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历史,药王所创
药王茶是一种高山野生茶,因我国隋唐时期伟大的医药学家、“药王”孙思邈在秦岭太白山采药、修行、著书期间发现并终生饮用而得名。
生长于太白山海拔2500-3600米的高山草甸,“聚天地之灵气”,是一种阴阳平衡之物。孙思邈称常饮药王茶为“长年饵老之奇法,极长生之术”,是其寿高141岁最重要的养生用品。
据考证,药王茶可能是神农炎帝所发现的荼(tu),“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荼”字后演变为“茶”,是我国茶的始祖。
药王茶的由来
孙思邈为采药,尝遍百草,以了解多种草药的性味。相传,有一次他正在太白山海拔3500米左右高的山坡上采药,忽感到口干舌燥,于是坐在石头上歇息,看到身边一种叶片密集、翠绿的灌木,他顺便采了一些叶片品尝,入口顿觉神清气爽,他心中为之一震,忙取水来,把这叶片放在杯中,用石块架着柴火煎之一饮,感觉既解乏又安神,胜过香茶。他高兴极了,忙把这种叶花多采了一些带回住地。
经过反复煎饮,都证实效果很好。他便把此叶片送给病人当茶饮,同时治好了不少人的疾病。孙思邈把这一亦药亦茶的珍品其功能总结记载下来,他也自此终生服饮此茶,作为养生之用。后人为纪念孙思邈,便将这一植物命名为“药王茶”。
生长于太白山海拔2500-3600米的高山草甸,“聚天地之灵气”,是一种阴阳平衡之物。孙思邈称常饮药王茶为“长年饵老之奇法,极长生之术”,是其寿高141岁最重要的养生用品。
据考证,药王茶可能是神农炎帝所发现的荼(tu),“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荼”字后演变为“茶”,是我国茶的始祖。
药王茶的由来
孙思邈为采药,尝遍百草,以了解多种草药的性味。相传,有一次他正在太白山海拔3500米左右高的山坡上采药,忽感到口干舌燥,于是坐在石头上歇息,看到身边一种叶片密集、翠绿的灌木,他顺便采了一些叶片品尝,入口顿觉神清气爽,他心中为之一震,忙取水来,把这叶片放在杯中,用石块架着柴火煎之一饮,感觉既解乏又安神,胜过香茶。他高兴极了,忙把这种叶花多采了一些带回住地。
经过反复煎饮,都证实效果很好。他便把此叶片送给病人当茶饮,同时治好了不少人的疾病。孙思邈把这一亦药亦茶的珍品其功能总结记载下来,他也自此终生服饮此茶,作为养生之用。后人为纪念孙思邈,便将这一植物命名为“药王茶”。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