音,遥遥地回响:我要上岸。到底随波逐流,或者逆流而上,那不是我该思考的问题。
睁开眼睛,只是眩晕。“哗啦啦”的流水抚过身体,叫人害怕的清冷,残余的温度渐渐苏醒,重新感到生命的鲜活。阴湿的破桥洞里,砖头瓦片儿的棱角变得神奇,纷纷扬扬的土灰充满诗意。我循着亮色一步一步往前爬,爬累了,歇一会儿。终于感到橘红色的阳光照在身上。荒草把桥洞的大部分遮蔽,破桥底下,腥臭味和苍蝇铺天盖地,还有干瘪的人拉的屎,被我抛在脑后。
在旷野飞驰,我看见蔚蓝的天空飘着洁白的丝绒。在骇人的机器轰鸣声中,人们脸上挂满了忙碌的汗水和幸福的笑容。金黄的麦穗在热风里曼舞。
为了避开路边的车和路上的人,我不敢走上大路。地里干活的人们见了我,有的会多瞧一眼,有的不会。有的人,望着我笑笑。我迎上前去,他们就转身走掉,有的人就更不要提了,他们毫不介意为别人美好的愿景泼盆冷水。我想要一个拥抱,或者一点温暖,却总是遭遇冷眼。看他们讪笑着离开,我快要放弃目之所及的所有人了,愈发依恋宁静的清晨和黄昏。
我不记得自己从哪里来,也不知道要往哪里去。夜风驱走炎夏的闷热,麦秸杆上的露水泛甜,广袤无垠的原野是我自由的天地。那天,本来的遭遇毫无瑕疵,我找到了些吃的,尝了尝,不太难吃,足够填饱肚子。但大狗朝我扑了过来,我就跑掉了。大狗身强力壮,一步顶三四步。好在它惦记着被我扔下的东西,没有紧追不舍,不然,我的肚子就不止被踹一脚这么疼了。
太婆拿一把老旧的镰刀,背一捆柴草,扒开坟边的荒草,发现了我。
(原发于押沙龙订阅号,2014年8月发表于实体文集,收入短篇小说集《你好,谢谢你》,链接:http://www.yunwenxue.com/index.php?r=works/index&wid=8182))
作者:陈冬冬
一
在缭绕的雾气当中,我所拥有的全部,无非是疲惫不堪的身躯和支离破碎的记忆。那天,夜色渐深,一如既往,我从坟场往回走。远远地火光升腾,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好像天上的星星陨落,泛着猩红的光焰,野兽般袭来。茅草屋着火了。火苗越蹿越高,化成火球。村庄骤然喧腾,与夜空的幽静格格不入。闻声赶到的人们,水桶和脸盆,早已无力回天。
太阳升起,小树林被踩踏的痕迹凌乱而又清宁。茅草屋塌得不成样子了,散落一地的残骸,在旷野里显示曾经存在。断断续续冒出的青烟,被摇动树枝的萧瑟缓缓吹开。烧惨的木桩被心急的人拿去,留下散了架的木头和泼了水的灰堆。远方天际隐隐的雾霾,仿佛映衬铺天盖地的虚空。我在空气里闻到一种骇人的凄冷。
饱经风霜的脸被熏得焦黄,眼睛、眉毛烧在一起。她死了。躺在破旧的床板上。几位老人面色凝重,她们为太婆擦洗身体,换了衣服,裹上头巾,等待收棺入殓。我想近前看看太婆,被挡得远远的,后悔昨天晚上没有早点回去。她要被人挪走,车子等在村口,听说是要再烧一遍。叫人既害怕,又恶心。
有人朝我走来,嘴里说着什么,他们要杀死我。三四个年轻人,手中拿着农具,迅速加入他们的行列。戴黑框眼镜的我的朋友也在其中,从他左侧合围的胖子反应很慢。我竭尽全力冲向他俩,终于逃出围追堵截。来不及回望,我不得不再次踏上亡命之旅。就像很小的时候,我从河里漂上岸来,没有饭吃,被人追跑。
二
第一次睡得安稳,从不尝见的幸福。太婆拿干净的小碗盛满米汤放在我的面前,香甜味道弥漫开来,布满整间屋子,晕染的米粒像冬天的雪花轻舞。我吃了个饱,倦意袭来。太婆摸我的头,把我摸醒。她摸得很舒服,我在她腿上蹭了蹭,继续睡。在以后的漫长的日子里,和太婆一起住在茅草屋。我吃饭的碗,从小碗换成和她一样的大碗,渐渐恢复精神。
下地干活的人碰到我,我也不害怕了。倒是村子里有几个小孩老是欺负我,但他们没我跑得快。我不想在太婆面前显得狼狈不堪,从来不敢让她发现自己被追着跑。如果有人追我,远远地看见太婆走来,我就不跑了,转过头去。那帮小孩子也不追了,他们肯定知道太婆在看他们。太婆说我是一个可怜的孩子。她这么说,我的眼泪就下来了。
太婆说,以后就有家了,跟着她,她有一口吃的我也就有,不会饿肚子了。这时有一种和担惊受怕不同的感觉,突然遍布我的全身。她倾诉般自言自语地说话,我竖着耳朵倾听,享受几如跳出泥淖爬上河岸,在太阳底下灼烤身体,温暖驱逐凄寒的过程。空明而又深邃的夜色将村子吞噬,远处的灯光渐渐零星,变得摇摇欲坠。也许我的故事值得一说,突然一切并不重要,就那样静静地坐着,在时间的悄无声息的流淌之中,已像走了许多路。
那个戴黑框眼镜的孩子,他从来不打我,还摸我的头,给我东西吃,我觉得他真好。他比大部分小孩个子都高,换过一次眼镜,但也是黑框。他有时一个人在树林里走来走去,点上一根烟,抽完就走。碰见他的时候我会和他打招呼。我很愿意陪他聊聊天,但他到底说什么,我听不懂。后来我终于知道他为什么不打我。他说,他没有朋友,我也没有,我俩可以做朋友。他让我抽烟,我当然不会。当他对我笑的时候,我知道,我俩成了朋友。
三
漆黑的灶台,松软的床上铺满草梗、树叶,碗筷摆在床头的矮桌上,柴火占据屋内多半的空间。茅草屋不大,足够住下我和太婆。除了太婆割草拾柴的时候,在她边上跑来跑去,我有时躺在屋后,有时趴在屋前。我勤快的时候老是招惹麻烦。太婆把捡来的柴火,还有从坟地里割的枝条放在门前晾干,有时被我弄乱了,她就生气。但过一会儿就把这件事情忘了。她总是忘记许多事情。
茅草屋的门口和村头的小树林遥相呼应,太婆说,天上的神仙一定看见,茅草屋和村子牵连,像狗头上挂一只铃铛。然后她说,唉。月亮有时圆,有时不圆;有时亮,有时不亮。她说,日复一日,都是月亮在转。下雨天,村子被雨帘遮住,高大的杨树左右摇摆,泡桐的枝蔓扫掉屋角的瓦片,我能看得一清二楚。茅草屋很矮,树枝扫不到,而且我们这边没有树。屋前是田间小路,屋后是干净的麦田。
茅草屋门口两边的木桩又圆又直,显得无比周整,和别人家的门框差不多,我喜欢在上面蹭来蹭去。只是门头不高,屋檐上的草叶伸出,雨水顺着草梗往下滴,屋脚的泥土被滴出团圆的虚线。从大路走来,进村的人们有时回头,看见门口,也看见我。无论我冲他们微笑还是生气,只是出于习惯,不再多思多虑。逗虫子、抓虱子、咬自己尾巴、看不同的人从身边路过,同样的解闷儿。
太婆不会管我追着拖拉机跑,但拖拉机上的人下车捡土坷垃扔我,或者打我的时候她会管。这时她叫我,我就赶快回家。有时我会跑去玩玩,多半喜欢去坟场,那里通常不会有人。过节的时候才有人放鞭炮,我肯定不敢去了。既使在坟场呆上一天,晚上还是回到茅草屋。天黑了我还不回家,太婆就心急了——她生怕我掉进屋旁的吃水井里,或者被人拐走。
四
太婆的儿子偶尔送来一袋子面,或者半袋米。太婆有时跟他说,还没有吃完,不用送这么多。他也不说话,放下就走。村里的大小事情都归他管。谁家吵架了,谁家生儿子,谁家的母猪生了,哪里都有他。我看他带着别人走村串户,站在家门口迎来送往,好像进村的小轿车都与他有关。他不喜欢我,他儿子追着我打,他也不管,所以我也不喜欢他,更不喜欢他半边脸上坑坑洼洼的肉瘤。太婆的女儿待我很好,但是见面的时间太少了。
有一次,太婆的儿子喝得醉醺醺的,滚圆的肚子一颤一颤,胳肢窝里夹着的皮包快要掉下来。我想如果他的皮包掉下来,我会帮他捡了送回家。他来到太婆的门前,不让太婆养我。太婆跟他说,我少吃点儿,省下来给它吃,不会向你多要。他说,行吧,我对你仁之义尽,看人家还能说啥。我仔细回想,曾经踹过我肚子一脚的会不会是他,但是什么也没能想起,就忘了这件事了。
太婆的女儿比儿子年纪大,脸上褶子挺深的,她背有点驼,虽然没有太婆驼的厉害。她说能不能跟兄弟说说,乡上有补贴啥的,能不能盖个砖房子。太婆说盖房子也没用了,领点钱给孙子上学也好,给我有啥用,我快死的人了。我觉得她说的有道理,我喜欢现在的茅草屋,遮风挡雨,睡着暖和。太婆还说,人就是这个样子,长短都是一辈子,过完了就完了,把你们养大就值了。我看着她深陷的眼窝,不知道要说点啥。
太婆的女儿带来一桶花生油,一袋盐,一块肉,还有一些零碎的东西。太婆问她,小孩子为什么没来?她说去上学了,不在家。因为村子里去上学的小孩都回来了,他们放假,这天我都没怎么敢出门。所以我不知道太婆的女儿说的是不是实话,也可能她家孩子上学的地方比较远,就像村子里戴黑框眼镜的大孩子一样,很久才能回家一次那么远。反正她很久才看太婆一次,然后坐在太婆的床上抹泪。
路过太婆儿子家门口,他拎起竹竿把我打得生疼。他家住在村东头的当街,离我们住的茅草屋不远。我没想到他反应这么大。见到我就想打我一样。不过他不知道我故意弄坏了他的鞋子。我不说,就没人知道。从茅草屋路过,太婆的儿子也像被蝎子蛰了一样,立马刹住脸上的笑,恨不得立马绕开。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太婆又不拿竹竿敲他。
五
晚上,太婆的女儿没有走,她说不知道什么时候再来下一趟,住下说说话。太婆的儿子过来一会儿,送来一个手电筒,又走了。等他走了我才回家,和他在一起我会不舒服。吃了晚饭,我出去透透风。天黑之后,风转凉了,清爽地吹在身上。坟场里飘着许多萤火虫,一闪一闪的,和天上的星星作伴,我喜欢逗他们玩。路上没有人,我可以撒欢地跑。
坟场是村外的一片空地,祖坟的墓碑高高耸立,被荒草覆盖的土坟数以百计。坟头的荒草割也割不完,太婆割了几十年,每年都会再长。所以烧饭、修补房子,从来不缺柴草。荆条最长最结实,又软,折不断,人要被缠在里面,跑不开,出不来。太婆说,以前生活辛苦,老头在的时候,编成筐子去卖钱,换粮食,搭配着野菜养活全家,现在搭配白面,日子好过多了。但我觉得野菜不好吃。
我偶尔也想想父母。他们长什么样子?在干什么?会不会也想我?我试着跟萤火虫说说话,它们成群结队飞来舞去,一会儿就把我晃晕了。我想这个时候,我一定像太婆的儿子喝了酒一样,步履沉重,眼神迷离,应该回家好好睡一觉。可我不想动,反正没人管,就那样坐着,迷迷糊糊,直到萤火虫全部散去,剩下各种各样的虫子放任地叫。叫声刺破长空。
只有在夜深,才真的没人。我在长久的静默里隐藏,不去想伤心的事。如果愿意的话,我可以跑得很快,尤其在被追赶的时候。但是,梦中的遐想,或者飞驰的快感,都难免错觉,无法掩盖痛苦的现实。小时候留下的后遗症,我有一条后腿使不上劲,根本跑不了多远。也许我该像坟头的一株草,枯荣由命,摇曳随风。
六
太婆的女儿吃惊的不得了。她说:“你咋来了?”说着流下泪来。我的腿被铁钩划伤了,结了血痂,还有成滴的血往外渗。太婆去世的消息比想像中传得要快。她给我拿水喝,拿东西吃,像最初的太婆一样。她也一个人住,但是,房子比茅草屋结实。墙角特别暖和,我舔舐伤口,一夜安稳。黎明时分,听见鸡叫的声音,开始往回走。
太婆会被埋到坟里。我的朋友,熟悉的小树林和萤火虫,我要见到他们。想了又想,不管怎么样,必须回家。但我可能想错了,地里的人们看到我,就开始追我。这次动作更快,来人更多。他们拿着农具,长把子的铁叉、铁锨、榔头、抓钩,确是不愿让我多活一会儿了。我远远地看一眼村头的小树林,还有烧成灰的茅草屋,可能算是作别。
蒿草泛着枯黄的颜色,不能完全遮住我的视线,却有些绊腿,我干脆奔向大路,像车辆踩足了油门,在柏油马路疾驰。当我再次回头,追来的人突然无影无踪了,因为来不及留下标识,我也迷路了,无法识别自己沿途的味道。我生怕在小道里再次迷失,只好沿着大路走。偶尔追着车子跑,直到追不上。
再次来到河边,不远处的桥让人感觉安稳。河水明澈见底,像极了仙女的眸子,倒映天边的云彩,分出一片画图,湛蓝的底色消解风尘,将芜杂的心事变得光鲜。眼见细致的波纹荡漾开来,绵延扩散,云朵再被画上无数个圆圈。圆的外沿,是岸上的脚印,我的足迹。金黄的麦茬像书卷展开,两岸重复经久的默契。柳叶翩翩飘落,没入嶙峋的根枝。
七
曾经的噩梦,在或紧或慢的水流中,身体的重量成为致命的打击。没有优柔寡断,没有思虑谋决,只有挣扎,摆动肢体。没有复杂的念头,没有清晰或者模糊的画面,内心急迫而又空虚的念头化作声音,遥遥地回响:我要上岸。到底随波逐流,或者逆流而上,那不是我该思考的问题。
睁开眼睛,只是眩晕。“哗啦啦”的流水抚过身体,叫人害怕的清冷,残余的温度渐渐苏醒,重新感到生命的鲜活。阴湿的破桥洞里,砖头瓦片儿的棱角变得神奇,纷纷扬扬的土灰充满诗意。我循着亮色一步一步往前爬,爬累了,歇一会儿。终于感到橘红色的阳光照在身上。荒草把桥洞的大部分遮蔽,破桥底下,腥臭味和苍蝇铺天盖地,还有干瘪的人拉的屎,被我抛在脑后。
在旷野飞驰,我看见蔚蓝的天空飘着洁白的丝绒。在骇人的机器轰鸣声中,人们脸上挂满了忙碌的汗水和幸福的笑容。金黄的麦穗在热风里曼舞。
为了避开路边的车和路上的人,我不敢走上大路。地里干活的人们见了我,有的会多瞧一眼,有的不会。有的人,望着我笑笑。我迎上前去,他们就转身走掉,有的人就更不要提了,他们毫不介意为别人美好的愿景泼盆冷水。我想要一个拥抱,或者一点温暖,却总是遭遇冷眼。看他们讪笑着离开,我快要放弃目之所及的所有人了,愈发依恋宁静的清晨和黄昏。
我不记得自己从哪里来,也不知道要往哪里去。夜风驱走炎夏的闷热,麦秸杆上的露水泛甜,广袤无垠的原野是我自由的天地。那天,本来的遭遇毫无瑕疵,我找到了些吃的,尝了尝,不太难吃,足够填饱肚子。但大狗朝我扑了过来,我就跑掉了。大狗身强力壮,一步顶三四步。好在它惦记着被我扔下的东西,没有紧追不舍,不然,我的肚子就不止被踹一脚这么疼了。
太婆拿一把老旧的镰刀,背一捆柴草,扒开坟边的荒草,发现了我。
(原发于押沙龙订阅号,2014年8月发表于实体文集,收入短篇小说集《你好,谢谢你》,链接:http://www.yunwenxue.com/index.php?r=works/index&wid=8182))
-
平常天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15 23:4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