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光影》:光荣与探索之路
![]() |
最近在学习中国电影史,除了公开课,找到的关于中国电影史的纪录片,就是这部《百年观影》。
2005的纪录片放在今天是有些老了,而且整部片全是由中国电影资料馆提供的原始黑白的胶片,使得该片充满了一种历史的厚重与沧桑,当然说难听点就是与时代脱节,在商业片大行其道的今天,我们享受着极致震撼的视听体验,如果拐回去在看那些画面摇晃粗糙,叙事技法过时的老电影,总感觉难以静心。
然而这部由中央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如此主旋律的纪录片,还是让我泪目了几次,原因有一部分是该片配合音乐与解说的煽情,更多的原因则是我从这些黑白的胶片中看到中国电影在动荡的历史中,如同一个懵懂的孩子,在电影创作与探索之路上跌跌撞撞,踽踽独行。一步一个沉重的脚印,带着时代的印记,浸透着中国电影人的艰辛与梦想。
中国电影早期取材全是基于真实而动乱的历史,因而极具时代特点。电影文化深深植根于民族历史中,那些摄制抗战题材电影的电影工作者们,那些扛着摄影设备奔赴战争前线记录战况的新闻纪实工作者们,在那个年代,承担着这份沉重的社会历史责任,这种满腔的热爱与爱国的精神,透过胶片上陈旧的影像,仍然鲜活,推动着中国电影一步步向前发展。
如此感慨,对比当下,也是有些心酸,我从很多中国电影中已经很少看到这种气节,很多电影只是在圈钱,影视圈不知何时沦为名利场,好的电影不卖座,烂片却占据票房,如此恶性循环,好电影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杀不出来的。
由此想到《三体》要拍成电影了,这部中国科幻界的里程碑的史诗巨作,拍的好绝对不输国外其他著名的科幻电影,然而三体迷却普遍不看好它,甚至有人主张让美帝拍,说到底还是对中国电影人的不信任。中国电影工业绝对有能力可以产出一部高质量的科幻电影,只是相对于高成本长周期的摄制,现在浮躁的电影人更倾向于粗制滥造后凭借宣传造势圈钱,他们是在逼着观众扑入好莱坞的怀抱,几代中国影人一脉相承的热血与执着全被名利切断了,可悲可叹。但愿《三体》剧组能为观众将原著小说的精华展现出来,如果技术与文本还不及同人的动画短片《水滴》,那三体剧组就等着被观众呵呵和《水滴》扇脸吧。
总而言之,算到现在已是中国电影115年的诞辰,在电影产业市场化的今天,作为一个普通影迷,我真的希望中国电影可以走的更远,站的更高,可以让更多的电影载入影史,可以让更多的国外观众看到中国电影的东方之韵。最后是摘录该片一段极好的序言:
在人类使用的语言当中,有一种语言叫手语。形象的手语把电影形象地解释为从机器里投射出的光。岁月穿梭,光影变幻,中国电影伴随着中国历史的百年沧桑,书写着中华民族命运的跌宕起伏,荡漾着东方神韵与中国民族的魅力,成为民族文化史册中宝贵的财富和光辉的篇章。百年光影,万千气象,百年光影,无限风光,她是几代中国电影人的欢笑与泪水,她是中国人一个世纪的光荣与梦想。
2015.9.18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