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吹不走焦虑,时光带不来憧憬
一边憧憬,一边焦虑,是我的习惯。
抖抖似乎又长大了些。有时想,抖抖知不知道它存在的意义呢?每天等着主人定时开笼子给它食物,给它出来走走的自由,然而主人怕它感染或跑丢,只敢让它在厅里窜窜,有时我在想,如果不是家养,抖抖会是怎样的抖抖呢?它的人生是否会更加坚强、自由或者快乐一些呢?注视着那个铁丝笼,抖抖手扒着铁杆盯着我,那时我就是个刽子手,斩杀了它所有的自由。
最近看了很多电影,旧的新的,搞笑的伤感的,深刻的空洞的,反正至少是一个故事。也思考,同样是电影,为啥有些三个小时分好几部也没有人家两个小时里讲的东西好听好看好理解好接受呢?这就是所谓的表达方式的不同吧,或许换一个导演,同一个剧本,会有不同的作品。Mark侯孝贤的《悲情城市》,喜欢辛树芬。话不多,眸子里尽是情深。
国庆七日就这样结束了。做了一些翻译、托福阅读题、看了几篇《看见》、写了一封信、做了几顿饭、看了数部电影、喝了一顿早茶、似乎就这样了。时间确实很不经用,所以要每天重复做一件事情,你才可能熟练和精通。四号和小伙伴们一日游,浅游了白水寨,吃了好吃的烧鸡和古田居,大家在一起谈这个谈那个,确实很愉快。假期再见,希望下个你能不这么骨干。
今天自杀的念头掠过我,大家都在拼命地活着,为啥我总觉得生活没有意思。
《悲情城市》里谈及日本人喜欢樱花:我们的生命观用哲人说出来是“安身立命”,用百姓的话说出来就是“好死不如赖活着”,而日本人却崇尚“随风离枝”、割舍一切的高峰体验。几千年来国人最为欣赏的梅兰竹菊,是为了它们隐忍耐久的品质;而日本人却把一夜零落的樱花视为至道。其中有一则小故事:
明治时期,一个日本少女在樱花盛开时,自飞瀑下一跃而下。她不是厌世,亦不是失志,是面对这么灿烂的青春,怕它一旦消失不知道如何是好,不如就跟樱花一般,在生命最美的时候,随风离枝。她的遗书,给当时的年轻人整个都振奋起来,当时正是明治维新,充满了热情与气概的年代……
干脆在最美丽的时候死去吧。
清风吹不走焦虑,时光带不来憧憬。
让生命提前远行,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抖抖似乎又长大了些。有时想,抖抖知不知道它存在的意义呢?每天等着主人定时开笼子给它食物,给它出来走走的自由,然而主人怕它感染或跑丢,只敢让它在厅里窜窜,有时我在想,如果不是家养,抖抖会是怎样的抖抖呢?它的人生是否会更加坚强、自由或者快乐一些呢?注视着那个铁丝笼,抖抖手扒着铁杆盯着我,那时我就是个刽子手,斩杀了它所有的自由。
最近看了很多电影,旧的新的,搞笑的伤感的,深刻的空洞的,反正至少是一个故事。也思考,同样是电影,为啥有些三个小时分好几部也没有人家两个小时里讲的东西好听好看好理解好接受呢?这就是所谓的表达方式的不同吧,或许换一个导演,同一个剧本,会有不同的作品。Mark侯孝贤的《悲情城市》,喜欢辛树芬。话不多,眸子里尽是情深。
国庆七日就这样结束了。做了一些翻译、托福阅读题、看了几篇《看见》、写了一封信、做了几顿饭、看了数部电影、喝了一顿早茶、似乎就这样了。时间确实很不经用,所以要每天重复做一件事情,你才可能熟练和精通。四号和小伙伴们一日游,浅游了白水寨,吃了好吃的烧鸡和古田居,大家在一起谈这个谈那个,确实很愉快。假期再见,希望下个你能不这么骨干。
今天自杀的念头掠过我,大家都在拼命地活着,为啥我总觉得生活没有意思。
《悲情城市》里谈及日本人喜欢樱花:我们的生命观用哲人说出来是“安身立命”,用百姓的话说出来就是“好死不如赖活着”,而日本人却崇尚“随风离枝”、割舍一切的高峰体验。几千年来国人最为欣赏的梅兰竹菊,是为了它们隐忍耐久的品质;而日本人却把一夜零落的樱花视为至道。其中有一则小故事:
明治时期,一个日本少女在樱花盛开时,自飞瀑下一跃而下。她不是厌世,亦不是失志,是面对这么灿烂的青春,怕它一旦消失不知道如何是好,不如就跟樱花一般,在生命最美的时候,随风离枝。她的遗书,给当时的年轻人整个都振奋起来,当时正是明治维新,充满了热情与气概的年代……
干脆在最美丽的时候死去吧。
清风吹不走焦虑,时光带不来憧憬。
让生命提前远行,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