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08@感受到C.Y.Kong的执念
音乐方面我是连业余也谈不上,可能刚好勉强搭上爱好者的名头。你叫我说什么风格,什么流派,什么代表乐队,什么年代,我统统不知道(对于绘画、电影之类的我也都是这副死样子)。每次遇到那些能滔滔不绝举例子的人,我觉得的确不容易,但也不见得会追随。
对我这种什么都是半吊子的人来说,喜欢广而不精。懒当然是一个因素,但绝不会承认我是伪喜欢。其实应该说我太凭感觉,喜欢一首歌,就是喜欢它,并不是这一类的我都buy(当然三拍的我普遍都蛮中意的,一听就很荡漾),所以自然不会追逐某个类型,也不会因为入迷研究某个流派。看看我五花八门的list,以至于别人问:你喜欢什么音乐?我:......
当然再怎么不懂,好坏听了这么久的音乐,感觉还是很敏锐,属于做不来菜但味觉还行的那一类,有时也能莫名地凭空感觉出“共同点”。比如今天凑巧听了《黑择明》,开始是觉得这个词真的蛮让人敬畏的,紧接着又觉得这个曲总让人联想到《浮夸》,于是就去查了查,果然都是C.Y.Kong写的。一般来说我印证到这里就可以了,但是今天就特别诡异地觉得不满足,于是不死心接着挖(大概能滔滔不绝的人对每首歌都是这个态度?)。结果还真的是震撼,虽然一早就知道《浮夸》的原demo《depression》是源于痛惜张国荣,但没想到《黑择明》也和他十分相关。
以往觉得“一首曲子里透露着作曲人的情感”这种感念过于抽象,但这次我是真信了,不过我想也是因为C.Y.Kong在作曲的时候对张国荣有很强的执念才会让我这个门外汉都感觉到了。这种情况下的曲子势必是让人震撼的,相比之下那些为了写而写的就不值一提了。
当然也可能是因为这两首曲子都由陈奕迅演绎,加强了关联感。而且填词的林夕、Wyman都是高水准,把握度很高。虽然都说《浮夸》已经完全变成了另一首歌,但我觉得不尽然,虽然料换了,汤底没变。
虽然只是个小小发现、小小巧合、小小印证,但是心里还是起了大大波澜,故而来此消化一下。
对我这种什么都是半吊子的人来说,喜欢广而不精。懒当然是一个因素,但绝不会承认我是伪喜欢。其实应该说我太凭感觉,喜欢一首歌,就是喜欢它,并不是这一类的我都buy(当然三拍的我普遍都蛮中意的,一听就很荡漾),所以自然不会追逐某个类型,也不会因为入迷研究某个流派。看看我五花八门的list,以至于别人问:你喜欢什么音乐?我:......
当然再怎么不懂,好坏听了这么久的音乐,感觉还是很敏锐,属于做不来菜但味觉还行的那一类,有时也能莫名地凭空感觉出“共同点”。比如今天凑巧听了《黑择明》,开始是觉得这个词真的蛮让人敬畏的,紧接着又觉得这个曲总让人联想到《浮夸》,于是就去查了查,果然都是C.Y.Kong写的。一般来说我印证到这里就可以了,但是今天就特别诡异地觉得不满足,于是不死心接着挖(大概能滔滔不绝的人对每首歌都是这个态度?)。结果还真的是震撼,虽然一早就知道《浮夸》的原demo《depression》是源于痛惜张国荣,但没想到《黑择明》也和他十分相关。
以往觉得“一首曲子里透露着作曲人的情感”这种感念过于抽象,但这次我是真信了,不过我想也是因为C.Y.Kong在作曲的时候对张国荣有很强的执念才会让我这个门外汉都感觉到了。这种情况下的曲子势必是让人震撼的,相比之下那些为了写而写的就不值一提了。
当然也可能是因为这两首曲子都由陈奕迅演绎,加强了关联感。而且填词的林夕、Wyman都是高水准,把握度很高。虽然都说《浮夸》已经完全变成了另一首歌,但我觉得不尽然,虽然料换了,汤底没变。
虽然只是个小小发现、小小巧合、小小印证,但是心里还是起了大大波澜,故而来此消化一下。
![]() |
![]() |
-
惨绿青年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5-13 09:2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