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一日(下)
![]() |
![]() |
夜色朦胧之时,泛舟湘江之上,似乎一切都要消失在雾蒙蒙的黑暗中,只有迎面的江风全部吹进身体里。说是泛舟,所乘船只倒并不是诗词歌赋里的一叶扁舟,只是柴油机发动的载客渡轮而已。十几个座位的“大船”,跑起来“突突突”作响的马达在后,由一名身材高大的老舵手操纵,在黑夜之中,顺着江水便向北驶去了。船头也有一个放哨看路的青年,似乎也不用做什么,只是坐在那里望向远方黑蓝色的江面。这到底不是摆渡人撑杆讨生活的年代。
船虽是机动的,船身却很吃水,乘客坐在挂着黄色救生服的座位上,扭过身子一伸手就能摸到江水。江水浩浩荡荡,水面上仿佛有无数个微微凸起的小小山峰,直让人想起刀光剑影来。江是南北流向,江岸东边是繁华的长沙夜景,西边则是梦境般的岳麓山脉了。连绵起伏的山,在小船中隔了江望去,黛色微黑,如烟笼罩,纱帘一般飘动着,分明就是东山魁夷笔下的月中山景。
船将开到什么地方去呢?也并非什么天涯海角,只是北边的橘子洲码头或是江岸东侧的杜甫江阁罢了,只是这并不遥远的航距,也让人心神驰骋。船上除我以外,只有几个少年,两个女孩,都是活泼泼的年纪,然而行船半天,并无一人说话,大家只静静的,随着船头那两盏飘飘摇摇的红色灯笼一起在江上飘摇。
如果时光回溯到1000年前,这船将会开到哪里去呢?大概就会向西航行,直奔岳麓山下岳麓书院了。从书院讲堂屏壁背面的《岳麓山全景图》中就可看出,当时书院临山傍水,书院之前就是茫茫无极的水域,求学者似乎全要摇橹过江,才能到院中聆听佳训。这样也好,那时的学子一定会有山川雨云般开阔的心境了。就像书院讲堂明伦堂两侧长联中所写的:
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涉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
君亲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 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
仅仅这一联,自我和世界的关系,人生的得失判断,士大夫修身与平天下的理想,全有了答案,全在山川河流与清风朗月之中,全是一种圆融境界。
那么就去现在的岳麓书院中看看好了。大概没有知识、没有想象力,访古就会成为一件难事,尤其在游客如织的、吵吵嚷嚷的环境中,想要拼命去想象书院曾经的辉煌岁月,拼命去想象名士台上讲学、学生松下听课的美好场景,最终自己都想笑话自己。然而某些细小而具体的事物,却能如电石火光一般,点燃想象力的火种,让我回归或者说接近历史渴望追溯的往昔岁月。这幅对联便是如此,从一重二重的大门进去,站在庄严的大厅上,抬头挺胸,字字读来,忽然间心中便有什么东西跳跃而出,跳到眼前形成一幅画面,一种声音,一种光辉。
除此之外,另一能引人忆起往昔的事物倒不是建筑,而是参天古树了。书院自然像国子监或者孔庙一样,门廊厅堂中中正正,建筑布局开阔紧致,处处讲究,就连檐角精雕细刻的小小神兽都大有说头。若有功夫,拿着资料处处对照查看肯定会别有一番乐趣。然而建筑本身终究还是修缮的太新了些。千年的学院,诗词楹联,诗文碑刻也一定是多之又多,但人声嘈杂总归不能静静品读。
厅堂旁边的花园也十分漂亮,活脱脱江南园林样式,穿廊照壁、小桥流水、檐角飞升的亭台楼阁,无一处不精巧,无一处不细致,引得男男女女都举起自拍杆拍个不停。不过,这江南园林却总有些不像江南之感,似乎于精巧瑰丽之外还多了一份古野情趣。原来,岳麓山脚下的古树恰有许多藏在书院之中。槐树、枫香之类,静静伫立在书院中各个角落,比长在山野之中更显古朴。还有那桂花树,也像藤蔓缠绕的老树一般,长出虬劲枝条,在时光中寂寂伸展着。走到正在修缮的文庙之中,这里正好没什么游人,四处门厅紧闭,只有阔大的院子里几棵参天古宁静矗立。用手摸摸树干上绿茸茸湿润润润的苔藓,心里一下子就宁静很多。
无论如何,再去橘子洲看看吧。在橘子洲大桥上走,似乎是走到了风的甬道里。越靠近江心,风便越大。风仿佛是江中调皮的小龙,直直从水中扑上,到桥上摇头摆尾,急急转转,把人的帽子头发衣衫全部掀起。只有用手紧紧抓住裙角,才能勉强踱步。这桥也和南京武汉各地的长江大桥一样,桥上,大道中跑满大车,两侧,非机动车道上跑满电动车,车速都极快,骑车的人都有一种御风飞翔的表情。
如果有些闲心从桥上遥望湘江,便会发现整个注意力都会被橘子洲所吸引,连江水的流向远方遥遥无际的景象也会忽略掉。谁让橘子洲那么大、那么近,那么引人注目呢?到江心时,向下望去,只见橘子洲东西极其狭长,南北也很开阔,中间公路笔直,路旁成排栾树红红黄黄绿绿。总之,是个神秘且清新的去处。沿旋转楼梯下去,就可到沙洲之上。这才发现,公园也好,小吃街也好,名人故居也好,雕塑也好,茶楼也好,游乐场也好······沙洲上应有尽有。踏着沙洲之中的草坪散步,南向洲头、北向洲尾,眼中皆有风景。实在是走累了,就坐到江岸上看落日。
湘江落日会与众不同吗?或许是的,或许每时每刻每处每地的落日都是与众不同的。此刻。落日是橙红色的,橙红且透着亮闪闪的光辉,超凡脱俗地镶嵌湘江西岸高楼林立如油画般灰蒙蒙的天幕之上。如果说,此时想替这落日作画,想描摹出橙红背后那透亮的的光感,那一定是极难的。但是,且不要急,慢慢欣赏下去,短短的七八分钟之后,这种光辉就会完全褪去,这时,你就能发现图画已经可以在笔下定格,落日的红色和天空的灰色已经拥有了完全相同的光感、完全相同的饱和度。这短暂的奇迹是怎样发生的呢?大概千言万语也说不清楚。且不说用语言,即使是用眼睛这样的高速摄像机一般一刻不停紧紧攫取每一个镜头,到头来也会发现一切皆如幻相,只让人大吃一惊。
夕阳完全变成淡影,融入天幕之时,天也就黑了。江岸上万家灯火齐亮,江中橘子洲上也亮起了橘黄色的路灯,踩着青草走过,处处皆是神秘模样。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