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应该懂得的建筑学 | 本周经典书籍推荐
本周经典书籍推荐,消除大众与建筑间的专业壁垒,带你认识建筑、理解建筑,走向公民建筑,进入建筑师打造的精神世界。我们希望建立桥梁,以丰富的建筑文化普罗大众。《走向公民建筑》两辑套装仅剩17套,《认识建筑》《理解建筑》绝版套装尚余38套,《明月构想》刘家琨限量签名本仅剩12本。点击http://wap.koudaitong.com/v2/feature/5uhjpriy即可进入购买页面。
【1.《走向公民建筑》·第一卷(2007-2010)以及第二卷(2011-2012)】
两辑《走向公民建筑》以“圈外人”身份介入相对专业和封闭的建筑领域,为作为建筑使用主体的公众提供日渐缺失表达体验的渠道,去除沟通屏障,走向公民建筑,走向公民空间。
本套丛书包含:
1-3届中国建筑传媒奖获奖作品
1-3届中国建筑思想论坛的核心内容
2007年-2012年中国最好的建筑作品
六年建筑界最理想的声音
都市实践、田中央(黄声远)、TAO·迹(华黎)等事务所获奖作品及采访
本套丛书由:
南方都市报、中国建筑传媒奖组委会与中国建筑思想论坛组委会编
一石文化策划编辑
国内顶尖书记设计师陆智昌装帧设计
【经典套装,限量出售,仅剩17套】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进入本套装购买页面
【2.《认识建筑》《理解建筑》绝版套装】
马可·布萨利的《认识建筑》《理解建筑》丛书全方位地介绍了建筑这门空间艺术的特征与历史,可作为建筑学的简明入门书籍阅读。
《认识建筑》包含:
430余幅照片,80余组线图和多角度穿插的叙述文字
四大部分揭示建筑学的秘密
《理解建筑》包含:
400余幅照片,100余组线图和多角度穿插叙述文字
展示95项人类文明、建筑成就和杰出人物
【绝版图书,限量出售,仅剩38套】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进入本丛书购买页面
【作者简介】
马克·布萨利(Marco Bussagli)
1957年出生于罗马,意大利罗马智慧大学建筑系教授及当代艺术史教授。自1985年以来,一直与意大利百科全书机构合作,1986年作为参展艺术家参与了威尼斯双年展,在1995年至1996年间担任意大利广播公司的顾问。他同时为《前途报》、《档案》和《艺术》等报刊供稿。
译者简介
张晓春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
《时代建筑》责任编辑
主要从事建筑与城市人类学、城市空间与文化变迁研究
李翔宁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主要从事中国当代建筑、建筑史及城市理论研究
【3.《明月构想》刘家琨限量签名版】
时至今日,不论是永镇还是明月新城都已经湮没无闻了,查遍地图也找不到它们的名称,覆盖那片区域的是一块湖蓝色的阿米巴形,令不知情的人们自然而然向导鱼米风帆。
结局如此,正如长长的曲折廊道把人们引向一堵光秃的墙,或是拆开层层包装看见一张白纸,这结局把一切奋斗收敛为零,令人无言以对。
“明月构想”已成为一代人的集体隐私。
——刘家琨
【名家推荐】
有这样一些作家,写出了杰作,但由于本身不以写作安身立命,作品被忽略了(首先是他们自己)。这样也好,稍后的出版者和读者将获得额外的发现惊喜。刘家琨就是这样一位深藏不露、极具能量和独创性的小说家。我认为《明月构想》乃是当代文学先发后至的重要作品。
——韩东
家琨的世界是如此博大,远远超过了这本书的范畴。他不只是一个卓越的思想家,更是一个了不起的实践家;他已经在这个小小的地球上留下了诸多印迹,一个杰出的建筑师的印迹。他不只是建造者,也是这个满是疮痍的地球的观察和思考者。这本书就是这位思考者的结晶。
——马原
这是一部险些被遮蔽和埋没的杰作。曾经的先锋作家刘家琨用他内谑外庄的黑色幽默笔法描述了一个带有极权性质的乌托邦建筑奇葩及其穷途末路的过程。
——瞿永明
刘家琨的孤傲、风趣、沉思和忧虑以及他的文学才华,尽在这本《明月构想》。
——洁尘
【刘家琨限量签名版,仅剩12本】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进入本书购买页面
【作者简介】
刘家琨
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主持建筑师
主持设计的作品被选送参加德中文化年、法中文化年、荷兰NAI中国当代建筑展、俄中文化年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等多个国际展览及国内展览。曾获得亚洲建协荣誉奖、2003年中国建筑艺术奖、建筑实录中国奖、远东建筑奖、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大奖等奖项。
主要著述包括《英雄》、《高地》、《灰色猫和有槐树的庭院》、《此时此地》、《叙事话语与低技策略》、《明月构想》。
摄影:孟陆唯
编辑:张远博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有方所有,如需转载本文,请通过有方空间微信订阅号(youfang502)与有方媒体中心取得联系,并主动告知媒体名称以及真实用户数,以获得授权。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1.《走向公民建筑》·第一卷(2007-2010)以及第二卷(2011-2012)】
两辑《走向公民建筑》以“圈外人”身份介入相对专业和封闭的建筑领域,为作为建筑使用主体的公众提供日渐缺失表达体验的渠道,去除沟通屏障,走向公民建筑,走向公民空间。
![]() |
本套丛书包含:
1-3届中国建筑传媒奖获奖作品
1-3届中国建筑思想论坛的核心内容
2007年-2012年中国最好的建筑作品
六年建筑界最理想的声音
都市实践、田中央(黄声远)、TAO·迹(华黎)等事务所获奖作品及采访
本套丛书由:
南方都市报、中国建筑传媒奖组委会与中国建筑思想论坛组委会编
一石文化策划编辑
国内顶尖书记设计师陆智昌装帧设计
【经典套装,限量出售,仅剩17套】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进入本套装购买页面
![]() |
【2.《认识建筑》《理解建筑》绝版套装】
马可·布萨利的《认识建筑》《理解建筑》丛书全方位地介绍了建筑这门空间艺术的特征与历史,可作为建筑学的简明入门书籍阅读。
![]() |
《认识建筑》包含:
430余幅照片,80余组线图和多角度穿插的叙述文字
四大部分揭示建筑学的秘密
《理解建筑》包含:
400余幅照片,100余组线图和多角度穿插叙述文字
展示95项人类文明、建筑成就和杰出人物
【绝版图书,限量出售,仅剩38套】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进入本丛书购买页面
![]() |
【作者简介】
马克·布萨利(Marco Bussagli)
1957年出生于罗马,意大利罗马智慧大学建筑系教授及当代艺术史教授。自1985年以来,一直与意大利百科全书机构合作,1986年作为参展艺术家参与了威尼斯双年展,在1995年至1996年间担任意大利广播公司的顾问。他同时为《前途报》、《档案》和《艺术》等报刊供稿。
译者简介
张晓春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
《时代建筑》责任编辑
主要从事建筑与城市人类学、城市空间与文化变迁研究
李翔宁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主要从事中国当代建筑、建筑史及城市理论研究
【3.《明月构想》刘家琨限量签名版】
时至今日,不论是永镇还是明月新城都已经湮没无闻了,查遍地图也找不到它们的名称,覆盖那片区域的是一块湖蓝色的阿米巴形,令不知情的人们自然而然向导鱼米风帆。
结局如此,正如长长的曲折廊道把人们引向一堵光秃的墙,或是拆开层层包装看见一张白纸,这结局把一切奋斗收敛为零,令人无言以对。
“明月构想”已成为一代人的集体隐私。
——刘家琨
![]() |
【名家推荐】
有这样一些作家,写出了杰作,但由于本身不以写作安身立命,作品被忽略了(首先是他们自己)。这样也好,稍后的出版者和读者将获得额外的发现惊喜。刘家琨就是这样一位深藏不露、极具能量和独创性的小说家。我认为《明月构想》乃是当代文学先发后至的重要作品。
——韩东
家琨的世界是如此博大,远远超过了这本书的范畴。他不只是一个卓越的思想家,更是一个了不起的实践家;他已经在这个小小的地球上留下了诸多印迹,一个杰出的建筑师的印迹。他不只是建造者,也是这个满是疮痍的地球的观察和思考者。这本书就是这位思考者的结晶。
——马原
这是一部险些被遮蔽和埋没的杰作。曾经的先锋作家刘家琨用他内谑外庄的黑色幽默笔法描述了一个带有极权性质的乌托邦建筑奇葩及其穷途末路的过程。
——瞿永明
刘家琨的孤傲、风趣、沉思和忧虑以及他的文学才华,尽在这本《明月构想》。
——洁尘
【刘家琨限量签名版,仅剩12本】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进入本书购买页面
![]() |
【作者简介】
刘家琨
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主持建筑师
主持设计的作品被选送参加德中文化年、法中文化年、荷兰NAI中国当代建筑展、俄中文化年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等多个国际展览及国内展览。曾获得亚洲建协荣誉奖、2003年中国建筑艺术奖、建筑实录中国奖、远东建筑奖、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大奖等奖项。
主要著述包括《英雄》、《高地》、《灰色猫和有槐树的庭院》、《此时此地》、《叙事话语与低技策略》、《明月构想》。
摄影:孟陆唯
编辑:张远博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有方所有,如需转载本文,请通过有方空间微信订阅号(youfang502)与有方媒体中心取得联系,并主动告知媒体名称以及真实用户数,以获得授权。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