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日记》读后感
我是在电影《街头日记》中了解到《安妮日记》这本书的。《安妮》是电影中的一条主线,所以电影《街头》中,如:帮派之争、少年叛逆、愤世嫉俗的情节给我带来了很多同理化和先入为主的印象。我猜测大概《安妮》也是说战争期间犹太人受到的不公平、苦难、杀戮等等,总体来说就是一本人间炼狱般的书。
再购买前专门查询了译文版本,最后选定高年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入手。
打定了悲苦的基调开始阅读,除译者前言部分这种感觉还跟随着我外,整本书并没有让我痛彻心扉,确切的讲是265页以前。
安妮十三岁生日(1942-6-12)得到了日记本并开始写作。因时局动荡,28天后她就告别了“正常”的生活,“讨厌的”老师、可爱的朋友、不计其数的爱慕者、“一星期都吃不完的”冰淇淋还有她最爱的莫奇(猫咪)。
隐蔽在“后屋”的生活,狭小而单一,但从纪律上来讲又像在执行十分复杂而缜密的行动。纪律的规定细微而繁杂,但概括起来就只有一点:活在别人眼皮下却不能被别人发现,看见、听见或是从其他物品上察觉都不行。
这件事很难吗?对于小孩子的“躲猫猫”不难。
如果不是偶尔提及外面的枪炮声和收音机传来的战讯的提醒,我真想大喊:“安妮,快逃出去吧,这里是你的炼狱阿!”。可那里并不是炼狱,那是战时的天堂。
压抑、挣扎、逃避、反抗。这些对于每个青少年或多或少都是必经的成长之路。说来我也是双子座呢!难怪我很理解她的心情。能通过日记“窥探”她自我批判的精神,也算是找到了知己,只是我远不及安妮的境界。她把自己无情的解剖重组,一次又一次的挖掘内心,揉碎再粘合(然并卵)。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但每个人都是一个泡泡,内心被泡泡表面不透明的色彩包裹着,相隔太远我们会感到孤独,而离的太近就会相互挤压。在一个有限的空间里里,无限的呆下去(至少对他们8人是无限的,因为不知道战争何时结束,不知道他们是否能够重获自由),结果只有一个,要么被挤爆,要么缩小自己的内心。安妮选择了把内心装进日记并打开了自己封闭的外表。
在读到书的后半部分我刻意放慢了阅读的速度,到第265页,我竟然害怕的不干读下去了。是的,快结束了,他们的生命快要结束了。译者前言已经讲每个人的结局都交代了,时间、地点、离开的方式。(真觉得译者前言是本书最大的“败笔”。)为什么是265?因为他们所期盼的登陆开始了,战争胜利的曙光来临了!如果不是真实的日记,真想大骂作者狗血,要这么残忍吗?
残忍的不是不是作者也不是译者,残忍的现实,是战争!!
看完书后又找了电影看,虽然女主因此片获奖,但终究还是觉得文字是表达日记的最佳方式。
PS:书中写到安妮精通德语、荷兰语,努力学习法语、并提及英语是相对不熟练的语言,电影版的确是英式英文对白。对于看字幕的我来说,没有哪一部电影的对白让我这么痛苦了!
再购买前专门查询了译文版本,最后选定高年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入手。
打定了悲苦的基调开始阅读,除译者前言部分这种感觉还跟随着我外,整本书并没有让我痛彻心扉,确切的讲是265页以前。
安妮十三岁生日(1942-6-12)得到了日记本并开始写作。因时局动荡,28天后她就告别了“正常”的生活,“讨厌的”老师、可爱的朋友、不计其数的爱慕者、“一星期都吃不完的”冰淇淋还有她最爱的莫奇(猫咪)。
隐蔽在“后屋”的生活,狭小而单一,但从纪律上来讲又像在执行十分复杂而缜密的行动。纪律的规定细微而繁杂,但概括起来就只有一点:活在别人眼皮下却不能被别人发现,看见、听见或是从其他物品上察觉都不行。
这件事很难吗?对于小孩子的“躲猫猫”不难。
如果不是偶尔提及外面的枪炮声和收音机传来的战讯的提醒,我真想大喊:“安妮,快逃出去吧,这里是你的炼狱阿!”。可那里并不是炼狱,那是战时的天堂。
压抑、挣扎、逃避、反抗。这些对于每个青少年或多或少都是必经的成长之路。说来我也是双子座呢!难怪我很理解她的心情。能通过日记“窥探”她自我批判的精神,也算是找到了知己,只是我远不及安妮的境界。她把自己无情的解剖重组,一次又一次的挖掘内心,揉碎再粘合(然并卵)。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但每个人都是一个泡泡,内心被泡泡表面不透明的色彩包裹着,相隔太远我们会感到孤独,而离的太近就会相互挤压。在一个有限的空间里里,无限的呆下去(至少对他们8人是无限的,因为不知道战争何时结束,不知道他们是否能够重获自由),结果只有一个,要么被挤爆,要么缩小自己的内心。安妮选择了把内心装进日记并打开了自己封闭的外表。
在读到书的后半部分我刻意放慢了阅读的速度,到第265页,我竟然害怕的不干读下去了。是的,快结束了,他们的生命快要结束了。译者前言已经讲每个人的结局都交代了,时间、地点、离开的方式。(真觉得译者前言是本书最大的“败笔”。)为什么是265?因为他们所期盼的登陆开始了,战争胜利的曙光来临了!如果不是真实的日记,真想大骂作者狗血,要这么残忍吗?
残忍的不是不是作者也不是译者,残忍的现实,是战争!!
看完书后又找了电影看,虽然女主因此片获奖,但终究还是觉得文字是表达日记的最佳方式。
PS:书中写到安妮精通德语、荷兰语,努力学习法语、并提及英语是相对不熟练的语言,电影版的确是英式英文对白。对于看字幕的我来说,没有哪一部电影的对白让我这么痛苦了!
-
煮酒戒酒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9-23 14:2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