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走到地安门,那里有酒有故事
大学时候的学校后门有一家板面店,在月生活费只有五百块钱的时候,两块五一碗的板面就成为了最适合我们饱餐一顿的地方,同宿舍的一个舍友在吃板面的时候会显得尤为讲究:“小碗板面,面条要过凉水,要咸汤不要辣油,多要生菜,要鸡蛋不要丸子多加一份豆皮。”然后默默的掏出两个学校后门的油酥烧饼,掰碎了泡在稍显浓稠的板面汤里。
大约是毕业后的第二年,我去大学附近办事,晚饭时间突然很想去吃板面,板面店的老板娘问我:“诶,你们那个吃板面很多讲究的同学还好吗?”那一刻我突然发现,能被一家小店的老板记住,也许同样也是很荣幸的一件事儿。
毕业之后有一段时间特别热衷于吃,然而我却发现,其实除非真的去吃米其林三星,否则蓝色港湾的马克西姆也未必会比那家牛巴店里面的牛排好吃多少,至少我们的味蕾还未能开化到那一重境界。那天我在公司的群里说,我觉得吃这件事儿上,更多的是吃一种情怀。
阿德书屋与浦睿文化新出的一本Mook书《苍山下》这期有一篇文章大约是这样的,大概意思是探讨在中国真的去开一家《深夜食堂》现实与否的问题,最终答案是,其实每一个看似简单的食材里面,真正值得说的,只是里面的故事与回忆。我仔细想想这个道理,在北京的第一年年末特别爱吃梅子茶泡饭,后来自己在家里做了一次,却发现找不到在“秋刀鱼之味”去吃的感觉和味道。
秋刀鱼之味是北锣鼓巷里的一家小店,门脸并不大,如果不是熟人介绍或者是熟客,应该真的很难找到,第一次去吃的时候还只是普普通通的和朋友的一次聚餐,到后来就成为了广告人的深夜食堂。
2012年的北京天气奇怪的要命,只记得夏天的一场大雨无数生命的陨落以及那年冬天出奇的寒冷。一次在公司加班熬夜到10点半,给秋刀鱼之味的老板娘发了微博私信:“大姐,还有饭吗,好想去你家吃夜宵。”
大姐回的很迅速“有!想吃什么,先告诉我,大姐提前给你做好!”不知道为什么,当时的心里有了在北京少有的温暖。“章鱼红肠、酒蒸蛤蜊、明太子炒鸡蛋、两串鸡葱、梅子茶泡饭。”差不多这是我之前总去点的几道菜,20分钟就从国贸转建国门上二环北新桥转到了鼓楼东大街,进店的时候,所有的菜都刚刚做好。
那天,是我记忆中最温暖的一个冬夜。
章鱼红肠,是秋刀鱼之味始终不曾上过菜单的一道菜,后来的服务员换过很多次,很多人都不知道有这道菜,但是只要我去的时候大姐在,都会想方设法的让我吃到这道菜。
去年的时候天津突然间开了很多居酒屋,用着类似的宣传图片,说着相类似的广告语,我承认也许某些菜的味道确实要好于秋刀鱼,但是我再也没有吃到过章鱼红肠和明太子炒鸡蛋——即使这里有明太子也有鸡蛋,厨师也不愿意去做了。我感觉的是,在这座城市的所谓居酒屋里,似乎每道菜都少了些人情的味道,也许是利益,也许是其他,再也没有一个老板为我在深夜烫好了一壶清酒然后自己倒一杯Yamazaki 威士忌坐下来听我加班的故事了。
同样是在大学的后门,有一家叫做外雨餐厅的小饭馆。老板看着脏兮兮的,留着不总修剪的胡子,夏天的时候会穿一件似乎洗不出来的白色跨栏背心,他的蛋炒饼做的特别好吃,有一阵处于青春彷徨期的时候,总会和大学同学在他的店里疯狂的喝酒,甚至一喝就从晚上八点到早晨六点,老板让我们喊他“四爷”,这里的四爷就像是深夜食堂中的老板。
和四爷熟悉之后,他会记得我们每个人的名字,甚至偶尔会和我们一起喝酒给我们炒几个下酒菜(酒钱自然是免了的),会一副经历过无数的表情告诉我们你们这些都不是事儿来来来我们一起“打六家”。
毕业前夕难免各奔东西,从四爷的门前经过时候,四爷总会大声吆喝我们,有时候他晃悠着手中的酒瓶子,似乎就在和我们说:
“我有故事,你有酒吗?”
文章首发微信公众号【军知灼见】-《我有故事,你有酒吗?》,不定期更新,欢迎关注。
大约是毕业后的第二年,我去大学附近办事,晚饭时间突然很想去吃板面,板面店的老板娘问我:“诶,你们那个吃板面很多讲究的同学还好吗?”那一刻我突然发现,能被一家小店的老板记住,也许同样也是很荣幸的一件事儿。
毕业之后有一段时间特别热衷于吃,然而我却发现,其实除非真的去吃米其林三星,否则蓝色港湾的马克西姆也未必会比那家牛巴店里面的牛排好吃多少,至少我们的味蕾还未能开化到那一重境界。那天我在公司的群里说,我觉得吃这件事儿上,更多的是吃一种情怀。
阿德书屋与浦睿文化新出的一本Mook书《苍山下》这期有一篇文章大约是这样的,大概意思是探讨在中国真的去开一家《深夜食堂》现实与否的问题,最终答案是,其实每一个看似简单的食材里面,真正值得说的,只是里面的故事与回忆。我仔细想想这个道理,在北京的第一年年末特别爱吃梅子茶泡饭,后来自己在家里做了一次,却发现找不到在“秋刀鱼之味”去吃的感觉和味道。
秋刀鱼之味是北锣鼓巷里的一家小店,门脸并不大,如果不是熟人介绍或者是熟客,应该真的很难找到,第一次去吃的时候还只是普普通通的和朋友的一次聚餐,到后来就成为了广告人的深夜食堂。
2012年的北京天气奇怪的要命,只记得夏天的一场大雨无数生命的陨落以及那年冬天出奇的寒冷。一次在公司加班熬夜到10点半,给秋刀鱼之味的老板娘发了微博私信:“大姐,还有饭吗,好想去你家吃夜宵。”
大姐回的很迅速“有!想吃什么,先告诉我,大姐提前给你做好!”不知道为什么,当时的心里有了在北京少有的温暖。“章鱼红肠、酒蒸蛤蜊、明太子炒鸡蛋、两串鸡葱、梅子茶泡饭。”差不多这是我之前总去点的几道菜,20分钟就从国贸转建国门上二环北新桥转到了鼓楼东大街,进店的时候,所有的菜都刚刚做好。
那天,是我记忆中最温暖的一个冬夜。
章鱼红肠,是秋刀鱼之味始终不曾上过菜单的一道菜,后来的服务员换过很多次,很多人都不知道有这道菜,但是只要我去的时候大姐在,都会想方设法的让我吃到这道菜。
去年的时候天津突然间开了很多居酒屋,用着类似的宣传图片,说着相类似的广告语,我承认也许某些菜的味道确实要好于秋刀鱼,但是我再也没有吃到过章鱼红肠和明太子炒鸡蛋——即使这里有明太子也有鸡蛋,厨师也不愿意去做了。我感觉的是,在这座城市的所谓居酒屋里,似乎每道菜都少了些人情的味道,也许是利益,也许是其他,再也没有一个老板为我在深夜烫好了一壶清酒然后自己倒一杯Yamazaki 威士忌坐下来听我加班的故事了。
同样是在大学的后门,有一家叫做外雨餐厅的小饭馆。老板看着脏兮兮的,留着不总修剪的胡子,夏天的时候会穿一件似乎洗不出来的白色跨栏背心,他的蛋炒饼做的特别好吃,有一阵处于青春彷徨期的时候,总会和大学同学在他的店里疯狂的喝酒,甚至一喝就从晚上八点到早晨六点,老板让我们喊他“四爷”,这里的四爷就像是深夜食堂中的老板。
和四爷熟悉之后,他会记得我们每个人的名字,甚至偶尔会和我们一起喝酒给我们炒几个下酒菜(酒钱自然是免了的),会一副经历过无数的表情告诉我们你们这些都不是事儿来来来我们一起“打六家”。
毕业前夕难免各奔东西,从四爷的门前经过时候,四爷总会大声吆喝我们,有时候他晃悠着手中的酒瓶子,似乎就在和我们说:
“我有故事,你有酒吗?”
![]() |
文章首发微信公众号【军知灼见】-《我有故事,你有酒吗?》,不定期更新,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