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谈何浪费
“人生,何谈浪费”,这是第二季《奇葩说》关于高知女性做全职太太浪不浪费这个辩题中马东提到的话。这话一下子就触动了我,的确,浪费这个词儿在面对人生这个大的场景中是无从谈起的。
什么才叫浪费?打印纸没有用反面、厕所纸多用了一格、忘记关灯关水龙头……可对于人生呢?人,自己区别于其他人的原因在于经历。漫长的时间每一分一秒我们在做的事情、遇到的人和事,才逐渐的堆砌出了我们自己。无论是好的坏的,辛苦的甜蜜的痛苦的无助的经历,最终是我们成为了我们自己。所以,人生没有浪费一说,不会浪费在别人身上,也不会浪费在自己身上。
一直以来在别人眼中带着“奇葩”属性的自己也是做出过一些可以用来讲故事的事情的,比如休学一年去支教了,比如自己一个人背包出去旅行……尤其在休学支教这件事情上,很多人不理解认为这一年很浪费。我也的确是晚毕业一年,比同龄人都少了一年所谓的工作经验。回来后被问到最多的一个问题是“你有什么收获啊?”一直以来,直觉上是自己有收获,但是我讲不明白,所以一次次含糊而过。但是,在三年后的现在,我想,我可以总结一些了。
选择去支教是因为那是自己一直以来的梦想。有了机会,我就去了。所以,第一个巨大的收获就是我在梦想小本本上打下了一个check。不知道大家进入大学后都是什么状态,但是我自己立刻给自己定下来很多目标。参加学生会、社团,平时保证学习外参与学生活动,假期时也要去实习以便今后有个美美的简历找工作……我一直在一个有些压力的状态下。其实,可能出了儿童时期的什么都不懂,我们一直都在一些外在因素的压力下生活的。而支教这段时间,我感受到了几乎没有压力的纯粹的幸福感。这是第二个巨大收获。我不再焦虑未来方向,因为我知道有一年的时间慢慢去思考;我不再疲于努力奔波奋斗,而是每天面对着可爱的孩子和在闲余时间重拾兴趣;我不再纠结钱多钱少,而是到点吃食堂睡寝室物欲似乎自动消解了大半。所以那段时间的自己是内心完全轻松,只要见到孩子们就开心,坐在操场上就开心,每天从早到晚的待在学校都开心的状态。到现在工作了以后更是觉得,这样的状态,也许一生也就感受这么一次。前段时间回到学校,从一进入校园开始就感受到了满满的爱意心中一股暖流。老师们都热情亲切,孩子们也都记得我全部围了上来……第三大收获就是世界上有了一个地方是只要你想到就会发自内心的微笑。我的孩子们都比较特别,他们是聋哑人,所以通过与孩子们的接触让我了解到很多之前不曾接触到的世界。包括他们的一些想法,身在宗教区他们的宗教信仰,他们对听人的看法与互动……这一切都带给了我全新的视野,这是第四点。孩子们的特殊性让我看到了社会上的种种善行,很多人自发的来帮助孩子们,我们也会发起一些活动很多陌生人来响应,直到三年后的现在还会有人坚持每年给孩子们寄去书籍,这是完全无名的善举,能成为这一切的见证者,我荣幸,我幸福,让我内心也多了些善的力量。所以,可能这也是为什么我对陌生人的信任感比很多人都多的原因,这是第五条。支教的一年时间其实并没有让我想清楚很多问题,因为我那么沉浸在幸福中而懒惰的什么都不愿意去想。于是在即将毕业的时候我仍然与许多毕业生一样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去向何方……幸好支教让我认识到好多比自己年纪大好多的朋友,交流中收获很多,并且这段经历让我看到好多生命、生活的可能性,让我在考虑职业前景与发展的同时更在意一个问题“我要的到底是什么样的生活”。不要以为这是同一件事,这不是。正因为认识到了这些,所以愈加了解自己,慢慢做出了贴近自己要什么的选择,这是第六点。
而综上这些听上去似乎有了逻辑并分条陈列,但是真的都是那么清晰分明一块是一块的问题么,不是的。这一切,是一些思想、观念、想法的不同后我的观感、选择、信念。以上这几条就是我的收获么?不是,远远比这多,在今后面临更多的问题是都会体现出来。
所以说,没有浪费的人生,每一点一滴,你做的每件事,花费的每一分一秒,才形成了你自己。人啊,多去做,去尝试,去发现,去探索,才会遇见更好的自己。
奇葩说中总有人是“站在世界中心呼唤爱”的,也总有“站在世界中心呼唤自己”的,更有那些有事儿没事儿各种撒鸡汤的……恰恰巧这一篇文全都占了……不好意思,就是这么正能量,三观就是正成这个样子,奈我何O(∩_∩)O
什么才叫浪费?打印纸没有用反面、厕所纸多用了一格、忘记关灯关水龙头……可对于人生呢?人,自己区别于其他人的原因在于经历。漫长的时间每一分一秒我们在做的事情、遇到的人和事,才逐渐的堆砌出了我们自己。无论是好的坏的,辛苦的甜蜜的痛苦的无助的经历,最终是我们成为了我们自己。所以,人生没有浪费一说,不会浪费在别人身上,也不会浪费在自己身上。
一直以来在别人眼中带着“奇葩”属性的自己也是做出过一些可以用来讲故事的事情的,比如休学一年去支教了,比如自己一个人背包出去旅行……尤其在休学支教这件事情上,很多人不理解认为这一年很浪费。我也的确是晚毕业一年,比同龄人都少了一年所谓的工作经验。回来后被问到最多的一个问题是“你有什么收获啊?”一直以来,直觉上是自己有收获,但是我讲不明白,所以一次次含糊而过。但是,在三年后的现在,我想,我可以总结一些了。
选择去支教是因为那是自己一直以来的梦想。有了机会,我就去了。所以,第一个巨大的收获就是我在梦想小本本上打下了一个check。不知道大家进入大学后都是什么状态,但是我自己立刻给自己定下来很多目标。参加学生会、社团,平时保证学习外参与学生活动,假期时也要去实习以便今后有个美美的简历找工作……我一直在一个有些压力的状态下。其实,可能出了儿童时期的什么都不懂,我们一直都在一些外在因素的压力下生活的。而支教这段时间,我感受到了几乎没有压力的纯粹的幸福感。这是第二个巨大收获。我不再焦虑未来方向,因为我知道有一年的时间慢慢去思考;我不再疲于努力奔波奋斗,而是每天面对着可爱的孩子和在闲余时间重拾兴趣;我不再纠结钱多钱少,而是到点吃食堂睡寝室物欲似乎自动消解了大半。所以那段时间的自己是内心完全轻松,只要见到孩子们就开心,坐在操场上就开心,每天从早到晚的待在学校都开心的状态。到现在工作了以后更是觉得,这样的状态,也许一生也就感受这么一次。前段时间回到学校,从一进入校园开始就感受到了满满的爱意心中一股暖流。老师们都热情亲切,孩子们也都记得我全部围了上来……第三大收获就是世界上有了一个地方是只要你想到就会发自内心的微笑。我的孩子们都比较特别,他们是聋哑人,所以通过与孩子们的接触让我了解到很多之前不曾接触到的世界。包括他们的一些想法,身在宗教区他们的宗教信仰,他们对听人的看法与互动……这一切都带给了我全新的视野,这是第四点。孩子们的特殊性让我看到了社会上的种种善行,很多人自发的来帮助孩子们,我们也会发起一些活动很多陌生人来响应,直到三年后的现在还会有人坚持每年给孩子们寄去书籍,这是完全无名的善举,能成为这一切的见证者,我荣幸,我幸福,让我内心也多了些善的力量。所以,可能这也是为什么我对陌生人的信任感比很多人都多的原因,这是第五条。支教的一年时间其实并没有让我想清楚很多问题,因为我那么沉浸在幸福中而懒惰的什么都不愿意去想。于是在即将毕业的时候我仍然与许多毕业生一样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去向何方……幸好支教让我认识到好多比自己年纪大好多的朋友,交流中收获很多,并且这段经历让我看到好多生命、生活的可能性,让我在考虑职业前景与发展的同时更在意一个问题“我要的到底是什么样的生活”。不要以为这是同一件事,这不是。正因为认识到了这些,所以愈加了解自己,慢慢做出了贴近自己要什么的选择,这是第六点。
而综上这些听上去似乎有了逻辑并分条陈列,但是真的都是那么清晰分明一块是一块的问题么,不是的。这一切,是一些思想、观念、想法的不同后我的观感、选择、信念。以上这几条就是我的收获么?不是,远远比这多,在今后面临更多的问题是都会体现出来。
所以说,没有浪费的人生,每一点一滴,你做的每件事,花费的每一分一秒,才形成了你自己。人啊,多去做,去尝试,去发现,去探索,才会遇见更好的自己。
奇葩说中总有人是“站在世界中心呼唤爱”的,也总有“站在世界中心呼唤自己”的,更有那些有事儿没事儿各种撒鸡汤的……恰恰巧这一篇文全都占了……不好意思,就是这么正能量,三观就是正成这个样子,奈我何O(∩_∩)O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