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金马奖
台湾文艺片大师侯孝贤任46届台湾金马奖主席,很多人都猜测本次金马奖会更偏重文艺方向。昨天断断续续地看完了金马奖典礼直播(学校寝室的网速真是被说烂了,老卡),有些话想说。
总体感觉本次金马奖办得还行,它作为一个电影节典礼有存在的价值,而不是如许多人说的那样可有可无。中国内地的华表奖、金鸡百花奖,香港金像奖,台湾金马奖最初针对的范围只是本地影片,而随着近年来两岸三地交流的频繁,特别是电影界的频繁往来,几个颁奖礼才逐渐放宽了范畴,王小帅的《十七岁的单车》晚几年可能就得了金马奖了。我觉得,作为本次金马奖的主席,侯孝贤做到了顾全,尽量不让整个金马奖过多关注于某些影片或者说某些类型的影片。媒体上说爆出冷门的纪录片《音乐人生》获奖概率百分之百,得到最佳纪录片、最佳剪辑和最佳音效奖;台湾国片传承优秀代表《不能没有你》成为最大赢家,得到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和年度台湾杰出电影奖。这两部片子我都没看过,豆瓣网上评论如潮,说好的很多。在我看来,《音乐人生》说的是音乐天才的故事,自然少不了钢琴的演奏,这种艺术的氛围想来都觉挺好。《不能没有你》走的是情感路线,一向是我比较喜欢的电影类型,如《入殓师》《小情人》《暹罗之恋》《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艾草》《天佑鲍比》等,我个人十分喜欢。评判一部电影是好还是不好,有许多标准,也带有很多的主观色彩,但是总的来说,一部电影讲故事的能力很精彩的话,这部电影自然精彩,至少我是这么觉得。不论你用了多牛的特效、演员、化妆、音效、摄影、灯光、剧本,如果导演不能把一个故事讲好,这部电影不能称之为优秀的电影、可以得最佳剧情片的片子。管虎的《斗牛》的确是一部好片,黄渤演得也很好,但总感觉处理上还稍欠缺,姜文的《鬼子来了》才叫好;《如梦》还未上映,不了;《疯狂的赛车》承续了幽默风格,票房也不错,得奖可差了;蔡明亮的《脸》太文艺了,导演在自个儿的圈子里打转。张家辉在《证人》的表现确实很棒,如李连杰在《投名状》里一样,可不能因为演员转型就颁个奖,怎么不去鼓励吴彦祖呢,他的表演进步了不少。不过张家辉打拼了这么多年,下个双黄蛋慰劳一下也没什么问题,黄渤与张同拿才是真正的实力。影后的获得在外界看来早就锁定在了李冰冰和周迅二人手中,二人在《风声》中的表演都非常出彩。黄晓明在《康熙来了》还说:她(指李冰冰)这次确实非常好,以前都不行。(意思大概是这样)周迅已经得过金像奖和金马奖了,她的演技早就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而李冰冰摸爬滚打也有些年岁了,此次的封后于她是莫大的肯定与鼓励。很多人说她台上泣不成声,至于嘛,演员的表演获得了肯定自然是高兴激动了,只有得奖到手软的人才表面上不怎么在乎呢。而王学圻、余少群得奖都是实至名归,动作设计、最佳摄影、最佳改编剧本等都是有资格得奖的。从专业上我说不来,但从我个人的关观影角度来说,那些影片得奖都是应该的。
本次金马奖总体呈现了年轻的态势,以往熟悉的老面孔不多,而许多年轻的演员和工作者得到了肯定和鼓励。可以说,华语电影正经历一次更替的时期,这对华语电影的发展来说自然是好事一桩。而正由于华语电影处于这样的过渡期,电影质量还有待提高,许多奖项没有特别大的悬念,因为相互竞争的影片有的还不到获奖的高度。不过《风声》没有入围最佳剧情片和最佳导演倒是挺可惜的,它的故事讲得很好啊,处理也不错。虽然侯孝贤个人是偏爱文艺性质的影片,但他作为本届金马奖主席倒是做得很好,一方面鼓励台湾本土电影的发展,另一方面又从理性的角度来评判参选的影片,不愧为大师。希望华语电影发展得更好,逐渐形成完善的体制,有自己的鲜明风格,而不被好莱坞式的模式吞噬。
改正:今天看了《不能没有你》,觉得它得了最佳导演、最佳剧情片奖有点太过了。以父女情感为主线,穿插着不公平的社会、政治,但它打动不了我,感觉穿插的部分比较故意却没有成功接入影片当中。不过去年《海角七号》未能斩获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是个遗憾,或许只是因为评审们觉得不能把风头都给了它而让外界觉得本次金马奖办得不好,明显偏向台湾受欢迎电影,也即支持所谓的“国片”,今年《不能没有你》也取得了不错的反响,而其他竞争的电影与《不能没有你》差距不大,把奖给了它不会造成太大的舆论反响。(虽然《斗牛》还不是怎么成熟,但我个人觉得它比《不能没有你》好。)
总体感觉本次金马奖办得还行,它作为一个电影节典礼有存在的价值,而不是如许多人说的那样可有可无。中国内地的华表奖、金鸡百花奖,香港金像奖,台湾金马奖最初针对的范围只是本地影片,而随着近年来两岸三地交流的频繁,特别是电影界的频繁往来,几个颁奖礼才逐渐放宽了范畴,王小帅的《十七岁的单车》晚几年可能就得了金马奖了。我觉得,作为本次金马奖的主席,侯孝贤做到了顾全,尽量不让整个金马奖过多关注于某些影片或者说某些类型的影片。媒体上说爆出冷门的纪录片《音乐人生》获奖概率百分之百,得到最佳纪录片、最佳剪辑和最佳音效奖;台湾国片传承优秀代表《不能没有你》成为最大赢家,得到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和年度台湾杰出电影奖。这两部片子我都没看过,豆瓣网上评论如潮,说好的很多。在我看来,《音乐人生》说的是音乐天才的故事,自然少不了钢琴的演奏,这种艺术的氛围想来都觉挺好。《不能没有你》走的是情感路线,一向是我比较喜欢的电影类型,如《入殓师》《小情人》《暹罗之恋》《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艾草》《天佑鲍比》等,我个人十分喜欢。评判一部电影是好还是不好,有许多标准,也带有很多的主观色彩,但是总的来说,一部电影讲故事的能力很精彩的话,这部电影自然精彩,至少我是这么觉得。不论你用了多牛的特效、演员、化妆、音效、摄影、灯光、剧本,如果导演不能把一个故事讲好,这部电影不能称之为优秀的电影、可以得最佳剧情片的片子。管虎的《斗牛》的确是一部好片,黄渤演得也很好,但总感觉处理上还稍欠缺,姜文的《鬼子来了》才叫好;《如梦》还未上映,不了;《疯狂的赛车》承续了幽默风格,票房也不错,得奖可差了;蔡明亮的《脸》太文艺了,导演在自个儿的圈子里打转。张家辉在《证人》的表现确实很棒,如李连杰在《投名状》里一样,可不能因为演员转型就颁个奖,怎么不去鼓励吴彦祖呢,他的表演进步了不少。不过张家辉打拼了这么多年,下个双黄蛋慰劳一下也没什么问题,黄渤与张同拿才是真正的实力。影后的获得在外界看来早就锁定在了李冰冰和周迅二人手中,二人在《风声》中的表演都非常出彩。黄晓明在《康熙来了》还说:她(指李冰冰)这次确实非常好,以前都不行。(意思大概是这样)周迅已经得过金像奖和金马奖了,她的演技早就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而李冰冰摸爬滚打也有些年岁了,此次的封后于她是莫大的肯定与鼓励。很多人说她台上泣不成声,至于嘛,演员的表演获得了肯定自然是高兴激动了,只有得奖到手软的人才表面上不怎么在乎呢。而王学圻、余少群得奖都是实至名归,动作设计、最佳摄影、最佳改编剧本等都是有资格得奖的。从专业上我说不来,但从我个人的关观影角度来说,那些影片得奖都是应该的。
本次金马奖总体呈现了年轻的态势,以往熟悉的老面孔不多,而许多年轻的演员和工作者得到了肯定和鼓励。可以说,华语电影正经历一次更替的时期,这对华语电影的发展来说自然是好事一桩。而正由于华语电影处于这样的过渡期,电影质量还有待提高,许多奖项没有特别大的悬念,因为相互竞争的影片有的还不到获奖的高度。不过《风声》没有入围最佳剧情片和最佳导演倒是挺可惜的,它的故事讲得很好啊,处理也不错。虽然侯孝贤个人是偏爱文艺性质的影片,但他作为本届金马奖主席倒是做得很好,一方面鼓励台湾本土电影的发展,另一方面又从理性的角度来评判参选的影片,不愧为大师。希望华语电影发展得更好,逐渐形成完善的体制,有自己的鲜明风格,而不被好莱坞式的模式吞噬。
改正:今天看了《不能没有你》,觉得它得了最佳导演、最佳剧情片奖有点太过了。以父女情感为主线,穿插着不公平的社会、政治,但它打动不了我,感觉穿插的部分比较故意却没有成功接入影片当中。不过去年《海角七号》未能斩获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是个遗憾,或许只是因为评审们觉得不能把风头都给了它而让外界觉得本次金马奖办得不好,明显偏向台湾受欢迎电影,也即支持所谓的“国片”,今年《不能没有你》也取得了不错的反响,而其他竞争的电影与《不能没有你》差距不大,把奖给了它不会造成太大的舆论反响。(虽然《斗牛》还不是怎么成熟,但我个人觉得它比《不能没有你》好。)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