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来了个洋劳工
接受欧婕来家里寄宿,一是因为她的国籍,二是被她的照片吸引。
照片上那个瑞士女孩好漂亮,笑容十分甜美。暑假期间,英中国际要安排的寄宿生很多,文文发了好几个的资料给我。我一下选中了欧婕。
来之前通了几次邮件,知道她四年前来成都呆过四个月,一边跟教练学习花样游泳,一边学习中文。这次来,她除了继续学习中文外,还要到一家律师事务所实习。
欧婕把她的教练喜儿的电话给了我,我与喜儿联系,她对欧婕十分喜爱,迫不及待地想见到她。
文文从机场接到欧婕送来家里时,面前的女孩朴素大方,象从乡村走来的一位美丽姑娘。并且非常爱聊天,不像上次的德国女孩杰西明,住到我家后很少与我们说话。欧婕不仅与我们交流很多------她甚至能用简单的中文和比手划脚的手势,跟爷爷奶奶摆得老人家哈哈大笑,而且第二天晚上就要求学习打麻将,搞得我一周打麻将比过去一年还多。
每天晚饭后,欧婕总是主动洗碗,她说在家里也是这样,妈妈工作辛苦,她喜欢跟妈妈分担一些家务。我拍了她洗碗的照片,戏称她是我们家的洋劳工。
几天以后,我对欧婕越来越了解,也越来越喜欢。
她告诉我,爸爸是瑞士人,妈妈是法国人,他们相识于英国。婚后,父母在许多国家工作过,包括韩国,她就是在韩国出生。有个哥哥,从苏黎士理工毕业(爱因斯坦那个学校),已经工作,做的是IT方面。
她9岁时,小学老师让每个学生选一个国家来向大家介绍,她选的是中国。“不知为什么,从那时起,我就特别喜欢中国。”
“是受你父母的影响吗?”我问。
她说不是。她父母虽然在韩国呆过几年,以前却从未到过中国,并不了解这个国家。但她从小对中国入迷,让父母都受到她的影响。四年前,她来成都学习时,父母第一次来中国旅游,到了云南、四川、陕西、甘肃许多地方。后来我听喜儿谈到过她与父母到四川藏区的旅游经历,与当地藏人共乘大巴到覆地深入体验,甚至受过警察的盘问。
欧婕的妈妈是中学教师,她和妈妈关系非常好。妈妈总是尊重她的选择。2004年奥运会时,她看到花样游泳的表演,立即喜欢上这项运动。“我喜欢特别美的东西。”她告诉妈妈,自己要学花样游泳,就这样,一直到成为瑞士花样游泳国家队成员,参加过很多次世界比赛。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妈妈在法国举行的世界花样游泳比赛时注意到喜儿——她带着中国队参加比赛,后来她的学生蒋婷婷蒋文文成为世界冠军,妈妈便主动联系喜儿,希望欧婕能有机会向她学习。
对于花样游泳,欧婕既十分喜爱,但也曾经为此烦恼过。她在参加世界比赛时,看到许多国家对运动员们十分重视,不仅投入重金来保障训练,而且取得好的比赛成绩后也可以享受极高的荣誉和回报。在瑞士,她虽然是国家队的队员,但国家并不负责承担她们的训练,也不会给予队员们退役后的任何保障。所有学习训练的费用,80%是个人承担,20%是赞助商提供。由于瑞士国家小,公共设施场地宝贵,国家队队员的训练场地是与公众共用,常常是在先保证公众使用的情况下,队员们才能趁人少间隙训练。
“有段时间我很不开心,为什么我们与中国、俄罗斯国家队的队员待遇差距那么大。”欧婕讲起那段的时候,眼睛里仍然充满难过。
“可是后来我逐渐想明白了。在瑞士,几乎每个人都热爱运动,每个人都有平等享受运动的权利。所以我接受了我们国家与其他国家不一样。”
欧婕的几句话,胜过网络上千言万语的争论。我心里某处被深深触动。
我问她,为何又放弃花样游泳?
四年前到成都跟喜儿学习后,欧婕的专业水平得到迅速提升,在接下来上海举行的世界性比赛中取得很好的成绩。然而不久后,她却放弃了国家队队员的身份,考入苏黎士大学学法律。
原因是,“我想学习很多的东西,新的知识能给我带来快乐。”
法律学习很苦,每年购买专业书籍的费用要上千欧元,书叠起来有近一人高。欧婕酷爱阅读,除了这些专业书籍外,她也大量阅读历史、人文、科学等其他书籍。她提起一位研究中国的美国学者最近几年出版的书,我闻所未闻,只能汗颜。
我询问有关瑞士教育的问题,欧婕介绍,瑞士教育体系跟许多国家不一样(跟德国较为接近):
小学六年,从中学阶段分为两条线,一条线是职业教育,大约80%的人会选择这条线,先读三年基础课程,后面三至四年结合专业,边实践边学习,每周大约是三天工作两天学习;另一条线是为大学教育作准备的六年中学教育,毕业后参加大学申请考试。瑞士的大学考试要求很严,并不是参加六年中学学习都能考上大学,仍然有一部分人考不上。但是,也是选择职业教育工作了一段时间后的人,觉得有必要到大学进行提升学习,争取考入大学的。
欧婕所在的苏黎士大学,与苏黎士理工紧邻,两个学校共享运动场等许多公共场地。
“我觉得瑞士的基础教育是最好的。如果我今后有了小孩,我会让她/他接受瑞士的教育。”介绍完教育后,欧婕想了会儿,一字一句地给我说。
来到成都的第三天是周一,保罗接她到英中国际,她见到了同期到成都来实习的其他人。其中一个是英国来的爱玛。
晚上回来后,欧婕跟我说,爱玛从剑桥毕业,第一次来成都,没有找寄宿家庭,是自己租住的房子,她好孤独,在微信上给她发了流泪的表情。我说,如果她愿意,你带她到我家一起来玩吧。
没几天,爱玛同意了。接下来的一个周末,我带着欧婕和爱玛体验中国的SPA, 回家后吃完晚饭,一起教爱玛打麻将,爱玛玩得开心极了。
晚上跟欧婕散步,她说我真是一个很好的寄宿妈妈。我告诉她,将来我也希望到世界的各个地方,生活、工作、与当地人交流。我希望我到的地方,也有人这样对我。
欧婕与我相视而笑。
照片上那个瑞士女孩好漂亮,笑容十分甜美。暑假期间,英中国际要安排的寄宿生很多,文文发了好几个的资料给我。我一下选中了欧婕。
来之前通了几次邮件,知道她四年前来成都呆过四个月,一边跟教练学习花样游泳,一边学习中文。这次来,她除了继续学习中文外,还要到一家律师事务所实习。
欧婕把她的教练喜儿的电话给了我,我与喜儿联系,她对欧婕十分喜爱,迫不及待地想见到她。
文文从机场接到欧婕送来家里时,面前的女孩朴素大方,象从乡村走来的一位美丽姑娘。并且非常爱聊天,不像上次的德国女孩杰西明,住到我家后很少与我们说话。欧婕不仅与我们交流很多------她甚至能用简单的中文和比手划脚的手势,跟爷爷奶奶摆得老人家哈哈大笑,而且第二天晚上就要求学习打麻将,搞得我一周打麻将比过去一年还多。
每天晚饭后,欧婕总是主动洗碗,她说在家里也是这样,妈妈工作辛苦,她喜欢跟妈妈分担一些家务。我拍了她洗碗的照片,戏称她是我们家的洋劳工。
几天以后,我对欧婕越来越了解,也越来越喜欢。
她告诉我,爸爸是瑞士人,妈妈是法国人,他们相识于英国。婚后,父母在许多国家工作过,包括韩国,她就是在韩国出生。有个哥哥,从苏黎士理工毕业(爱因斯坦那个学校),已经工作,做的是IT方面。
她9岁时,小学老师让每个学生选一个国家来向大家介绍,她选的是中国。“不知为什么,从那时起,我就特别喜欢中国。”
“是受你父母的影响吗?”我问。
她说不是。她父母虽然在韩国呆过几年,以前却从未到过中国,并不了解这个国家。但她从小对中国入迷,让父母都受到她的影响。四年前,她来成都学习时,父母第一次来中国旅游,到了云南、四川、陕西、甘肃许多地方。后来我听喜儿谈到过她与父母到四川藏区的旅游经历,与当地藏人共乘大巴到覆地深入体验,甚至受过警察的盘问。
欧婕的妈妈是中学教师,她和妈妈关系非常好。妈妈总是尊重她的选择。2004年奥运会时,她看到花样游泳的表演,立即喜欢上这项运动。“我喜欢特别美的东西。”她告诉妈妈,自己要学花样游泳,就这样,一直到成为瑞士花样游泳国家队成员,参加过很多次世界比赛。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妈妈在法国举行的世界花样游泳比赛时注意到喜儿——她带着中国队参加比赛,后来她的学生蒋婷婷蒋文文成为世界冠军,妈妈便主动联系喜儿,希望欧婕能有机会向她学习。
对于花样游泳,欧婕既十分喜爱,但也曾经为此烦恼过。她在参加世界比赛时,看到许多国家对运动员们十分重视,不仅投入重金来保障训练,而且取得好的比赛成绩后也可以享受极高的荣誉和回报。在瑞士,她虽然是国家队的队员,但国家并不负责承担她们的训练,也不会给予队员们退役后的任何保障。所有学习训练的费用,80%是个人承担,20%是赞助商提供。由于瑞士国家小,公共设施场地宝贵,国家队队员的训练场地是与公众共用,常常是在先保证公众使用的情况下,队员们才能趁人少间隙训练。
“有段时间我很不开心,为什么我们与中国、俄罗斯国家队的队员待遇差距那么大。”欧婕讲起那段的时候,眼睛里仍然充满难过。
“可是后来我逐渐想明白了。在瑞士,几乎每个人都热爱运动,每个人都有平等享受运动的权利。所以我接受了我们国家与其他国家不一样。”
欧婕的几句话,胜过网络上千言万语的争论。我心里某处被深深触动。
我问她,为何又放弃花样游泳?
四年前到成都跟喜儿学习后,欧婕的专业水平得到迅速提升,在接下来上海举行的世界性比赛中取得很好的成绩。然而不久后,她却放弃了国家队队员的身份,考入苏黎士大学学法律。
原因是,“我想学习很多的东西,新的知识能给我带来快乐。”
法律学习很苦,每年购买专业书籍的费用要上千欧元,书叠起来有近一人高。欧婕酷爱阅读,除了这些专业书籍外,她也大量阅读历史、人文、科学等其他书籍。她提起一位研究中国的美国学者最近几年出版的书,我闻所未闻,只能汗颜。
我询问有关瑞士教育的问题,欧婕介绍,瑞士教育体系跟许多国家不一样(跟德国较为接近):
小学六年,从中学阶段分为两条线,一条线是职业教育,大约80%的人会选择这条线,先读三年基础课程,后面三至四年结合专业,边实践边学习,每周大约是三天工作两天学习;另一条线是为大学教育作准备的六年中学教育,毕业后参加大学申请考试。瑞士的大学考试要求很严,并不是参加六年中学学习都能考上大学,仍然有一部分人考不上。但是,也是选择职业教育工作了一段时间后的人,觉得有必要到大学进行提升学习,争取考入大学的。
欧婕所在的苏黎士大学,与苏黎士理工紧邻,两个学校共享运动场等许多公共场地。
“我觉得瑞士的基础教育是最好的。如果我今后有了小孩,我会让她/他接受瑞士的教育。”介绍完教育后,欧婕想了会儿,一字一句地给我说。
来到成都的第三天是周一,保罗接她到英中国际,她见到了同期到成都来实习的其他人。其中一个是英国来的爱玛。
晚上回来后,欧婕跟我说,爱玛从剑桥毕业,第一次来成都,没有找寄宿家庭,是自己租住的房子,她好孤独,在微信上给她发了流泪的表情。我说,如果她愿意,你带她到我家一起来玩吧。
没几天,爱玛同意了。接下来的一个周末,我带着欧婕和爱玛体验中国的SPA, 回家后吃完晚饭,一起教爱玛打麻将,爱玛玩得开心极了。
晚上跟欧婕散步,她说我真是一个很好的寄宿妈妈。我告诉她,将来我也希望到世界的各个地方,生活、工作、与当地人交流。我希望我到的地方,也有人这样对我。
欧婕与我相视而笑。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