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局
看书看得多了,密了,以为思路如泉涌,下笔如有神,其实错了,木心先生说东西太多,反而不好写。真实感受到了。不过我和他之间隔着无数个莫言的差距。
他是珍馐多了,不知从哪儿开始动筷,我是眼界宽了后,怎么看自己都是一坨bullshit,不值一提。
文本结构不一致
上学的时候散文写的最好,议论文最差。因为议论文讲究结构、逻辑、论据。我逻辑最差,阅读面窄,记不住东西,所以不擅长此文。越不擅长越逃避练习,越来越差。散文就完全另一个世界,里面夹杂的文体可以很多,甚至可以架构一个微型小说,反正年轻时候见得少,荷尔蒙分泌又旺盛,任何一种情感——爱情、友情、快乐、难过……不小心都会喷薄而出。用情绪写散文、小说,张力十足,乐此不疲。这种东西长大了看都是垃圾,年少时的情感哪里经得起世事沧桑,没什么思想基础写出来的东西都很脆弱,不值得推敲。
现在回头来补逻辑差这一课,文本开始变得严谨,写作前先想好段落,用哪个词不用哪个词都要斟酌,没有事实依据的句子不能瞎写,如果有些作证的数字那就锦上添花了……新闻稿是写得好了,但是因为这个思维习惯,导致写任何东西都要思忖再三,不敢随便下笔。唯唯诺诺,文本张力收缩得厉害。
知识不成系统,溃败不成军
成熟的太晚,现在才明白过来学习该怎么学。年少时光顾着在学校里做老师的好学生了,对教育大纲之外的知识体系没有好奇心。也不是完全没有。自己的智商对付教育系统里的数学、物理都吃力,哪里时间精力再去延展。
现在来恶补。每天一定要把微信里各式各样的订阅好看一遍:经济的、管理的、专业类的、电子类的、文学类的、历史类的见缝插针全部看一遍;上班时再看各种行业新闻、数据报告;晚上回家再交叉看看历史的、心理的、畅销类的。即便这样,哪天单独抽出一点来问自己,考考知识点,还是有点反应迟钝。写东西要用点什么史料,还是搜肠刮肚汤水寥寥。囫囵吞枣太快,来不及消化,知识点只是堆砌,华丽的袍子,不实用。没用过的东西便不是自己的,硬要用起来万般生涩,像吞一枚硬币。
古文功底差,书到用时方恨少
读诗一直是我心头爱,诗歌是语言极简主义的艺术臻品。它进可以意境开阔,一笔荡开千层浪,把一个宏大的背景浓缩了、极具画面感地铺展开来邀你品味;退可以把一种情绪、一个瞬间、一个动作慢镜头推给你看。好的诗读起来觉得精妙绝伦,不同的词语排列就可以使得意境别开生面,美妙起来简直不像常人眼里的世界。
但我光顾着读现代诗歌了,这一点又错了。我以前不怎么爱古读,看来是文本阅读能力的问题。古人写诗思考精度准确到字,每个字都和左邻右里衔接紧密,不可替代。诗歌里还特别容易引经据典,看字面意思,便只能得其一,不知其二的深意了。再者古诗讲究韵律,现代诗里就没有这个门槛,加了这个槛,诗歌易于吟诵、美得雅致大方。
写了这么多,无非是自勉,踏踏实实求学问,急不来。即便写的东西再糟心,还是要坚持写,写作除了和思想高度、文本驾驭能力有关,也和技巧有关。熟能生巧,勤能补拙还是能给技巧这一块加点分。愿自己坚持,岁月会给惊喜。
他是珍馐多了,不知从哪儿开始动筷,我是眼界宽了后,怎么看自己都是一坨bullshit,不值一提。
文本结构不一致
上学的时候散文写的最好,议论文最差。因为议论文讲究结构、逻辑、论据。我逻辑最差,阅读面窄,记不住东西,所以不擅长此文。越不擅长越逃避练习,越来越差。散文就完全另一个世界,里面夹杂的文体可以很多,甚至可以架构一个微型小说,反正年轻时候见得少,荷尔蒙分泌又旺盛,任何一种情感——爱情、友情、快乐、难过……不小心都会喷薄而出。用情绪写散文、小说,张力十足,乐此不疲。这种东西长大了看都是垃圾,年少时的情感哪里经得起世事沧桑,没什么思想基础写出来的东西都很脆弱,不值得推敲。
现在回头来补逻辑差这一课,文本开始变得严谨,写作前先想好段落,用哪个词不用哪个词都要斟酌,没有事实依据的句子不能瞎写,如果有些作证的数字那就锦上添花了……新闻稿是写得好了,但是因为这个思维习惯,导致写任何东西都要思忖再三,不敢随便下笔。唯唯诺诺,文本张力收缩得厉害。
知识不成系统,溃败不成军
成熟的太晚,现在才明白过来学习该怎么学。年少时光顾着在学校里做老师的好学生了,对教育大纲之外的知识体系没有好奇心。也不是完全没有。自己的智商对付教育系统里的数学、物理都吃力,哪里时间精力再去延展。
现在来恶补。每天一定要把微信里各式各样的订阅好看一遍:经济的、管理的、专业类的、电子类的、文学类的、历史类的见缝插针全部看一遍;上班时再看各种行业新闻、数据报告;晚上回家再交叉看看历史的、心理的、畅销类的。即便这样,哪天单独抽出一点来问自己,考考知识点,还是有点反应迟钝。写东西要用点什么史料,还是搜肠刮肚汤水寥寥。囫囵吞枣太快,来不及消化,知识点只是堆砌,华丽的袍子,不实用。没用过的东西便不是自己的,硬要用起来万般生涩,像吞一枚硬币。
古文功底差,书到用时方恨少
读诗一直是我心头爱,诗歌是语言极简主义的艺术臻品。它进可以意境开阔,一笔荡开千层浪,把一个宏大的背景浓缩了、极具画面感地铺展开来邀你品味;退可以把一种情绪、一个瞬间、一个动作慢镜头推给你看。好的诗读起来觉得精妙绝伦,不同的词语排列就可以使得意境别开生面,美妙起来简直不像常人眼里的世界。
但我光顾着读现代诗歌了,这一点又错了。我以前不怎么爱古读,看来是文本阅读能力的问题。古人写诗思考精度准确到字,每个字都和左邻右里衔接紧密,不可替代。诗歌里还特别容易引经据典,看字面意思,便只能得其一,不知其二的深意了。再者古诗讲究韵律,现代诗里就没有这个门槛,加了这个槛,诗歌易于吟诵、美得雅致大方。
写了这么多,无非是自勉,踏踏实实求学问,急不来。即便写的东西再糟心,还是要坚持写,写作除了和思想高度、文本驾驭能力有关,也和技巧有关。熟能生巧,勤能补拙还是能给技巧这一块加点分。愿自己坚持,岁月会给惊喜。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